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體主義繪畫創始人 —— 喬治·布拉克

2021-02-19 三生文化藝術

喬治·布拉克- 現代繪畫大師,立體主義繪畫創始人之一。

布拉克生於1882年5月13日。布拉克喜歡描繪靜物、餐具和樂器。30年代,他轉向海灘景色。他一生中的最後20年,又熱心於畫鳥。1963年8月31日,第一個將畫家的畫布升高和降低的藝術家喬治·喬治·布拉克在巴黎逝世。

他與畢卡索創立了立體畫派,多層次地展現了所畫的人和物,將時間與視覺結合在一起。立體主義拋棄了過去的一切視覺,恢復了繪畫的自主,在這一行動中,布拉克起了主要作用。



布拉克出生於塞納河畔阿爾讓特伊的一個漆工家庭,其父親和祖父都是業餘畫家,這使他自幼便對繪畫產生濃厚的興趣。1902年,他進入巴黎美術學校,受到博納的指導,後又轉入安貝爾學院。他於1904年創辦了自己的畫室。1905年在參觀了秋季沙龍之後,他對野獸派繪畫產生濃厚興趣,遂在以後兩年中參加了野獸派繪畫運動。

不過,他的作品卻以其「安祥如歌一樣」的基調,與那種色彩強烈、筆法奔放而令人興奮的地道的野獸派作品風格迥異。「他的性情極為平穩,因而不濫用野獸派畫家陶醉其中的自由。」1907年,他與畢卡索相識,深為其作品《亞維農的少女》所傾倒,兩人遂成為至交,共同籌划起立體主義運動。



1908年,布拉克來到埃斯塔克。開始通過風景畫來探索自然外貌背後的幾何形式。其《埃斯塔克的房子》,便是當時的一件典型作品。在這幅畫中,房子和樹木皆被簡化為幾何形。這種表現手法顯然來源於塞尚。塞尚把大自然的各種形體歸納為圓柱體、錐體和球體,布拉克則更加進一步地追求這種對自然物象的幾何化表現。

他以獨特的方法壓縮畫面的空間深度,使畫中的房子看起來好似壓偏了的紙盒,而介於平面與立體的效果之間。景物在畫中的排列並非前後疊加,而是自上而下地推展,這樣,使一些物象一直達到畫面的頂端。畫中的所有景物,無論是最深遠的還是最前景的,都以同樣的清晰度展現於畫面。由於布拉克作此畫的那個階段,畫風明顯流露出塞尚的影響,因而,這一階段又被稱作「塞尚式立體主義時期」。


布拉克和畢卡索在分析立體主義時期所作的作品,風格非常接近,以致於擺在一起難辨孰人所為。這在藝術史上是極其少見的現象。兩人不僅畫法相同,而且所選題材也十分相似。他們都偏愛畫樂器。布拉克喜愛音樂,所以樂器和樂譜在其作品中尤為多見。

不過,對於立體派畫家說來,於他的將樂器作為題材的選擇,不如說是在於其詩歌創作中分解與重構的藝術技巧。立體派畫家將客觀的物象分解,並將分解的碎塊在畫中重新組構。 相對說來,布拉克在畫中對於物象的分解,要比畢卡索更加極端。他多數是在靜物畫中進行這種分析形體的實驗。這也許是因為靜物畫對他說來較少約束之故。


1910年,布拉克曾在一幅題為《小提琴及水罐》的靜物畫上端,以逼真畫法畫了一顆釘子,從而使這幅畫看上去象似掛在這釘子上一般。當時報界曾對此大肆攻擊。然而這一創舉卻受到立體派畫家的效仿。此後,布拉克又將字母及數字作為母題引入畫面,還在畫中畫出足以亂真的假木頭和假大理石。再到後來,他索性更進一步,直接把真實的東西(通常是紙片、木片等)拼貼到畫面上去。

