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平臺「黑度」大評測:誰是行業內的清流

2020-12-23 鈦克風暴

物質生活的豐富促使人們追求更多精神上的滿足,擁有更美的容顏成為當下社會中的一股潮流,由此衍生出一個千億級體量的醫療美容產業。目前,中國已經躋身全球醫美市場第二位,且中國醫療美容產業市場始終保持著每

物質生活的豐富促使人們追求更多精神上的滿足,擁有更美的容顏成為當下社會中的一股潮流,由此衍生出一個千億級體量的醫療美容產業。

目前,中國已經躋身全球醫美市場第二位,且中國醫療美容產業市場始終保持著每年20%以上的複合年均增長率。近日,艾瑞諮詢發布的《中國醫療美容行業洞察白皮書》(下稱《白皮書》)中顯示,2019年中國醫療美容市場規模達到1769億元。新氧、更美、悅美、美唄等垂直平臺較早入局,借醫美行業近五六年的爆發式增長而壯大。2018年之後,阿里、美團、京東、百度等網際網路巨頭在巨大的利潤吸引下,也紛紛入局搶食,都想在這裡分一杯羹。

一方面,因經濟水平的提高和愛美之心的驅動,中國醫美市場確實需求巨大;另一方面,醫美消費與服務市場「三非」亂象頻生。所謂「三非」即非醫療美容場所從事醫療美容治療、非正規培訓的專業醫師執業、非合格的醫療美容產品使用。作為一種侵入性治療方式,違法違規的醫美機構可能不僅不能為求美者帶來美麗還會給予其致命性傷害。

中國消費者協會披露的數據顯示,僅2019年上半年,醫美投訴就多達3535件。隨著醫美行業需求高速增長,違法違規亂象也層出不窮。

信息造假,引人入坑

當求美者開始邁出重換新顏的第一步,他們會發現,大量的信息鋪天蓋地的襲來。而這些信息魚龍混雜難辨真偽,有些實際上還是別有用心的誤導。

今年4月23日,因未經許可而擅用其58張肖像照片,演員王鷗上訴北京完美創意科技有限公司經營的更美APP案件被北京網際網路法院一審判處更美APP賠禮道歉96個小時,賠償11.6萬元。

這並不是北京完美創意科技有限公司第一次因為侵犯明星肖像權而遭到起訴。這家號稱服務於3600萬用戶的更美APP不斷因侵犯明星肖像權而登上熱搜,卻一直在侵權、賠償、再侵權中不斷循環。

實際上,醫美行業擅用「明星臉」已經見怪不怪。和明星流量帶來的巨大收益相比,因被訴而支付的賠償金額根本不值一提。

其實,更美APP不是特例。據北京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不完全統計,在2012—2016年期間,北京二中院共審理醫療美容機構涉嫌侵犯明星肖像權案件61件,佔肖像權糾紛案件總和約四成。

醫美平臺通過新媒體內容吸引流量轉化用戶,明星就是最好的選擇。但是對於求美者來說,盲目的跟風卻不見得是適合自己的選擇。

除了以明星帶熱度,平臺上的許多醫美機構為攬顧客和生意,經常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臺發布一些虛假誇大的案例,出現許多類似"無痛無痕手術"、"三天即可恢復"、"年輕十歲"等系列誇大描述,還有不少商家喜歡p圖來加強視覺衝擊,宣傳內容充斥著較多誇張言語。

比如關於美團點評醫美通過運營引導刷量、刷好評的質疑之聲就一直不絕於耳。

醫美行業信息亂象受到了國家層面的高度關注。今年4月27日,國家衛健委網站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醫療美容綜合監管執法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醫療美容機構不得進行虛假宣傳。

與那些剛入局的平臺不同,作為行業領頭羊的新氧早已出臺了一些列措施核實平臺上信息的真實性。去年5月新氧就擁有了超過100人的內容審核團隊,以杜絕虛假信息、保證口碑。

新氧主打的模塊「美麗日記」數量目前超過350萬,平均大約有十分之一的註冊用戶在平臺上分享自己的篩選醫院、整容、恢復過程,成為國內最大的醫美垂直領域內容庫。新氧通過大量的用戶反饋,為有相關需求的用戶提供了真實的參考依據,也幫助美容整形機構與用戶建立了初步的信任。

