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小眾奶茶,並非絕對意義上的小眾,而是由於其原材料、製作方法及成品的口感比較特別,在中國國內比較小眾而已;在他們的原產地,那些可是大眾產品甚至是剛性需求喔!
1. 泰國奶茶
隨著近兩年奶茶市場的爆發式增長,泰國奶茶也迎著風口進入國內,其中的驕驕者「素匠泰茶」相信很多朋友都聽說過吧?
跟泰國的飲食習慣偏重口一樣,泰國奶茶同樣是很重口的:顏色鮮豔、口感超甜、冰爽透心!即便泰國的普通紅茶,也是添加了很多的香料,清飲起來香味撲鼻。其中的大牌「手標」紅茶,更是製作泰國奶茶的首選。
與傳統的港式奶茶相比,泰國奶茶製作起來比較簡單:只需按照各人口味將適量的紅茶燜泡5分鐘左右,過濾掉茶渣,然後再加入茶水容量1/3左右的泰國淡奶、一湯匙煉乳,攪拌均勻既可。想喝冰的就再加入適量冰塊,馬上就能感受到濃濃的泰式風情。這裡提醒一下:一定要用「手標」或者其他品牌的泰國紅茶,淡奶也要用泰國原產的淡奶,不能用黑白淡奶代替!否則調出來的奶茶根本就沒有那個味道,白辛苦了一場……
2. 印度奶茶
跟泰國一樣,印度也屬於熱帶國家,飲食習慣同樣偏重口,其中的咖喱和阿薩姆奶茶就是印度飲食的代表作了。與中國不同,不論是阿薩姆茶種、還是大吉嶺茶種,都屬於烈性茶,它們的特點是:茶味很重、茶多酚和兒茶素含量超高,多飲可能會失眠,就跟高度數白酒一樣,並非每個人都有福享用的。
印度是世界公認的奶茶發源地,同樣也是目前世界上茶葉產量/出口量最大的國家!但是就算在印度本國,南方和北方的制茶技術也是不同的,南方喜歡用拉茶法,北方喜歡用煮茶法。印度著名的「馬薩拉奶茶「就是出於南方,採用尼爾吉裡紅茶種,而世界聞名的「阿薩姆奶茶「則出自印度北方,採用阿薩姆紅茶種;至於大吉嶺紅茶,由於產量和產品本身特點的原因,基本都是原茶出口,極少用來製作奶茶。
印度的奶茶在製作過程中加入了很多香料,例如肉桂、丁香、姜、胡椒等,因此有特別強烈地辛辣,比起泰國奶茶有過之而無不及!傳統的印度奶茶在被殖民國英、法、荷帶入歐洲後,歐洲人對此進行了改良,去除了香辛料並加入了本國的特色。例如荷蘭將高品質的鮮奶融入奶茶中,大大地緩和了奶茶中的苦澀味,這種富有香醇奶味的新式奶茶迅速被歐洲國家所接受,形成了具有歐洲特色的奶茶。
印度奶茶的製作方法,由於用到的調味料種類繁多,國內不容易買到,用到的設備也比較特別,所以不建議大家自己製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當地查找印度餐廳,一般來說都能品嘗到真正的印度原味奶茶。
3. 少數民族奶茶
奶茶除了港式臺式泰式印式這一條歷程,其實還有另外一條平行的支線,千百年來一直都沒怎麼改變,那就是遊牧民族的傳統奶茶。雖然也是奶和茶的不同比例混合,但這種奶茶從未生長在經濟發達的地區,至今仍是以提供能量為主要目的,是生存的剛需,而非日常消遣。
在中國西藏,人們用犛牛的奶製成黃油,代替奶茶中的牛奶,加上廉價的茶磚熬煮,然後再放入適量的鹽巴,就做成了當地特色的酥油茶。酥油比牛奶含有更多的脂質,口感更佳醇滑,藏民就是靠著一口青稞面、一口酥油茶生活在茫茫的雪域高原。
隨著綠色健康的飲食習逐漸興起,人們認識到,百年來過量攝入糖才是造成肥胖的元兇!而街邊奶茶店所謂的「無糖」選項,只是在原來甜度的基礎上不再加糖而已,奶茶中的植脂末同樣含有大量的反式脂肪酸(就是一種化學合成的多糖)。高原酥油茶由於原材料的選取,幾乎不含任何糖份,它能否在未來的奶茶進化浪潮裡彎道超車,書寫自己的歷史呢?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好了,中國奶茶發展史,到今天就全部講完了,再次感謝大家閱讀!下期我將對目前市場上的街飲奶茶店經營事宜作一個簡單的講解,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