日本英裔作家石黑一雄的《遠山淡影》憑什麼拿到諾貝爾文學獎?

2020-12-21 言澈讀書

「不是所有的錯誤都可以被原諒,也不是所有的傷痛都可以被撫平,總有時間也無能為力的事情。」

時間無法磨滅過去的故事,即便記憶衝淡了年輕時犯下的錯誤決定,內心深處的痛楚仍舊會縈繞於腦海中,揮之不去。

石黑一雄的《遠山淡影》描述的就是一個關於回憶與負疚的故事。小說內容就如同書名裡的那抹淡影,迷霧重重,亦幻亦真。

石黑採用回憶性敘事方式,讓我們穿梭於兩個時空中,一個是二戰後長崎的夏天,主人公悅子與佐知子之間的友誼,另一個則是多年後的今天,悅子在英國和小女兒妮基的短暫相處。

看似鬆散的時空切換,其實聯結的是悅子大女兒景子自殺原因的疑情。石黑用回憶的碎片拼湊出一個懸疑清奇的悽美故事,筆觸淡然簡樸、構思巧妙迴旋。

日裔英籍的石黑一雄擁有日本與英國雙重文化背景。這讓他的作品淡化了特定的國家和民族的災難,更多的是去探索人們心中的真實感受。他的處女作《遠山淡影》以二戰後的長崎為背景,實際上探究的是人性的永恆主題。

日暮蒼山遠,在大女兒景子逝世的六年後,主人公悅子追憶往昔。在迷離的回憶中,揭開的是多年前愛與自由的抉擇。對與錯,是與非,在晚年的悅子心中上演了一場愧疚與自欺的拉鋸戰。

1、時代背景下的思想變遷,無處安放的人生夢想

小說的開篇,以主人公悅子的小女兒妮基前往英國鄉下探親展開敘述。作者石黑以悅子的視角去看待這個世界,面對戰爭的殘酷和女兒的自殺等激烈的事件,悅子的情感平靜得如一潭池水,池底下雖隱藏著淡淡的悲傷,但仍舊激不起任何波瀾。

細雨迷濛的四月,英國的天氣總是冷清寡淡。妮基小心翼翼地安慰母親,勸導她不要因為景子的離去而自責,但悅子貌似將這一悲劇看得雲淡風輕。

在妮基面前,她沒有過度思念已經離開人世的景子,相反,她時常回憶起許多年前在日本認識的,一個名叫佐知子的朋友。

二十年前的那個夏天,悅子身懷六甲,即將成為母親的她,看待身邊的一切事物都那麼自然而寧靜。

悅子的家人遭受長崎原子彈爆炸事件的傷害。成為戰後餘孤的悅子,被緒方先生收養並成為他的兒媳婦。命運的安排,讓悅子心有悲戚,但仍對生活充滿著感恩與謙和。

當其他人對新來的一個女人佐知子議論紛紛時,純真善良的悅子則平和地去接受這個不尋常的女子,並成為她的朋友。

戰爭過後的日本,一切都在變化中。面對磨難,許多人學著去接受他們無法認同的思想觀念。

比如,藤原太太在戰爭中失去了孩子,卻依然樂觀地看待未來,開起了一個麵館來維持生活,自力更生;悅子的公公緒方先生雖然困惑於民主意識的崛起與教育觀念的更替,但仍然選擇用平和從容的心態去看待這一切。

老一輩都在變化中隱忍而又沉默地活著。唯有悅子的朋友佐知子,她一心想要逃離日本,去往美國。她帶著女兒顛簸流離,寧願捨棄富有的伯父與表姐的幫助,選擇到未知的地方去流浪。

拋棄當前的苟且生活,一心追求詩與遠方。夢想看似遠大輝煌,實際上是對現實生活的逃離。

為了逃避,佐知子給自己編織了一個追求自由的夢想。佐知子無法面對戰後死氣沉沉的大環境。即便伯父家境優渥,可以支持她和女兒萬裡子的生活。她仍覺得,留給他們母女倆的空房子就像一堆墳墓,毫無生機。

為了追求自己所謂的幸福,佐知子固執得近乎自私。偏執的狂熱已然深深地傷害到女兒萬裡子,她也視若無睹、若無其事。

其實,夢想也好,逃避也罷,不切實際的執著追求,只會讓身邊的人付出沉重的代價。佐知子扛起了美國夢,犧牲的卻是女兒萬裡子的快樂。

生活中,不乏有這一類人,直言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與其說是追求自由的理想,不如說是為了逃避現實的境況。逃避過後又如何?靜下心來,要面對的終究是逃離不出的現實。

