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位用愛龍仕魚缸的魚友帶著一個問題來跟我討論。對於像他這樣,一個缸就養一條魚,用不用沉澱過濾這個事。這個問題其實很多玩9頂的魚友都已經給出的答案,當然,基於9頂的那個乾濕盒設計有缺陷的前提下,我們也能理解這些魚友的行為。
相信很多魚友都有過這樣的思考,我需不需要用沉澱。包括我自己在用愛龍仕這款缸,乾濕分離盒自帶的強制沉澱功能,我也在用。當時我養蝴蝶鯉魚早晚一餵30ml,量是很多的,包括之前給金魚缸的魚友做的過濾也使用了愛龍仕這款盒子,在沉澱垃圾的效果上,沉澱量也很可觀。自從有了沉澱,基本的維護就變成排汙,而不是洗棉。
但當我養龍魚的時候,特別單養一條龍魚的時候,餵食量遠遠沒有蝴蝶鯉多,也不需要這麼多濾材,我根據實際的情況也給魚缸濾材數量作了調整。取出了一半的生化濾材,開到8000流量。接著養了4~5個月。
在好幾個魚友的意向之下,我也跟廠家溝通了解了需求,結合我自己個人的使用情況,設計了一款亞克力的乾濕分離盒。準備把它換上。但這次設計我遇到一個問題。就是在雨淋管部分的選擇上,應該選擇哪個方案最好。
我使用乾濕分離這個東西已經有10多年了,從自己DIY,水管套絲襪,到用雨淋盤,到雨淋管。基本上都試過。我們下面就來講講,這幾種方式的區別優缺點。
一、直管套絲襪套魔袋
缺點是挺明顯的,落水的範圍不大。由於一條管,出水一個口,就算套上袋子之後,水流範圍也是比較集中,對於尺寸比較大的的乾濕分離,過濾棉的利用率低。好處就是,因為可以套袋子,維護清潔方面,一般處理袋子就好了。在某些魚友的喜歡角度來看,套絲襪是不錯的選擇。
二、雨淋管
這個優點明顯在於水流分布均勻,利用PVC管可以做出各式各樣的形狀,根據乾濕分離的大小來匹配雨淋管,過濾棉的利用率能提升不少。但缺點就是會卡大件的垃圾,比如說蝦肉魚肉等殘食,就算是餵飼料,養大型魚的大便便也有收藏的機率在。本人2010年開的2米缸就面對過這種問題,定期拆雨淋管出來清洗。
可能有魚友會說,你使用切口式的雨淋管就好了,相對打孔的比較難卡垃圾。但切口式的雨淋就做不到打孔那種淋浴效果。如果打大孔,雨淋的均勻性也會受到影響。
三、雨淋板
這個方案無疑是把過濾棉利用率發揮到最好。只要水流量與打孔數量和孔徑計算得合理,水就能均勻的下去過濾棉上,做到99%也不難。缺點就是需要大量的經驗或者數學好點的人來給你做這個乾濕分離盒,並且,是根據固定的流量來計算出來的結果,如果突然增加或減少流量,效果就會打折。但面對卡垃圾的缺點,他也無法避免,特別要追求雨淋效果,一般孔徑也小,卡便便是常事,對那些小魚小蝦的卡,更是需要定期清理。要做出三層乾濕分離盒,事實上有一層只能充當分流的作用,佔用空間也是非常大的。
四、同程分流管
這種方式,可以很好的解決卡垃圾的問題,有直管的優點,同時利用同程的原理,可以把水流儘可能分布散開,這樣過濾棉的利用率就提升不少,當然肯定沒有雨淋板的利用率高。
餵泥秋也好,餵蝦肉魚肉也好,總會遇到魚沒反應過來掉到底下,或者拒食的時候,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你不想汙染水質,就只能用網撈出來,如果不撈出來,就會吸到過濾裡頭。簡單來講也是增加我們維護打理的成本,更容易驚嚇到魚,以為你要撈他上來。
所以結合多方面的考慮,我選擇了同程分流管,這個方案在我的魚池裡面已經使用一年多,1萬2流量分兩個箱,一個箱分4個出口。每個口均勻出水1500。分布均勻的話,過濾棉的利用率在80%左右。所以這次愛龍仕魚缸裡的乾濕分離升級,為了更直觀的觀察過濾棉,我改成亞克力的乾濕分離,為了防止殘食吸入過濾裡,停留在一些無法觀察的地方,我不用雨淋管。選擇這種同程分流管。
在這種雨淋的細節上,水流分布均勻與卡垃圾的問題,永遠都是兩難的選擇,只有在兩者之間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平衡點。你不在意過濾棉的利用率,自然沒有卡垃圾的問題。你想過濾利用率提高一些,那就得面對卡垃圾的問題。當然,複雜不代表一定是最好的方案,結合自己的現實情況和個人喜好,選擇一個最適合自己的方案就可以了,畢竟,據我所知,有不少的LSP是喜歡用絲襪套管子。
相關連接:
絲襪怎麼用最好
雨淋的設計效果
乾濕分離應該怎麼選怎麼做
分享魚友改造案例-乾濕分離+改過濾
第一次拍視頻,愛龍仕與九鼎乾濕分離對比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