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嘴杯、吸管杯、暢飲杯……媽媽們怎麼選?

2021-02-17 秧秧媽媽生活館

 

哪個寶寶長大的路上沒折騰過三兩個杯呢?秧用過的各種杯子不下十個(我是見不得家裡有舊東東的,被我扔得七七八八了,不然拍起全家福可壯觀了),但是到豌這裡,有了些帶娃的經驗,能省的就省了吧,不被那些花裡胡哨的東東迷惑,杯子無非就是喝奶、喝水。奶瓶改天拿出來單獨講,今天總結一下幾款水杯,分享個人經驗哈,可以探討交流,並非指導哈。

說水杯,先說喝水的問題,到底多大的娃適合喝多少水?小月齡寶寶(6個月以前)到底需不需要喝水?不同月齡段的寶寶用什么喝水?

 

一、喝水常見的幾個誤區:

1、水喝得越多越好?

錯。一看月齡段,二看身體需求。水是好東東,水分不足影響體內代謝、容易導致消化不良、便秘、高溫容易缺水中暑,嚴重缺水還影響寶寶的短期記憶和專注力。對於寶寶來說,除了母乳之外,最好的飲品就是白開水,但是6個月以前,不需要任何除母乳或者配方奶以外的液體,包括水、果汁等,母乳基本有90%以上的水,而配方奶,按照衝泡標準,也不需要額外補充。

相反如果這個階段喝水太多會給寶寶腎臟造成壓力(寶寶的腎臟功能直到1歲以後才會慢慢接近成人)。6個月以後也不能補充太多,喝多了哪裡還能喝奶呢。

網上找來《居民飲水參考攝入量標準》:

半歲-1歲:0.9升

1-4歲:1-3升

4-7歲:1.7升

7-11歲:1.8升

註:這裡的水量是指所有飲食的水分。


注意以上的備註哦,是所有飲食的水分,拿豌豌10個月左右的情況來說,每天3頓奶差不多700ml,兩頓米糊(或者粥、麵條),裡面的水差不多每頓至少100ml,玩耍過程中咪幾口吸管杯,一天少說也有900-1000ml的量,她每天大便一次,準時、有型,常被奶奶拿出去炫耀。如果寶寶奶量不夠,水分主要來源較少,就要鼓勵寶寶喝點,但是不要過量哦。


2、皮膚幹、便秘就表示缺水?

不一定!缺水會導致便秘,但便秘不一定是因為缺水,有可能是纖維素攝入不多,而澱粉類的食物攝入過多。皮膚幹可能是缺水,但也有可能是天氣原因,保溼工作沒做好呢,有時候豌的嘴巴看著挺乾枯了,給餵水也不一定喝,不勉強。

二、怎麼判斷寶寶是否缺水?

不是大人說了算滴,其實寶寶自己身體會給信號。秧秧大了,每次拉尿尿都會自己觀察顏色,尿尿發黃,就會說麻麻我今天喝水太少啦,然後自己去喝。豌現在小,但是可以通過尿不溼來觀察,哪怕2-3個小時不更換,尿不溼都不會太黃。辛苦媽媽們多觀察羅。

 

哎呀再寫下去,杯子沒篇幅可以寫啦,華麗麗的分割線怎麼弄……

 

每個娃到6個月,就進入學飲階段,這一階段建議用鴨嘴杯,也叫學飲杯,各種大牌母嬰的學飲杯的設計也都是從6+開始,不無道理哦。幾個特點:

1、鴨嘴一般都是矽膠軟體的,靠寶寶牙齒咬合的力度去出水,流量較小,不易嗆到,還鍛鍊牙齒口腔咬嚼的能力。硬的鴨嘴杯最好不要選,秧之前就浪費了一個,也怪我當時沒經驗。

2、一般都會設計把手,選的時候儘量選方便寶寶自己抓握的。寶寶仰頭喝水的同時鍛鍊寶寶的頸椎和各種協調性。很顯然這種設計,不僅僅只是為了喝水。秧秧小時候用鴨嘴,會漏得到處都是,但還是不加阻攔,儘管去玩。

