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晚報-開屏新聞記者從雲龍縣林業和草原局獲悉,12月11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批覆設立「雲南雲龍國家森林公園」。
新批准設立的雲龍國家級森林公園所在國有林區,位於東亞、南亞和青藏高原三大地理區域交匯處的滇西北橫斷山脈縱谷地區,處在印緬、西南山地和喜馬拉雅世界生物多樣性三大熱點地區的交匯地帶,區域內孕育了茂盛的森林植被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生態區位十分重要。
雲龍縣少數民族人口超過80%,貧困程度深、貧困面大,是大理州脫貧攻堅的主戰場。新批准設立的雲龍國家級森林公園位於有「怒江大峽谷第一鎮」之稱的漕澗鎮,是雲南特有少數民族阿昌族的發祥地;是大理、怒江兩州市交界的橫斷山貧困區,與「三區三州」的怒江州接壤。設立雲龍國家級森林公園,將有助於充分發揮區位優勢,整合雲龍全縣特色景觀資源,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提升雲龍知名度,有利於發揮區位優勢,打造怒江大峽谷旅遊大環線和「大滇西旅遊環線」,進而優化調整全縣旅遊產業和產品結構,促進生態旅遊、生態扶貧的深度融合,實現生態保護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雙贏,提升邊疆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
雲龍國家級森林公園的申報主體為雲龍縣漕澗林場,自然資源豐富,森林面積為5860公頃,森林覆蓋率90.5%,擁有高山草甸、高山湖泊、露天溫泉、地下暗河等地理地貌。
雲南雲龍國家森林公園植被類型可分為7個植被型,11個植被亞型,22個群系和28個群叢。共記錄野生維管束植物154科709屬2072種,其中國家I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1種,國家II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6種。記錄陸生脊椎動物資源4綱28目89科263種,其中國家Ⅰ級重點保護動物3種、Ⅱ級重點保護動物21種。目前已調查的珍稀瀕危植物分布達40餘種。是目前世界上植物學、生物多樣性保護研究的熱點地區,尤其是西黑冠長臂猿滇西亞種在中國僅存的兩塊重要棲息地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保護價值和開發利用價值。
多年來,漕澗林場累計投資2000多萬元,基本改善林區內的水電路基礎設施。森林公園區域內部交通便利,基礎設施健全,2016年以來先後開展了萬人品花會、森林音樂會、林區自行車越野賽等生態體驗與遊憩活動,生態旅遊產業初具雛形,森林生態文化氛圍濃厚。擬設立雲龍國家級森林公園區域是開展科學考察、科普教育和觀光攬勝、休閒度假的極佳場所,通過建設國家森林公園,以保護為基礎,開展自然旅遊、自然教育,帶動區域經濟發展。
「雲龍國家森林公園設立後,將深入挖掘雲南雲龍國家級森林公園的生態、文化內涵和旅遊價值,將森林公園境內縱向嶺谷區山地景觀、獨特的生物多樣性和極少數民族文化整合為一體,成為發揮科教和遊憩功能,開展生態旅遊,普及自然生態文化知識,體驗阿昌族、山地白族等少數民族風情的最佳場所,形成獨具特色的國家森林公園。通過3-5年的努力,力爭把雲南雲龍國家級森林公園打造成獨具特色的森林公園和天然氧口,建成國家4A級旅遊景區。到2023年,力爭建成國內知名的生態旅遊勝地,森林公園年接待旅客達15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5億元。」雲龍縣林草局局長楊立忠介紹,雲龍縣還將綜合考慮吃、住、行、遊、購、娛等旅遊要素,高標準高起點打造漕澗鎮作為「怒江大峽谷第一鎮」旅遊小鎮建設。依託怒江大峽谷旅遊門戶的地理區位優勢,借力滇西旅遊大環線建設,在志奔山建設以「九十九潭」為核心的休閒康養中心,主要建設九十九潭景區、杜鵑花海景區、仁山阿昌族文化景區和滇西高原山地康體運動基地、志奔山森林步道、鳳凰山森林棧道等。
春城晚報-開屏新聞記者 秦蒙琳 通訊員 楊建萍 尹雲斌 攝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