屢禁不止的非法針劑

篩選了諸多造假的信息,當求美者開始接受治療時,非法針劑的橫行又成為他們走向變美之路需要面臨的一道新風險。

2016年,更美App就被曝出平臺診所涉嫌違規注射奧美定。

而早在2006年,藥監局下屬研究中心的報告顯示7.75%使用奧美定的用戶出現了併發症,輕則發炎腫脹,重則被迫切除乳房,國家已在當年禁用奧美定;被禁以來依然有醫美機構被曝出將其偽裝成玻尿酸、膠原蛋白進行注射,危害消費者健康。

根據艾瑞調研數據顯示,46.3%用戶曾經注射過非法針劑,如溶脂針、少女針、胎盤素等,此類針劑並沒有通過CFDA認證。此外,醫美用戶在肉毒素注射中48.4%用戶注射的是非法品牌,目前通過CFDA認證的肉毒素品牌僅有美國保妥適(Botox)以及蘭州衡力,如韓系「粉毒、白毒、綠毒」均為水貨、假貨,通過不法渠道走私入境,一旦發生問題,消費者投訴無門。

儘管國家嚴查醫美行業的針劑造假和走私問題,但針劑產品的隱秘性強、易攜帶、流動性高,往往只能在事發後被舉報,執法部門難以實施全面打擊,使得非法從業者屢禁不止。根據艾瑞專家調研顯示,市面上流通的針劑正品率只有33.3%,也就是1支正品針劑背後伴隨著至少2支非法針劑的流通,然而,不管是水貨、假貨在中國市場都是非法產品,都無法保障使用安全。

正是因為市場上非法針劑橫行,所以醫美平臺更應該扮演好一個監管者的角色,為消費者在變美之路上保駕護航。

或許是因為垂直平臺的身份肩負著更重的責任,新氧在自律合規方面從未放鬆過腳步。在發現平臺上有機構在出售非法針劑後,新氧立即予以永久的封禁。此外,自2013年創立以來,新氧累計攔截可疑日記129萬篇,攔截涉黑產帳戶205萬個,封禁作弊違禁帳號71萬個。

「黑機構」與「黑醫師」

雖然新氧對平臺內的涉黑帳戶嚴厲打擊,但是整個醫美行業的「黑機構」與「黑技師」仍舊層出不窮。

根據艾瑞數據顯示,有投訴意向的醫美用戶想投訴/投訴過的機構類型當中90%都是非法經營醫美黑場所,其中還包括了20%的上門/酒店醫美服務以及個人工作室,這些既沒有合法場所資質、也沒有合法醫生、更無法判斷藥品/設備的來源非法機構,所做的醫療美容項目對人體產生的巨大危害性。

在此前媒體的報導中,美團點評醫美上有一家位於成都的優米尚藝館造型中心的美容店,銷售「玻尿酸整形S又又霜眼皮」套餐,價格是1880元。

在檢查中執法人員發現,該店的衛生許可證上經營項目許可一欄中只有美容和理髮,並沒有從事醫學美容的相關資質。此外。執法人員發現,商家在生活美容方面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從業人員沒有持健康證上崗,二是公共衛生用品沒有檢驗合格證明,三是一款起潔面效果的美容機器,商家不能提供機器的相關材料說明。對於以上違規行為,執法部門責令商家進行整改。

執法部門的責令整改可以杜絕這樣的醫美黑場所不再滋生嗎?恐怕遠遠不能。

據艾瑞《白皮書》核算,2019年中國具備醫療美容資質的機構約1.3萬家,在合法的醫療美容機構當中,依然存在15%(超過2000家)機構超範圍經營的現象,屬於違規行為;行業黑產依然猖獗,經過估算全國依然有超過8萬家生活美容類的店鋪/機構非法開展醫療美容項目,屬於違法行為。

