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差距有多大?印專家放話:中國至少30年才能追趕上印度

2020-12-18 網易新聞

印度今年的行事作風可謂是非常囂張,接連在邊境挑起與兩位鄰國的領土爭端,其軍隊高官還放話稱「同時打贏雙線戰爭不是問題」。一系列事件都在證實印度對於自身的實力與地位沒有清晰的認識,印方一直夢想成為大國,然而卻總抱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就在近日,一位印學者專家放話稱:印度需要努力了,不然中國30年內就可以趕上。

如此奇葩言論讓小編我為之一驚,不知道阿三哥是怎麼絞盡腦汁的想才得到這個結論?接下來小編將從三個方面戳破印度的「牛皮」。作為大國最重要的就是經濟,經濟是一切發展的基礎,如果在這方面落後那麼其他方面也會受到影響,參考俄羅斯,雖然軍事實力排全球第二,但綜合實力卻只能排第三。

就我國與印度經濟實力來對比,近年來我國經濟實現騰飛發展,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僅次於美國,就在前幾天又實現了全面脫貧,在全世界眼中都是個奇蹟。中國向來被稱為「基建狂魔」,基礎設施的便捷快速是城市發展的重中之重。另外,5G技術的出現也將為我國在未來市場中佔領先機,在數位化協調統一完成以後,我們的大城市集群發展將更加快速。

而印方發展主要靠人口紅利及大城市軟體技術,然而基礎建設落後導致內部城邦比較鬆散,各邦之間可以說只是將就湊在一起生活。文字與宗教沒有統一國家就不可能團結,民眾也就沒有民族認同感,印專家聲稱我們與其相差30年,但事實卻是在幾千年以前,秦朝就已經完成車同文書同軌,比印度領先了不知道多少。另外,印方貧窮人口眾多,種姓制度又太嚴格,貧富差距嚴重基礎教育落後,有的地方甚至不通水電。到底是誰落後於誰一目了然。

大國的另一個標準就是軍事實力,如今我國已經擁有兩艘航母,五代機等先進戰機不斷服役,一年新增一支法國海軍,謙虛點說是全球第三軍事大國。反觀印度,航母從2006年開建直到2015年都了無音訊,中途不斷出現漏水等故障問題。在戰機方面,買的速度趕不上墜毀的速度,這還真不是出廠問題,而是印方後期維修才出現的問題。這背後暴露的是工業製造水平。

最後再來說說這次疫情,疫情發生後我國第一時間進行管控,無數醫療人員走上前線抗擊病毒,加上群眾高度配合才能夠快速擺脫疫情,這背後體現的是國家實力。而印度在疫情期間是怎麼幹的?醫療系統崩潰,抗疫都需要從亞投行借錢,然而這些錢卻被用來購買武器裝備,將民眾拋棄於水火之中。所以說印專家的言論完全是扯淡,要說追趕也是印度追趕,小編還是勸他們少做點白日夢。