能夠以夢為馬,揚長而去的瀟灑背後,必定有人幫其負重前行。

2、愛與自由的抉擇,抵擋不住人性的自私

在悅子的回憶中,佐知子是那麼無情和自私。她從不顧忌女兒的感受,整日不歸家,將萬裡子遺棄於家中。

戰爭後,萬裡子曾親眼看見過一個女人親手溺死自己的嬰兒,這對一個年僅五歲的孩子來說,已經造成了不可逆轉的創傷。

後來,在戰亂中,女人自殺了,萬裡子則時常幻想著那個女人的出現,而她的母親佐知子則將她的「所見」看成是孩子故意發難的小把戲。

從此,萬裡子失去了一個孩子應有的開朗與活潑,終日蜷縮在沒有陽光的黑暗裡。善良的悅子嘗試去引導孩子走出陰霾,但作為萬裡子親身母親的佐知子似乎不以為然。

佐知子口口聲聲說,萬裡子在美國會過得很好的,她可以成為女商人,甚至是女演員。她將自己沒有實現的願望寄予在萬裡子的身上,但她卻忘記了當前的萬裡子,正遭受著現實和精神的雙重折磨。

萬裡子變得敏感、怪異、封閉而扭曲,唯一的精神支撐就是從伯父家帶來的那幾隻小貓。

在那個去稻佐山的夏日裡,可以說是萬裡子一生中最開心的時光。

她們去遠足、坐纜車,萬裡子還抽了一個可以給小貓安家的木盒子。她高興極了,以為可以帶著小貓到伯父家寄住。

然而,母親佐知子卻出爾反爾,準備帶著她逃離日本、遠離家鄉。母親一而再再而三地弗蘭克被騙,卻仍舊不忘那虛幻的美國夢。

在母女間一再僵持的關係中,最可怕的事情最終還是發生了。幼時的恐懼再次在萬裡子的眼前上演。佐知子在一氣之下,溺死了萬裡子心愛的幾隻小貓。

在愛與自由的抉擇中,佐知子固執地選擇了自己的自由,而將她女兒的愛埋葬在那個恐怖的黑夜中。

3、扭曲斷裂的回憶,隱藏著內心的負疚與自欺

小說結尾,悅子從回憶中拉回現實。破碎的回憶,佐知子的決絕,貌似與悅子如今的生活沒有任何聯繫,追憶過去,用意何在?

作者石黑一雄說:「我喜歡回憶,是因為回憶是我們審視自己生活的過濾器。回憶模糊不清,就給自我欺騙提供了機會。作為一個作家,我更關心的是人們告訴自己發生了什麼,而不是實際發生了什麼。」

誠然,石黑一雄關心的不是外部的現實世界,而是人們複雜的內心世界。充滿著矛盾和空白的回憶,其實已經加入了悅子的情感和選擇。小說中,悅子回憶的真相,隱藏在那句平淡的話語中。

「那天景子很高興。我們坐了纜車。」

淡淡的輕描,直接戳破了悅子在整本書中的防線。原來,悅子和佐知子是同一個人,而萬裡子就是自殺的景子。晚年的悅子重新編造了自己的回憶,將自己放在一個虛構人物的位置上,而將真實的自己投射到一個虛幻的佐知子身上。

正如書中所說:「回憶,我發現,可能是不可靠的東西。」

扭曲的回憶就如一個自我欺騙的謊言,悅子希望自己一直處於成為準媽媽那時候的心態,充滿愛意、溫柔和陽光。她期待成為一個好母親,但事實並非如此。

她的一生,都在激烈的矛盾鬥爭中度過。她一直安慰自己,離開日本的動機是正當的,而且是將景子的利益放在心上。同時,她也懷疑自己,帶著景子來到異國他鄉是不會幸福的。

當她所擔心的最終成為事實,景子用自殺結束了自己快樂的一生時,悅子內心的堅信瞬間崩塌。崩塌的信念只能通過扭曲的事實來加以構建。

於是,她用回憶去編織一個他人的故事,仿佛通過他人的苦楚作掩護,自己的悲傷便不那麼具有罪疚感,反而顯得平靜和自然。

石黑一雄通過巧妙的構思,深刻地探討了人性中矛盾、內疚與自欺的主題,人性的自私複雜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值得我們深思。

在平淡克制的行文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內疚懊悔而無法直面事實的母親形象。心有負疚卻只能通過回憶的方式去尋求自我救贖,如此可憐又可悲。

放諸眼下,面對生命中的種種機遇與選擇,有些人會放棄身邊的一切,包括親情、家庭與愛。

許多時候,我們追求夢想,拼搏到底,無非就是為了更好地去生活,去感受。為了夢想而捨本逐末,兜兜轉轉,落下的只有後悔莫及。「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說的大概就是如此吧。