3、鴨嘴杯用的時間不長,一般6-10個月。雖然不長,但秧媽個人覺得是必備的。拿最近的豌豌來說,鴨嘴杯用了2個月不到,看到姐姐用吸管,她簡單模仿,一下兩下就學會了,而且掌控自如,不能不說,鴨嘴杯的過渡作用還是很明顯滴。

4、選大牌。只說說我實實在在摸到捏到的幾個品牌哈。

德國NUK,現在豌豌用的就是這個萬年經典的造型。


西班牙蘇維尼,重在造型可愛,材質方面安全,就是沒NUK那麼厚實,鴨嘴頭也比NUK的要軟很多,把手特別可愛,但是從抓握上來看,還是NUK的更容易抓握。

新安怡鴨嘴杯,鴨嘴軟硬程度介於以上兩個品牌之間,新安怡的品質也是沒話說。( 圖片來自網絡哈,家裡沒現貨自己拍了)

 

以上品牌,看個人喜歡啦。最主要是看娃喜不喜歡,只能問娃,不要問我哈。做淘寶這些年,也碰到過因為娃不喜歡某種東西而來差評的,哭笑不得。

一般分軟頭吸管和硬頭,其實1歲半以前的都只建議軟頭吸管杯,硬頭的等大點再用吧。另外吸管杯的月齡段設計,不同品牌劃分不同,跟每個品牌定位、所屬國家地區的育兒普遍觀念不同來定的(秧媽個人分析哈):

1、西方歐美系的,大部分設計師1歲以上。之前好多媽媽讓我找帶吸管的奶嘴奶瓶,我問了香港荷花親子,他們介紹歐美品牌很少有1歲以下寶寶用的帶吸管的奶瓶吸管杯都是少數,說寶寶一歲前低頭用力吸,對孩子頸椎發育不好。我執念如此,所以秧到一歲以後才用帶吸管的奶瓶和吸管杯。其實選吸起來輕鬆一點的就可以了。

 

推薦上面這款杯子哦,好可愛的企鵝造型,杯身材質很好,吸管軟硬適中,不是因為豌已經開了 Richell,我肯定又開這個可愛小企鵝。

2、東方日韓系的,秧最早用過的一個吸管杯是康貝combi的,9m+,康貝的東東用材都非常好,價格也很高,只是記得當時杯子設計上還是有點小問題,喝水的時候,杯蓋容易碰到鼻子。現階段我最愛的還是日本RICHELL的設計,後來秧和現在的豌,吸管杯都用了這個牌子,學起來特別容易,吸水不費力。

Richell大肚子杯PPSU材質,耐高溫。

這個杯子在香港的名稱叫:吸管奶尊,也就是用來給大寶寶喝奶的,所以設計杯身PPSU材質可以耐高溫140℃,把手、杯蓋、墊圈、吸管耐溫程度各異。杯蓋設計也是非常實用,一推就開,卡口也非常嚴謹,不漏水呀不漏水,哪怕是開著,只要按到位,倒立都不會漏水滴,非常好用。

Richell吸管杯PP材質,每年新出各種圖案,色彩繽紛,實在不忍不買。

杯身和把手等都不能高溫消毒哦。不過清洗其實很簡單,正常奶瓶清洗液清洗,吸管刷、奶瓶刷都用上,流動的水衝洗乾淨自然晾乾就好,我一般也就用開水過一下,不會燙久。材質本身是安全的,但是超過了耐熱溫度,材質是否會產生毒素,就沒法判定了哈。按照材質特性來護理最好。

 

3、帶重力球和不帶重力球的。我個人覺得完全就是大人給娃們加戲呢,如果是吸管杯拿來喝奶,擔心喝不到底下的奶,怕浪費,還說得過去,喝水還擔心娃喝不到杯底的水麼。這個因素,我覺得不作為重點來參考。

 