編輯:席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72%印度人認為印軍能戰勝中國?印度學者卻言:根本不明白差距多大
    作為世界上人口數量最多的兩個國家,中國與印度有著類似的發展經歷和體量,經常會被放在一起進行比較。不過,大多數時候,印度都是輸給中國的,對此很多印度人並不服氣,認為印度至少也與中國旗鼓相當,甚至超過中國。所以近段時間中印邊境發生衝突,印度國內的主戰情緒非常高。那如果中印發生戰爭,誰會獲勝?印度的一份民調結果讓人震驚。 在與中國的各種比較中,印度人一直都是不服輸的,但近期的中印衝突中,能夠明顯看出。印度才是吃虧的一方。
  • 中印戰爭是誰指揮的?貧窮的中國仍然打贏了有蘇聯和美國支持的印度
    張國華認為敵人雖然是正規軍,但是長期沒有打戰,而西藏邊防部隊剛剛平叛,雙方軍事素質有差別。而且十八路軍常年在高山上作戰,比印軍更熟悉作戰環境。 在中印戰爭中,張國華抱病親自赴前線,運籌帷幄。中國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張國華在中印戰爭中的指揮得到了毛澤東同志的讚揚,精彩的作戰計劃在國家上也得到了眾多軍事專家的肯定。
  • 中印邊境談判需數年?印度積極備戰,美國暗中滲透
    印度外長蘇傑生接受《印度教徒報》專訪,在談到當前中印對峙時暗示,與中國的邊境對峙談判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有一些複雜的問題需要時間來解決」,但拒絕透露更多細節。    他將此次對峙與中印1987年發生的桑多洛河谷對峙相比較,而當時的那場對峙前後持續多年,直到雙方1993年籤署「關於中印邊境實控線地區保持和平與安寧的協定」才正式告一段落。
  • 安倍晉三訪印 印媒炫耀"中印對峙日本力挺印度"
    安倍晉三訪印 印媒炫耀"中印對峙日本力挺印度"原標題:日媒稱安倍計劃9月訪印印媒炫耀"中印對峙日本力挺印度"資料圖:當地時間2014年9月1日,日本東京,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歡迎印度總理莫迪到訪,請他到表千家茶屋品味茶點。「表千家」是當今日本著名的茶道流派。
  • 嫦娥五號獲巨大成功,印媒這下酸了:追趕多年差距卻越變越大
    中國航天事業蓬勃發展近些年來,中國一直致力於航天事業的發展,並且制定了詳細的發展計劃,希望中國能在2045年成為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太空強國,為此,中國在航天方面投入了巨大資金,用於支持科研人員的創新和研發。
  • 局勢敏感之際,印度部署「能打遍亞洲」核飛彈,印媒:與中國有關
    一直以來,印度就為缺乏打擊中國全境的戰略威懾力而感到十分焦慮,而自2020年中印邊境地區發生軍事對峙後,這種焦慮變得更為突出。據環球網1月6日援引《新印度快報》網站消息稱,在中印邊境地區敏感之際,印度在3個月時間裡成功發射了多達30枚飛彈,與此同時,印度將在今年部署其射程最遠、最具核威懾力的「烈火-5」彈道飛彈。
  • 印媒:印度決定退出 中國將參加的多國軍事演習
    受邀赴俄羅斯參加演習的,除了中國、巴基斯坦等上合組織成員國外,還有蒙古、土耳其、土庫曼斯坦等國家。去年,印度、巴基斯坦及上合組織所有成員國都參加了演習。8月28日,中國駐印度大使孫衛東在接受印度主要財經新聞頻道CNBC-TV18電視專訪時就當前中印關係表示,中印作為相鄰的兩個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基本事實沒有變,互為合作夥伴的方向沒有變,誰也離不開誰的大格局沒有變。
  • 印媒:效仿中國抗戰經驗 印軍在中印邊境用上「地道戰」
    印度媒體稱,印度軍隊通過效仿中國的戰爭經驗,在印度所謂的「拉達克地區」部署了地道工事。報導稱,中國曾在抗日戰爭中成功使用地道來對付日軍,越共也曾在遊擊戰中使用相同的戰術來對付美國人,在上世紀50年代的韓戰中也出現過同樣的戰術。根據印度軍隊高級指揮官的說法,印軍在地道中設置了大直徑的鋼筋混凝土管道,以保護部隊免遭襲擊。
  • 62年對印自衛反擊戰,缺吃少穿的中國軍隊,是如何戰勝印度的?
    ▲中印戰爭路線1962年對印自衛反擊戰中,解放軍便是在後勤物資保障極度匱乏的情況下,憑藉優於敵軍的意志與鬥志贏得了戰爭的勝利,驅逐了入侵者。那麼當時的後勤保障狀況到底如何?我軍又是如何取得戰爭勝利的呢?
  • 印媒:中印對峙之際,印度陸軍參謀長又去前線視察軍隊
    印媒:中印對峙之際,印度陸軍參謀長又去前線視察軍隊 時間:2020年12月24日 07:54:14&nbsp中財網   據印度新德裡電視臺、《印度斯坦時報》23日報導,印度陸軍及消息人士稱,  新德裡電視臺:中印對峙之際,印度陸軍參謀長在拉達克地區視察「火與怒」軍團  新德裡電視臺稱,近5萬名印度陸軍士兵部署在所謂「拉達克地區」東部的多個山區,並處於高度戰備狀態。  《印度斯坦時報》稱,納拉瓦內於當地時間23日8時30分抵達前線地區。據知情人士透露,預計納拉瓦內將於當晚返回新德裡。
  • 印軍在中印邊境大修地道,軍事專家:地道戰我們是祖宗!
