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報訊 開館18年,即使在非典期間也從未閉過館的方回春堂國醫館,在今年年初二闔上了木門。
整個清河坊歷史街區用「鐵馬」圍了起來,外人進不來。
住在大井巷的胡大伯抱著他的小狗,整天在街區的青石板上散步,只覺得「從來沒有這麼通暢過」。
今天,沉靜多日的清河坊歷史街區重新開放了,38個出入通道實行分類管理,開放了8個主要出入口,並安排安保人員24小時值守,檢查「杭州健康碼」、測量體溫。街區400多家商鋪中,一共有100多家通過了復工審批,其中就包括方回春堂、胡慶餘堂、江南銅屋等老招牌。
方回春堂藥店已營業,門診明天恢復
下午1點多,我們進入河坊街,看到方回春堂的一樓亮著燈、二樓還關著,亮燈的一樓主要有掛號臺、藥房,關著的二樓是門診區域。
進門後,需要出示健康碼並測量體溫,這些檢查完畢後,醫生讓我攤開手心,往我掌心裡噴了一些酒精。
方回春堂國醫館的汪館長說,方便門診已經有了,但分科室的門診要明天恢復,基本還是原先的坐堂表,不過預檢分診、等候就診時要嚴格控制人流。
「就是要限制看病人數,並且做到一人一診室。第一天看病還不需要預約,之後我們將視每日人數,決定是否需要開放預約分流。」
不過,能復工就是好的,在過去的二十來天裡,方回春堂每日的營業額連同期的10%都沒達到,用汪館長的話來說,就是這幾天幾乎沒做業務。
1月31日,「杭州方回春堂河坊街館服務號」推送了一條信息,中藥轉方可以在線登記了,足不出戶,中藥就能快遞到家。
這是方回春堂在疫情特殊時期提供的方便服務。「主要是針對一些有急需求的病人,比如一位正在保胎的孕媽,她前期配的藥吃完了,還得繼續配,我們就幫她找了醫生,根據複診結果,修改了處方,再讓藥房配好藥快遞過去。」汪館長說,「當時我們讓每個醫生建立一個微信小群,在群裡與病人溝通病情,這成了我們的『線上診室』。首次問診者也可以在微信服務號上,進行在線諮詢。」
幾天前,企業開始陸續復工了,有的企業就找到了汪館長,想購一點提高免疫力的茶飲,免費分給員工。
「最多的一單配了幾千帖,每個員工五帖,每天泡一貼,因為做成了茶包所以很方便,一貼大概10幾塊錢。」這個茶包,等方回春堂恢復營業後也可以買到,裡頭有六味藥材,主要起到提高免疫力、改善內環境的功效。
根據前臺的預檢分診登記,今天上午共有41人進入館內,有的是來諮詢,有的是來配藥。
江南銅屋做起了直播和「微商」,客戶需聯繫指定銷售員才可進館
再走近中國唯一的一座銅雕大宅——江南銅屋,這座銅屋是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朱炳仁及其子——朱府銅藝第五代傳人朱軍岷共同打造的。
2月16日,杭州包高鐵帶貴州籍復工員工回杭,在這近300名乘客中,就有7名黔東南的銅匠。再加上陸陸續續自己回杭的,朱炳仁·銅品牌的工廠又能開足馬力生產了。
銅屋館長吳凡說,他們在2月18日就開始為開街做準備了。20幾個人,戴著口罩在宅子裡做最細緻的活兒,包括消毒、聯繫顧客、線上直播等。
銅屋的門上貼著一張通知「為避免交叉感染,客戶請聯繫制定銷售員方可進入本館……」
因疫情閉宅期間,朱軍岷也沒閒著,他幾乎每天都會發幾條微博。
2月5日、6日,他所在的團隊拍賣了兩件銅工藝,成交所得金額共102300元,全都捐獻給了杭州紅十字會。
2月14日,朱軍岷寫到「因為不能開工,我們就向微商學習,每天在朋友圈賣賣東西」,那一天,他在朋友圈推薦了一批梵谷的琺瑯銅畫,以火代筆、色彩豔麗。
直播團隊每天在天貓、京東等多個平臺直播,流量最多的一天有上萬,今天下午2點,店內一員工小哥正在天貓上介紹精品「中國雄獅」,觀眾有100多人。
南宋御街上的網紅餐廳開門了,涉及吃的一律只做外帶
從河坊街再轉到南宋御街,由南往北,街上的人越來越少。街頭的小工藝亭都關著門。
不過,御街上的網紅餐廳FANTASTIGER米分米分今天開門了,只做外賣或打包,基本包含了全部菜色。店員告訴我們,在餓了麼和美團都可以下單,就是晚上的閉店時間比平時稍微早一點,需要關注公告。
FANTASTIGER米分米分對面的斯利美甜品店也開門了,一樣只做外帶。「想吃雪花冰嗎?你點一份我給你打包好」店員帶著口罩出來問我。店內還擺著很多扭蛋機,只要顧客帶著口罩、有綠碼,就可以進店玩。
目前,開門的店鋪種類繁多,有瓷器店、餐飲店、糕點店、中藥館、服裝店等。
一位從望江地區騎車過來的劉小姐說:「今天陽光好,逛到這裡發現街區開了,人也很少,我就進來拍拍照片,看到一些久違的小吃嘴都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