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之治@文化解碼】新時代治國理政實踐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

2020-12-22 央視網

  作者:齊衛平 東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特聘教授,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自覺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把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治國理政全部活動之中,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人民開創治國理政的嶄新局面,接連出臺了一系列重大戰略舉措,堅持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於治國理政全過程、落實到治國理政各環節,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向前發展。

  第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加強全面從嚴治黨,以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為提高黨治國理政的能力和水平提供根本保證。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這揭示了治國理政與執政黨建設的內在關係。應對和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和挑戰,關鍵在黨。中國共產黨長期執政和全面領導的使命和角色決定了全面從嚴治黨的重大意義不止於執政黨自身,更關係到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領導黨中央發揚勇於自我革命的精神和敢於深挖傷疤的勇氣,秉持「人民群眾反對什麼、痛恨什麼,我們就要堅決防範和糾正什麼」的原則,以「打鐵必須自身硬」回應治國理政的要求,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以嚴緊硬的全面從嚴治黨制度性舉措,有力扭轉了管黨治黨寬鬆軟的局面,清除了影響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各種障礙。

  第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進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頂層設計,為黨治國理政實踐注入了新內容。「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把生態文明建設提升為國家戰略,建設美麗中國成為治國理政的重大任務。「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戰略目標,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為戰略舉措。「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對新時代黨治國理政具有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長遠的意義,堅持這「五大發展理念」是以人民為中心思想的具體化,「是關係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頂層設計搭建了黨治國理政創新實踐的廣闊舞臺。

  第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化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形成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首次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個重大命題,並把「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確定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圍繞這個總目標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必須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遇到關係複雜、難以權衡的利益問題,要認真想一想群眾實際情況究竟怎樣?群眾到底在期待什麼?群眾利益如何保障?群眾對我們的改革是否滿意?」堅持以人為本、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群眾首創精神、緊緊依靠人民推動改革、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成為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

  第四,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回應新時代國內主要矛盾變化,把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作為黨治國理政的新要求。黨的十九大把握時代脈搏,回應人民呼聲,作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新論斷。這個新論斷揭示了新時代黨治國理政著力點的變化,解決發展中的問題必須關切人民需要。伴隨改革開放發展進程,廣大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需求也日益增長。從不發展、慢發展到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從解決溫飽問題到滿足美好生活需要,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形成了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治國理政全過程的新動力。

  第五,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定「四個自信」,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從根本上說是廣大人民群眾的要求。實踐經驗告訴我們,只有社會主義才是中國發展的康莊大道,資本主義道路或者其他別的道路都不能給中國人民帶來幸福。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從13個方面全面系統地總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指出「這些顯著優勢,是我們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據」。我國國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動都依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展開,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要求黨治國理政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使堅定「四個自信」成為增進人民福祉的政治定力。

  第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擔當歷史使命,領導人民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不懈奮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徵程,是新時代我們黨兌現諾言的實踐要求。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卓越的治國智慧,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砥礪奮進的路上越走越踏實,越幹越有信心、越有勁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全體中國人民的夙願,「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承載著偉大的中國夢。「在新的歷史時期,中國夢的本質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了中國夢的本質和內涵,是黨領導人民不懈奮鬥的思想指南。

