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起點上開創 油地校融合發展新局面!油地校聯席會議召開引發...

2020-12-21 瀟湘晨報

油地校一盤棋、一家人、一條心。

隨著12月18日油地校聯席會議的召開,油地校三方融合又邁上了新臺階、進入了新階段。

「東營發展最獨特的優勢是油地校融合。在長期的改革發展實踐中,油地校形成了唇齒相依、水乳交融、互惠互利、共興共榮的命運共同體,油地校團結共建的基因深深熔鑄於廣大幹部職工群眾的血脈,成為這座城市重要的文化符號和精神特質。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油地校三方要和衷共濟、攜手並進,推動油地校融合走深走實,構建更高層次、更寬領域、全面深度合作的新格局。」會上,市委書記李寬端的話語溫暖人心、鏗鏘有力、令人振奮。

會議的召開,在油地校廣大幹部群眾中引發熱烈反響。大家紛紛表示,明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這個新發展階段是油地校三方圍繞各自戰略目標、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的新階段,也是聚焦區域融合發展、推動實現合作共建新突破的新階段。只要堅持油地校一盤棋、一家人、一條心,共商共促、以誠相待,不論遇到什麼困難,就沒有辦不成、辦不好的事,就一定能夠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這是一個凝聚共識的大會,促進融合的大會,也是一個統一思想的大會,必將對推動油地校向深向實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勝利油田生產運行管理中心副經理兼油地結合辦公室副經理陳化國,對市委書記李寬端提出的按照新區的標準建設西城,把油田的事當作大事要事來辦倍感振奮:「多年來,油田始終以務實舉措推動油地校融合發展,尤其『十三五』以來,油田投入十多億元支持東營市項目建設,全力配合天鵝湖溼地和北二路及東營河綜合整治。下一步,我們要更加展現『大企業要有大胸懷、大作為、大擔當』的責任使命,著眼油地校三方利益的『最大公約數』,充分發揮油田優勢潛力,推動油地校融合發展行穩致遠、進而有為,譜寫油地校融合新時代的新篇章。」

石油大學紮根東營50多年,依託在學科、科研、人才等方面的優勢,全力推動三方共建、共融、共同發展,走出一條油地校融合、產學研結合的辦學道路。幾十年的合作發展充分說明,一個城市、一個行業的發展需要大學,同樣,一所大學的發展,也離不開所在行業、所在城市的發展與支撐,更離不開人才、科技、文化沉澱等各方面的深度融合。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東營校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楊同偉認為,會議的召開讓他們有了明確的目標,更鼓足了幹勁。「作為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東營校區的工作人員,我們一方面要做好橋梁紐帶,凝聚各方共識,克服困難真抓實幹,推動油地校融合提升到新高度、新水平。另一方面,石油大學的學科和專業建設與東營市、勝利油田的產業高度契合,我們將利用學校優勢,發揮學校長處,為東營市和勝利油田在新舊動能轉換、產業結構調整、提質增效升級、推進高質量發展等方面作出應有的貢獻。」

會議現場籤訂了5個合作協議,成果豐碩,教育方面的合作尤為突出,特別是三方共同支持勝利學院轉設為公辦普通本科高校,在東營建設石油大學研究生院,將徹底扭轉我市目前沒有公辦本科教育和碩士、博士教育的局面。「這將極大完善我市的高等教育體系,也實現了廣大市民對石油大學在東營恢復辦學的期盼,這是適應發展新形勢、順應群眾新期待,深化油地校融合的重大成果。」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孫紅軍說:「下一步,我們將嚴格按照會議的安排部署,全面抓好貫徹落實,特別是在研究生院和轉設後學院建設方面,加強資金要素保障,加大人才引進和高水平人才培養力度,為創新型城市建設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撐。」

「會議確定了中國石油大學勝利學院轉設,共建石油大學研究生院,繼續推進好油田辦社會職能分離移交,加強新能源聯合開發利用,人才科技資源共享等一批重大事項,這些重大部署事關區域發展的大局和民生福祉。」市油地校融合辦主任袁永鵬表示,「有了好的決策關鍵在抓落實,變成實實在在的成效。市油地校融合辦將進一步抓好落實,及時研究、解決各方重大關切,在新的起點上共同開創油地校融合發展新局面。」

推進油地校融合發展,久久為功、利在長遠。我們相信,有多年來油地校合作發展打下的堅實基礎,有三方聚焦重大合作事項深入研究,聚焦彼此關切坦誠溝通,聚焦重點難點問題合力攻堅的傳統,融合發展的空間一定會更加廣闊、前景一定會更加美好!(記者 李懷蘋)

