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信息
《拔蘿蔔》,特偉、年畫、1954年、71.2*54.5cm、中國美術館藏。
作者信息
特偉,原名盛松,(1915.8.22—2010.2.4)。
在這裡我們先不去用作者那些超有成就的頭銜來介紹,我們先從其它作品開始,還記得經典動畫《小蝌蚪找媽媽》嗎?作為全球第一部水墨動畫,在國際上頻獲大獎、享有盛名。接下來我們選取兩個頭銜:中國著名漫畫家、動畫藝術家,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第一任廠長,至今唯一獲得ASIFA(世界動畫學會)所授「藝術成就獎」的中國人。代表作有:《驕傲的將軍》《山水情》《牧笛》等經典作品。
什麼是經久不衰,這是發文前在某站的搜索,滿滿的彈幕無不在告訴我們,這是一部經典。(當然,今天主要是說《拔蘿蔔》的事情,有關《小蝌蚪找媽媽》的背後也有許多,比如讓齊白石的畫動起來)
說些其他
因為提到了動畫藝術家,不禁想說一說其他(關於動畫片,以前的文章也說過,而今提起還是大有感慨)雖說現在的國產動畫正在蓬勃上升,但比較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動畫,還有較大的差別的。
經典的作品真是百看不厭,總有發現。也許第一遍感受到的是音樂、情節;那下一遍就有可能是筆墨、構圖;再往後就會是人物或動物的造型、配景、對白、滲透的傳統文化等諸多方面。藝術水準真是很高,因為參與製作的團隊大師很多的,比如,《驕傲的將軍》編劇是華君武。
再如《三個和尚》,全程沒有對白,但故事講得真好,今天我們不從美術的角度說,你知道嗎?在高中音樂課本中,三個和尚出場時的三段不同的音樂都被列為欣賞教學的內容。由此,可見經典,要知道,能選入教材的內容本身就是經典。
155《三個和尚》配樂(選自《三個和尚》)①小和尚
00:55來自關耳說畫
由於音頻上傳有所限制,如有需要,請私信。
回到本期作品欣賞,年畫在我國歷史悠久,是民間藝術中的主要形式之一,最早可追溯到先秦神話《山海經》中記載的門神,作為我國特有的一門繪畫藝術,每年春節,窮家富戶無不在自家粉刷得雪白的牆壁上貼上幾張,以示喜慶。
作品簡析
全畫分三部分,上下排列,只見第一幅的胖小子抓著一個比他還大的蘿蔔葉子,使出吃奶的勁從土裡拔一顆碩大蘿蔔,看他傾盡全力,兩腳蹬地,小嘴撅著,小腳繃著,身體後仰,可蘿蔔紋絲不動。十分有趣。
接著第二幅更是讓人忍俊不禁。畫面上出現了六個小朋友,瞧,最後一位小朋友顯然是剛趕上,只見他挽起袖子,小眼瞪圓,一幅這事非我莫屬的勁頭;再看前面的五位,表情各異、動態各異,卯足了力氣。後面的拽著前面的後襟,五位小朋友面部表情各異,無一雷同,終於,蘿蔔有所鬆動。
第三幅畫面,蘿蔔終於拔出來了,但小朋友們都坐到了地上,開心地分享著剛才的收穫和感受。亦莊亦諧,妙趣橫生。
本期主題:畫童謠
主題解析
「拔蘿蔔,拔蘿蔔,唉喲唉喲拔不動,老頭子快快來,唉喲唉喲拔蘿蔔……」這樣的童謠,無人不知。隨著歌聲老頭子、老太婆、小男孩、小女孩、小狗、小貓先後登臺,後面的人拉著前面人的衣服,一邊唱一邊演,最後終於把蘿蔔拔出來了,這樣的表演大家一定耳熟能詳,記憶猶新吧。基於這樣的經典童謠和這樣的經典年畫作品,本期以畫童謠或者童謠配圖為主題進行。
主題目標
1.試著用相對詳盡的語言描述畫面內容;嘗試用自己的語言對這樣的作品進行評價。(建議寫下來)
2.精選幾個局部,進行臨摹,嘗試把自己記憶中的童謠畫下來。
具體要求及繪畫提示
1. 關注線條。注重人物的造型、線條的變化,簡要的線條就能準確表現人物的動態。通過繪畫更好地理解中國畫中的「以線造型」。
2. 關注動態。通過繪畫中所營造的故事性和緊張感,體會人物的動態,在繪畫中,人物的心理往往就能通過動作、表情折射出來。詼諧幽默的年畫是這樣的,沉重冷靜的歷史畫也是這樣。
3. 關注色彩。年畫屬民間藝術分類,因為是民間藝術,所以在用色上和民間藝術其他種類用色接近,大多具有色彩鮮豔、對比強烈這樣的特點。
4.表現方面:可選用連環畫的形式、也可採用單幅的形式。如果更想突出童謠的故事性建議選擇連環畫形式,如果只想表達某一刻的緊張感就選單幅。
拓展欣賞
綜上,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動畫領域的精品很多,作為水墨動畫之父的先生更是功不可沒,不茫然、不媚外、不功利,一心追求中國傳統文化,一心追求藝術價值。#少兒美術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