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變態》C4 精神分裂症(下)

2020-12-13 詠卿先生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

1.遺傳因素:對於精神分裂症的遺傳因素,不少研究支持精神分裂症是多因素遺傳,即這種遺傳是由許多基因的積累作用造成的。精神分裂症的發生是遺傳的易感性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2.神經生化研究

(1)多巴胺假說:根據多巴胺假說,精神分裂症是多巴胺在某些突觸部位的過量活動所造成的,或者是多巴胺數量增多,或是突觸後多巴胺受體過多,或是多巴胺受體由於某些原因變得過度敏感而造成的。

(2)5-HT假說:屍檢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前額葉皮質5-HT2A受體密度減少,而5-HT1A受體密度增加。

(3)乙醯膽鹼能假說:乙醯膽鹼在幾個腦區內都有抗多巴胺能的效應,在精神分裂症前驅期,多巴胺能增加,乙醯膽鹼也代償性地增加,但乙醯膽鹼本身能引起陰性症狀,故此期主要表現為情感遲鈍、行為退縮。在急性期,多巴胺進一步增加,乙醯膽鹼失代償,引起陽性症狀,在用抗精神病藥阻斷多巴胺能後,陽性症狀得到控制,但增高的乙醯膽鹼恢復比多巴胺慢,故此期主要表現為陰性症狀和精神病後抑鬱。

(4)去甲腎上腺素能假說:認為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去甲腎上腺素功能亢進。

(5)穀氨酸假說:認為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穀氨酸能低下。

(6) γ-氨基丁酸能假說:認為精神分裂症病人的γ-氨基丁酸能低下。

3.大腦及腦影像學研究:大多數病人屍體大腦解剖發現,病人的腦結構異常主要出現在顳葉一邊緣區和前皮質。更多的結果則是應用CT, MRI 對活著的精神分裂症病人進行研究得出的。這些研究發現,一些精神分裂症病人尤其是男性病人的後腦室增大,邊緣結構體積減少,提示腦組織的破壞和萎縮。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精神分裂症的起因與神經發育的失調有關。

4.社會心理因素

(1)早期的心理創傷、心理誘因和生活事件:各種形式的兒童期虐待引起的兒童的退縮性行為被認為與精神分裂症的發生有關。同正常人相比,精神分裂症病人患病前負擔過重的生活境遇更為常見。目前認為,應激性生活事件是精神分裂症發病的一個因素,但它既非必要條件,也非充分條件。

(2)心理學對精神分裂症病因的研究:心理動力學認為,在神經症病人中,自我受到防禦機制的保護,而在精神分裂症病人中自我則被挫敗。弗洛伊德認為,在對自我的把握不足時,高度發展的自我就無法守住他的全部界線,潛意識就會在自我失控之處入侵。倒退至早期的自我狀態之後,他的進一步變化如受到限制,這種狀態則保持下去,並由此引出了精神分裂症的三個最重要特徵:

①非現實性侵襲,即表現出受壓抑的潛意識內容的泛濫,或表現為與潛意識相關的妄想體驗。

②這種侵襲可使自我逃脫,退行至早期發育階段。表現為說話口齒不清,不講衛生等。

③對自我界線的把握不足可進一步導致現實性與非現實性的混淆,由此引起概念、抽象及整合性思維障礙。新心理分析學派強調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係及焦慮的作用,他們認為精神分裂症是起源於人的焦慮並以混亂的方式對待他人的一種病態的狀態。

5.心理病理學研究

(1)思維形式障礙:許多臨床心理學家認為,思維形式障礙是由於聯繫的鬆弛造成的。在和一個人交流時,人們會產生許多種連接他們自己固有觀念和所要談的觀念的心理聯繫。但在說出話來之前,人們會編輯整理這些聯繫,選擇出最切題的一種而拋棄其他的聯繫。而精神分裂症病人的這種選擇過程被破壞了,因此他們說話時無法切題。

(2)妄想:德國的精神病學家認為,事實上,妄想的內容也是源於現實的,絕大部分也會出現在健康人的體驗中。然而健康人在任何時候都可轉變自己的想法,可以轉變參照體系或判別標準。

