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常態化以來的第一個超長假期,市民如何做好個人健康防護?省疾控專家提醒——
備好「綠碼」,出遊乘車仍需戴口罩
長沙晚報全媒體記者 楊雲龍
中秋國慶假期的腳步越來越近,你想好去哪兒玩了嗎?作為疫情防控常態化以來的第一個超長假期,不少小夥伴早已按捺不住放眼山川的急迫心情。外出遊玩應該注意什麼?如何做好個人健康防護?對此,湖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應急辦主任、主任醫師劉富強進行了詳細解答。
1 攜帶「綠碼」,市民可以正常旅行
據某研究機構9月22日發布的分析報告顯示,今年中秋國慶假期的住宿消費有望恢復至往年同期水平,甚至出現小幅增長,景區消費則可能恢復至往年的90%左右,旅遊消費達到疫情後的新高點。
「目前,湖南及國內各地均為新冠肺炎疫情的低風險地區,在身體狀況允許、行程安排合理、個人防護到位的情況下,市民可以正常旅行。」劉富強表示,但需要注意的是,旅行期間要服從旅行目的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有關要求。市民要主動關注國家衛健委及各地疫情防控部門發布的信息,充分了解路途和目的地的疫情防控政策,辦好居民健康碼(卡),確保「綠碼」出行。同時,準備免洗手消毒液、消毒溼巾、口罩等物品,勤洗手;儘量減少去封閉場所和人群聚集場所,選擇空曠、人員較少的戶外目的地,避免在密閉空間內長時間開展娛樂活動。如果旅途過程中,市民出現發熱、乏力、乾咳等症狀,應立即到就近的醫療機構就診,取消或中止旅行。旅行歸來,繼續做好個人健康監測,應自我觀察14天,一旦出現身體不適,應及時就醫並主動告知醫生自己的旅行史。
「境外疫情形勢嚴峻複雜,不建議跨境旅遊。」劉富強說,如果目的地要求遊客入境後隔離觀察14天,加上我國對入境人員也要求隔離觀察14天,出境前後最長可能需要28天的隔離觀察,將嚴重影響短期旅行體驗。因此,建議個人權衡出行時間,儘量避免中秋國慶假期非必要的跨境旅行。
對於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婦等高危人群而言,不建議出遊。另外,有發熱、乾咳、乏力等症狀和(或)健康碼非「綠碼」的人員,建議也不要出遊。
2 乘坐公共運輸工具,要全程佩戴口罩
劉富強表示,市民旅行期間乘坐飛機、火車等公共運輸工具時,要遵守公共秩序和乘務人員的管理要求,全程佩戴口罩,做好手衛生,並妥善保存票據以便查詢;儘可能不觸碰公共運輸工具上的公用物品;接觸可能被汙染的物品後必須洗手,或用手消毒劑消毒;在徹底清潔雙手之前,不要用手觸碰口、眼、鼻。
在戶內公共場所如博物館、展覽館等,市民應配合開展居民健康碼(卡)查驗、體溫監測、佩戴口罩、錯時錯峰限流等措施;儘可能減少與他人近距離接觸,避免扎堆聊天,需要交流時應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離或佩戴口罩。
出遊住宿,應選擇衛生條件良好的酒店、賓館並提前預定,諮詢酒店、賓館的防疫要求;辦理入住時,要與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距離;乘電梯時,儘量不要用手直接接觸電梯按鈕;入住後要開窗通風,自備毛巾、水杯等用品;在酒店、賓館內洗澡,首選淋浴。
在遊玩過程中,市民應有序排隊,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離;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不隨地吐痰,打噴嚏或咳嗽時用紙巾或肘部遮住口鼻;將分泌物或痰用紙巾包好,棄置於垃圾箱內。
旅行期間,選擇乾淨衛生、通風良好的餐館就餐,且避免不要多人、同時在餐廳用餐,儘量錯峰或者打包食用;如果不方便打包,用餐時儘量選擇靠近門窗等通風比較好的位置,避免面對面就座,最好是同向而坐,相隔距離1米以上,使用公筷公勺;儘量少觸碰餐廳內的公共設施,結帳付款時儘量使用電子支付方式,減少現金的接觸。
3 聚會增多 注意防範諾如病毒病和食物中毒
「中秋國慶假期,親朋好友聚餐和在外就餐機會增加,市民要注意防範諾如病毒病、食物中毒。」劉富強說。
歷年監測數據顯示,秋冬季為諾如病毒病的高發季節。諾如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胃腸道疾病,具有發病急、傳播速度快、涉及範圍廣等特點,最常見的臨床症狀為嘔吐和腹瀉,其次為噁心、腹痛、頭痛、發熱、畏寒和肌肉酸痛,多數患者症狀持續2至3天後恢復,極少數病例可發生重症甚至死亡,發生重症的高危人群為高齡老人和低齡兒童。人們通常經過以下途徑感染諾如病毒:食用或飲用被諾如病毒汙染的食物或水,觸摸被諾如病毒汙染的物體或表面後將手指放入口中,接觸諾如病毒感染患者(如照顧患者、與患者分享食物或共用餐具)。
劉富強表示,假期聚餐和在外就餐機會增加,在食品衛生狀況不佳的情形下,食物中毒發生的可能性會有所增加。發生食物中毒後,患者常在進餐後24小時內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道症狀;腹痛以上、中腹部持續或者陣發性絞痛多見,嘔吐物多為進食之食物;通常先吐後瀉,每天腹瀉數次至數十次,多為黃色稀便、水樣或黏液便。
因此,市民要注意飲食衛生,飯前便後要洗手;不吃未燒熟煮透的食物、未削皮的水果、生的蔬菜,不喝生水和未經消毒的奶;不採摘、食用野生蘑菇和野生植物;選擇新鮮、安全的食品原料,加工時要注意生、熟分開。外出就餐時,注意選擇正規、衛生條件好的飯店或餐廳。
「市民要時刻保持個人防護意識。」劉富強強調,科學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和健康生活方式;儘量減少去封閉場所和人群聚集場所,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離;外出遊玩時積極配合使用居民健康碼(卡),在景區、公交、電梯、地鐵等人員密集和密閉空間主動佩戴口罩。一旦在出遊過程中出現發熱、乾咳、乏力等症狀,應立即到就近醫院發熱門診進行排查和診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