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收錄於百家號精品欄目#百家故事#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
老牌天王劉德華的巡迴演唱會一推再推,這個消息「各花入各眼」,有人替劉天王悲憫不已,有人感慨勤奮的華仔終於能停下來歇一歇、喘口氣了。
當然,給我最大的感觸還是裹挾在時代浪潮中的「無力感」,強大如萬人景仰的劉德華,也會力不從心。
這段時間,大家常常把作家方方說的那句「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掛在嘴邊,放在劉德華身上,雖說有些矯情,但也貼切。
說實話,為了這場演唱會,劉德華運籌帷幄、精心籌劃,但還是被疫情打的毫無招架之力。
這場巡演對劉德華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
此前的紅館演唱會,劉德華因為喉嚨發炎、演唱會被迫中止,讓人扼腕嘆息,劉天王更是幾度哽咽、淚灑現場。
雖然劉德華得到了歌迷最大程度的諒解,但是有利益關聯的投資商並不會因為他身體抱恙,而選擇把這件事抹平。
甚至有投資人對劉德華擺臭臉,講出「我真的一輩子都沒想過,投劉德華會虧錢」這樣的話。
他們投在劉德華身上的錢打了水漂,「親兄弟明算帳」這也無可厚非。即便是活到這個年紀,早已看透人情冷暖的劉天王,還是忍不住唏噓。
所以,他為了2020年的這場巡演傾注了極大的心血,因為事事追求極致和完美的劉德華,他不僅要彌補歌迷、補償投資商,他還要給自己一個完美的交代。
就像劉天王在訪談節目中自己說的那樣,「出現錯誤他會懊惱不已」、「唱錯歌詞他不能饒了自己」、「演唱會一定要提前練習兩到三個月」、「唱歌詞唱到不用想下一句唱什麼」。
換做別人說這種話,我可能會打個問號;因為他是劉德華,我願意相信他說的是真的。因為大家的眼睛都是雪亮的,在這個圈子裡打拼了將近40年,他確實是一步一步這麼走過來的。
演唱會一拖再拖,沒有人忍心苛責劉德華。雖說這可以算作是劉天王遭遇的一道坎,摔過的一次跟頭。但這樣的「坎兒」,放在劉德華身上並不多見,就像劉德華自己歌裡唱的「老天愛笨小孩」。
與此同時,我們也會看到同樣有明星活得悠哉遊哉、好不愜意。
就像坊間流傳關於影帝梁朝偉的段子,「煩了悶了會隨便搭個飛機去倫敦廣場餵鴿子」。有媒體採訪梁朝偉,他自己澄清過這個傳聞:去的不是倫敦,而是紐約。
瀟灑似神仙的明星當然不只梁朝偉一個。日前有媒體爆料鄭伊健與妻子蒙嘉慧穿著情侶裝同遊日本,浪漫又愜意,好不快活。
隨後又有人指出四處買房的鄭伊健「他們根本是常住日本而非旅行,每次一住3個月,無事不回香港」。跟還在奮鬥的劉德華相比,鄭伊健可謂是早早的享受上了「退休」生活。
劉德華的資產跟鄭伊健比起來,只多不少,為什麼他到現在還這麼拼?大概這就是人生的境界和選擇的不同。努力打拼固然好,逍遙天地間也不差。
咱們中國人講究「命數」,背後是每個人的人生信條和堅持的呈現。就像劉德華和鄭伊健截然不同的選擇。
縱觀他們的選擇,無不精準傳達著「追求極致」和「不過浮華」的人生態度,也詮釋著性格決定命運的終極理念,他們不光是優質男人的一體兩面,也是我們所有人生活裡的「人過留名」和「詩和遠方」。
其實在劉德華和鄭伊健身上,有很多互通的地方,或者說有些相似性。
他們都是一個時代的優質男神、超級偶像。
他們都演而優則唱,不是天才型的演員,也絕非天才型的歌手,但都能紅得發紫。
劉德華是香港四大天王,鄭伊健人氣最盛時,也一度被視為香港娛樂圈的「第五天王」。
今年劉德華59歲,鄭伊健53歲,兩人相差6歲,不過較之劉德華在80年代出道之後,躋身「tvb五虎」,90年代成為香港四大天王。同樣在80年代出道的鄭伊健,直到90年代才憑藉《古惑仔》系列電影中的「陳浩南」一角大殺四方。
男孩兒和男人,好玩和踏實
鄭伊健是出了名的「貪玩」,除了是瘋狂的「打機愛好者」,他還愛好潛水、打羽毛球、特技單車。
他可以一個禮拜都一個人窩在房間打遊戲而不覺得這是「玩物喪志」,他的童心未泯一直到現在都可見端倪,在他五十歲的生日派對上,還和大家一起大玩卡通制服party。
他是一個好玩兒的男孩兒,這個定論無關年紀,在男性的屬性定義裡,他屬於比較男孩兒的那一類,憂鬱浪漫,貪玩冒險。
可能每個姑娘在情竇初開的時候,都會幻想過這麼一個浪漫冒險又充滿孩子氣的男朋友,和他戀愛,一定是甜蜜又苦澀的。
而劉德華,更符合我們對一個成熟可靠男性的幻想。
劉德華在出差住酒店的時候,一般會要求房間能有一個夠五到十人位的圓桌,因為他要和他隨行的工作人員一起吃飯,不另起鍋灶。
他對周圍的環境非常有心,對一起跑宣傳的工作人員會不動聲色的照顧到。
王寶強自己講過一個小段子。
