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嚴格保護智慧財產權制度日趨完善,「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保護智慧財產權就是保護創新」理念深入人心,全社會保護智慧財產權的實踐不斷發展。其中,設立最高人民法院智慧財產權法庭,當屬標誌性事件之一。
自2019年1月1日揭牌以來,最高人民法院智慧財產權法庭推進執法辦案、司法改革等各方面工作,樹立激勵和保護創新「風向標」,審理了一批有影響力的案件,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據統計,截至2020年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智慧財產權法庭共受理案件5104件,審結4124件。其中,受理民事二審案件2905件,審結2277件;受理行政二審案件908件,審結614件。
確保裁判標準統一
被訴侵權產品是否落入涉案專利權保護範圍?
小吉公司關於其實施的是專利申請日之前已經存在的現有技術,因而不構成侵權的抗辯是否成立?
原審法院確定損害賠償時對專利貢獻率的考慮及賠償金額是否合理?
12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智慧財產權法庭開庭審理了無錫小天鵝電器有限公司與上海小吉網際網路科技有限公司、寧波小吉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南京易起富電子商貿有限公司、浙江淘寶網絡有限公司侵害實用新型專利權糾紛上訴一案。
洗衣機產品圖、專利說明書、技術結構圖……庭審中出現的這些專業圖片和詞彙,對很多人而言都非常陌生。但是,作為審理智慧財產權侵權案件的法官,必須掌握了解,沒有做足功課,無法勝任這份工作。
技術的細枝末節,細之又細;法官的審理裁判,慎之又慎。因為,法院的裁判會影響一家創新企業甚至是一個行業的發展。
最高人民法院智慧財產權法庭更不一樣,其肩負著統一專利、壟斷等智慧財產權案件裁判尺度、進一步提高審判質量和效率、提升司法公信力和國際影響力、為加強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國家智慧財產權戰略實施提供司法保障的重大使命。
據最高人民法院智慧財產權法庭副庭長朱理介紹,最高人民法院智慧財產權法庭是最高人民法院派出的常設審判機構,統一審理全國範圍內專利、壟斷等專業技術性較強的民事和行政上訴案件。通過實現審理專門化、管轄集中化、程序集約化和人員專業化,為智慧財產權強國和世界科技強國建設提供有力司法保障和服務。
最高人民法院智慧財產權法庭著力深化「統一裁判標準系統工程」,加強審判監督管理,細化裁判規範指引,確保裁判標準統一。迄今為止,已累計召開111次專業法官會議,形成418個具體法律適用規則;建成「全國法院技術調查人才庫」,包括360餘名技術調查官,覆蓋30多個技術領域,調派技術調查官支援地方法院審判工作,有力緩解了技術事實查明難的問題。
今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智慧財產權法庭上線「知己」裁判規則庫,作為我國首個專注於收錄、整理、發布技術類智慧財產權案件裁判規則的資料庫,為進一步統一技術類智慧財產權案件裁判標準和提高技術類智慧財產權案件審判質效提供了有力保障。
促進創新技術有效保護
最高人民法院智慧財產權法庭有多厲害?看看其審理的案件就會了解。目前,最高人民法院智慧財產權法庭審理併集中公開宣判一批標杆案件,覆蓋醫藥、通訊、動物基因、網絡電纜、大型機械、智能輸入法、計算機軟體等多個科技含量高、創新速度快的技術領域。
最高人民法院智慧財產權法庭充分發揮技術類智慧財產權審判職能,通過及時充分給予救濟,營造激勵創新、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對相關領域的科技創新提供了重要保障。其中,強化中醫藥、植物新品種等智慧財產權保護,完善新經濟新業態新領域智慧財產權保護規則,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推動懲罰性賠償制度儘快落地見效,在具體案件審理中依法積極適用懲罰性賠償,真正讓侵權人付出沉重代價;加強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案件審理工作,加快反壟斷、植物新品種等司法解釋起草工作,加強對藥品專利連結、專利侵權損害賠償、中醫藥智慧財產權保護等課題的調研,促進創新技術獲得及時授權和有效保護。
企業智慧財產權遭侵權,如何有效保護,並及時獲得符合市場價值的賠償?這是廣大創新企業最為關注的。
對此,最高人民法院智慧財產權法庭通過實踐精細損害賠償計算和明確證據保全條件,顯著提升了技術類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的懲戒力、合理性和有效性。
損害賠償如何實現精細計算?深圳光峰公司與廣州德浩公司等「投影機」專利侵權糾紛案,明確了被訴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進行精細化計算的方法、依據和標準。最高人民法院智慧財產權法庭在認定德浩公司侵害光峰公司專利權基礎上,在被訴侵權人提交了符合常理的可以合法信賴真實性的獲利金額證據前提下,首先區分侵權人是否以侵權為業,非以侵權為業的適用營業利潤率計算;對於超低利潤產品甚至負利潤產品根據正常利潤產品合理計算其利潤率;侵權產品系另一產品零部件時綜合考慮專利密度、價值權重、避免堆疊等因素,主要以被訴整機產品本身的價值、涉案專利價值、涉案專利技術方案製造的產品組件在實現整體產品利潤率中的貢獻度為考慮依據,確定適宜的專利貢獻率。
探索侵權獲利的精細化計算方法,就是要使賠償數額更貼近市場真實,讓受害者得到與智慧財產權「等價」的價值補償。
「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國際化」,這是最高人民法院智慧財產權法庭與生俱來的特質。
近兩年來,最高人民法院智慧財產權法庭積極參與智慧財產權領域的國際合作與競爭,切實維護國家安全,提升國際影響力。其中,推進我國智慧財產權有關法律規定域外適用,完善跨境司法協作安排;豐富在我國開展禁訴令的司法實踐,通過案件審判確認適當聯繫地的管轄權原則,進一步明確司法規則。
營造良好營商環境
在今年「雙11」前夕,最高人民法院智慧財產權法庭作出首例涉恢復電商平臺連結行為保全裁定,責令天貓公司立即恢復申請人在「天貓網」上的被訴侵權產品銷售連結,及時維護了經營者合法權益,為營造良好營商環境提供了有力的司法服務和保障。
記者了解到,最高人民法院智慧財產權法庭依法受理了「中興、華為訴康文森標準必要專利許可糾紛案」等涉外技術類智慧財產權案件534件。
「通過對此案的審理,有力維護了我國司法主權。」朱理介紹說,在華為訴康文森公司案件審理中,最高人民法院智慧財產權法庭創造性用足用好民事訴訟法中的行為保全相關制度,作出我國首例具有「禁訴令」性質的行為保全裁定,促成華為公司與康文森公司達成全球和解,兩者在全球的各項糾紛均圓滿解決。
從淘寶電商到中興、華為,大大小小的市場主體都是智慧財產權法庭依法保護的對象。
在關於「源德盛」自拍杆系列侵權訴訟案件中,最高人民法院智慧財產權法庭充分考慮被訴侵權人大部分為個體商戶的實際情況,確立差別化侵權賠償標準,依法由生產商承擔較重的賠償責任,適當減少小商販賠償數額,抑制商業維權衝動,引導源頭治理。
據了解,最高人民法院智慧財產權法庭將進一步完善體制機制,耕好司法改革「試驗田」,為嚴格保護智慧財產權、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提供有力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