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星會長去世到日韓貿易戰:日本殖民遺產如何影響韓國經濟

2020-12-12 澎湃新聞

當地時間2020年10月25日,韓國三星集團會長李健熙在首爾的三星醫院去世,享年78歲。雖然自從他於2014年突發心肌梗塞之後,公司事實上的管理已經由其長子李在鎔負責,但這位三星帝國二代掌門人的逝去還是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關注。

2020年10月28日,韓國京畿道華城,路邊紀念李健熙的標語。與中文媒體對於李家「繼承者」們的豪門恩怨以及韓國財閥與政府新一波權力鬥爭的關注相比,日本輿論的焦點則更傾向於李會長與本國長期以來的密切關係。除了大眾媒體全方位的報導之外,在第一時間就做出反應的還有私立名校早稻田大學。早大在李氏去世隔天就發布了一份聲明表達對於他的深切哀悼。作為該校65級第一商學部校友的李健熙不僅在2010年被授予了早大名譽博士的稱號,而冠了他姓名的政治經濟學圖書館在早大眾多的學部圖書室中也以設施的先進聞名。另一方面,韓國最大財團曾經的掌門人在日本接受高等教育且有著深刻的人脈絕又絕不只是個例。舉近的例子來說,同樣在今年初去世的樂天集團會長辛格浩(日語名重光武雄)在2017年接受韓國法院關於偷漏稅審判時用日語大喊「誰敢判我」可能只是坊間傳聞,但他兒子在接受電視臺採訪時帶著濃重日語口音的韓語以及在籤訂重要文書時總使用日本名的事實不時觸動韓國網民的神經。以李健熙為代表的韓國經濟界與日本想切卻又無法切斷的關係背後有著更為深刻和複雜的歷史原因。它們不僅在微觀上左右了單個企業的成長,更在宏觀上以包括「日韓貿易戰」在內的各種形式對國際關係產生了不可忽略的影響。

韓國經濟的殖民起源說

與全書主體部分冷靜的議論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哈佛大學教授Carter J.Eckert在其著作《Offspring of Empire》(暫無中文版,參考日語譯名「帝國の申し子」在此譯作《帝國的賜子》)引論部分情緒鮮明的批判。這本1992年美國歷史學會費正清圖書獎受賞作品的主要焦點是日本殖民時期朝鮮半島的資本主義發展史。Eckert的攻擊對象是在當時韓國學界作為主流的所謂「萌芽派」。這些學者認為半島的資本主義早在17和18世紀就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萌芽」)。比如,開城等地的人參商人很早就擁有了遍布東亞的銷售路徑。根據這種思路,日本自1876年《江華條約》開始的對半島的滲透乃至最後的吞併被認為是阻礙半島經濟發展最大的要素。Eckert指出對於在殖民期間事實上存在的半島經濟的長足發展,這些學者們要不是選擇輕描淡寫,要不就是只把焦點放在所謂百分百由本國人控住的「民族資本」之上。在他看來,這種被民族主義裹挾的史觀是對事實的無視。在把工業化視作現代資本主義最重要的特徵之後,他開始了自己對韓國經濟殖民地起源的詳細論證。

《Offspring of Empire》書封根據作者的觀點,在日本統治期最早獲得收益的是當時的地主階級。本來就擁有大片土地的他們在參與到了對日本的糧食出口之後更是得到了進一步的資金積累。但在早期,這些保守的地主還是偏向於把收益用於進一步的土地收購。而在1919年之後,地主們的投資才開始逐漸向工業傾斜。這種變化和宏觀上的政經結構變遷有著密切關係。在國內,雖然在1910年的《日韓合併條約》之後,朝鮮半島徹底淪為了日本的殖民地。但日本的高壓統治在第一個十年顯然沒有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1919年席捲全境的「三一」獨立運動讓當局不得不採取更為柔性的政策。在經濟上,隨著舊《公司法》在1920年的廢除,原本處處受限的本地資本也開始進入工業領域。與此同時,在日本本土接受高等教育的地主後代在此時也形成了一定規模的「人力資本」。而在國際上,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所導致的糧食價格下跌更是給地主們把閒散的資本轉移到農業之外提供了額外動力。由此,朝鮮半島的資本主義開始走上快速的發展道路。