這樣,便誕生了拼貼這一綜合立體主義的繪畫語言。布拉克的拼貼畫創作,是從1912年開始的。他試圖通過一系列拼貼而成的抽象圖形,來強化畫面的構成效果。他的製作過程越來越簡潔、大膽,作品的效果也愈加直接、明了。他從抽象起步,再慢慢地轉向具象,在交迭的抽象圖形中尋找他的主題。他的拼貼,除了採用紙片外,很少採用其他材料。這種往往被人們視為不具有藝術品質的材料,卻給布拉克的「建築性繪畫」創作,帶來極大的便捷。





布拉克作於1913年的《單簧管》,是他的拼貼代表作。他以木紋紙、報紙及有色紙,在畫面的中央拼貼出一組簡潔的形狀,並以鉛筆在這組形狀的周圍勾畫出線條和陰影。在這裡,客觀的物象與主觀創造的成分相互融合,從而產生一種雖使人意外卻又令人信服的造型價值和親切感。

在這個樸素而嚴謹的畫面結構中,每一視覺要素,無論是不同的紙片還是輕淡勾畫的線條,都成為一種符號。那些線條使剪貼的圖形獲得某種依託和含義,甚至還能讓人從中感悟到某種精神內涵。通過拼貼,藝術家將一些似已被人忘卻的表現因素,尤其是對材料及色彩的審美感受,向觀者昭示。這顯然與分析立體主義的風格大異其趣。


如果說,其分析立體主義作品中的空間處理,所顯示的是動感與生機,那麼在如今這種所謂綜合立體主義的探索中,其畫面的組合則呈現了一種奇特而穩定的靜態趨勢。畫中所有的圖形,均朝畫面的中心匯聚。畫家以一根雖然輕淡卻十分肯定的線條,環抱那組以紙片拼貼而成的圖形,從而進一步強化了畫面的向心力,這一向心力有效地阻擋了所有可能超越其限制的運動,使任何似將越出其力場的細節,都返轉回來。





晚年布拉克將自己的主要作品創作成一系列水彩畫,將這些水彩畫「變形」成雕塑。這也被稱為布拉克創作的「變形」時期。在這期間創作的雕塑作品十分獨特,尤其是1963年創作的「赫爾墨斯」被列為20世紀最為優美的現代雕塑作品。

而且,此作品是布拉克現存唯一的立體派雕塑,極為罕見。喬治·布拉克「變形展」博物館館長阿爾蒙指出,在布拉克之前,畫家和雕塑家一樣,都是去再現他們所看到的物體。而布拉克卻獨闢蹊徑,將物體拆解成多個幾何平面,再通過理性思考將其重建。

歐普藝術先鋒 —— 理察·安努斯科維奇

三生文化團隊多年深耕歐洲藝術收藏行業,與多個知名國際基金會建立緊密的聯繫。擁有大量珍貴國際藝術大師真跡及IP授權。他們將藝術作品、藝術IP與新媒體藝術相結合,通過多元表現手法打造文化藝術事件及文化衍生品,提供具有深度內容及富有情感的視覺盛宴。