4、十字口吸管。又帶十字口的又帶重力球的,馬上想到兩個品牌美國b.box(建議6+)和臺灣zoli(建議9+),我怎麼都覺得都是國人設計專門給中國麻麻用的呢,哈哈哈哈,太有中國特色。而且B.BOX的設計月齡段是6+,而且是十字口吸管,吸起來雖然不容易嗆到,但是那個費力啊,我喝口水都覺得累呢,何況娃。不過也有人用起來覺得挺好,我也代購了不少b.box。但是作為做什麼都不想費勁的媽媽來說,我就選了吸起來輕鬆點的Richell,豌豌輕輕嗆了一次,第二次就收放自如啦。好想放動圖,不會弄呀。

這個杯子也是我後來觀察Richell全線產品了解到的,這個品牌真的把產品線分得特別細,用材做工和設計都深得人心。暢飲杯實際就是讓寶寶自然過度到能用大人水杯喝水,仔細看圖,就是多個杯口的水流延長器一樣,用小嘴巴接住,一口一口咕嚕嚕的喝下去,設計建議8+,是給一些不愛用吸管的寶寶喝水的,也可以給寶寶過度成人水杯,做工非常細緻,秧秧曾經一度迷戀喝水。

 

還有一種最近這兩年流行的新品,就是杯口360°都可以喝到水,但是需要娃用嘴唇壓到杯環,對於懶麻麻而言,選普通的、清洗無死角的杯子最好啦,沒給秧選這種。

 

 

敞口杯(兒童杯)

秧是3歲左右拿了一款當時剛起來的新品牌,韓國玉米材質的mother’s corn,小小的杯身,特別可愛,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洗手喝杯水。話說,有我這麼給買杯子的媽媽,你不喜歡喝水才奇怪呢。麻麻是拿了多少錢來讓你保持新鮮感呀,給自己敬個禮。

 

保溫杯

天氣涼了,大家都在問保溫杯怎麼選。趕緊來補充一個。

一般保溫杯分保溫吸管杯和專業保溫杯。

1、保溫吸管杯。

安全第一!安全第一!安全第一!

我每次都提醒奶奶和爸爸,深怕他們粗心呀,給娃加水的時候先放涼開水,再稍微加點熱水,保溫吸管杯的重點不是要保多高的溫度,而是不讓水溫迅速冷卻,大人是幹嘛的呢,外出的時候時不時的拿大人的專業保溫杯加點熱水就可以了呀。而且,保溫吸管杯是吸管頭設計,就註定了不會像成人的專業保溫杯那樣保溫,吸管頭有軟管、塑料頭等,隔熱功能肯定沒那麼好,散熱肯定會高過專業保溫杯的杯蓋,這是常識哈,不要拿吸管保溫杯說,為什麼我倒進去的水,幾個小時就冷了。我的那個天,太懶了吧,幾個小時不給娃換換水的麼。有時候遇到秧媽毒舌的時候,會噴一臉唾沫星的,哈哈哈。

2、帶杯蓋保溫杯。

秧用過象印的,好像我家保溫杯都是象印,包括燜燒罐。象印的保溫杯是兩用頭,只是吸管頭是硬的,不適合小寶寶,這次給豌換個虎牌的吧,也是萬年經典,港版的虎牌是吸管頭、杯蓋頭兩種的,不像日本本土版本沒有吸管頭。背帶保溫杯,一般都帶個杯蓋在上面,水是倒在杯蓋裡給娃喝的,水溫可以稍微高一點,尤其是冬天,以能入口為宜,這適合大一些的寶寶。水溫我都不會給太高,現在去哪裡玩,開水都方便找到,冷開水卻難哦。

 

 

還有各種好玩的杯子,其實也都是以上杯子的演變,多些造型啊,多些好玩的元素啦,選安全的就好啦,不要盲目跟風。還是那句話,娃健康快樂最重要!還有一個小竅門,就是買多了的杯子別浪費,秧現在刷牙的漱口杯就是以前的學飲杯的杯身哦,不用了的杯子杯身拿來做筆筒呀,其實我好想安靜的做個主婦,帶帶娃,做做手工,整理家務,結果現在成了一個搬磚的代購麻麻!