在《帝國的賜子》一書中,Eckert教授聚焦的核心事例是出生於今天韓國全羅北道高敞郡的金氏一族,特別是金性洙和金季洙兩兄弟。他們兩個人的發展軌跡可以說完全符合了上述半島資本家們的簡史。兄弟的父輩靠著祖上的土地在殖民開始後逐漸獲得翻倍的土地和資本。被送去日本並分別在早稻田和京都大學學習的兩人回國後正好趕上殖民當局的開放政策並以股份制的形式開創了京城紡織株式會社(簡稱「京紡」)。對於許多韓國學者來說,金家的案例不時被當成日本殖民下「民族資本」的代表來進行討論。但Eckert卻反其道而行指出了在京紡背後無處不在的日本參與。不管是京紡的成立初期還是業務拓展期,只靠金家來自土地的積累不足以讓公司在幾乎是被來自日本本土的紡織公司所壟斷的半島市場站住陣腳。京紡三種最主要的資本來源:股份,補貼和銀行貸款都得到了當時朝鮮總督府的大力支援。不僅許多殖民高官都持有公司股份;而且總督府的資金補助一度達到京紡總資本的四分之一;最後以有官方背景的朝鮮殖產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機構又在公司發展的每一步給京紡提供保障。到殖民結束的1945年,朝鮮半島的工業總產值比重從1910年代的2.9%成長到了近四成左右。

當然,Eckert的目的絕不是為了殖民主義辯護。雖然和當局的合作讓許多民族資本家取得了迅速的成長,但結構性的不平等也註定了他們無法和日本企業在一個公平的市場展開競爭。上文提到的京紡只能生產已經被追求精細化的日本紡織業淘汰的次級布料,而無法在南部的大城市吸引到客戶的公司只能獨自在日本資本還沒有完全進入的北部農村甚至是中國東北尋求市場。

《帝國的賜子》自然不是一本完美的書。比如,不少學者批判作者沒有考慮到許多在當時成功的民族資本在經歷了韓戰之後都不復存在的事實。從而,把現在韓國經濟的成功和日本殖民直接聯繫在一起有失偏頗。但另一方面,即使單個的企業延續不得不中斷,殖民期所留下的經濟發展模式以及日本資本扮演的角色顯然沒有輕易地被政治變動而打斷。在此,以三星為代表的韓國企業就給我們提供了一個絕佳的觀察窗口。

三星奇蹟的日本要素

雖然許多殖民時期的大企業在日本戰敗後失去了往日的榮光,但借著「漢江奇蹟」而起的韓國新財閥也並不是從戰後的「真空」中誕生的。韓國最主要的三大財閥:三星,現代和LG在殖民時期就已經開始發家。而雖然不同的統計方式可能有細微差異,但許多報告都顯示至少到上世紀80年代為止韓國一半左右的企業其創立者都有著日治時期地主階級的出身。

李健熙(右)與父親李秉喆的合影。三星集團的創始人李秉喆就於1910年2月12日出生在慶尚南道的大地主家。雖然他比上文提到的金家兄弟的資歷晚了十年,但他成長的軌跡卻和他們驚人的相似。1929年入學早稻田政經科的李秉喆在日本本土學到了先進的管理知識。回國後的他選擇在本土產業還擁有較大發展空間的馬山以一家精米所開始了自己的商業生涯。發展初期,雖然有著來自同胞的資本合作,但他仍然離不開朝鮮殖產銀行的金融支援。和這些官方機構的良好關係也成為了他能夠從一眾小企業中脫穎而出的一大原因。中日戰爭爆發後的1938年,李秉喆以大約現在三萬韓元的資本開創了主營貿易的「三星商會」。利用日本殖民者在半島和中國東北修建的先進基礎設施,三星和其他貿易公司即使在戰爭中也取得了穩定的發展。