當悲劇發生時,留下不是追求夢想自由的光輝,而是晚年人生的悲悽。所以,詩與遠方固然美好,但請別忘了回頭看看,身旁的親人,也亟需你的溫暖。

相關焦點

  • 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今年竟然是他……
    據BBC消息,諾貝爾文學獎剛剛揭曉,英籍日裔作家石黑一雄獲得這一榮耀!
  • 諾貝爾文學獎即將揭曉:瑪格麗特·阿特伍德最熱門,中國作家呢?
    有著逾五十年歷史的布克文學是諾貝爾文學獎的重要參考,布克獎官網曾發布了一篇題為《奧爾加通往諾貝爾之路》的文章,文章列出了一份由布克獎走向諾貝爾獎的作家名單,其中包括印度裔英國作家V.S.奈保爾(V.S. Naipaul)、加拿大作家愛麗絲·門羅(Alice Munro)、南非作家庫切(J.M.
  •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為什麼頒給了這位美國女詩人?
    說它情理之外,是因為在2016年,美國詩人鮑勃·迪倫就拿了一次諾貝爾文學獎,諾獎歷史上,很少有在五年之內頒給同國作家的例子。說她情理之中,是因為有幾個關鍵信息,她都可以匹配。是因為自2017年開始,諾獎已經連續三年頒給了歐洲作家,他們分別是石黑一雄、託卡爾丘克和彼得·漢德克,再頒給歐洲作家的話,諾貝爾文學獎就是用結果打破自己「促進性別平衡和地域平衡」的承諾。
  • 祈年文潭:諾貝爾文學獎,青睞什麼樣的作家?
    無論是希望還是失望,中國和世界都在關注著諾貝爾文學獎。在諾貝爾文學獎公布之前分析哪位作家可能獲獎,這是註定縹緲而徒勞的工作。從2010年到2017年一共有8位作家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們分別是馬裡奧·巴爾加斯·略薩、託馬斯特朗斯特羅姆、莫言、愛麗絲·門羅、派屈克·莫迪亞諾、斯維特拉娜·阿列克謝耶維奇、鮑勃·迪倫、石黑一雄,這些作家的作品主題差異較大,風格迥異,藝術探索的領域也各不相同,因此很難總結出明顯的評獎趨勢與內在線索。
  •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一起回顧歷年獲獎者
    中新網10月8日電 當地時間10月8日下午,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瑞典學院將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Louise Gluck),頒獎方稱她的「詩意之聲」能夠「讓個體的存在具有普遍性」。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獲得2021年諾貝爾獎。
  • 諾貝爾文學獎,不該錯過哪些作家?學者:賈平凹比村上春樹更有望
    我們今天談論諾貝爾文學獎,依然還是一種接受既成事實的心理慣性的延續,並意圖將這延續事實加以理性檢驗的自我需要。當然,現代的中國人對諾貝爾文學獎的關注也是很正常的。因為中國文學在過去幾十年中取得巨大進步,他們希望得到認可。
  • 諾貝爾文學獎歷屆得主:亞洲作家僅5位 這兩人拒領
    120年間,首位獲獎作家是誰、哪個國家獲獎作者最多、女性作家都有哪些、華人作家又有誰榜上有名?......今天,閃電新聞記者就帶大家來回顧和盤點諾貝爾文學獎的獲獎作家。亞洲的5位得主則是:1913年獲獎的印度作家泰戈爾、1968年獲獎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 、1994年獲獎的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2006年獲獎的土耳其作家帕慕克和2012年獲獎的中國作家莫言。其中日本作家最多,佔到2位。
  • 諾貝爾文學獎經典書單,拯救你的書荒
    託卡爾丘克獲得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是歷史上第15位榮獲此殊榮的女性作家。1989年以《長日將盡》獲得英語文學重要的文學獎布克獎。石黑一雄曾獲大英帝國勳章、法國藝術及文學騎士勳章、大益文學雙年獎等,與魯西迪、奈保爾並稱「英國文壇移民三雄」。2017年,石黑一雄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 「禁書作家」閻連科:多部作品國內被禁,卻是諾貝爾文學獎熱門人選
    2012年,作家莫言獲得了中國"首個"諾貝爾獎。打破了中國諾貝爾獎0的記錄。此後多年,中國文壇一直有多人入圍諾貝爾獎提名,包括很多讀者熟悉的作家,比如:餘華、劉震雲、賈平凹、北島、蘇童、阿來等。但是在隔壁日本文壇,他們卻認為有3位作家有機會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莫言、閻連科、殘雪。閻連科莫言已經得獎了,殘雪在2019年的時候也是諾獎熱門,唯獨閻連科,這是一個不被大多數人所知的作家。
  • 沒想到你是這樣的諾貝爾文學獎
    川端康成 日本,1968年大江健三郎 日本,1994年從1901年第一屆諾貝爾文學獎頒給法國作家蘇利·普呂多姆,這一獎項已走到第120個年頭,小編搜集了一些有意思的數據,帶你數讀諾貝爾文學獎。歐洲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超7成(各洲獲獎人數分布圖)拿下17個獎,法國是拿獎專業戶(諾貝爾文學獎國籍分布,僅列出獲獎者超過2位的國家)
