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7日至8日,為期兩天的「華為AI生態校園行Atlas特訓營」在我校開營集訓。特訓營由華為AI技術講師王瀟凡主講,我校國際商學院(大數據學院)、財經學院、建工學院及護理學院等學院40餘名師生代表參加培訓。大數據學院副院長尹成波致辭並宣布開營,華為院校領域山東總經理丁小瓏介紹了華為AI校園行的開展情況,並對我校的前期準備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
華為AI生態校園行Atlas特訓營
在人工智慧時代,人才是智能技術普惠生態的基礎。2018年,華為公布沃土AI人才培養計劃,旨在幫助高校及科研院所使用華為全棧AI的技術能力及算力資源,開展高校人工智慧專業和學科建設,培養產業轉型和創新發展所需要的新產業人才。在華為沃土AI計劃的總體部署下,華為面向全國高校各專業在校學生開展「華為AI生態校園行-Atlas特訓營」。
本次培訓課程旨在從基礎知識入手,帶領師生學員靈活搭建神經網絡,並結合前沿的研究及樣例代碼,幫助學員加深對卷積神經網絡與循環神經網絡的理解。
兩天的課程分為以下四個模塊:
四大教學模塊通過理論與實驗結合,將Atlas 200DK開發套件開發和MindSporeStudio計算平臺與深度學習製作知識相結合,選擇合適優化算法和激活函數訓練神經網絡,突出基礎性與通用性,結合主流平臺與技術、主流應用場景,幫助學員學習AI前沿知識,也鍛鍊了學員的動手實踐能力。
學習期間,王瀟凡老師詳細講解了華為AI方面的發展現狀,並拓展了Atlas架構部署、MindSpore Studio架構部署、AI案例應用等相關領域。在實驗操作階段,教學老師耐心解答了學員們在實驗中遇到的各類問題。
經過兩天緊張的培訓,參訓學員利用機器學習和卷積神經網絡相關算法完成了人臉識別項目,取得了預期效果。
據了解,華為Atlas人工智慧計算平臺基於華為昇騰系列AI處理器和業界主流異構計算部件,通過模塊、板卡、小站、一體機等豐富的產品形態,打造面向「端、邊、雲」的全場景AI基礎設施方案,可廣泛用於「平安城市、智慧交通、智慧醫療、AI推理」等領域。課程結束後參培學員表示,通過此次培訓,了解了目前主流的AI技術框架和硬體平臺應用,對人工智慧和深度學習算法引擎開發產生了興趣,也對AI的未來發展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供稿:國際商學院(大數據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