學者李惠美則為我們提供了關於三星在戰後發展及其中日本影響更為詳細的梳理。根據她的介紹,1948年11月,三星物產公司正式設立。但公司的營業隨機在韓戰中收到重創。即便如此,早在1950年,以三星為代表的韓國經濟界就已經來到日本進修了為期三個月的考察並和仍處在百廢待興狀態中的日本企業結成了良好關係。

1951年1月,李秉喆在釜山重新開張。意識到相比於不穩定的貨物進口,自己主動生產更為有效的三星從1953年開始逐漸進入砂糖、紡織等輸入替代產業。雖然公司需要的資本大部分可以從國內的市場以及政府補貼中獲得,但工業不可或缺的技術沒有日本的幫助是行不通的。在三星的要求之下,日本三井物產不僅為集團旗下的第一製糖設計了總工程規劃,實際運行中重要的生產設備基本都是從日本原裝進口。而其後三星的肥料工廠更是接受了三井近4190萬美元的支持,成為了當時韓國國內最大的工程項目。在硬體之外,李惠美還提醒我們注意到企業所不可或缺的軟性制度。三星從50年代開始模仿日本戰前的財閥對組織內部進行再構築。1959年,公司仿造三井集團在總部設置秘書室。通過它,當時集團旗下17個子企業發展方向的制定和互相之間的統合變得更為順利。

從1960年開始,李秉喆每年的年始年末都會在東京度過。通過和日本各界的溝通,他得以在第一時間把握全球市場最新的動向。李惠美在論文中引用相關報導指出三星在當時做出進入電子產業的決定正是在三洋電機會長井植歲男的強烈建議下才逐漸成型的。在新的十年中,三星通過成立合資公司成為了「漢江奇蹟」的核心發動機。而日本一國的企業就佔到了所有合資公司數量的一半。這也顯示了在1965年日韓恢復外交關係後兩國業界更為密切的合作。同樣的,在此期間三星對日式制度的學習也進一步加深。在李看來,最為重要的無疑是可以在多個產業領域同時負責原料、商品進口和外銷的日本型「綜合貿易商社」。在伊藤忠商事的領導人瀨島龍的建議之下,三星也擬定了自己的方案並向當時的樸正熙政權直接上書。1975年的5月19日,「三星物產」正式成立。雖然此後經營的內容有所增減,但直到今天它仍然是三星財閥眾多企業中核心的組成之一。

進入80年代,隨著韓國經濟走上正軌後,企業對日本的依賴有所減少。而從三星開始進入半導體產業之後,兩國之間更為直接的競爭和對立也越來越多發。但要說日本要素完全消失卻也不是事實。1987年正式接班的李健熙繼承了父親的傳統就讀早稻田。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要想日本學習的他積極引進了日式在職教育為企業儲備人才。即使在韓國看似打敗了日本和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存儲晶片出口國的今天,該產業也無法完全擺脫作為其部分原材料近90%的原產地的日本。這一現狀加上前述的歷史也成為了仍在進行中的日韓貿易戰的結構性原因。

2020年11月2日,韓國首爾,三星電子舉行公司成立51周年紀念活動。從「黑名單」到「白名單」

如前所屬,《帝國的賜子》的作者認為1919年是半島資本主義發展的重要轉折點。為了平息民眾的獨立訴求,朝鮮總督府不得不在包括經濟之內的各領域開放更多的機會給被殖民者。但他也同樣提醒我們,試圖把民族資本家拉攏到統治的核心從而分化半島民眾其實是這一策略的另一面。雖然我們無法確定民族資本家們與殖民者的合作多少是出於真心想要「賣國」,多少是因為形勢所迫,又有多少是抱著想要「曲線救國」的企圖。但可以確定的是,他們與當局的合作在戰前給他們帶來了實質的收益而在戰後讓他們惹上了看似是無窮盡的麻煩。

