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安徽六安一名小學生
好奇用嘴巴吸水
不料反被杯底「咬」住嘴唇
幸好
最終在消防員的幫助下
成功取下了杯子
看完上面駭人的場景,你是否覺得都是「熊孩子」一時調皮造成的?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往往喜歡鑽桌子、躲床底、爬高處,這是他們在對空間進行感知,是兒童成長的必經階段。
對於孩子的探索行為,家長們不要過分緊張,多給孩子一些自由活動的環境,但也必須加強警惕。家長、學校、幼兒園要為孩子們創造安全的成長環境,尤其是家長,務必加強對孩子的安全教育,告訴孩子哪些物品、機械存在危險,不能隨意觸碰。
家裡的木門、防盜門,酒店、廣場等公共場合的玻璃門、旋轉門,最容易卡住小孩的手。
這裡主要是指那些有孔洞或柵欄的鐵質、木質凳、椅,小孩若是手指伸進去拔不出來,不僅會帶來疼痛,還會對手指造成傷害。
長條狀的鐵質柵欄,有的孩子將手臂伸進去,或者腳踩下去,甚至把頭伸進去,被卡住後的情況都非常危險。
兒童玩具也容易卡孩子。家長在選購時應購買一些安全性較高的玩具!孩子在玩耍時家長也應細心看護!
公共健身器材大小不一,但不是每一種器材都適合所有人,有些熊孩子亂玩,就容易被卡住。
儘量不要讓小朋友觸摸各類機械設備的運動部位,避免發生危險。
一般人不會被這個東西卡住,但是孩子就可能會被卡住。
騎行時後座帶孩子,一個不留神,孩子可能會被車後輪卡住。
別讓小孩單獨乘坐,腳不要頂著邊緣,穿有洞的涼鞋、拖鞋等鞋類搭乘扶梯比較危險,要特別注意。
家長要特別注意,孩子被卡住後心裡驚慌害怕,可能會掙扎扭動,往往導致頭部、腳部等卡得更緊,如果壓迫到呼吸道,很容易窒息。所以,發現孩子被卡住後,家長一定要安撫孩子的情緒,避免其嚎哭掙扎導致二次傷害。
消防員提示,遇到孩子被卡的情況,家長首先不要慌,先安撫孩子情緒,穩住孩子,並仔細查看孩子被卡的部位。
如果是手或者腳被卡進小孔洞裡面,可以先塗抹油或洗潔精,起到潤滑的作用,然後慢慢嘗試能不能把孩子被卡的部位取出來。
卡頭可嘗試這樣處理:防止孩子窒息是第一位的。如果孩子身體懸空,一定要第一時間託起孩子身體,以免壓迫呼吸道。儘量安撫孩子情緒,不要讓孩子亂動,以免卡得更緊;認真觀察被卡情況,尋找合適角度。孩子頭部往往比較大,身體反而很瘦弱,如果往外「拔」不出來,試試身子能否鑽過去,但不要強行嘗試。
不要貿然採取「破壞解救法」。特別是被卡在玻璃門窗中的時候,貿然砸窗的話,鋒利的玻璃碎片極容易造成二次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