一方面,是因為黑心商家唯利是圖,枉顧消費者生命安全;另一方面,中國合規的醫療美容醫師確實嚴重短缺。

據《2018年中國衛健委統計年鑑》顯示,整形外科專科醫院醫師(含助理)數量僅3680名;如按非多點執業情況下,1.3萬家醫療美容機構的標準需求數量達10萬名,行業醫師缺口依然巨大;然而正規醫師培養需要5至8年。一方面,由於行業黑產「來錢快、誘惑大」,滋生了大量的非法從業者,僅通過非法培訓機構短期速成的「無證行醫」,根據中整協統計非法從業者人數至少在10萬以上。另一方面,違規醫美機構當中,存在非合規醫師「飛刀醫生」的現象,根據艾瑞估算,非合規醫師數量將近5000人。

新氧董事長兼CEO金星一直認為,醫美行業的核心力量就是醫生。為幫助醫生們提高自己的競爭能力,為行業培養更多的優秀醫生,去年,新氧發起了「雙百醫生扶持計劃」。該計劃旨在藉助新氧平臺,把平臺成功醫生的經驗,傳遞給更多的機構和醫生,促進全行業水平的整體提高。

數據顯示,2019年,新氧平臺上有423名醫生的GMV超過百萬,比2018年增長了70%。過去一年,他們的平均客單價增長了31.53%,平均每人在新氧創收203萬元。

新氧希望,優秀的醫生可以更快速地獲得用戶端的認知和認可,讓他們可以集中精力去鑽研技術,去幫助更多人解決困難、完成心願;讓有質量、有服務的醫療機構加速成長,成為現有公立醫療體系為主導格局下的有效補充;讓更多優秀人才願意進入醫美行業,讓他們在這裡獲得尊重,獲得體面的收入。

2019年,新氧入選首批黑貓投訴「品質消費領導者組織」,宣布建立「正品聯盟」,上線人臉識別認證系統,上線「用戶風險指數」功能,努力踐行著「客戶至上」的承諾。

今年2月,受疫情影響,全國各地醫美機構近乎顆粒無收,美團方面亦在財報中表示:「由於疫情的影響,我們估計2020年第一季度收入將會錄得同比負值增長及經營虧損。」

與美團利潤縮水形成強烈反差的是,疫情期間,新氧抓住了線上風口,平臺用戶共發起4萬次視頻面診,實際完成的諮詢次數相比一月增長134%。在商場博弈和疫情影響下,這家平臺經住了考驗。

可以看得出,在醫美行業黑料不斷,飽受「黑產」的詬病時,能堅守專業性的企業不僅可以應對種種考驗,還可以帶領行業走的更遠。

(本內容屬於網絡轉載,文中涉及圖片等內容如有侵權,請聯繫編輯刪除。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及投資依據。)