(3)幻聽:研究者認為幻聽的產生是由於患者不能區分真實的感覺和想像。

6.認知功能研究:目前,研究者已經發現並接受這樣一個觀點:就整體而言,精神分裂症病人在所有認知功能領域都存在明顯的缺陷。

7.產前和產後的因素:有研究表明,產科併發症對胎兒的大腦發育有著不利的影響,與健康人相比,精神分裂症病人有產科併發症的病史可能性更大。另一個增加精神分裂症危險性的產前因素是母親的感染。近來的研究發現,產後的大腦損傷也會增加精神分裂症的危險性。

精神分裂症的治療

對精神分裂症的治療,基於對其病因不同角度的認識,目前有許多不同的治療手段。大多數臨床治療家都認為治療的前提是詳細的精神病理檢查,並且很多時候這種檢查不必急於立即做出結論,而應密切關注病人,包括觀察其健康的一面。通過全面的軀體檢查,首先排除器質性精神障礙的可能。在此基礎上,選擇適當的治療手段。通常,綜合治療、全面治療的療效最佳。一般來講,在疾病的急性發作期,應以生物學治療為主,著重控制病人的精神症狀;在其精神症狀逐步得到控制以後,進行心理治療,主要目標是恢復病人的自知力,促進其社會功能的恢復。

1.生物學治療

(1)藥物治療:氯丙嗪能緩解大約70%的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病人的陽性症狀,它的主要治療作用是通過阻抗多巴胺受體,特別是多巴胺D2受體來治療精神病性症狀。氯氮平的抗精神病性作用明顯,是目前公認的療效最佳的抗精神病藥,它引起錐體外系副反應小,有較強的鎮靜作用。總的來說,新型抗精神病藥儘管也有對其他神經遞質系統的影響,但也都具有抗多巴胺的作用,它們的主要優勢在於可明顯減少早發與遲發的運動障礙。精神分裂症藥物治療的一個新的潛在的發展方向是針對遺傳基因進行治療。

(2)電抽搐治療:隨著抗精神病藥物的不斷發展,電抽搐治療(ECT) 已不常用。但對於一些難治性的病人,ECT仍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它常被用於對緊張症狀、情感症狀的治療。

(3)精神外科治療:早在19世紀末,精神外科手術就被嘗試應用於躁狂抑鬱症患者,到了20世紀30年代,葡萄牙一位神經外科醫生首創了額葉白質切除術治療精神分裂症,但此手術後遺症較多,常導致受術者智能減退,人格改變,出現繼發性癲癇等。20世紀50年代後,神經外科醫生又發展出一種新的方法:立體定向手術來破壞大腦局部結構,以求控制衝動暴力等極度危險的異常行為。與額葉白質切除術相比,它療效高,腦組織損害小,併發症小,術後癲癇發生率低,手術死亡率幾乎為零。

2.心理治療

(1)心理動力學治療:對精神分裂症的心理分析治療所涉及的主要不是病人的過去經歷,而更多的是目前的問題。治療目的主要是共同去處理解決問題。在治療中提倡多鼓勵病人向較為理想的目標邁進,這比單純的解釋更為重要。

(2)認知行為治療:對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認知行為治療應注重建立、培養病人有利的、適應性的行為方式,儘可能避免再次出現衝突的情形。通過解決問題的訓練,認清病人不利的反應和行為方式,並給予治療性矯正,目的是儘可能避免產生新的衝突或問題,減少病情復發的概率。這種治療方法主要是基於Beck的認知治療的原則,治療可以分為五個方面:認知訓練、對社會的理解、交談、社交技能以及人際間問題的解決。

(3)家庭幹預:病人所處的環境對病程、結局有很大的影響,其中家庭作用尤為明顯。家庭幹預的目的在於提高病人對治療的依從性和減少應激的影響。主要的方法有以下幾方面:心理教育、應激處理以及危機幹預。

3.康復治療

精神分裂症的康復治療分為基於醫院的康復治療和基於社區防治的康復治療。

(1)基於醫院的康復治療:由於精神分裂症病人多接受封閉式管理模式的住院治療,在住院期間缺乏與社會接觸的機會,在這種情況下,尤其是一些長期住院的病人,會產生衰退的傾向,人們把這種情況稱為住院症候群。避免住院症候群的措施主要有:調整環境條件,倡導開放式病房管理模式,改善病房的生活治療環境;進行醫院內的康復訓練和治療;使用適當的新型抗精神病藥。