他跟劉德華一起拍《天下無賊》的時候,還是個籍籍無名的小角色。有一次他被劉德華撞見不會用感應式水龍頭洗手,劉德華耐心的給他做示範。
王寶強感觸很深:他甚至連我的名字都不知道,但他保全了我的自尊。
2007年,劉德華全國巡迴演唱會舉辦在即,他收到一封來自內蒙古歌迷的來信。歌迷說他家裡窮,看不起演唱會,問劉德華下輩子能不能不要改名,來生再去看他的演唱會。
劉德華收到信後,力排眾議,把巡演的第一場放在了內蒙古的呼和浩特,還自掏腰包請這位歌迷來聽他的演唱會。
他就是這樣做事要面面俱到、事事做好,類似這樣的例子,在劉德華身上簡直不勝枚舉。現實生活中,我們很少會用「踏實」這個詞去形容一個帥到「人神共憤」的男人,但劉天王顯然是個例外。
跟鄭伊健比起來,劉德華還是個貨真價實的「勞模」。
從1982年出道開始,劉德華參演的電影高達157部、電視劇31部;
舉行大小55個主題演唱會,總計380場有餘,這還不包括尚未開始的「My Love」巡演;
發行音樂專輯81張、為其他歌手製作專輯22張;
投資電影22部、擔任製作人身份的電影8部;
各類公益大使身份18個。。。這些還只是不完全統計。
相比起忙碌的劉天王,鄭伊健則顯得有些異類,他始終都抱著「不需要這麼拼,只想安靜做自己」的心態。
好兄弟陳小春也認為:享受生活是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劉德華用能力入世,鄭伊健用能力出世,一體兩面,同樣讓人佩服的五體投地。
總之一句話,我要有能力像劉德華一樣火一輩子,我牛逼;我要有能力像鄭伊健一樣,想火的時候就璀璨,不想火的時候就淡泊,照樣牛逼。
對待愛情,從一而終和浪子回頭一樣可貴。
不論圈內圈外,很多人都公開示愛過劉德華。最讓人惋惜的,莫過於他跟梅豔芳的情誼,心裡都裝著對方,但兩人自始至終都是不曾逾矩的好朋友。
2003年,病入膏肓的梅豔芳自知時日無多,但她仍然強撐著病體在紅館舉辦一連8場的演唱會,用生命跟歌迷道別。
演唱會上,梅豔芳穿著特製的婚紗,講出一段讓人潸然淚下的獨白:
如果你們在拍拖,不要考慮太久,不然你身邊的那位,想得太久,便會作罷。
我也曾經有數次穿婚紗的機會。
人生便是這樣,有些時候你預料的東西,你以為擁有的東西,偏偏沒有擁有。
最後她還不忘揶揄自己:不要緊,我等貝克漢姆,等他離婚。等劉德華,更困難,他是個獨身主義者。
梅豔芳的告別演唱會上留下一個彌足珍貴的鏡頭,她唱完最後一首歌和朋友們一起謝幕,看看劉天王的站位,足見他在梅豔芳心底的位置。
時隔多年我們知道了,其實劉天王非但不是獨身主義者,他還非常篤定專一。他與梅豔芳的情誼,只能掩於歲月,跟愛情無關,更多的是友情和親情。
難怪有這麼多女明星會傾心於他,劉德華成熟穩重的好像不具有生而為人的一切陋習,和他這樣的人結婚,會讓人心安。
愛情裡的鄭伊健,則是個活脫脫的浪子。當年梁詠琪和邵美琪上演的「雙琪奪面」轟動一時,在感情中左右搖擺的鄭伊健,一度名聲受阻。最後這位浪子還是選擇投入了蒙嘉慧的懷抱。
當我們從一個年輕男性的角度分析這件事,也會戲謔又真情實感的驚訝於他的魅力和人不風流枉少年的花樣年華。
年輕時該戀愛戀愛、該分手分手,縱然為情所困但也愛得轟轟烈烈;年長後家有賢妻、相敬如賓,這是很多人期待的人生軌跡。
人這一生有太多的事需要做,常常一件沒做好就要去做下一件,但一定要在什麼時候做什麼事,這樣才能較大概率擁有無悔的人生。
是性格決定命運,也是所求皆所得的快意人生。
劉德華從活躍到大眾視野開始,便是一個成熟堅毅的男人,他是香港「娛樂工廠」最為傑出且優質的藝人楷模。
對待事業,他勤奮、上進,積極打拼;對待感情,他專情而理智,不貪戀不該有的。
他既然走入娛樂圈,他便在這個世俗的世界裡永遠不懈奮鬥,永遠在舞臺上燃燒自己,他屬於燈光和音樂,電影和故事,歌迷和粉絲。
如今依然活躍在娛樂一線的勞模劉德華無疑是成功的,但「不想紅了」的鄭伊健又何嘗沒有成功且無憾的一生呢?
鄭伊健永遠都是一個帥氣但富有童心的大男孩兒,他喜歡玩具,愛打遊戲,凡是能玩的東西他都樂此不疲。
其實不得不說,這種男生對潛存母性的女人極具「殺傷力」,所以比起劉德華,他的情史也更加豐富。
年輕時是古惑仔「陳浩南」,豪氣幹雲又憂鬱迷人,或者是《現代應召女郎》裡的純情小男生,用卓越的先天資本盡情享受人生的自由和愛情的甜蜜。
在人生的什麼階段就做什麼事,他的一生無憾無悔,恣意瀟灑。
有一次媒體採訪鄭伊健,行將結束之際,問了他最後一個問題:你不想做永遠的「木村拓哉」嗎?
鄭伊健斬釘截鐵的回答:不想!他始終認為做好自己最重要。
如果這個問題放在劉德華身上,我想他根本就無需回答。因為在大家的眼裡,他比木村拓哉紅多了,也帥多了,他是永遠的「劉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