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船》聽過嗎?
《菊次郎的頭七》聽過嗎?
《黑人抬棺》聽過嗎?
如果這些「陰間音樂」你都聽過,
那麼,曾經「奪走」了18個匈牙利人生命的——
《憂鬱的星期天》,
你聽(說)過嗎?
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
這首知名禁曲背後的故事!
匈牙利有18人在聽完後選擇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警察趕到死者臥室,發現唱機上正播放著一首哀傷的曲子;
從多瑙河撈起來的死者,被發現手上抓著樂譜;
……
1936年,匈牙利莫名其妙地爆發了自殺潮流,短時間內便有18人連續自殺。所有死者在生前都接觸過同首悲傷的曲子,這一切是巧合還是故意為之?一切線索都指向一首名為《憂鬱的星期天》的歌曲。於是,警方將嫌疑人鎖定在了它的創作者——萊索身上。
《憂鬱的星期天》的故事始於自殺潮流的6年前。
1930年,在馬戲團擔任鋼索表演工作的萊索不幸從高空墜落,導致腿部受傷,因此被迫結束了自己的演繹生涯。
1933年,為了維持生計,這名曾經的馬戲團藝人開始在一家名為奇斯皮帕的餐廳彈奏鋼琴。雖然窮困潦倒又慘遭戀人拋棄,但憑藉著對音樂的熱愛,萊索還是開啟了他的音樂創作之路,而這也改寫了他的一生。
萊索寫了一首表達他內心痛苦的歌曲,希望人們聽到這首歌時「能聽到我的吶喊,從靈魂深處的吶喊,並且為我哭泣」。
在與朋友拉茲相聚的某個夜晚,他將這首歌認真地演奏了一遍。演奏結束,他期待地等待這位詩人朋友的肯定回應,可拉茲卻並不滿意。他指出這首歌曲缺少感染力,可以加入一個愛情故事來使其完滿。於是,在拉茲的幫助下,《憂鬱的星期天》正式誕生。
整首歌大意為一個男人為死去戀人殉情,兩個亡靈在葬禮上悽然相見。歌詞是這樣的:
「憂鬱是帶著陰影的星期天,我將它潑灑出去,我的心與我決定結束一切。
我知道將會有悲傷的蠟燭與祈禱,要他們別哭泣,讓他們知道我很高興離去。
死亡並不是夢,因為我在死亡中,擁抱著你,以我靈魂最後的氣息,我擁抱你。」
他們對這首投注了倆人心血的歌曲的發行報以巨大期望,甚至為其舉辦了一個小型慶祝會。但在電臺首播當晚,這首歌的前奏才剛剛響起,戲劇性的一幕就發生了:收音機裡傳出主持人播報匈牙利主席死訊的聲音,這首歌公開面世的計劃也因此終止。倆人都失望至極卻又無可奈何,只能以自身微弱力量默默推動這首歌的傳播。
可能萊索從來沒想到過,《憂鬱的星期天》最後還能流傳到世界各處。在英國、法國和美國都有知名藝人演唱,甚至在俄羅斯、日本也有人傳唱。
而隨著二戰的戰火在歐洲迅速蔓延,為了不影響士氣,英國官方禁播了這首歌。但在當時還沒被戰火波及的美國則不同,爵士樂天后比莉·哈樂黛錄製了這首歌,使其名聲更為遠揚。直至今日,官方記載的《憂鬱的星期天》版本就多達79個。
爵士樂天后比莉·哈樂黛錄製的《憂鬱的星期天》
牆內開花牆外香,《憂鬱的星期天》在世界舞臺上走紅,為萊索賺得了豐厚的版稅,並被存在紐約銀行。但由於當時歐洲戰亂的緣故,他始終都無法去美國領取屬於他的報酬。
身在國內的萊索雖然也創作了《服務員,買單》、《我愛喝醉》等作品,但它們未再掀起轟動。因此,在日漸捉襟見肘的日子裡,他只能為民眾一次又一次演奏成名曲《憂鬱的星期天》,以此賺得微薄收入來勉強度日。
這首歌的故事以又一人自殺畫上了句號,這次卻是創作者自己。1968年,受盡了貧困之苦的萊索從布達佩斯的公寓窗口一躍而下。
看完關於《憂鬱的星期天》的故事,或許有人不禁想問:在這首曾經「奪走」18個匈牙利人生命的禁曲中,到底暗藏著什麼玄機?
我們可以先試著回想一下,生活中是不是有失戀時特別愛去ktv瘋狂唱苦情歌的朋友?是不是有過夜深人靜的時候聽哀傷歌曲的經歷?是不是有聽悲歌時特別想哭的時候?這其實就是音樂與人腦之間有著某種聯繫的表現。
現代科學研究發現,音樂會對人的情緒產生明顯影響。不愉快的音樂會觸發後扣帶回皮質,即人腦中控制情緒的邊緣系統。《憂鬱的星期天》這首歌不僅歌詞傷感,而且旋律上完全採用小調,頻率近似人們在沮喪時講話的聲音,所以更容易觸發人們的悲傷情緒。
不過,這還不是《憂鬱的星期天》引發匈牙利自殺潮流的根本原因。造成這一蝴蝶效應的主要因素,其實與時代密切相關。
這首歌是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初期被創作出來的,當時經濟大蕭條令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受到重挫,法西斯派獨掌大權實行高壓政策,加之疾病肆虐,人民生活處境相當艱難。在這種極端惡劣的社會環境中,人們幾乎看不到生存下去的希望,有人便選擇索性結束自己的生命。
當社會恐慌的背景和個人失意結合,只需要一個小小的契機,匈牙利人本就搖搖欲墜的生存信念就會徹底崩潰。一首本來平凡的悲歌,也就因此成了著名的「匈牙利自殺之歌」。
本期互動
究竟是怎樣的悲傷禁曲能有如此大的影響力?
在《科學機密檔案》中,就有一段模擬版本,
是否要試聽,還請自行評估!
Warning Warning Warning!!!
聽完這首歌的片段以後是什麼感受?
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