相關焦點

  • 法國立體主義繪畫大師:喬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
    與畢卡索合作,直到1914年,共同發起立體主義繪畫運動。最早將字母糅合進繪畫,將顏料與沙子混合作畫和使用拼貼畫法。晚年作品包括靜物畫和風景畫,風格漸趨現實主義。他的影響實際上並不比畢卡索小。並且,「立體主義」這一名稱還是由他的作品而來。
  • 立體主義是怎麼誕生的?
    背景與畫面的主題交互穿插,讓立體主義的畫面創造出一個二維空間的繪畫特色。立體主義由當時居住在法國巴黎蒙馬特區的喬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和畢卡索Pablo Picasso所建立。他們於1907年相識,直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兩人一直非常親近地在一起工作。一個偶然的機會讓立體主義有了屬於它的名字。
  • 立體主義油畫畫派
    立體主義是富有理念的藝術流派。立體主義年輕的藝術家們普遍關注的是如何革新形式,來表現在迅猛變革的工業社會裡人們的內在情緒和心理。隨著現代人的現代生活變化,客觀與微觀,速度和多變,機器對人的制約,傳統的表現形式已經出現了疲憊狀態,人們希望看到新的更加完善的多角度的表現方式的出現,而這時立體主義則應運而生。立體主義藝術以反傳統為口號,以革新為主,但也有濃厚的形式主義傾向。
  • 法國立體派畫家 喬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
    他與畢卡索同為立體主義運動的創始者,並且,「立體主義」這一名稱還是由他的作品而來。另外,立體主義運動中有多項創新也皆是由他作出,例如,將字母及數字引入繪畫、採用拼貼的手段,等等。布拉克的作品多數為靜物畫和風景畫,畫風簡潔單純,嚴謹而統一。「他比所有其他的立體派畫家更多地帶來不可縮減的具體和一針見血的分析,帶來少有的和諧色彩和他的任何同伴都無能為力的典雅流暢的線條」。
  • 畢卡索的立體主義運動的同盟者: Georges Braque
    喬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1882—1963)喬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法國立體主義繪畫大師
  • 喬治的立體主義畫作簡析
    他與畢卡索同為立體主義運動的創始者,並且,「立體主義」這一名稱還是由他的作品而來。這顯然與分析立體主義的風格大異其趣。這件作品,也顯示了布拉克那驚人的控制和處理畫面空間的本領。如果說,其分析立體主義作品中的空間處理,所顯示的是動感與生機,那麼在如今這種所謂綜合立體主義的探索中,其畫面的組合則呈現了一種奇特而穩定的靜態趨勢。畫中所有的圖形,均朝畫面的中心匯聚。
  • 【設計小課堂第十二期】立體主義
    立體主義的藝術家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組合的形式,形成分離的畫面——以許多組合的碎片形態為藝術家們所要展現的目標。藝術家以許多的角度來描寫對象物,將其置於同一個畫面之中,以此來表達對象物最為完整的形象。物體的各個角度交錯迭放造成了許多的垂直與平行的線條角度,散亂的陰影使立體主義的畫面沒有傳統西方繪畫的透視法造成的三維空間錯覺。
  • 西方藝術史:現代繪畫大師 立體主義藝術家 喬治·勃拉克「122」
    立體主義的藝術喬治·勃拉克(布拉克 Georges Braque,1882—1963年),法國畫家,現代繪畫大師,立體主義繪畫創始人之一。早期專注於印象派繪畫,在1906年轉向野獸派。他的立體主義則是受塞尚繪畫視覺真實以及畫面結構的影響,使畫成為一種建築,使對象成為某種比現實還要真實之物。他的立體主義作品色彩和諧,線條典雅流暢。題材多為靜物畫和風景畫,同時也是一位雕塑家、插圖家和舞臺設計家。《埃斯塔克的住宅》他野獸主義時期的風景畫不多,代表作有油畫《埃斯塔克碼頭》(1906年)。
  • 法國立體畫派大師喬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
