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諾貝爾獎,很多人可能都會注意到一個特殊的現象:
很多得獎人的成果其實在他(她)們年輕的時候就已經做出來了;但有時他們卻需要等待幾十年的時間才會拿到諾獎,這使得很多科學家在得獎時已經成了老人。
比如,我國在自然科學方面的第一個諾貝爾獎得主屠呦呦就是這樣。從他1972年發現青蒿素,到2015年拿到「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中間相隔43年。
而今天要介紹的《美麗心靈》這部電影,其主角納什的原型也有類似的經歷:他在22歲時做出了一項被稱為「納什均衡」的重大成果,等到因為此成果得獎時他已經成了66歲的老人,中間相隔44年。
與屠呦呦不同的是,納什在這四十多年的等待中,還經歷了「精神分裂症」的折磨,並在漫長的煎熬後奇蹟般地「甦醒」,成為科學史上的一段傳奇。在這個過程中,他的妻子愛莉莎對患病的納什不離不棄,書寫了一段偉大的愛情故事。
《美麗心靈》這部電影就取材於這對夫妻的真實故事,當然也做了一些藝術加工和虛構。
影片故事發生的背景是在有「宇宙的數學中心」之稱的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執著於「原創想法」的納什一開始相當苦悶:別的同學們都發表了成果而自己卻毫無進展,這不僅讓他受到同學們的嘲諷,而且也讓他得不到導師的認可。
但厚積薄發的納什在一次聚會上受到啟發,提出了石破天驚的「納什均衡」理論,從而得以順利畢業。但畢業後的納什卻開始產生嚴重的幻覺,認為自己捲入了一場針對美國的恐怖襲擊之中。
幻覺極大地幹擾了納什的事業和生活,讓他痛苦不堪。但在妻子愛莉莎等人的支持、幫助下,納什逐漸走出陰影,回歸了自己熱愛並熟悉的科研生活。影片的最後,一位老者突然出現,告訴納什他獲得了諾貝爾獎。納什的偉大貢獻終於得到了世人的認可。
這部電影的故事時而溫馨浪漫,時而緊張刺激,看後也讓人受益良多,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讓我們一起走進《美麗心靈》,了解一下天才的愛情、苦痛與輝煌。
偉大愛情,撫平天才苦痛
筆者在之前的文章中也多次說過,天才並不是具有天生的才能;任何偉大成就的取得都需要長期的努力和正確的方法。
但不同的領域也確實更適合具有不同特質的人。適合從事數學研究的人,往往具有這樣的特質:思維嚴密、追求完美、敏感內向、孤獨不合群等。電影的主角納什就是這樣的人。
這些特質在成就納什的同時,也給他帶來了一項很大的困擾:精神分裂症。這種疾病把納什的生活搞得一塌糊塗。
幸運的是,納什有一位深愛著他的妻子愛莉莎。正是愛莉莎的不離不棄,才讓納什熬過了人生中最痛苦最黑暗的歲月,最終從荒誕的想像中醒來並站上了諾貝爾獎的領獎臺。
愛莉莎畢竟也是凡人之身,面對丈夫的種種不正常表現,她實際上也並不能完全做到心如止水。在電影中,愛莉莎曾表示自己想過放棄納什,但又對自己的這種想法感到內疚;有一次還在家裡因為納什而大發脾氣。而在現實中,愛莉莎甚至還和納什離了婚。
但她卻始終沒有真的放棄納什。即便是在和納什離婚後,她也一直在幫助和照顧精神失常的納什,而且後來還和他復了婚。
如果沒有愛莉莎的幫助,讓敏感多疑的納什獨自對抗「精神分裂症」這種狡猾的頑疾,那麼他醒來的那天或許永遠都不會到來。
所以在電影的最後,納什在諾貝爾獎的領獎臺上對愛莉莎深情告白:「今晚我能站在這裡,全是你的功勞;你是我成功的因素,而且是唯一的因素。」
或許現實中的納什在諾貝爾獎的領獎臺上並不方便說這些話,但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些話是在納什心裡的。