相關焦點

  • 鴨嘴杯、吸管杯、防漏杯……寶寶的杯子怎麼選?
    而且杯身的 PP 材質和奶嘴的矽膠材質,都能耐高溫,可以放心用水煮、蒸汽、紫外線等多種消毒方式。這麼好用又安全的鴨嘴杯,我們開團只要 59 元,領新人券再減 10 元,到手 49 元,還送替換掛繩和吸盤碗套裝!真真是物超所值,寶寶的第一款學飲杯就選它!
  • 鴨嘴杯 VS 吸管杯
    為各位媽媽在挑選時做個參考。BornFree Breeze墨寶兒媽很喜歡扶手的設計,寶寶手握喝水姿勢很舒服。鴨嘴處的設計非常時候出牙時期的寶寶用來硌咬,不會想矽膠鴨嘴般易咬破咬損。流線型瓶身設計小巧可愛,適合4-6個月的寶寶使用。有紫色和綠色兩色可選。
  • 鴨嘴杯、吸管杯、敞口杯,水杯種類那麼多,究竟怎麼給寶寶選?
    但是媽媽們的問題又來啦,市面上水杯種類那麼多,到底該如何選擇呢?我們向身邊的媽媽做了調研之後,發現大家都或多或少有同樣的困惑。如何科學給娃選水杯?這一篇就來為媽媽們答疑解惑。這一點是最重要的。小寶寶剛開始學用杯子,動作不熟練,如果水流太急,很容易嗆到。
  • 鴨嘴杯、吸管杯、防漏杯,寶寶的杯子怎麼選?
    鴨嘴杯、吸管杯、防漏杯,寶寶的杯子怎麼選?從開始學習到完全習慣用杯子,這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給寶寶選擇合適的學飲杯很重要!通常建議學飲杯的進階之路是:鴨嘴杯 → 吸管杯 → 防漏杯 → 敞口杯。* 這個順序並不是絕對的,根據每個寶寶的習慣和適應力不同,可以躍過一些流程。寶寶的學飲杯怎麼挑?
  • 鴨嘴杯、吸管杯、敞口杯到底怎麼選?
    寶寶不愛喝水,是媽媽們最頭疼的問題之一。尤其是現在冬天這樣一個乾燥的季節。 體內一缺水寶寶就容易生病,於是水杯就成了媽媽們包裡的必備物品,隨時準備掏出來追著寶寶餵水。 可仔細一看,很多寶寶的水杯卻選錯了,甚至還有不少在用奶瓶喝水。
  • 鴨嘴杯or吸管杯or敞口杯?對寶寶而言,選對是恰到好處,選錯是二次傷害
    總的來說,鴨嘴杯是過渡、吸管杯是更好的選擇,最終的目的還是使用敞口杯。所以鴨嘴杯只能作為過渡,6個月引入之後,應該儘快過渡到吸管杯或敞口杯。鴨嘴杯又分為軟嘴和硬嘴,一般的來說,可以從軟嘴過渡為硬嘴。從容易程度來講,鴨嘴杯>吸管杯>敞口杯。但我們必須按照月齡,鴨嘴杯(軟、硬)— 吸管杯(十字、普通)— 敞口杯,每個都嘗試一遍嗎?也不盡然,可以循序漸進,也可以跳躍式進階。
  • 鴨嘴杯、吸管杯、敞口杯、到底應該怎麼選?
    水杯的選擇,是咱們公眾號媽媽非常關心的一個問題,很多人都在後臺問過我關於鴨嘴杯、吸管杯的區別,不知道應該怎麼給寶寶選擇水杯。但是,在給寶寶用水杯的時候,你要關心的其實並不僅僅只是杯子種類的選擇,不管什麼種類的水杯,最重要的都是質量和設計。比如,杯子會不會漏水;比如,杯子的水流量如何;比如,杯子是不是方便清洗?
