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我的父親母親》,越是樸素的情感越能打動人,越平凡越不凡

2020-12-17 影視凌凌漆

由張藝謀導演,章子怡、鄭昊、孫紅雷主演的電影《我的父親母親》,1999年上映,距今已經21年了,每次想起它,重溫它,都會有那麼一種別樣的感動。

電影改編自鮑十的小說《紀念》,講述了母親招娣與父親駱長餘相知、相愛、分離,最終相守一生的故事。

劇中章子怡飾演的招娣,樸實無華,卻演出了一個令人難忘的螢屏形象。當時,她只有19歲。

有時候也經常在想,為什麼一部21年前的電影,可以一次次打動自己?很少看到能夠超越它的國產愛情電影?

慢慢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越是樸素的情感,越能打動人。越平凡,越不凡。

至純至美

電影的主題,就是一種不摻雜任何東西的愛情,兩個人在鄉村相遇,平凡的人,平凡的感情,卻是那樣的純粹,那樣的唯美。

最簡單的愛情,最簡單的幸福,就是想看見你,聽聽你的讀書聲,遠遠望著你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樣子,這些就已經足夠。

這種信息的傳遞,並不是完全靠故事來呈現的,甚至說故事只是佔了其中的一部分。除此之外,還包括音樂,畫面,構圖,色彩,光線等,它們統稱為信息,就猶如那五彩斑斕的青春記憶一般,明亮美好,共同撐起了這種樸實,大氣,意境悠長的美。

音樂想起,我們看到色彩鮮豔的畫面,人物奔跑的鏡頭,塵土飛揚的鏡頭,笑靨如花的清澈,就會不由地對那一份獨特,唯美的愛情,有所憧憬,被其感動。

麻花辮,青花瓷碗

章子怡的麻花辮,鄭昊手中的青花瓷碗,是電影中兩個深刻的意象。

按照「我」的回憶,母親當時剛滿十八歲,父親也只有二十歲,正好是青春的年紀,稚氣未脫,乾淨清澈,朝氣蓬勃,未經雕琢。

母親的畫面一出來,兩根麻花辮瞬間映入眼帘,成為她的標誌性裝扮,也是溫婉純淨,透明清澈的少女心的有力見證。

一顰一笑,都傳遞著樸實,真摯,至純的美。

劇中的青花瓷碗,也是父母愛情的美好見證。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碗,代表了父親偉岸的身軀,矯健的步伐,厚重的氣息,以及母親情感的寄託,心中的牽掛。

母親專門挑了這一個最大的青花瓷碗,盛上自己精心做的食物,然後用蓋子蓋好,布包好,小心翼翼地帶過去,放在凳子上。然後,她坐在亭子邊,遠遠地張望,眺望,電影中給了這個碗好幾次特寫,這個小小的碗,盛滿的是一個少女悸動的心。

這個鏡頭裡,碗居於畫面中央,既有一種居高臨下的氣勢,還有一種融入藍天白雲的優雅,這是母親眼中的畫面,她的眼裡只有這個碗,裝滿了這個碗。

這個碗在後面還出現多次,包括母親問父親,還記得這個碗嗎?記得裡面哪頓飯最香?

可以說,碗是一個媒介,連起了父親和母親,也是他們之間情感的一個見證。

尤其是母親在跑著給父親送飯的時候,碗摔碎了,餃子撒了一地,母親找人又重新給鋦了一下,還原了這個碗。

青花瓷碗是一個見證者,也是一個旁觀者,它在電影中的作用,更像是一個記錄者的角色。在那個年代,一個普通的大碗,就承載了這麼厚重的情感,美好的情感,沉甸甸的情感。

看起來普通,樸素,卻是那樣的珍貴,不舍。為什麼呢?因為它喚醒了人們內心的情感,喚醒了人們對於樸素的美的感動,那是一種動人的力量。

一輩子的相守

電影開頭,「我」在回來的路上,默默說道,父親教了一輩子的書。母親也說道,你爸到這村40多年,為這個學校,給大家培養了一代代的學生,起早睡晚,心都操碎了。

父母的愛情,偉大的地方,在於他們是一輩子的堅守。

電影對於這種愛情的表達,並沒有過多刻畫他們兩人之間的畫面,更多的是一種意念的表達,情緒的傳遞。

比如母親對於父親的聲音,喜歡聽父親讀書的聲音,在她看來,父親的聲音,是天底下最動聽的聲音。「人生在世,要有志氣,讀書識字,多長見識,能寫會算,是件好事,大事小情,提筆就記。」