(2)基於社區防治的康復治療:社區康復的主要目標是為社區的精神病患者提供過渡性的生活空間及相應的精神衛生與康復服務,儘可能地安排他們接受適應社會生活的各項訓練,從而儘可能促進其社會功能的康復,早日重返社會。

相關焦點

  • 多巴胺、穀氨酸與精神分裂症
    表 1 精神分裂症中多巴胺和穀氨酸系統功能障礙的間接證據NMDA:N-甲基-D-天門冬氨酸,DOPAC:3、4-二羥基苯基乙酸,HVA:高香草酸,EAAT:興奮性胺基酸轉運蛋白表 2 精神分裂症中多巴胺、穀氨酸系統的影像學研究
  • 精神分裂症研究進展一覽
    結果顯示,存在22q缺失突變的患者存在精神分裂症狀,同時他們大腦灰質區域明顯較厚,但大腦表面區域則相對較少;22q異常複製的群體則存在自閉症狀,他們的大腦結構則明顯相反:灰質區域很薄,而大腦的表面區域則相對要大得多。"下一個問題是大腦的解剖結構是如何影響心理的", Bearden說道:"我們目前正在進行後續的研究,希望能夠找到一些標誌物"。
  • 你所不知道的精神分裂症
    一位精神分裂患者的自述。英國畫家路易斯·韋恩(1860-1939)以畫貓而著稱,不幸的是他晚年罹患精神分裂症,但是疾病並沒有阻止他繼續作畫。我們來看下韋恩從正常到精神分裂不同階段所畫的貓吧。://www.schizlife.com/louis-wains-schizophrenic-cats/)聽了上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述,以及看了患有精神分裂症的畫家韋恩不同時期所畫的貓,我們似乎能夠直觀地感受到精神分裂症患者內心的痛苦與煎熬。
  • 精神分裂症的原因 精神分裂千萬別吃它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精神分裂的症狀,以及精神分裂的原因,感興趣的朋友就請看下文吧。精神分裂症的原因1、體質因素:精神分裂症的病因與體質、神經類型有很大關聯。臨床發現精神分裂症多發生於內向型、弱而不均衡型或弱型+藝術型,或瘦長型,這就是所謂的分裂性氣質。另一個導致精神分裂症的重要因素是病前個性特徵,包括孤僻、敏感、害羞、好幻想、邏輯性思維差等。
  • 細數各類型精神分裂症
    眾所周知,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複雜多樣,如果把眾多的患者進行分類,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幾類。 1、偏執型精神分裂症 本類型為精神分裂症中最多見的一型。一般起病較緩慢,起病年齡也較其他各型為晚。
  • 什麼是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不是人格分裂
    Skhizein(精神分裂)【凱撒電影獎提名短片】精神分裂症在全部人口當中的佔比大概是 1% ,是所有精神疾病當中最嚴重的一種。得了精神分裂症的人超過一半會有長期的精神問題,失業率高達 80~90% ,壽命平均也會減少 10~20 年。
  • 遠志丸治療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西醫的病名。
  • 電影丨美麗心靈: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傑出數學家,用精神打敗精神病
    於是說道:「納什是個瘋子,有精神分裂症,但是後來獲得了諾貝爾獎,一下就治好了他的病。」全班哄堂大笑,我沉默不語。因為我看過這部電影,我知道一個人打敗自己的其他人格是一件多麼艱難的過程。「如果真的有平行宇宙的話,那麼肯定有幾個宇宙的你是非常成功的商業大亨,有的是成就卓越的科學家,有的是靠雙手救人生命的天使醫生。
  • 無麩質飲食與精神分裂症 | SIRS2019
    Kelly博士指出,「我們沒有治療陰性症狀的手段,因此如果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抗麥膠蛋白抗體,無麩質飲食可能是一種治療。」本項研究於國際精神分裂症研究學會(SIRS)2019年年會發布,Medscape對該研究進行了報導。關於麩質及無麩質飲食的背景知識詳見文末。全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大約30%存在AGA IgG水平升高。
