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精緻的男士行頭,一定少不了一雙上得了臺面的皮鞋。邦叔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很多男士在正式場合,身上穿一套筆挺的西裝,腳下卻穿了一雙這樣的皮鞋。
穿皮鞋除了對舒適性有要求以外,區分皮鞋的本質也顯得格外重要,看了這篇文章你就要了解一個道理,不是所有的皮鞋都適合正式場合。
上圖中這幾款皮鞋分別怎麼稱呼?它們的本質到底有什麼區別呢?分別適合什麼場合?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如果我們將男士西裝按照門襟進行分類,那麼它將分為單排扣西裝和雙排扣西裝。而皮鞋有鞋襟,按照鞋襟的不同類型進行分類,這也是區別它本質的最大一點。常見的有這幾種類型:封閉鞋襟、對稱開放鞋襟、單邊開放鞋襟、無鞋襟。
不同鞋襟類型分別對應什麼款式呢?由於篇幅有限,我們將分為上下進行介紹。(關注我們,在首頁進行瀏覽)
一、封閉鞋襟——牛津鞋款式(Oxford)
特點:兩側鞋襟和鞋面連為整體,穿鞋帶的孔打在鞋面上,鞋舌在鞋的內側接了一塊。外形和德比鞋(後面會介紹)相似,但是在鞋襟位置上的細節略有不同。牛津鞋款式有很多類型,如:
1.一片式牛津鞋(whole-cut)
「一刀切」就是整個鞋身用一整張皮製作完成,鞋頭部分以及腳弓部位沒有拼接,除了後跟有一條接縫之外,其餘地方沒有任何接口。
一般的皮鞋只在鞋頭部位選用最好的皮料,如果用單張皮製作,無法用次等皮料拼接,而且更考驗製鞋技術。
適用場合:禮會、半正式、休閒
2.二接頭牛津鞋(Plain Toes)
在鞋身中間部位和鞋襟位置有拼接,鞋頭表面一體沒有拼接,鞋面整體沒有花紋,是晚間最正式的款式。由於禮儀隨著時間發展的變化,現在二接頭牛津皮鞋也是可以在日間正式場合穿著。
適合場合:正式、禮會、商務。
注意:黑漆皮牛津鞋搭配禮服時最好換上寬鞋帶以呼應領結。
3.三接頭牛津鞋(Cap Toes)
三接頭牛津鞋與二接頭牛津鞋相比,多了一條橫飾,就是在鞋頭部分用縫線分割。雖然沒有二接頭牛津鞋那樣簡潔,但這就好比是在二接頭的基礎上多了一個「禮帽」,它是傳統禮儀的日間正裝鞋正式的款式。
適合場合:正式、商務。
4.布洛克牛津鞋(Brogues)
布洛克牛津鞋是在牛津鞋的基礎上,皮面多了一些裝飾小孔——雕花(Brogue)。從歷史的角度來說,16世紀的布洛克鞋只是蘇格蘭和愛爾蘭人穿的一種工作鞋,鞋頭上的小孔在過溼地時方便排水,使得潮溼的鞋子更易晾乾。
在20世紀後逐漸演變成形,溫莎公爵把它從鄉間發掘出來,讓它成為紳士的時尚之物。
這種鞋有幾種樣式:全布洛克、半布洛克、四分之一布洛克、翅膀布洛克。
01.全布洛克(Full Brogues)
鞋面上有大量的各種形式的小孔,以Wingtip鞋款(也就是W裝飾的鞋頭)做根基,加上雕花。
02.長翼布洛克(Long wing Brogues)
當全布洛克的W形狀圍繞著鞋面像翅膀一樣展開延展一圈,我們把這種款式叫做Long Wing。
03.半布洛克(Semi Brogues):在鞋頭和縫線上配上雕花,且是橫切面的鞋頭。
04.四分之一布洛克(Quarter Brogues):和半布洛克形狀相同,只是沒有鞋頭的雕花,只有縫線部分有雕花。
布洛克和牛津鞋之間的聯繫:
《王牌特工》裡的經典臺詞「Oxford, not Brogues」。
布洛克本身是指雕花鏤空,並不是鞋子的種類,當它出現在牛津鞋上時,那麼它就被稱為布洛克牛津鞋,簡稱:布洛克(Brogues);而我們說的牛津鞋指的是,不帶任何雕花工藝的牛津鞋,簡稱:牛津鞋(Oxford)。
所以這個臺詞的翻譯應該是:要穿牛津鞋,但不要穿帶雕花樣式的牛津鞋。
這兩款鞋有什麼區別?哪一種才是真正的牛津鞋?關注衣邦人,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