在今天的韓國政壇,給對手貼上「親日派」(在韓語裡這三個漢字所包含的批判意味遠大於中文語境)的標籤無疑是最好用的攻擊手段之一。對於這些在日本統治期間背叛民族的殖民合作者們的討伐其實早從戰後不久就來開了帷幕。高舉民族主義大旗的大韓民國初代總統李承晚在任期內就通過了《反民族行為處罰法》並在1948年10月開設了反民族行為特別調查委員會。特別裁判機關一共整理了559件事例,其中221件被起訴,最終包含死刑在內共有12人被判刑。但李承晚的清算在當時政權並不穩固且南北對峙加深的情況下顯然不夠徹底。此後韓國不穩定的政權更迭讓相關問題沒有再次得到系統性討論。但在韓國社會,特別是民族主義者之間,對「親日派」的討伐不曾中斷。他們最常用的一種手法就是發布各式各樣的「親日名單」。比如2002年的2月國會內的「民族精氣議員會」就發表了總共包含708人的「親日派」名單。2005年8月,民間團體民族問題研究所更是出版了包含3090名「親日家」的大詞典。其中收錄的人物上到首相、參謀長,下到畫家甚至是韓國國歌的作曲家,可謂涵蓋了殖民社會的方方面面。

很快,對於「親日派」的梳理超出了「紙上談兵」的範疇。2004年3月,盧武鉉政權通過了《親日反民族特別法》從而得以在政府層面認定民族叛徒。2005年底,國會更是制定了《親日反民族行為者財產國家歸屬特別法》。只要被改法認定為在韓國獨立前靠著反民族和反國家行為而取得的財產都將被沒收。即使大部分當事人此時已經去世,法律仍對繼承了他們遺產的後代適用。2007年5月2日,財產調查委員會宣布將沒收包括籤訂了1910年《日韓合併條約》的李完用等9名「親日派」及其後代的財產。這批共154筆、25萬多平方米的土地時價約達36億韓元。此後,委員會又幾次追加新的「親日」黑名單以及待沒收的財產。自然,韓國國內並不是沒有反對的聲音。該法是否侵犯了公民的財產權以及違反了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則的意見時有提出。根據2015年KBS的報導,僅當時在委員會和「親日派」及其後人之間就有96起訴訟。而在已結案的94起中政府獲得了91次勝利。就在今年8月,《中央日報》還報導了民間團體光復會表示又發現41筆親日派的新「不義之財」並上報韓國法務部。這也告訴了我們該議題遠還沒到徹底解決的時候。

2018年10月30日,韓國首爾,韓國最高法院判決新日鐵住金(日本鋼鐵公司)向二戰期間被強徵的4名韓國勞工每人賠償1億韓元(約合61萬元人民幣)。殖民時期留下的深刻問題當然不會只通過「黑名單」的形式對國內經濟造成影響,日本統治的「負遺產」還始終是兩國之間政經摩擦的來源。從2018年底開始,韓國的司法系統判決了一系列與日本殖民時期經濟相關的案件,並要求包括三菱重工、不二越與日本制鐵三家公司支付被強徵的工人們至少每人8千萬韓元的賠償。2019年的1月和3月,韓國地方法院判決同意沒收日本制鐵在韓股份以及三菱在韓部分資產的決議。這些案件其實都有著漫長的審議過程,而此時的集中宣判以及對日本企業利益現實的損害讓日本政府再也坐不住了。在日本看來,1965年兩國恢復國交時已經徹底解決了相應的歷史問題。韓國通過接受來自日本的三億美元無償資金援助、兩億美元有償貸款以及三億美元的民間借款就放棄了進一步賠償的訴求。對於當時一年國家預算只有3.5億美元的韓國來說,這筆及時雨無疑為日後所謂的經濟「漢江奇蹟」打下了物質基礎。但隨著韓國民主化以及民族主義的升溫,這一政府之間協議的合法性越來越被質疑。來自韓國個人針對日本企業的訴訟成為了讓兩國政府都棘手的問題。作為這次的報復手段,日本政府抓住媒體報導韓國有敏感物資流出的事件在去年8月正式將該國移出了自己的貿易「白名單」。這意味著原本無需審核的可被用於武器製造的材料現在需要逐項進行申請,其中就包括了對韓國晶片製造業來說至關重要的原料。而不甘示弱的韓國也把日本從自己的貿易優惠國「白名單」中除去。國內隨即爆發的一波波抵制日貨的運動至今都沒有完全平息。而就在日本剛釋放出將限制出口的消息沒過去幾天,當時三星的副會長李在鎔就立刻飛抵東京。有媒體報導他近一周的拜訪十分成功。儘管具體的斡旋細節沒有公布,但可以推斷三星集團和日本財界長期以來的合作關係讓公司得以在兩國掣肘的特殊時期也能有效緩衝自己的損失。