  • 多篇文章聚焦精神分裂症研究新成果!
    這一發現為該基因在精神分裂症發展中的重要性提供了機械支持,並可能為治療發展提供新途徑。以前,在大型的全基因組關聯研究中,已經證明了提高C4基因活性的遺傳變異體,該變異體編碼免疫系統所謂的「補體」級聯反應的一部分,會增加精神分裂症的風險。但是,尚不清楚這種變體可能有助於精神分裂症出現的機制。
  • 紫雪丹治療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為西醫病名,以思維、情感、行為互不協調、互相分裂為特徵。
  • 不同類型的精神分裂症的症狀表現有哪些
    核心提示:我們根據精神分裂症患者所表現出來的不同症狀可以將其分為偏執型精神分裂症、青春型精神分裂症、緊張型精神分裂症、單純型精神分裂症以及未分化型精神分裂症,我們可以依據不同的症狀表現來進行區別,然後選擇合適的治療方式。
  • 精神分裂症、抑鬱症和焦慮症,為什麼傻傻分不清?
    那我會立即告訴他是精神分裂症、抑鬱症和焦慮症。事實上,精神分裂症、抑鬱症和焦慮症恰恰是最常見的精神障礙疾病。在生活中,很多關心精神健康的人對精神分裂症、抑鬱症和焦慮症傻傻的分不清。那麼,這三種病症到底有哪些異同呢。今天,我不是精神病和大家一起來梳理一下吧。
  • 精神分裂症的早期症狀及表現有哪些
    精神分裂症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如果人們患有這種疾病,就會出現一些異常表現,有的人可能會出現幻想、抑鬱或者焦慮症,如果長期不治療,還有可能會出現認知障礙,人們的學習能力和工作能力就會下降,而且有可能會出現自殘的傾向。如果一個人患有精神分裂症,對於人們的身體健康和生活顯然是不利的。
  • 是精神分裂症就會傷人毀物?這「誤會」可大了
    提起精神分裂症你會想到什麼? 「一個人分裂成幾個人嗎?」 「很危險吧,經常看到有精神分裂症患者傷人的新聞,挺可怕的」 「跟瘋子似的那種嗎」......
  • 精神分裂症的早期症狀是什麼?聽聽主任給大家的解釋吧!
    精神分裂症在成年人群中的終生患病率約1%,該病預後不良,大約2/3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長期有明顯的精神病性症狀,社會功能損害明顯,功能殘疾率高。調查數據顯示,精神分裂症佔精神殘疾人數的70%,是導致精神殘疾的最主要的疾病。
  • 長時間吃藥精神分裂症還是不見好?你可能忽略了這4件小事情
    精神分裂症這個詞相信大家應該都聽說過,而且大家的身邊說不定就潛藏著此類人,患者害怕別人用異樣的眼光來看待自己,而大眾也是排斥著此類人,其實我想說
  • 精神分裂症越來越懶,怎麼才能讓患者動起來
    精神分裂症陰性症狀,一直是令家長和醫生頭痛的患者。生病以後,患者變得越來越懶,足不出戶,晝夜倒錯,脾氣很臭,精神頹廢,正走在「報廢」的路上,這些都是趨向精神殘疾的節奏啊,令無數家長揪心不已。精神分裂症不同於其它問題,患者應對社會環境出現重重困難後,就會啟動自我保護機制,患者的心理行為活動,往往退回到兒童期活動水平,自我封閉、行為退縮、思想幼稚,躲進舒適區出不來,呈現越來越重的陰性症狀。所以,用教育成人的方式,來解決精神分裂症懶散退行等陰性症狀,往往都以失敗而告終。
  • Plos Biology:免疫系統過度活化導致精神分裂症
    2020年1月17日 訊 /生物谷BIOON/ --1月14日,Ashley Comer和波士頓大學的AlbertoCruz-Martín在開放存取期刊PLOS Biology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顯示,先前與精神分裂症相關的免疫系統基因的過度活化會影響小鼠中的神經和行為。這一發現為該基因在精神分裂症發展中的重要性提供了機械支持,並可能為治療發展提供新途徑。
  • 如何判斷人格分裂or精神分裂症?
    經常有人問到精神分裂症是不是人格分裂,如果不是,這兩個概念有什麼區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