比如他們相遇的畫面,隔著螢屏都可以感受到那種緊張,忐忑,忸怩,興奮。

這些都是非常普通,樸實的畫面,沒有刻意煽情,只是像水一樣的靜靜流淌,卻無聲地穿越人們的心田,能感受到那種心動,那份美好,那份純粹。

又如母親站在雪中等父親的畫面,踏著積雪,邁著沉重的步伐,走著去縣城找父親的場景,都是通過母親的行為,來表達她內心對於父親的愛,那份擔心,那份不舍,那份牽掛。

還有母親眼裡流出的這滴淚,越平凡,越動人。

這個畫面,是「我」聽鄉親們說,當父親真正和母親相聚的那一天到來時,母親又特意穿上了父親喜歡的紅棉襖,站在路邊等著父親,從此,父親就再也沒有離開過母親一步。

電影中並沒有出現父母相聚的畫面,只是用母親站在雪中等待的畫面,再加上「我」的旁白,來表現這種樸實,真摯的情感,從母親的背影,眼神,面部特寫,以及紅白色彩的對比,來強化這種情感,並深深印在了觀眾的腦海裡。

這種美好的情感,是一種懷念,更是一種嚮往,是內心深處對於樸實無華,鄉間小路的懷念,更是對于田野,泥土,藍天,樹葉的自由的嚮往。

電影結尾,現實與回憶交織在一起,兒子的讀書聲和父親的讀書聲混雜在一起,年輕時候的母親,在田野間縱情奔跑的畫面再次出現,遠方的崇山峻岭,蜿蜒的鄉間小路,是她的懷念,也是她的嚮往。

