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3月17日上午,國民黨特務頭子,軍統局局長戴笠,由青島搭乘專機飛往上海。
當飛機抵達上海上空時,由於烏雲漫布,電閃雷鳴,無法降落,於是專機選擇飛往南京迫降。
下午13時13分,剛剛抵達南京領空附近的專機,便撞毀於南京近郊的岱山,機上所乘13人,全部遇難。
對於戴笠的死亡,蔣介石在退守臺灣後曾經說道:「若雨農(戴笠)不死,不至失大陸!」對此,周恩來也承認:「戴笠之死,共產黨的革命,可以提前十年成功!」
可以看出,不管是國民黨還是我黨,都對戴笠的能力予以了充分肯定。那麼,這個可以影響中國革命進程的特務是怎麼死的呢?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聊一聊。
說起戴笠之死,「九龍寶劍詛咒之謎」和馬漢三兩個不可繞過的話題。
「九龍寶劍」,清世宗乾隆皇帝的御用佩劍。據《清實錄》記載:九龍寶劍,劍身如水,劍刃四周總有一層霧氣環繞,因劍身印有九條金龍而命名;它的劍鞘被名貴的鯊魚皮包裹,外面鑲滿了紅藍寶石,可謂價值連城。
由於乾隆皇帝對九龍寶劍喜愛異常,所以在其死亡後,寶劍被陪葬於裕陵。
1928年,「東陵大盜」孫殿英,盜掘乾隆以及慈禧陵墓,於是,「九龍寶劍」得以重見天日,並由此開啟了它的詛咒之旅。
自1928年,九龍寶劍出土以來,它先後接觸過,孫殿英、戴笠、川島芳子、田中隆及、馬漢三等人。結果,這些人無一例外都下場悲慘:
孫殿英,被世人唾棄,後死於戰犯管理所;
戴笠,飛機失事死亡,屍骨無存;
川島芳子,被槍決;
田中隆吉,切腹自殺不成,後死於腸癌;
馬漢三,被槍決。
所以,人們提起戴笠的死亡,一般都會說是「九龍寶劍詛咒」。
受過唯物主義教育的我們,肯定知道,所謂的詛咒,絕對是子虛烏有事情。
其實,關於戴笠的死亡之謎,歷來有三種說法:
第一、蔣介石(宋美齡)謀殺。
理由:抗戰勝利之後,老蔣突然發現,戴笠的軍統實力過大,於是心生忌憚,再加上戴笠曾經策劃刺殺過宋慶齡,於是被宋美齡記恨;於是,戴笠被殺。
第二、美國情報系統謀殺;
理由:利益糾葛。
第三、馬漢三謀殺。
這個原因比較複雜,但是,小編認為最為靠譜,接下來我們著重說一下。
當年,孫殿英在盜取清陵之時,雖然大清已經滅亡,但是滿清貴族的餘威猶在,所以當這件事情一經披露,社會各界都對孫殿英口誅筆伐,要求國民政府嚴懲「盜墓賊」。
面對這樣的局勢,孫殿英慫了,他開始拿自己盜取的稀世之寶四處送禮求情,其中,「九龍寶劍」便被當做了「議罪銀」送給了蔣介石。由於當時孫殿英和蔣介石並不「熟絡」,於是他便重禮相託,讓戴笠代為轉送。
但是,當時正值戰亂,所以戴笠在收到九龍寶劍後,並沒有直接轉交給蔣介石,而是讓軍統在華北的頭子馬漢三暫時保管。
而馬漢三則在後來的一次特務活動中,被日軍所捕獲。在獄中,沒有任何的嚴刑拷打,馬漢三就竹筒倒豆子,將自己所知道的一切都交代給了日軍,其中就包括「九龍寶劍」。日本軍官田中隆吉在得到寶劍之後高興異常,便將馬漢三給放了,並邀請其以後給日軍服務(雙料間諜)。
後來,田中隆吉由於指揮戰事不利,回國「述職」(接受調查);田中隆吉知道自己此行兇多吉少,他害怕寶劍被搶,就在回國之際,將九龍寶劍交給了臭名昭著的川島芳子保管。
再後來,抗戰勝利,川島芳子被捕,馬漢三也由此重新拿回了九龍寶劍。自以為,從此可以掩蓋自己曾經叛變的事實。
可是,由於川島芳子身份重要,最終被戴笠親自審問。這個女人也和馬漢三是一樣的德行——沒用什麼大刑,就全部招供。於是,馬漢三向日軍獻出九龍寶劍的事實被揭露、他叛變的罪行也被戴笠所掌握。
但是,當時的馬漢三早已勾搭上了李宗仁,在國民黨內部,那可是可以和蔣介石分庭抗禮的人物啊!於是戴笠不得不徐徐圖之——他先是假意視察華北地區的軍統組織,並對馬漢三的表現予以充分肯定,然後通令嘉獎(明升暗降、準備收拾他)。
同樣是特務出身的馬漢三,敏銳地察覺到了戴笠的意圖,他先是獻出九龍寶劍、麻痺戴笠,然後便讓人在戴笠的飛機上做了手腳——他認為只要戴笠一死,自己就安全了(馬漢三被捕後,親自招供)。
於是,便有了文章開頭的那一幕。
當然 ,這只是一種最為主流的說法,但是我們不難發現:上面羅列的戴笠之死的三個原因中,都是「謀殺」,和所謂的「九龍寶劍的詛咒」跟被沒有什麼關係。可以說,戴笠的死亡完全是因為個人的私慾與陰謀。
不過,戴笠這位中國最大的特務頭子之死,確實有很多離奇之處:
比如,戴笠的死亡地點叫岱山,而且,戴笠字雨農,卻葬身與濃濃的大雨迷霧之中;
還有,飛機失事的時間是下午13時13分,而飛機上一共坐了13人;
更有一點比較有意思的就是,在國民黨內部戴笠被稱為「蔣介石之佩劍」,「這把佩劍」卻最終因為給老蔣護送「寶劍」而亡······
這麼多的巧合聯繫到一起,有時候又讓人不禁不相信命運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