每個成功男人的背後,都有一個偉大的女人。愛莉莎和納什之間的偉大愛情,是對這句話最好的證明。
遭遇重大挫折時,依然應該保持希望
電影中的納什行為怪異,是因為他產生了幻視、幻聽;而且他所具有的「通過目測破解密碼」的神奇能力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但現實中的納什之所以精神失常與這些因素關係不大。
很多人相信,納什之所以精神失常,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遺憾錯失了數學界的最高獎「菲爾茲獎」。
當時納什通過執著的堅持,破解了數學領域的一個重要猜想。本來這個成果是足以讓他拿下菲爾茲獎的,但遺憾的是,在他的成果做出來之前兩三個月,另一位數學家搶先完成了破解。
雖然兩個人使用的破解方法完全不同,數學界也承認兩個人是各自獨立完成破解,但這還是導致納什成果的影響力大幅下降,從而使他錯失菲爾茲獎。
這次錯失對納什的打擊非常大,再加上他本來就敏感的性格,導致他逐漸走向「精神分裂」。
但實際上,包括諾貝爾獎在內的一些重大國際獎項,其評獎委員會一直在考慮將獎項頒發給他。但考慮到獲獎人的言行代表了獎項的形象,而納什當時的精神狀態實在太差,所以只得取消了頒獎給他的計劃。也就是說,如果納什當時沒有被這次打擊擊倒,那麼他很可能早就得到諾貝爾獎了。
所以說,當人遭遇重大挫折時,樂觀地保持希望,是會有重大意義的。
在這方面,史玉柱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當年因為創業失敗,他欠下了2.5億的巨額債務。雖然也心灰意冷過,但最終史玉柱還是認為自己能夠再次創業並還上債務。事實證明他這個樂觀而堅定的判斷是正確的:現在的史玉柱不僅還清了債務,而且還有上百億的身家。
伏久者,飛必高
影片中的納什還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數年不鳴,一鳴驚人」的形象。筆者認為這種做事風格是能夠幫助我們成就事業的。
納什在一開始時被同學挖苦,說他現在的成就為零。雖然嘴上說「我有的是耐心」,但納什的心裡其實也是很苦惱的。
不過苦惱歸苦惱,他並沒有因此而放棄追求「原創想法」的信念。最終,經過幾年的積累以後,納什突然靈感爆發,做出了突破性的成果;這個成果不僅讓他順利博士畢業,而且還在後來為他帶來了諾貝爾獎的殊榮。
這就叫「伏久者,飛必高」。
類似的例子還有破解「費馬大定理」的英國數學家懷爾斯。為了破解這個舉世關注的數學難題,懷爾斯自己一個人默默探索了7年;如果再加上公布初步證明後用來修復錯誤的1年,則是用了整整8年。8年的沉寂,使懷爾斯躋身數學史上最偉大數學家的行列。
傳奇華人數學家張益唐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由於執著於破解大難題,張益唐沉寂了30多年之久,始終沒有發表過論文;但多年的積累終於在2013年迎來爆發:他在困擾人類2000多年的「孿生素數猜想」問題上取得突破,「一朝成名天下知」。
所以,只要我們在努力、在積累,那就不必太擔心沒有立即可見的成果或回報。積累得越久,將來的回報可能就越大。
結束語
天才是人類永遠熱衷的話題。《美麗心靈》這部電影既向我們展示了天才的驕傲,也讓我們看到了天才的苦痛;而支撐納什這位憂鬱的天才走過黑暗歲月的偉大愛情,更是感人至深。這部精彩而又有點燒腦的經典作品,值得我們細細品嘗、反覆回味。
*作者:博士大叔愛讀書。80後密碼學博士男。愛讀書、愛思考、愛寫作。關注我,準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