相關焦點

  • 人活到極致,越樸素越高貴,越簡單越優雅
    每個人都在追求極致的生活,硬體上追求極致,軟體上也同樣追求極致。可是追求來追求去,最後才發現,一個人越樸素又高貴,越簡單越優雅。我們總會被一些最樸實的善良所感動,我們總會被自然的美所打動,這就是極致的最終結果。【1】樸素是人的最好底色,簡單是人的最美優雅。
  • 人,越樸素越高貴
    點擊上方「燕趙女性」可以訂閱哦 莊子曾說:「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樸素是人的底色,根底在於坦蕩真誠。他們不做任何的偽飾,向他人真誠坦露,不遮不掩。而真正的友情,是一種純潔高尚、樸素平凡的感情。「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正的朋友不熱烈,不張揚,默默陪伴,讓人感覺雖無十分依賴,卻又不能離開。馳騁疆場40年的傳奇唐代名將薛仁貴,在參軍之前,與妻子住在一個破窯洞中,經常靠好友王茂生夫婦接濟。後來,薛仁貴跟隨唐李世民御駕東徵,被封「平遼王」。
  • 人,越樸素越高貴 !
    莊子曾說:「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樸素,是人的底色,根底在於坦蕩真誠。而真正的友情,是一種純潔高尚、樸素平凡的感情。「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正的朋友不熱烈,不張揚,默默陪伴,讓人感覺雖無十分依賴,卻又不能離開。
  • 人,越樸素越高貴!
    莊子曾說:「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樸素,是人的底色,根底在於坦蕩真誠。而真正的友情,是一種純潔高尚、樸素平凡的感情。「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正的朋友不熱烈,不張揚,默默陪伴,讓人感覺雖無十分依賴,卻又不能離開。
  • 人,越樸素,越富貴(深度)
    節儉樸素,人之美德;奢侈華麗,人之大惡。——薛瑄素者至美,樸也無敵。莊子說:「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水落石出,當生命的浮華終將褪去,唯有最簡單、最樸素、最平凡的東西才是恆久的。你佔有的東西,通常也佔有你。
  • 越樸素單純的人,越有內在的芳香
    莊子曾說:「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 樸素乃是人的底色,根底在於坦蕩真誠。樸素的人不做任何的偽飾,不遮不掩地向人坦露自己的真實面目。
  • 日本主婦的精緻日常走紅朋友圈:越懂生活,越是樸素
    日本主婦的精緻日常走紅朋友圈:越懂生活,越是樸素她們說,真正精緻的生活,不是依靠物質就能夠實現,而是需要有一顆真正懂得生活的心,從物質到內心,樸素而富足。打開今天的文章分享,日本主婦的精緻日常走紅了朋友圈。
  • 人,越樸素,越高貴!(好文)
    【微信公號:國學生活】一個人,內心越豐盈,外在就越樸素,樸素之人才是真高貴。外在越樸素,內心越富足《菜根譚》有云:「做人,要存一點素心。」世事繁雜,人們常常會迷失於外物。有越來越多的人追求奢華,盡情享樂。殊不知,外表的華麗並不是真的美,外在的富有也並不是真的財富。擁有一顆素心,才能獨立於喧囂塵世。
  • 人活到極致就是簡與素,越樸素越高貴,越簡單越幸福!
    大道至簡,三千繁華,終歸樸素。人活到極致就是簡與素,越樸素越高貴,越簡單越幸福。真正的友誼,如清水一般樸素,沒有利用,沒有算計,不摻一絲雜質,這就是古人所說的友誼的最高境界——素交,純潔真樸的交情。真正的富足,不在於擁有多少財富,而在於內心的安定與豐盈。
  • 女人活到極致,越樸素,越高貴,很多人40歲以後才懂得
    當這種負擔的"極致"生活過後,很多人40歲以後才懂得大道至簡,三千繁華,終歸樸素。 其實,越樸素越高級,這樣的生活越極致。 越高貴的人越樸素 一個人活到了極致,一定是樸素的,因為在凡塵之中他們已經看淡了榮辱,對於別人死死追求的名利、財富、權力都已經視如糞土。
  • 越是有智慧的人,越會做這3件事,越能交好運,人生越順利
    越是有智慧的人,越會做這3件事,人生越順利。1越是有智慧的人,越喜歡讓利與人,自己吃虧。願意吃虧的人,往往更謙讓,不與人爭,看似少了些好處,其實每一分的謙讓、不爭,都被人看在眼裡。吃虧是福,肯吃虧的人,總有厚報時候。2越是有智慧的人,越懂得管好自己的嘴,謹言慎行。管好自己的嘴,別讓它傷了人。克制一點表現欲,多聽,多觀察,多思考,少說話。
  • 心理學:越是自卑的人,越有這三個特徵,會越活越累
    1自卑在心理學上是一種軟弱的情感體現,一般來說,有自卑傾向的人,很難看到自己好的一面。習慣性的否定自己,認為自己不如別人,在凡事上面又習慣性去逃避,而這種類型的人,往往活得很累。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多多少少會遇到一些糟糕的事情,也因此會讓情緒受到波動。
  • 心理學:越是平凡、庸俗的人,越喜歡人際交往
    叔本華曾提出觀點:「越是平凡庸俗的人,越喜歡交際。那些真正的高手,都喜歡孤獨的。」 不得不說,亞瑟叔本華對近代文學與哲學有著重大的貢獻。
  • 哲思|人活到極致,越樸素越高貴
    有一次,他聽賣花人說起,自然界中白色的花幾乎都很香,但顏色豔麗的花往往不怎麼香。後來,他在行文中也這麼寫道:「人也是一樣,越樸素單純的人,越有內在的芳香。」年少時,我們可能都迷戀酷炫豔麗的一切。但經事識人後,才會發現有時候,樸素才是生活最好的樣子。做人,素心為本《菜根譚》有言:「交友須帶三分俠氣,做人要存一點素心。」
  • 越是無知的人,越狂妄自大
    我常常想,七次被擒,被放後又來,你當你是小孩子過家家嗎?當然,根本在於諸葛亮原本就不想殺他,只是想讓其心甘情願的投降。我之前一直很難明白,這位蠻王到底是怎樣神奇的人物才會如此?直到最近看到一句話才終於明白他的所作所為了:越是無知的人,越是狂妄自大。原來是這位蠻王心比天高,總想和孔明掰掰手腕。
  • 越是高智商的人,越會裝傻
    其實越是高智商的人,越會裝傻,正所謂大智若愚,市面上機靈鬼好多,人與人之間相處,總會有好多人攀比誰更聰明,人活到老了以後,「難得糊塗」更是難得。我們辯證思考——真正高智商的人,還用得著表現自己多聰明?就像一個有錢人,還用天天裝有錢嗎?沒錢人才裝呢!
  • 做人,越樸素,越有福氣
    文/黃花菜01現在人都在提倡解放天性,返璞歸真。換句話來說,就是要樸素。很多人看到樸素二字,可能還帶著有色眼鏡。然而,樸素不只是物質、外在,而是心態上的輕鬆、平和,沒有複雜叵測的算計,沒有繁瑣華麗的修飾,能笑就笑,能哭就哭,是一種坦率的生活方式。做人最怕充面子,做事最怕花架子。所以,人越樸素,越有福氣。
  • 越優秀的人,越讓人舒服
    02有一句話說:「越是優秀的人,越懂得舒服地待人。」對此,我深以為然。在知乎上看過一段分享,覺得甚是暖心。有位老闆開了一家飯店,自己平時不怎麼去。越是優秀的人,越懂得心懷悲憫,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他們內心溫柔而細膩,懂得適時地化解別人的尷尬。他們見過真正的大世面,卻總是發自內心地體諒別人。隨著閱歷漸深,逐漸明白,讓人舒服,是根植於內心的教養。
  • 夜讀|人越在低谷時,越不要閒著
    1越是低谷的時候,越不要閒著在知乎上看到一個提問:「37歲失業了,壓力巨大,超級痛苦,怎麼辦?」底下網友@莫莉 的高贊回答讓我印象深刻:跟你同歲,我也失業了。失業不代表沒事情可以做。以前不想做的,沒時間做的,現在都可以操作起來。利用這段時間,我好好收拾了屋子,也收拾一下心情。
  • 為什麼越是有錢的人,反而越「小氣」?
    1越有錢的人,越不會亂花錢閒聊時,朋友張生和我講起了他的往事。他從小生活在農村,家庭條件不好,所以,父母常為了他跟弟弟妹妹們的學費,傷透腦筋。有一次,學校開學時,家裡孩子們的學費還沒有著落,張生的母親就去找親戚朋友和鄰居借錢。不僅錢沒有借到,還受了別人不少狠話:「自己家裡沒錢養不起孩子!就讓孩子去打工賺錢啊,還給他們讀什麼書?這樣的條件,孩子將來能有什麼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