【來源:東營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油地校合作共建 推動區域繁榮發展
    油地校融合發展始終是東營發展的獨特優勢、突出特色、重要潛力。作為油地校融合發展的代表區域,東營區始終堅持油地校「一盤棋、一家人、一條心」理念,積極推動合作共建,推動區域繁榮發展。正是秉持這一路徑,今年以來,東營區油地經濟發展水平有效提升,科技人才資源共享不斷精進,油城社會文化交融互通,在社會、產業等六大領域實現多點突破。
  • 河口區油地融合發展服務中心走進鄉村開展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李夢雨 通訊員 侯麗雅 張鳳仙 東營報導  為提升群眾對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認知度和知曉率,河口區油地融合發展服務中心於近期開展了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 東營:深化改革攻堅打造油地校融合新生態
    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26日訊推進油地校融合發展,是市委、市政府交付東營區必須做好的「三篇文章」之一。東營市東營區委、區政府始終把油地校融合發展作為第一發展戰略和改革主攻方向,強化主責意識,落實主體責任,制定出臺《油地校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頂層設計,深挖資源,創新機制,破除壁壘,不斷推動產業、科技、人才、社會、文化「五大融合」由表及裡、由淺入深、走深走實,營造了油地校融合發展新生態。深化產業融合,拓展發展空間。
  • 我市油地校融合發展綜述之三
    一部東營城市建設史,就是一部油地校融合發展史。宋影的話語,道出了油地校每個人的心聲,圍繞美好生活的創建,1800名油田員工已按「管理+技術+服務」模式輸出到地方,為供水、供氣業務運營貢獻自己的力量;12名幹部勇擔油地校聯絡員、協調員、服務員、推進員,圍繞融合難點、堵點發力,推動各項融合重點任務落實,為油地校全面深度融合提供了寶貴經驗;81個新規劃設置的社區居委會成員全部到崗到位,助推油田移交社區全面納入基層社會治理「一張網」……
  • 南昌大學與鷹潭市深入推進校地合作
    合作成立產教融合研究院、召開市校合作聯席會、籤訂醫院共建合作協議,9月8日,南昌大學與鷹潭市開展一系列實質性活動,推進市校合作往「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方向深化。鷹潭市委書記郭安、南昌大學黨委書記喻曉社共同為研究院揭牌,鷹潭市市長陳敏、南昌大學校長周創兵先後致辭。
  • 深度嵌入創新型城市建設 東營市政協發揮職能作用助推培育油地科技...
    為充分挖掘油地科技融合潛力,進一步推動油地科技融合發展,東營市政協組織委員深入油地雙方有關部門、企業、科技人員中開展專題調研,找準問題癥結所在,通過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協商座談等方式,積極探尋加強油地科技合作的辦法措施,著力打造油地科技合作發展新引擎。
  • 2020威海國際英創會智能製造產業發展校地合作推進會在經區舉行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姚瀟雨 通訊員 仇陽陽 威海報導6月14日,2020威海國際英才創新創業大會智能製造產業發展校地合作推進會在經區舉行,大會以智能製造產業發展為主題,旨在搭建智能製造領域人才的高端對話、資源共享、
  • 西安市未央區:開啟校地合作 與高校共謀綠色發展
    12月11日上午,西安市未央區人民政府與陝西科技大學籤訂「推進綠色發展 建設生態未央」暨生態環境建設校地合作協議,搭建區域環境空氣品質監測「未央平臺」,打造生態文明領域校地合作「未央樣板」,形成全方位、寬領域、多形式,開放創新、互惠共贏的合作格局。
  • 「大興安嶺人才周」走進東北林業大學 李大義作主旨宣講並在地校...
    在地校合作籤約座談會上,李大義代表地委、行署感謝東北林業大學對大興安嶺人才周活動給予的大力支持。他指出,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大興安嶺地區與東北林業大學有深厚的淵源,都是因林而生、因林而改、因林而轉,雙方在人才、科研、產業等方面深入開展合作具備堅實的基礎;有合作的舞臺,作為重點國有林區,大興安嶺將堅定踐行「兩山」理念,加快打開「兩山」通道,努力實現生態經濟化、經濟生態化,不斷開創林區轉型振興新局面,這也為東北林業大學產學研各方面提供了廣闊的舞臺;有合作的誠意,我們在「1+N」人才政策包的基礎上,針對教育、醫療等重點領域急需緊缺人才
  • ...衛藝司司長、全國校足辦主任王登峰點讚金水區校園足球創新性經驗