  • 鴨嘴杯、吸管杯、敞口杯,0~3歲的寶寶水杯應該怎麼選?
    鴨嘴杯、吸管杯、嘬飲杯到底怎麼選?寶寶不肯用杯子喝水該怎麼辦?01、給寶寶選水杯的原則防嗆咳這是最重要的。02、鴨嘴杯、吸管杯、嘬飲杯、到底怎麼選?為了循序漸進地讓寶寶完成從奶瓶到普通敞口水杯的轉換,就多了學飲杯這麼一個「中介」。所以說,寶寶喝水的進階之路就是:奶瓶→鴨嘴杯→吸管杯→嘬飲杯→敞口杯。
  • 寬口杯、鴨嘴杯、吸管杯……寶寶的水杯你真知道該怎麼選嗎?
    而要想這個轉折度過得又順利又安全,這裡面少不了寶爸寶媽們費心。奶叔之前就沒少在後臺看到奶粉們留言提到給寶寶選杯子的困惑。所以在這個年齡段,給他們選用奶嘴式訓練杯,主要是訓練他們將杯子遞送到嘴邊的準確度。寶爸寶媽們選購時一定要選擇杯身帶手柄和刻度的水杯,這樣一方面可以方便寶寶抓握,另一方面也方便掌握寶寶的飲水量。想要寶寶順利完成喝水從用奶嘴到水杯的過渡,這裡少不了鴨嘴杯。
  • 鴨嘴杯、吸管杯、學飲杯....各種寶寶水杯怎麼選?讓寶寶學會自己喝水到底要買幾個杯子?
    之後可以慢慢過渡到硬鴨嘴杯,出水嘴變小,寶寶需要學會控制出水量,進一步過渡到成人化的吞咽模式。有些人從6個月便開始直接給寶寶使用吸管杯,從而認為鴨嘴杯是雞肋。這個不能一概而論,如過早使用吸管杯,有的寶寶可能因為不會吸導致嗆水從而拒絕使用吸管杯。所以,理想的角度,我個人更建議給寶寶買個鴨嘴杯過渡。
  • 鴨嘴杯、吸管杯、敞口杯,學飲杯那麼多,具體買哪個好用?
    看過一些測評帖子,也跟其他媽媽聊過具體哪款杯子好用。  買了很多學飲杯,慷兒確實有自己喜歡的杯子,很愛拿起杯子喝水,但也有杯子處於閒置狀態。  整理了家裡有哪些杯子,將使用感受分享給大家,給需要買學飲杯的媽媽們做個參考。  喝水,在大人看來多麼簡單的一件事,可是對於寶寶來說,從喝奶過渡到喝水是一個質的改變。
  • 鴨嘴杯、吸管杯,0到3歲的寶寶到底用什麼杯子?怎麼選?
    鴨嘴杯、吸管杯、嘬飲杯到底怎麼選?寶寶不肯用杯子喝水該怎麼辦?01—給寶寶選水杯的原則防嗆咳這是最重要的。小寶寶剛開始學用杯子,動作不熟練,如果水流太急,很容易嗆到。02—鴨嘴杯、吸管杯、嘬飲杯到底怎麼選?為了循序漸進地讓寶寶完成從奶瓶到普通敞口水杯的轉換,就多了學飲杯這麼一個「中介」。所以說,寶寶喝水的進階之路就是:奶瓶鴨嘴杯吸管杯嘬飲杯敞口杯。
  • 鴨嘴杯、吸管杯、敞口杯到底怎麼選?
    選水杯的標準和注意事項? 不同年齡段該如何選合適的杯子? 01 — 什麼時候戒奶瓶? 是否有滲漏 檢查瓶蓋和瓶身擰緊後,會不會漏水,以及倒置的時候吸嘴會不會漏水,否則很容易變成「花灑」,體會過的媽媽們都懂
  • 奶瓶、吸管杯、鴨嘴杯、學飲杯,你家寶寶喝水喝奶的杯子用對了嗎?
    吸管杯、鴨嘴杯、學飲杯。。。這些名字我甚至是第一次聽到。母乳期間怕娃奶嘴混淆,一直用勺子餵水。有人說母乳是不需要喝水的,喝不喝水是根據自己孩子的具體情況來的,不是別人告訴你的。同理,我的育兒經驗也只是給媽媽們參考,我不能保證它就是正確的,但至少當下對我的孩子來說,是可行的。
