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是芍藥科(Paeoniaceae)芍藥屬(Paeonia)牡丹組(Sect. Mouton DC.)多年生落葉小灌木,是我國特有的木本名貴花卉,有「花中之王」的美譽。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寓意富貴榮華、吉祥如意,深受國人的喜愛,被評為中國十大名花之一。
作為栽培觀賞,牡丹的花色常常是人們評價品種的首選條件之一。現在,牡丹花色按傳統觀點形成了九大色系,即紅、白、粉、紫、黑、藍、綠及複色。各系又派生出不同的近似色、過渡色,如紅色中有桃紅、脂紅、肉紅、紫紅等;白色中有潔白、粉白等,黃色中有淡黃、米黃、金黃等。
除花色之外,花型也是重要的觀賞形狀之一。簡答來說,根據花瓣量及其雄蕊雌蕊的瓣化程度,牡丹花型主要包括單瓣型、金蕊型、荷花型、菊花型、薔薇型、託桂型、金環型、皇冠型、繡球型等,各花型依次花瓣層數增加,花型分化愈加複雜。
目前栽培牡丹品種有一千多個,有些品種名貴又好看,各大牡丹園會有種植,你見過幾種呢?今天帶大家來看一下其中的十個品種。
『姚黃』
傳統中原牡丹品種,出自宋代洛陽邙山腳下白司馬坡姚崇家。花初開為鵝黃色,盛開時金黃色或色漸淺,金環型或皇冠型,花開高於葉面,花瓣較硬,花基部有紫斑;雄蕊全部瓣花,瓣端會有花葯殘留。開花整齊,花形豐滿,光彩照人,氣味清香。有「花王」之稱。
『魏紫』
傳統中原牡丹品種,出自五代洛陽魏仁博家。花紫紅色,荷花形或皇冠形,具有極致的重瓣之美。花期長,花量大,花朵豐滿,被推為「花後」。宋代辛棄疾 《臨江仙·祗恐牡丹留不住》有詞云:「魏紫朝來將進酒,玉盤盂樣先呈。」
『豆綠』
中原牡丹品種,花初開綠色,盛開青粉色,皇冠型或繡球型。花蕾圓形,頂端常開裂;花徑12cm×6cm。外瓣2~3輪,質厚而硬,基部具紫色斑,內瓣密集;雌蕊全部瓣化或退化。花大而梗細軟,故花呈下垂狀。晚花品種。此花為世間稀有名貴品種。
『二喬』
出自宋代元豐年間銀李園,原稱『洛陽錦』,移至曹州(今菏澤)後改稱二喬。薔薇型,同株可開紅色和粉色兩花色、同朵亦有粉紅兩色,甚為奇特。
『白雪塔』
出自於洛陽,又名『白玉』、『雪塔』,原名玉樓春,宋周師厚《洛陽牡丹記》載:「玉樓春,千葉白花也。類玉蒸餅而高,有樓子之狀」。花初開粉白色,盛開白色,皇冠型,有時呈荷花型或託桂型。花徑16釐米,花高8釐米,盛開瑩白似雪如玉。
『首案紅』
傳統牡丹品種,又稱紫根牡丹,皇冠型,花蕾扁圓形,花重瓣。本花還有有一美麗故事,傳說牡丹仙子繪本品時不慎將紫紅色彩墨滴到了初稿上牡丹的根部。她笑笑說,那就變成紫根牡丹吧。後來洛陽花工王首案得到了畫稿,精心培育。不久,王家這種開紫紅色花、長紫根的牡丹就被人們爭相嫁接,一時成了名品,其名稱就來源其培育者和根部特徵。
『冠世墨玉』
觀賞牡丹名品,花墨紫色,薔薇型或皇冠型,中花品種,1973年菏澤趙樓牡丹園選育,為黑花之魁首。
『洛陽紅』
源自唐代的『洛陽紅』,是唯一以洛陽命名的牡丹品種,是洛陽種植面積最大,數量最多的一個品種,也是主要的催化品種。花開紫紅色,薔薇型,有時呈薔薇臺閣型。該花屬於早開牡丹,四月初,洛陽的大街花廊,社區花園,企業大院及公園都有洛陽紅的身影。
『海黃』
美國牡丹品種,花黃色,花型為薔薇型或荷花型,外瓣大,向內漸小,排列緊密,雄蕊多,柱頭黃;花瓣基部,有暗紫或紅色斑塊,香味濃鬱,花期較晚。海黃牡丹花量大,群體花期長,植株較高大,多一米以上,也是少數具有多次開花的習性牡丹品種。
『島錦』
1974年日本品種『太陽』的芽變,與中國的『二喬』是牡丹品種中最著名的2個嵌合體品種,是複色牡丹中的精品。花色鮮豔,一花雙色,有時也會開出原種太陽的全紅色;花瓣大,質潤而硬,排列整齊,有純紅、半紅半粉、紅條粉條相間等色。島錦風姿綽約,豐腴婀娜,熠熠奪目。
以後看牡丹這個富貴花就不只是看熱鬧,可以看一點門道了。
本文小部分照片來自於網絡,版權屬於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