    河南省校園足球專題座談會在鄭州召開12月17日下午,河南省校園足球專題座談會在鄭州召開,教育部體衛藝司司長、全國校足辦主任王登峰,教育部體衛藝司體衛處三級調研員楊森,河南省教育廳總督學李金川,省教育廳體衛藝處處長聶世忠、二級調研員高翔,省校足辦常務副主任郭蔚蔚,鄭州市教育局三級調研員王克傑,金水區政府領導王珂,金水區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李正,副局長胡培林及省校園足球實驗班所在學校代表參加會議。
  • 家校合作,共謀發展 鄄城一中召開第二屆家校聯席會會議
    >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樊珊 通訊員 許振景 鄄城報導  為了進一步加強學校與家庭、社區在學生教育工作中的溝通與配合,營造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網絡,便於家長對學校工作的支持、理解和監督,增強學校工作的透明度,確保各種教育渠道的暢通和各種教育資源的有效利用,以便更好地培養和教育學生
  • 首屆華人拳心武館(校)代表會議在華人拳心本部召開
    2020年11月19日15:30,首屆華人拳心武館(校)代表會議在上海市浦東新區金皖路389號金橋創客天地的華人拳心品牌本部召開。同時,華人拳心館校事業部在「平等、互信、交叉、融合、開放」的理念下,凝心聚力,共謀發展。會議上,華人拳心品牌發起人邵長華,向大家介紹了平臺的發起理念、戰略規劃和發展目標。講到平臺是屬於大家的平臺,人盡其才、人盡其位是平臺的識人用人原則,將名、利、權的分配以完美契合的管理模式運用到平臺的發展中。
  • 河口區營造良好油區環境 助力油地融合共建發展
    河口區油地融合發展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協助魯勝公司魯平採油廠管理區完成公司註冊「真是太感謝你們了,不分時間的為我們解答疑問,從一步步指導完成公司註冊到今天辦理營業執照,全程為我們提供超前服務、跟蹤服務。要不是你們的幫助和指導,我們還真不知道到底需要什麼資料、怎麼辦理,落戶河口真是來對了!」
  • 找準施力點 補發展短板 開創城鄉建設新局面
  • 持續深化改革 重慶教育奮力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在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進程中,重慶圍繞服務國家戰略、城市戰略需要,聚焦人民群眾所急所需所盼,著力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大力提升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奮力開創教育高質量發展新局面。用今天的改革為明天鋪路,重慶勇毅篤行、行穩致遠。
  • 廈大與江蘇的校地情緣——吳韻漢風翰墨香 鳳凰花開江南岸
    他更身體力行地活躍在教書育人的第一線,桃李滿天下,所開創和建設的團隊在學術界享受很高的聲譽。韓先生一闕詠梅詞中有「不管陰晴與晝昏,總把清香吐」,體現了他堅毅達觀的精神境界,也是他意志品質的最好寫照。同心同行開新局,融合聚力譜新篇新中國成立後,廈大與江蘇的交流邁上了新臺階,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方面成效顯著,拉開了新時代校地共建的序幕。1952年我國開始進行高校院系第一次大調整。
  • 漯河市源匯區嵩山路學校召開攜手促發展精細管理育棟梁家校聯誼會
    河南經濟報 記者 石桂林 通訊員 崔雪燕 劉波濤為紮實做好學校教育教學工作,進一步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切實加強家校溝通,及時向學生家長通報在校學習生活情況,積極促進家校攜手做好各項工作。近日,漯河市源匯區嵩山路學校組織召開家校「攜手促發展,精細管理育棟梁」家校聯誼會。學校嚴格落實疫情防控措施,每天召開兩個年級。各班主任認真負責,提前籌備,確保學生家長準時到校。每天下午3點50分,學生家長在班主任教師的帶領下,走進各班教室。會上,班主任教師代表學校向各位家長的到來表示歡迎,向一直以來對學校工作關心支持的家長朋友表示感謝!
  • 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與韶關新豐縣籤訂校地合作協議
    10月20日,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與韶關市新豐縣政府籤訂校地合作協議。根據協議內容,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與新豐縣將在師生支教、學生實習、貧困生幫扶、文旅品牌打造等多個方面開展深度合作。揭牌儀式後,雙方就合作內容進行了深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