即使在因為疫情影響世界各國的經濟表現都不理想的情況下,日韓之間的經濟摩擦似乎也沒有要徹底終結的意思。有不少評論家都站出來呼籲「讓經濟的問題回歸經濟」。確實,不管是歷史上的「民族資本」還是當下摻雜了「民族主義的資本主義」似乎都讓單純的經濟問題變得複雜化。但回過頭來說,這種呼籲多少也有些過於理想化。縱觀歷史,真的只靠純粹的供需關係來調節的交易根本只存在於經濟學家們的模型之中。從這個意義上說,並不存在純粹的「經濟問題」,任何的經濟學都必須是「政治經濟學」。

除非歷史可以重新來過,日本的「殖民遺產」永遠是兩國需要靠智慧去博弈並尋求平衡的對象。

參考文獻:

Eckert, Carter J., Offspring of Empire : The Koch'Ang Kims and the Colonial Origins of Korean Capitalism, 1876-1945,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1991,08.

李恵美,サムスンクルーフの形成と成長における日本からの影響,國際日本研究, Vol.8, 2016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韓國逆襲日本!日韓博弈或為中美貿易戰縮影?
    作者:螳螂 來源:開盤叮叮2020年,是風起雲湧的一年,除了疫情之外,中美貿易戰就是國際局勢的絕對主題。在主角整裝待發之前,日韓則先來了一場貿易戰預演。在日韓貿易戰中,作為弱勢方的韓國成功逆襲日本,這對於同樣處於弱勢方的我們,又有什麼啟示呢?
  • 三星會長李健熙去世,他如何一手打造了韓國「第一財閥」
    新京報我們視頻出品(ID:wevideo)據韓聯社報導,韓國三星集團社長李健熙因病醫治無效,於10月25日在韓國首爾去世,享年78歲。━━━━━六年臥床,一朝解脫韓國自古以來就是個家族、門閥和身份重於一切的社會,如今在韓國政治、經濟生活中佔據舉足輕重地位的第一大財閥——三星集團,早在日本殖民時期的
  • 韓國三星集團會長李健熙去世,子女需要繳納592億人民幣遺產稅
    據海外媒體10月25日消息,韓國三星集團會長李健熙於25在首爾一家醫院病逝,享年78歲。 李健熙是三星集團的第二代掌門人,從1987年父親去世開始接替家族產業,在他的努力下,經過僅僅二十多年,三星從一家本地低產值企業發展為國際化的工業強國。
  • 18兆韓元的遺產,需繳10兆韓元遺產稅!坐等三星遺產繼承稅這齣...
    10月25日,韓國三星集團董事長李健熙去世,這個被稱為韓國經濟總統的大佬,留下了18兆韓元的遺產。這筆巨額遺產,讓許多人分外眼紅,然而更加炸街的是,如果想要繼承這筆遺產,需要繳納10兆韓元的遺產稅,相當於600億元人民幣。
  • 三星李健熙傳奇:那個對韓國經濟影響最大的人,走了
    日,三星電子宣布,其會長李健熙因病去世。到1986年底,累計虧損3億美元,股權資本全部虧空。 事實上,直到1987年,李秉喆去世那一天,他也沒能見到三星半導體盈利。 由於市場不景氣,昔日行業大佬英特爾被迫退出,轉行幹起了CPU,NEC等日本產商也紛紛縮減投資規模。唯獨三星不知「好歹」,像賭徒一樣瘋狂地逆勢加碼。