  • 關於疫情籠罩下2020諾貝爾文學獎的終極預測
    2019年恢復並同時頒發了兩年的獎項——2019年的諾貝爾文學獎頒發給了奧地利作家彼得·漢德克,2018年的獎項則授予了波蘭作家奧爾加·託卡爾丘克。2019年公布的兩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託卡爾丘克與漢德克這一點也引發了外媒的批評。《衛報》就刊登了一篇題為《諾獎承諾減少歐洲中心主義,卻選出了兩位來自歐洲的獲獎者?》的文章,指出諾貝爾文學獎就是一個「歐洲獎」,並對瑞典文學院發問:「他們對作家的探究有多勤勉?諾獎委員會有多博學?諾貝爾文學獎的全球認知度到底有多高?」
  • 村上春樹:世界級的暢銷書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的「萬年陪跑者」
    如果這樣來看,倒不像是村上在「陪跑」諾貝爾文學獎了。其實真正「陪跑」的傢伙,是那些關注村上是否在「陪跑」的人們。 一、村上為什麼不能得諾貝爾文學獎 村上春樹1949年出生在日本京都,他從小酷愛文學,但是論寫作,卻是半路出家。
  • 美國女詩人獲諾貝爾文學獎!她是何許人也?
    一年一度的諾貝爾開獎季仍在進行。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2020年的諾貝爾文學獎評選結果,已於北京時間10月8日揭曉,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獲此殊榮。瑞典學院人員表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未出席頒獎典禮,這一做法固然「不同尋常,但也並非是特例」。例如,奧地利作家埃爾弗裡德·耶利內克就因嚴重的社交恐懼症沒有參加2004年的頒獎典禮;此外,英國劇作家哈羅德·品特因生病住院、小說家多麗絲·萊辛因為年紀太大、加拿大作家愛麗絲·門羅因健康狀況不佳等,都未能親自領獎。
  • 林少華:《山楂樹之戀》可獲諾貝爾文學獎?
    一九九四年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不久即預言,如果亞洲再有一位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那麼應該是中國的莫言。十五年過去了,大江的預言沒有變成現實□林少華大江健三郎預言莫言獲獎2010年度諾貝爾文學獎7日揭曉,秘魯作家馬裡奧·巴爾加斯·略薩成為第107位該獎獲得者。說起來,1994年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不久即預言,如果亞洲再有一位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那麼應該是中國的莫言。
  • 在臺灣想靠文學服替代役 或許先拿個諾貝爾文學獎?
    因為,翻開臺灣「內政部役政署」關於2016年役男(符合服兵役條件的年輕男性)申請服一般替代役的資料,發現名列第一個符合資格的獎項就是——諾貝爾文學獎…… 小編先來普及一下替代役,替代役是臺灣規定的服役方式之一,其服役期間於政府或公共機關中服務,並以「內政部役政署」為主管機關。替代役可區分為一般替代役及研發替代役,其中一般替代役又包括警察役、消防役、環保役等15個役別。
  • 舒乙披露:1968年諾貝爾文學獎幾乎被老捨得到
    中新網北京8月1日消息:最近,中國作家與諾貝爾文學獎提名問題被炒得沸沸揚揚,而「一九六八年諾貝爾文學獎幾乎被老捨得到」這一事實,長期以來卻鮮為人知。  據今天的香港商報報導,前天,在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行的文學講座上,老舍先生的兒子、中國現代文學館副館長舒乙向外界披露了這一事實內幕。
  • 簡筆畫女孩: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人
    北京時間,2020年10月8日19時,美國詩人Louise Glück獲得了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10月8日13點,瑞典文學院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美國作家露易絲·格麗克(Louise Gluck)。)
  •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85個經典名句,每一句都是人生
    七、馬爾克斯加西亞·馬爾克斯(1927-2014),是哥倫比亞作家、記者和社會活動家,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198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代表作有《百年孤獨》(1967年)《霍亂時期的愛情》(198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