    在立體主義畫家中,喬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1882—1963)的影響,實際上並不比畢卡索小。他與畢卡索同為立體主義運動的創始者,並且,「立體主義」這一名稱還是由他的作品而來。另外,立體主義運動中有多項創新也皆是由他作出,例如,將字母及數字引入繪畫、採用拼貼的手段,等等。布拉克的作品多數為靜物畫和風景畫,畫風簡潔單純,嚴謹而統一。
  • 立體主義,探索空間
    西方繪畫憑藉著幾何透視法把我們熟悉的周圍空間表達得惟妙惟肖。但是到了20世紀初,法國畫家塞尚卻認為用幾何透視法表達的空間是一種視覺的欺騙:它只能表達用「一眼線索」看到的世界,而人有兩隻眼睛,而且還在不斷地變換視角。因此,塞尚試圖讓同一幅畫能夠表達從多個視角看到的景物。另外,塞尚還試圖將看到的景物簡單化、幾何化,把山巒、樹木和蘋果等簡化成一個個圓錐體、圓柱體和球體。
  • 立體主義:探索空間
    你是否覺得藝術大師畢卡索的那些風格奇特的立體主義繪畫作品令人費解?其實,立體主義的創作理念受到了科學的影響,是對空間表達的一種探索。西方繪畫憑藉著幾何透視法把我們熟悉的周圍空間表達得惟妙惟肖。他的這些想法後來成為了立體主義的核心理論。1907年,也就是塞尚去世後的一年,他的作品展在巴黎舉行,引起很大反響。一位叫喬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的法國青年看了畫展後深受啟發,決心追隨塞尚的足跡開始自己的藝術探索之路。他來到了地中海沿岸的埃斯塔克(塞尚經常作畫的地方)進行創作,並在畫作中嘗試刪除細節,把物體簡化成最基本的幾何圖形。
  • 大眾藝術網:與畢卡索共創立體畫派 —— 法國立體主義創始人喬治 · 勃拉克(Georges Braque)代表作品
    喬治·勃拉克(Georges Braque,1882-1963年)是法國畫家,現代繪畫大師,立體主義繪畫創始人之一。勃拉克1882年5月13日生於塞納河畔的阿讓特伊,1963年8月31日卒於巴黎。而他的立體主義則是受塞尚繪畫視覺真實以及畫面結構的影響,使畫成為一種建築,使對象成為某種比現實還要真實之物。在這一行動中,勃拉克起了主要作用。他比所有其他的立體派畫家更多地帶來不可縮減的具體和一針見血的分析,帶來少有的和諧色彩和他的任何同伴都無能為力的典雅流暢的線條。
  • 立體主義繪畫:花朵的花束-喬治·保利|美術作品
    在學期間受巴斯蒂安-勒佩奇的影響,研究自然主義和戶外繪畫。1911年,他在巴黎遇到了立體派畫家安德烈·盧特(Andre Lhote),並開始追求立體派風格。立體主義一:四個女孩和一個學生立體主義二:花朵的花束立體主義三:水罐靜物畫立體主義四:無標題的(河畔橋頭)
  • 新運動-立體主義
    創作出第一幅立體主義繪畫的藝術家是西班牙的巴勃羅·畢卡索,他是第一批面向史前藝術的畫家之一。這一點和他的性情有關,他曾從早期畫家那裡汲取過新思想之泉。但正如我們以後將會看到的那樣,他對原始藝術的興趣也絕非一般。畢卡索使人感到:當歐洲歷史發展到現在這個階段時,野蠻粗陋的非洲藝術突然產生了價值。
  • 布拉克:每一次繪畫,都應是一次新的探索.
    布拉克,立體主義代表畫家。卻比其他立體派畫家多了些不可縮減的具體與一針見血的分析;也保留了少有的和諧淡雅的色彩與典雅流暢的線條。相反,每一次繪畫,都應是一次新的探索。當我面對著一塊白畫布時,我永不知道,什麼會從那裡產生出來。這是畫家必須擔負起來的冒險。在我開始畫以前,我永不在我的精神裡看見那幅畫;相反,我相信,直到那開始潛在它裡面的觀念完全消滅之後,我的畫才完成。
  • 情迷畫色,讓繪畫變了模樣的大師們
    上承印象派,20世紀初的這10位畫家在不同的方向上為繪畫開闢了新的天地。1.《彈曼陀鈴的女人》喬治·布拉克:立體主義的開創者自然只是繪畫構成的一個理由,感覺融入其中。自然激發一種感覺,我在藝術中詮釋這種感覺。我要展現的是這個女人的絕對性,而不僅僅是揭示其表象。——喬治·布拉克 棕灰和藍灰的混合色使這幅畫看似一幅灰色畫,也就是色調畫。女人和曼陀鈴的形體支離破碎,被分解為一堆幾何形體(立方體),難以辨識。畫家從不同的角度作畫,有時是透視的角度,有時採用平描。
  • 為什麼你欣賞不了畢卡索的立體主義?
    立體主義打破焦點透視法:立體主義呈現多視點、平面化。實現物象多視點的全景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