  • 韓國首富李健熙去世, 享年78歲, 細數三星家族豪門恩怨
    10月25日,據韓聯社消息,三星集團會長李健熙去世,享年78歲。報導稱,李健熙2014年5月因急性心肌梗塞在三星首爾醫院接受住院治療,據悉截至近期仍能自主呼吸,每天清醒時間為15-19小時並持續接受康復治療,後因病情惡化,經搶救無效,於25日去世。
  • 韓國三星會長李健熙去世,不是明星勝似明星的財閥家族!
    今日,根據韓國媒體報導:韓國三星財團掌舵人李健熙去世,享年78歲。李健熙此前因急性心肌梗塞於2014年住院並開始六年的治療,但最終去世。 但是在韓國,三星財團的影響力已經達到非常廣泛的領域,可以說是無孔不入。韓國媒體稱:如果三星的掌舵人李健熙咳嗽幾聲,整個韓國就要感冒。
  • 三星電子會長李健熙股票遺產繼承稅超11萬億韓元,創紀錄
    (觀察者網訊)韓國《中央日報》12月22日報導,已故三星電子會長李健熙的繼承人應繳納的股票遺產稅稅額最終敲定,為11.04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651.6億元)。這一規模遠超2018年LG會長具本茂去世後,其遺屬需要繳納的約9000億韓元繼承稅,創下韓國歷史新高。
  • 日韓貿易戰,樂天又中槍,市值蒸發一萬億!
    文/周郎日韓貿易戰「戰火」越燒越旺盛,前幾天(7月13日)日本產經新聞原首爾支局局長黑田勝弘還專門寫了一篇諷刺專題報導,指責韓國人不懂感恩,因為韓國經濟都是靠日本。一下子把韓國人民徹底惹火了,抵制日貨的鬥爭越來越盛大。
  • 日韓貿易戰打起來,可比中美狠多了……
    成為會員▲收聽音頻到公眾號回復「早茶」,領取每天精神食糧最後,說說大家最關心的,日韓這對塑料兄弟打架會對中國產生哪些影響。1.本來中國打算和日韓兩兄弟一起建立一個聯盟,叫作「中日韓自貿區」,一起抵抗逆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如果這事兒能成,中日韓自貿區無疑將成為世界貿易舞臺上一股「彪悍的力量」。可眼下,這其中兩個合伙人撕破了臉,對於中國來說也是一件頭疼的事兒。2.我們的手機生產商也受到一些影響。
  • 99歲樂天創始人去世 品牌超茅臺 卻因「薩德」惹怒中國!韓國...
    白手起家,在日本創立樂天辛格浩1921年出生於韓國慶尚南道蔚山市,彼時朝鮮日據,因此雖然是一名韓國人,但辛格浩跌宕起伏的近百年人生歷程卻日本緊密相關。20歲時,辛格浩隻身一人東渡日本,進入早稻田大學化學工程專業。當時日韓兩國尚未建交。
  • 三星將不再由李氏後代執掌,專家:或因巨額遺產稅
    來源:鈦媒體APP據韓聯社報導,昨日下午,韓國三星電子副會長、三星集團實際掌門人李在鎔舉行記者會,就接班過程中存在的違法行為和工會問題等向全體國民道歉,並表示不會將企業的經營管理權交給自己的後代。公開信息顯示,自1938年李秉喆創辦時起,三星集團便由李氏家族世襲,傳至李在鎔已是第三代。上世紀80年代末,李秉喆去世,三兒子李健熙成為三星集團會長。2014年,李健熙突發心肌梗塞入院治療,此後一直昏迷至今,但仍然是集團會長及韓國首富,淨資產達到17.6萬億韓元。而李在鎔則成為集團實際掌門人。資料顯示,李在鎔今年52歲,於2012年被任命為三星電子副會長。