    本以為印軍在班公湖山頭被中國微波爐武器炮轟,然後做鳥獸四散逃竄,領略了中國軍隊和中國高科技的厲害後,可以消停一大段時間了,但是印軍只是消停了一口氣後,就又開始捲土重來了。你說這印軍,可真是真「擰」呀。但這次印軍也變換了新花樣。
  • 事關中印邊境,印媒透露印度三軍有重要行動,世界嗅到不尋常信號
    自去年加勒萬河谷事件發生以來,中印邊境地區局勢持續緊張。儘管中印兩軍11月就邊境問題舉行了第八輪軍長級會談,並達成部分共識,但近段時間,印軍又展開了多項軍事行動。據《環球時報》12月16日報導,印度亞洲通訊社(ANI)13日轉述印度政府消息人士的話稱,印度國防軍目前已獲得授權「為15天的激烈戰爭而增加武器和彈藥庫存」,使印度軍隊能在中印和印巴兩條邊境線上做好戰爭準備。《印度斯坦時報》15日也報導稱,印度海、陸、空三軍獲得了緊急財政授權,可以購買他們認為可能用於戰鬥的、價值30億盧比的設備。
  • 中印局勢取得重大突破!?印媒:中印同意從「摩擦點」撤軍並公布...
    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印度官員周五(11月13日)說,為了結束喜馬拉雅山西部危險的軍事對峙,印度和中國正在制定一項計劃,包括設立無巡邏區,撤回坦克和大炮,並使用無人機核實撤離行動。今年6月,中國軍隊用石塊和棍棒襲擊了印度士兵,造成至少20人死亡。自那以來,兩國關係一直高度緊張。
  • 印度哪來的自信?自詡已經領先中國30年,還能舉出實例
    引言近段時間以來,我們國家和印度之間的關係已經降到冰點了,但是印度處處喜歡和我國比較,這次,印度對外稱已經領先中國30年了,還可以舉例說明,不得不說,不知道印度哪裡來的自信敢說這些話。印度把中國當成對手國其實,印度一直把中國當成他們的對手國,不管是從經濟發展,還是軍事發展都喜歡和我國進行對比。不得不承認的是印度現在的發展確實是挺快的,但是對於他們把我們國家當成對手這種行為,或許是給自己的一個激勵吧?但是,印度和我們國家之間的關係一直都是撲朔迷離的,但可以肯定的是,今年我們兩國之間的關係是非常差的。
  • 與印巴不同,如中印發生炮擊什麼性質?印學者:不是摩擦,是戰爭
    現在的印度可以說是「騎虎難下」,在邊境與我軍對峙幾個月後,有消息稱印軍不情不願地想撤軍了。當前的情況,印軍如果再不撤軍,很可能會一槍不發地凍死或者餓死在高原地區。軍事專家王雲飛就此次印巴炮擊事件指出,他曾經跟印度一名學者聊到過關於印度和巴基斯坦經常發生衝突的事情,可令人驚訝的是,該學者並不認為兩國之間的炮擊是一場戰爭。就王雲飛的說法,這名學者反而認為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的炮擊是屬於邊境摩擦,與兩國之間的戰爭沒有多大的關係。隨後,該專家在問到倘若印度和中國之間發生類似的炮擊,是什麼性質時,這名學者直接強硬地回答道:那就不是摩擦,是戰爭。
  • 中印第九輪談判在即,印軍又炒作中國增兵,幾個意思?
    「恰巧」是在印度疫情眼看失控的時候,中印邊境就「恰巧」地爆發了衝突,還是由印方先動的手——這天時、地利、人和,一切都不得不讓人猜測——這是不是莫迪政府那招熟悉的國內有矛盾「禍水東引」?事實上,中印在邊境上長期存在著領土爭端,每隔一段時間,印度就在邊境上騷擾試探,做出各種挑釁行為。
  • 中印邊境挺進百萬印軍,中國和巴鐵準備兩面夾擊,印媒:浪費資源
    印度試圖成為「亞洲扛把子」的野心路人皆知,但因其整體實力以及國內存在的巨大矛盾,並未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但它在與鄰國的邊境摩擦上卻幾乎沒有間斷,特別是他從不按常理出牌,這給中國以及巴基斯坦帶來很大困擾。
  • 中印邊境衛星圖上,印媒發現巨大的「中國」二字和中國地圖
    【文/觀察者網 鞠峰】今年4月以來,印度邊防部隊單方面在加勒萬河谷地區持續抵邊修建道路、橋梁等設施。中方多次就此提出交涉和抗議,但印方反而變本加厲越線滋事。6月30日,印媒把目光又轉向了中印邊境的班公湖地區。
  • 日本人評價中印實力 印度各方面都比不上中國
    這幾年常常有人拿印度與中國對比,日本人評價中印實力懸殊,其實印度與中國還是比較相似的,同為文明古國,而且也是人口大國,但是說到經濟及國家綜合實力,印度還遠遠比不上中國,如今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經濟體了。最近有一些去過中國以及印度的日本友人對兩國作出了評價,來到中國感覺一切都很繁華,不管是經濟還是科技亦或是飲食方面,都讓人流連忘返,但是印度貧富差距太大,貧民窘還是比較多的,而且當地環境衛生也是比較一般的,對比之下所有人都會選擇中國。從經濟角度來看,如果以GDP為基礎計算,中國的GDP至少是印度GDP的4倍。
  • 中印戰爭印軍陣亡最高級別軍官,被白刃戰嚇跑路上斃命
    對此,大抵曾經發生的那一場中印戰爭無疑是最好的前車之鑑。中印戰爭印軍陣亡最高級別軍官,被白刃戰嚇跑路上斃命。一、霍希爾·辛格之死中印戰爭也被稱為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在整個戰爭過程當中中國軍隊陣亡722人,負傷697人、印度軍隊陣亡4383人,負傷1047人,而印度方面陣亡最高級別軍官是一名準將,他的名字叫做霍希爾·辛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