相關焦點

  • 醫美行業加速線上化 精細化運營平臺搶佔醫美復甦先機
    據Frost&Sullivan今年5月發布的調研報告數據,預計2020年中國醫美市場規模同比增幅僅5.7%,創五年來新低。與此同時,2020年中國在線醫美服務平臺市場規模同比增長12.2%,遠超醫美市場總體增幅,中國醫美行業線上化程度進一步加速。
  • 怪美噠康美平臺誕生,促醫美行業跨入3.0時代
    據新氧發布《2019醫美行業白皮書》的數據顯示,醫美行業消費者歷年來不僅日漸呈現年輕化的趨勢,而且從未嘗試過的消費者也有62%表示出對醫美的興趣。以網際網路醫療平臺為載體,結合線下品牌聯盟矩陣為基礎,嫁接社會各界優質醫美機構、優質品牌商品,創建了用戶分享體系,以四個核心板塊有機結合的商業閉環,創新出醫美行業的3.0新時代。(怪美噠)為何怪美噠能夠成為3.0醫美新時代的推動者?
  • 新氧金星談醫美行業發展、網際網路美容平臺等話題
    在討論環節,醫美服務線上化趨勢成為現場關注焦點。  發展空間:資本市場也「愛美」 行業增長態勢被看好  在現場,新氧科技CEO金星對於2020年行業發展表示,受疫情影響,醫美行業作為線下服務領域也受到較大影響,但從3、4月份開始整個行業恢復是非常穩健和持續的。  雖受疫情衝擊,但資本市場熱情不降反升。
  • 網際網路醫美平臺誰最「良心」?看看這個就知道
    近日,艾瑞諮詢發布的《中國醫療美容行業洞察白皮書》(下稱《白皮書》)中顯示,2019年中國醫療美容市場規模達到1769億元。新氧、更美、悅美、美唄等垂直平臺較早入局,借醫美行業近五六年的爆發式增長而壯大。2018年之後,阿里、美團、京東、百度等網際網路巨頭在巨大的利潤吸引下,也紛紛入局搶食,都想在這裡分一杯羹。
  • 新氧搭建可信賴平臺拖動醫美行業整體形象
    市場研究機構Fastdata的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醫美市場受疫情影響首次出現負增長。而新氧卻實現了逆勢增長,這說明在醫美需求受到外部因素壓制的情況下,醫美消費向更值得信任的頭部平臺集中,新氧依靠長期以來對信任鏈的構建轉危為機。
  • 韓國整形業幽靈手術 醫美行業究竟在被誰拖後腿?
    韓國整形業幽靈手術 醫美行業究竟在被誰拖後腿?時間:2020-07-09 20:06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韓國整形業幽靈手術 醫美行業究竟在被誰拖後腿? 最近韓國整形業幽靈手術的事情被曝光,其實這在醫美行業的歷史中也是老黃曆了。
  • 中國醫美行業的「前世今生」
    2014年以後,隨著中國「網際網路+」浪潮的掀起,以及相關產業政策的扶持,中國醫美行業開始進入高速發展期,湧現了新氧、更美、悅美等一批擴張迅速的網際網路醫美平臺。但就醫美機構來看,中國仍缺少像韓國BK東洋醫院、原辰醫院、夢想整形外科等世界級的整形醫院巨頭。隨著 3D列印技術、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在醫美領域的應用,中國醫美產業將會迎來怎樣的耄耋盛宴,值得整個產業及產業參與者拭目以待。
  • 天目觀察 從網際網路醫美到大健康,京東、阿里與美團「三國殺」誰是...
    從京東健康布局口腔業務到美團申請「專業藥房」商標,網際網路巨頭們也從醫美市場「廝殺」到網際網路大健康業務,京東、阿里與美團的三國殺,誰能笑到最後?美團:聯手1萬家醫美機構在「顏值經濟」的誘惑下,網際網路醫美這塊大蛋糕吸引來的不只有投資者,還有同場競技的網際網路巨頭。千億級玩家美團,就早已開始在這一方面有所布局。主打本地生活服務的美團,其業務擴展的方向早已瞄準了醫美領域。
  • 被罵慘的醫美廣告背後,藏著哪些行業內幕?
    不得不說,這個 App 的運營套路太深了,一般人根本招架不住,要不是我順藤摸瓜扒了扒醫美行業的內幕,怕是早就跟著入坑了。下載 App 後,我被平臺的一些小心機「驚豔」到了,這些「小心機」不輕易被察覺,在無形之中就可以將用戶俘獲。到底有啥心機呢?帶大家一起感受下。首先,平臺會對新入坑的用戶做個簡單的引導,比如讓你根據自己的特徵選擇推薦的內容、選擇感興趣話題等。
  • 萬億醫美賽道大考,新氧如何重構行業格局
    年輕人成醫美增長引擎,新氧重構行業「基建」設施國元證券研報顯示,2019年中國的醫美市場規模已經達到了1800億元左右,對應到中國的醫美用戶已經有接近1400萬人次。預計到2023年,中國醫美市場規模將達到3000億美元左右,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市場。
  • 醫美行業亂象叢生,呼喚醫美網際網路界的京東!美唄:我來做
