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小夥伴們,所謂開卷有益,良好的讀書習慣要從小開始培養,古人詩詞歌賦何其何多,小編今天精心準備了一份,適合小學生的書單給大家,廢話就不多跟大家囉嗦啦,那還不趕緊往下!
小編給大家介紹「古詩詞賞析」小學生必讀《江南春》《蜂》《泊船瓜洲》
第一篇:《江南春》作者:「唐」杜牧
全文:千裡鶯啼綠映紅,
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樓臺煙雨中。
意思理解:春天到了,千裡江南到處是紅花綠葉相映成趣,還有百鳥在歌唱。水邊的村莊,山腳的城鎮,到處是酒店的旗幟在迎風招展,南朝修建了那麼多那麼宏大的寺廟,一眼望去,都籠罩在蒙蒙的如煙細雨之中。
精彩賞析:詩題是「江南春」,所以作者鋪展的畫面是恢弘的。橫向,一展千裡,極目無限;縱向,回首南朝,審視數百年。讀來,讓人頓覺視野和思緒分外開闊。
於是,作者又讓我們在這宏大中看到了細處,運用的是多組對比的寫法,使豐富的信息映入眼帘。對比一,是色,紅與綠相映;對比二,是地貌,水與山相連;對比三,是人類的生活區域,村莊與城鎮遍布;對比四,是動靜,花叢中有鳥兒在鳴,林立的酒樓有旗幟在招展。讀後,我們情不自禁地感嘆:一幅多麼精緻的春景圖!
可是,作者還不罷休,又讓那鱗次櫛比的遍城寺廟突現眼前,描繪了另幅煙雨濛濛的春雨圖,既帶來了一種明朗與迷濛的對比,帶來了一種清新與神秘的對比,更形成了一種時空的跨越,使詩歌的內涵更顯豐富多彩了。所以,宋代顧樂對這首詩的評價是:「二十八字中寫出江南春景,真有吳道子於大同殿畫嘉陵山水手段,更恐畫不能到此耳。
詩人認識:杜牧(803——約852),字牧之,京兆萬年(現在的陝西西安)人,唐朝晚期著名的文學家,詩作獨具風格,七絕尤其有名,散文也精練流暢。他主張寫文章要「以意為主」,有感而發,所以作品清新生動,後人稱杜甫為「老杜」,而稱他為「小杜」。
第二篇:《蜂》作者:「唐」羅隱
全文:不論平地與山尖,
無限風光盡被佔。
採得百花成蜜後,
為誰辛苦為誰甜?
意思理解:無論是在平地裡還是山峰上,只要有鮮花開放的地方就會被蜜蜂佔領。蜜蜂採擷百花的精華釀造成香甜的蜂蜜,但是卻被別人享用了,它這一生究竟是為誰辛苦,為誰忙碌呢?
精彩賞析:詩人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動物故事:故事發生的時間是春季(從詩中的「百花」可以了解),地點是平地和山尖。故事講的是蜜蜂在百花叢中飛舞,為了生活而忙忙碌碌地採花釀蜜的情景。別出心裁的是,故事的結尾留給我們一個問題:主人公的忙碌為的是什麼呀?
詩歌前兩句中運用「不論」、「無限」、「盡」等詞語,表現蜜蜂「佔盡風光」的輝煌場面。後兩句採用反問的方式,提出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蜜蜂採蜜時,那場面儘管風光,但它這樣辛辛苦苦究竟是為了誰呢?對於作者提出的問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認為,蜜蜂象徵勤勞的勞動人民他們終日忙碌,勞動成果卻被不勞而獲的剝削者享用。有的人認為蜜蜂比喻有些人,辛辛苦地為了個人利益奔波勞碌,但是當死亡來臨時卻不能帶走分文,反而給別人留下笑柄。當然,對於詩人的問題,你還可以有別的回答,而這也正是這首詩的精妙之處。
詩人認識:羅隱(833——909),字昭諫,餘杭(現在的浙江杭州)人,唐五代著名詩人。他本名橫,因十次考進士都沒有考上,所以改名為隱。羅隱一生寫了許多諷刺現實的詩歌作品,揭露社會的黑暗。他的詩常用口語,許多作品流傳於民間。
第三篇:《泊船瓜洲》作者:「宋」王安石
全文:京口瓜洲一水間,
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
意思理解:京口和瓜洲只不過間隔著一條長江,在幾重山巒的那邊,就是我曾住過的鐘山腳下的寓所。春風拂過,江南大地蔥蘢碧翠,欣欣向榮。天上的明月啊,你什麼時候能照著我再回來呢?
精彩賞析:詩人用詞講究。為了表達自己離開故居鐘山時的依戀情懷,他把泊船處瓜洲跟對江的京口說成無非是一江之隔,把明明是在群山之後的鐘山故居輕描淡寫地用「只隔」來形容。可見他赴
京復官,但仍惦念家園。為了表達對春回大地的欣喜,更蘊涵重新復官可再有作為的意氣風發,他用了極為傳神的「綠」字來描寫,把不可觸摸的自然景觀用視覺形象中強烈的色彩效果來反映,歷來被人稱讚。
詩人認識: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年自號為「半山老人」。撫州臨川(現在的江西臨川)人,所以後人稱他為「臨川先生」。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21歲考中進士,曾兩次任宰相,積極推行政治改革。他的詩作立意新穎,講究技巧,喜用典故,好寓議論,但多已失散,現存《臨川集》。
「古詩詞賞析」小學生必讀《江南春》《蜂》《泊船瓜洲》。不知道小編今天這份書單,有沒有讓各位小夥伴們心動呢?如果你有更好的推薦,歡迎在留言區留下你可愛的腳印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