  • 韓國經濟崛起的秘密:照搬〝滿洲國〞經濟發展模式
    題記:東亞新興經濟體之所以迅速發展,離不開滿洲這個巨大的新試驗場――林志宏《滿洲國――潛入時間的長河,再現歷史的諷刺》韓國和日本經濟崛起的總設計師,都與偽滿洲國有著深厚的淵源。領導韓國經濟崛起的樸正熙,和在日本經濟崛起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岸信介,職業生涯的早期都在偽滿度過。
  • 韓國三星集團會長16歲孫女曝光,天之驕女容貌超像徐睿知
    在韓國,三星集團幾乎控制了整個國家的經濟命脈,不但如此,他們還將觸角伸到韓國政界,影響總統的選舉和官員的任命,三星集團的會長其實就是韓國的無冕之王。而近日三星集團會長、78歲的韓國首富李健熙去世,令韓國國人震驚,在媒體的大肆報導之下,李健熙的16歲孫女李妍賢也隨之曝光。
  • 99歲樂天創始人去世,曾因「薩德」惹怒中國
    白手起家,在日本創立樂天 辛格浩1921年出生於韓國慶尚南道蔚山市,彼時朝鮮日據,因此雖然是一名韓國人,但辛格浩跌宕起伏的近百年人生歷程卻日本緊密相關。 20歲時,辛格浩隻身一人東渡日本,進入早稻田大學化學工程專業。當時日韓兩國尚未建交。
  • 日本為何能吃定韓國?-虎嗅網
    隨著日本東芝等退出消費終端、半導體製造市場,隔壁的韓國順勢搶下內存產業,三星、SK海力士等韓國企業在存儲產業的崛起,給外界傳遞了其掌控上遊產業鏈的高科技形象。其實,韓國只是處在半導體技術俯衝帶,是賭上自己的命運,孤注一擲地投入到這項產業中,在半導體和屏幕產業「孤軍」奮進,使韓國經濟發展非常畸形。
  • 三星會長李健熙去世!1156億身家3位子女,豪門爭奪戰比韓劇精彩
    10月25日上午,據韓聯社報導,韓國「第一豪門」三星會長李健熙去世,享年78歲! 在他治下,三星集團實現了從負債170億美元到科技、電子、半導體和智慧型手機等諸多業務全球頂流的變革。 在韓國,有句話流傳頗廣:韓國人的一生無法避免三件事——死亡、稅收和三星。
  • 樂天創始人去世 韓媒:韓國「創業第一代」落下帷幕
    中新網1月19日電 據韓媒報導,韓國樂天集團創始人、名譽會長辛格浩於19日逝世,享年99歲。韓媒指出,隨著辛格浩的去世,韓國「創業第一代企業家」時代正式落下帷幕。據報導,辛格浩因健康狀況急劇惡化,於19日當天住進了韓國峨山醫院。
  • 韓國樂天創始人去世 家產超萬億卻逃不過被家人坑
    樂天集團創始人辛格浩19日去世。由於涉韓國前總統樸槿惠貪汙受賄事件,他曾被判三年有期徒刑、正處於監外執行期間。辛格浩出生於1921年,1948年在日本成立樂天集團,隨後將企業擴張至多地。多年來,樂天集團在韓國發展迅猛,涉足房地產、旅遊等多領域。辛格浩也被視作韓國商業領域第一代創業者的代表人物。
  • 「繼承者」們:站在三星、以及其他大公司背後的韓國家族
    10 月 25 日,韓國三星會長李健熙去世,享年78歲。 自李健熙接手三星之後,在被人們熟知的消費電子領域之外,三星在韓國早已成長為一個覆蓋機械、化工、金融、保險等領域的龐大商業帝國。今年 7 月的福布斯富豪榜上,李健熙仍以 173 億美元的身家位居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