    醫美網際網路平臺作為消費者選擇醫美機構的重要入口,如果能夠擔負起嚴格審查、篩選,以及售後服務的重任,必將為醫美消費者建立起一道強大的安全屏障。10月20日,兩大醫美網際網路平臺之一的美唄宣布要堅持做醫美網際網路界的京東。
  • 誰能救救「醫美」?
    行業遇冷有三方面因素:第一醫美行業進入洗牌期,各家醫美機構大打價格戰、營銷戰;第二受到宏觀經濟影響人們在醫美上的消費變少;第三黑醫美、莆田系橫行,造成行業亂象。 所以,在這個關鍵的時間節點上,醫美行業需要有人率先做出改變。
  • 新氧浴火:探索醫美行業的「信任經濟」
    從國際視角看,中國醫美行業還有誕生真龍的空間與時間窗口,對比各國醫美行業的滲透率: Frost & Sullivan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千人醫美次數14.8次,約日本的 1/2,韓國的1/6。同時,中國醫美市場正在從高線向低線城市滲透,預計未來5年內二線城市消費用戶佔比有望超過新一線城市。
  • 背靠千億顏值生意 網際網路醫美平臺爆發
    來源:中國經營報背靠千億顏值生意 網際網路醫美平臺爆發本報記者/劉媛媛/上海報導當下,「顏值經濟」迅速崛起,進而助推了行業內頭部玩家規模和利潤的進一步提升。此外,國內醫美消費者需求爆發特徵也在新氧平臺呈現出來,相比2019年同期,新氧「11·11醫美狂歡節」期間,植髮類日均搜索人數同比上升高達665%,私密整形類加購物車日均人數同比上升449%。不難看出,在醫美這一重決策領域,新氧已成功聚集了一群信任平臺、願意付費的消費者,助其成為網際網路醫美行業的佼佼者。
  • 又一平臺爆雷!涉嫌非吸,花漾醫美被立案調查
    天眼查APP顯示,河南美窩窩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成立於2019年6月,所屬行業為商務服務業,公司法定代表人為李騰達。「花漾醫美」原名「花漾美購」,是該公司推出運營的一款APP,該平臺對外宣稱是集醫美、社交、 商城、新零售為一體的的創新平臺,發展核心板塊包括醫美項目、生活用品、美購、拼購和零售批發代售系統。
  • 醫美行業線上化程度進一步加速 並向頭部平臺聚攏
    據天眼查最新數據顯示,截至12月中旬,2020年醫美企業年度註銷企業數為1709家,同比2019年的2351家減少了27%。受疫情影響,中國醫美市場持續兩位數的年均複合增長率在2020年戛然而止,但新氧科技董事長兼CEO金星表示,在優勝劣汰下,很多醫美機構也有了比較強的抗壓能力,2020年是醫美行業蟄伏的一年。
  • 醫美平臺美唄憑什麼逆風而行?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很多企業受到重創,多個大企業紛紛宣布裁員或者停止招聘,不止迪士尼全員停薪,甚至很多企業都面臨著倒閉的危險。在全員自救的大背景下,直播賣貨成為主流,多年前被嚴打的地攤經濟如今也成為了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起到了有效促進就業和帶動經濟發展的作用。但在這個過程中,一些行業卻在逆勢增長。
  • ...美機構如何險中求生?|醫美機構|醫美行業|健康界|醫療美容|三石哥
    劉景濤提出:目前針對醫美行業的法規較少,而且很多現存法規都是多年前制定的。當前,醫美行業已經步入高速發展的網際網路時代,部分法規暫時無法適應醫美行業發展,亟需從國家層面制定相應規範,從而有力推動醫美行業的規範化管理。近日,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了2020年7月廣告檢測報告,顯示醫療美容服務類廣告是網際網路平臺中涉嫌違法的「重災區」。
  • 醫美界「奧斯卡」:新氧亞太醫美行業頒獎盛典順利舉行
    為行業專家、產業夥伴、大咖醫生、醫美達人搭建交流平臺,分享行業前沿趨勢,表彰行業優秀實踐案例。每年12月定期舉辦的醫美盛典因其行業影響力而被稱為醫美界的「奧斯卡」。今年12月19日,以「蓄勢」為主題的2020第六屆新氧亞太醫美行業頒獎盛典(以下簡稱「新氧盛典」)成功舉辦,雖然受疫情影響,2020年中國醫美行業暫時失去了兩位數的年度增速,充分說明了中國醫美行業的生命力。
  • 中國醫美行業自律行動進入第二階段 重點打擊「生美違規做醫美」
    在中國醫美行業自律行動首階段情況與趨勢發布會上,中國整形美容協會、黑貓投訴平臺、新氧科技聯合發布了中國醫美行業規範發展倡議,主張創新監督方式,以技術手段和社會監督等多種方式,為消費者提供有效的「避坑指南」,圍剿10萬黑醫美,構建健康有序的醫美行業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