  • 鴨嘴杯、吸管杯,杯子種類這麼多,如何挑選才適合娃?
    青青是個杯子控,所以在兒子半歲的時候,就早早準備了好幾款可愛的鴨嘴杯,可幻想中孩子舉著鴨嘴杯喝水的可愛場景並沒有出現,幾個月的胖小子對爸爸喝茶的大缸子產生了濃烈的興趣。小手顫顫巍巍舉起大杯子,然後給自己洗個澡,成了常態。
  • 奶瓶、鴨嘴杯、吸管杯、敞口杯……寶寶喝水該用哪個杯?
    有鴨嘴杯、小口杯、360度小口杯、開口杯、軟嘴鴨嘴杯、硬嘴鴨嘴杯、防漏小口杯、重力球和普通的鴨嘴杯。許多母親不知道在嬰兒生命的哪個階段該用什麼杯子,並在隨機購買上花了很多錢。簡而言之,嬰兒學習使用水杯的順序如下:瓶子(0-6個月)→鴨嘴水杯(6-10個月)→吸管杯(10-12個月)→打開杯子(1歲以後)。當然,每個嬰兒的發展和接受程度是不同的。也許有些嬰兒跳過喝水的杯子,直接學會使用吸管杯,有些嬰兒直接拿著打開的杯子喝水。
  • 夏天寶寶要多喝水,學飲杯、吸管杯有不同,媽媽可別混淆
    夏天天氣炎熱,媽媽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多喝一些水,但是最近新手媽媽小雅聽人說寶寶經常用奶瓶喝水,會影響面部發育,所以急匆匆去超市給九個月的寶寶選水杯。 面對超市裡各式各樣的水杯,聽著售貨員各種介紹,小雅表示自己有點懵:寶寶學喝水,學飲杯和吸管杯怎麼選?
  • 讓寶寶養成喝水好習慣,鴨嘴杯和吸管學飲杯,選擇哪個會更好?
    等到寶寶六個月大的時候,伴隨著會有許許多多令寶媽們頭疼的事情,日常比較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如何寶寶乖乖的喝水,不知道是寶寶不習慣還是不喜歡水的味道,不管媽媽們怎麼勸說「強迫」,寶寶們總是不願意主動去喝水,就算是稍微喝進去一點點也會直接吐出來。
  • 鴨嘴杯、吸管杯、敞口杯買幾個才夠?哪個前哪個後?看完這篇全明白了!
    最近輔食群裡掀起了關於水杯的討論狂潮:寶寶學用水杯,是鴨嘴杯好些還是吸管杯好些?寶寶不接受奶瓶,可以用水杯代替嗎?市場上鴨嘴杯、吸管杯、敞口杯好多呀,怎麼選才好?.看來大家都開始關注寶寶用什麼水杯喝水這件事了。而且你知道嗎,及時讓寶寶學會用水杯喝水,簡直好處多多!
  • 一個杯子滿足你四個需求:奶瓶+鴨嘴杯+吸管杯+直飲杯全有啦!
    奶瓶鴨嘴杯吸管杯直飲杯一套全有!這也是墨姐心心念念的產品啊,畢竟bbox是重力球吸管杯出名的,然後就一直沒有出過鴨嘴杯之類的小月齡使用的水杯了。而且很多媽媽確實對「有把手有刻度的奶瓶」有著一定的需求。這次,一套滿足你所有需求!而且只需要一個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