相關焦點

  • 以人民為中心:中國共產黨執政價值取向與治國理政旨歸的統一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作者:齊衛平 東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特聘教授,華東師範大學終身教授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創新治國理政實踐的重大理論成果將增進人民福祉的訴求與國家治理的目標內在地統一起來,賦予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新的時代內涵。國家的發展離不開政黨功能的發揮,在當代世界政治實踐中,由政黨擔負治國理政的職責是普遍的制度化操作。然而,各國政治制度和政黨制度千差萬別,因此賦予政黨的使命也各不相同。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中國之治的「德」與「法」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文化,自古以來便不是單純的文學載體,而是民族之精神所在、國家之力量所在。正所謂「文以載道,文以化人」,文化與治理目的息息相關。中國之治的關鍵密碼蘊含在中國悠久的「德」文化與「法」文化之中,體現在中國之治的「德」與「法」之中。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從中國傳統治國理政思想深刻認識新型舉國...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作者:邵鵬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在 《關於〈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的說明》中指出,在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和重大創新領域,要「發揮市場經濟條件下新型舉國體制優勢」。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專題片|中國文化決定中國道路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中國之治@文化解碼】主講人:王東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處理「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的關係」是我們黨治國理政一個繞不開的問題「四個自信」當中,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文化問題是治國理政的一個根本問題。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體現中國自信的多維實踐力量
    作為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結晶,《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所具有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值得更多期待。舉其一端而言之,學思踐悟析經典,道路自信更堅定。具體而言,在以下幾個方面學有所獲。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新時代文化自信的噴湧勃發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中國之治@文化解碼】專題作者:何洪兵 四川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不僅僅是一個理論論斷,而且是人民群眾生產生活中切實的感受。進入新時代,「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一個「強起來」概括了今天中國社會發展的整體風貌:社會生產顯著提升,生產能力的很多方面進入世界前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更加發展,更加自信。社會生產生活這些「質」的提升必然從整體上決定人民群眾的文化需要。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中華本位文化的重建與認同_新聞中心_中國網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近代中國,列強在瓜分中國的同時,試圖用西方文化中心主義挫敗中華民族的文化自尊。國土安全與文化安全一體,缺一不可。在中國近現代史上,侵略與反侵略是一條明線,對本位文化的自戕與自衛之爭是一條暗線,兩條戰線的鬥爭都很膠著。由於歷史背景複雜,人物的政治立場、文化底色、價值取向、社會關係與之糾纏,對其後的中國文化產生了極大影響。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在這個時間當口正式出版,有何特殊意義?
    全書專題匯集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治國理政的最新論述,深刻反映了新時代我國國家治理理論與實踐的最新發展,集中展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充分體現了我們黨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的智慧方案,其中的很多重大思想觀點具有原創性、時代性、指導性的特點。從這個意義上講,這是新時代國家治理邏輯的最新呈現,集中體現新時代國家治理的科學思維。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 全面把握時代性全局性戰略性重大問題
    9月3日,中央政法委召開第13次機關「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展示會」,中央政法委秘書長陳一新作了專題黨課,交流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心得體會,推動持續掀起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熱潮。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出版座談會發言摘編
    這一重要思想貫通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貫通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領域各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開創性、引領性、戰略性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以全新的視野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為發展馬克思主義作出了原創性貢獻,為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提供了思想之旗、精神之魂。
  • 【聚焦|課程思政】廈門大學《公共管理學》:守正創新,打造治國理政...
    《公共管理學》教學課程組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目標,打造面向「中國之治」的「專業+思政」金課,實現公共管理教育中理論與實踐、課程與思政、學術研究與基本國情、校園課堂大學與社會實踐大學、教書與育人五個層面的有機結合,向學生提供學知識、長才能、強信念的正能量。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新時代家國情懷的獨特價值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在面臨新一輪發展機遇時,家國情懷能使個人才能最大程度地應用於國家需求;在面臨外部威脅時,家國情懷能積聚起整個國家的力量與之抗衡;在中國走向世界時,家國情懷能夠賦予中國更具特色的民族品格、文化自信與獨特魅力。應當明白,家國情懷作為中國傳統的精神情感,經過歲月的積澱與歷史的檢驗,應該更加歷久彌新,也應該發揮出這一精神力量的國際競爭優勢,使其現實力量最大化、最佳化。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滿足人民群眾文化新需求的時代意義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是當前人民群眾的文化新需求中最為迫切、最為核心和最為重要的需求。同時,人民群眾的文化新需求也是「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制度」的現實依據。文化消費能夠帶來更為持久和穩固的幸福感。
  • ...來自「2020金磚國家治國理政研討會暨人文交流論壇」的聲音
    光明網記者 張瑜攝/光明圖片共論治國理政經驗明年將是金磚國家概念提出20周年,對於金磚合作來說,如何在複雜多變的國際格局與挑戰之中充分發掘新動能,分享和借鑑治國理政經驗,成為嘉賓們在為期兩天的論壇上的主要話題。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中國周邊外交理念的文化淵源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一直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並根據時代主題的變化,不斷創新外交理念,積極回應不同時代各國人民的需要,為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 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第十一專題
    、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持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堅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  總書記強調,要不斷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把握大勢、區分對象、精準施策,主動宣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動講好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故事、中國人民奮鬥圓夢的故事、中國堅持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故事,讓世界更好了解中國,並要求提煉好展示好優秀傳統文化,完善和創新國際傳播。  總書記強調,要加強黨對宣傳思想工作的全面領導,旗幟鮮明堅持黨管宣傳、黨管意識形態。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愛國衛生運動在新時代的重要作用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作者:王玥 北京大學醫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導作為有中國特色的公共衛生實踐活動,愛國衛生運動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2017年5月12日,在愛國衛生運動65周年暨全國愛國衛生工作座談會上,黨中央提出了新時期愛國衛生運動的42字方針,即「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政府主導,跨部門協作,全社會動員,預防為主,群防群控,依法科學治理,全民共建共享」。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堅持預防為主,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倡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預防控制重大疾病。」方針的制定,對推動愛國衛生運動的發展發揮了重要指導作用。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讓文化自信之光指引青年幹部成長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我們的文化自信,不僅是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也來自於對時代潮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深刻把握,我們要切實增強時代賦予的責任感,增強運用文化思維解決問題的素質能力,充分運用網絡媒體,在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等各個環節深入開展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活動,重溫和發揚其精神的歷史意義與時代價值。  傳承紅色基因,讓革命文化「不染色」。
  • 「平語新時代」高度重視傳統民本思想的新時代創新性發展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新發展,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武器和科學指南。這一卷特別收錄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和「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等主題的相關論述,體現出中國共產黨人對中國傳統文化中民本思想的高度重視,並在新時代對其進行了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 2020金磚國家治國理政研討會暨人文交流論壇
    圖為2020金磚國家治國理政研討會暨人文交流論壇現場。 總之,我們都在致力於改善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步伐滯後於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的狀況,致力於儘可能將生產關係調整到適應生產力發展的狀態上來。  我們要進一步加強治國理政,並開展協調行動,以加強國際抗疫合作,推動快速實現後疫情時代的經濟復甦和增長,推動國際社會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捍衛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維護國際公平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