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假、內鬥的雷都爆了,瑞幸為何還未崩盤?

2021-01-12 鈦媒體APP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錦鯉財經(ID:jinlifin)

商業世界的故事從來都要比銀幕上上演的更加精彩,年末遊族投毒的「血案」尚歷歷在目,2021年開年伊始,瑞幸的「逼宮」大戲就粉墨登場。1月6日,有消息稱瑞幸有包括7名副總裁在內的40多位高管集體上書,要求罷免現任董事長,郭謹一。

瑞幸對此毫不避諱,郭謹一也並未示弱,在隨後的全員信中將逼宮的矛頭直接對準前任陸正耀,而信中的「惡意挖角」「不斷造謠」「禍亂團隊」等字眼也使得這場內鬥風波在輿論場中不斷發酵。

一切似乎有跡可循,早在此前便有瑞幸員工在脈脈上透漏,陸正耀目前正率領舊部創業共享空間項目,欲直接挖角瑞幸的技術團隊,有部門80%以上的員工被挖到新公司。事實上,這不是瑞幸第一次內鬥。

上一次要追溯到半年以前,彼時財務造假如平地驚雷,資本市場一片譁然,陸正耀無奈選擇棄卒保車,「背鍋兩人組」CEO錢治亞和COO劉劍被終止職務。但鬧劇並沒有就此收場,7月份,陸正耀不出意外地被罷免,接替他的正是郭謹一。

從七月份到現在,時間過去沒多久,新的內鬥大戲再次捲土重來,不得不說,內鬥與燒錢一樣,逐漸成了這個網際網路快消品牌的企業特色。

根深蒂固的「陸正耀」基因

「逼宮」之前,瑞幸向美國證監會交了截止目前最大的一筆罰款,如果要用一句話來形容瑞幸,「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最合適不過。燒錢快,擴張快,尤其是用18個月刷新上市記錄的好成績曾經是陸正耀最大的驕傲,但非人的速度往往容易走火入魔,匆匆12個月後便跌落神壇無疑是速度反噬瑞幸的直接證據。

在很多公開資料裡,瑞幸被經常提及的並不是創始人錢治亞,相反地,陸正耀才是那個真正的掌舵人。誠然,在陸正耀的商業帝國裡,「燒錢」絕對是不可磨滅的遊戲規則,神州租車如此,瑞幸咖啡亦是如此。

2007年,彼時租車行業玩得火熱,陸正耀趁機創辦神州租車,也開啟了燒錢戰略的先河。據悉,神州租車在十年前的擴張速度絲毫不比瑞幸差,尤其在2010年獲得聯想控股的12億投資以後。

有數據顯示,神州租車在2007年只有300多輛車,分布在全國11個城市,僅半年後,車輛總數飆升到1000輛,運營城市增加一倍。2010年,拿到巨額投資的陸正耀豪擲50%來購買新車,車輛規模高達5萬量,多於當時的租車巨頭「一嗨租車」約4萬輛,而價格也有恃無恐,部分車型的日租價甚至不到70元,全線下調30%~50%。

這般肆無忌憚,後果可想而知,2012年5月份,神州租車的負債率超過90%。回頭看風光時期的瑞幸,種種跡象都透露著陸正耀的影子,瑞幸自2017年誕生到2019年上市,完全統計的融資高達13次,其中規模最大的金額可達5.61億美元,消費者折扣補貼也由初始的5.0折、3.8折一路瘋狂到1.8折。相關數據顯示,截止2019年12月,瑞幸的門店已經超過星巴克600多家,累計有4910家。

曾經有人總結過「陸氏」商業法則:風口入局,招攬資本,燒錢擴張,上市套現。誠然,當資本的神話落幕,陸正耀的尷尬處境便一覽無餘,瑞幸成於此,也敗於此。如今,僥倖存活下來的瑞幸正「拼命」逃離燒錢陰影,2020年前三季度,瑞幸共關閉門店800多家,低折扣劵也銷聲匿跡。

此時,陸正耀捲土重來,瑞幸往後會如何還尚未可知。

瑞幸「工具人」的變遷

在沸沸揚揚的造假風波中,錢治亞與劉劍是外界公認的棄子,但就目前看來,卻是未必如此。2020年6月份,瑞幸咖啡發生工商變更,錢治亞卸任瑞幸關聯公司的法人與高管,但根據天眼查顯示,錢治亞依舊持有部分股份。

與此同時,被集體要求撤職的郭謹一早在2020年8月份便已退出多家瑞幸關聯公司,其中包括瑞幸咖啡北京有限公司。暫且撇開是非對錯不論,瑞幸背後的「工具人」恐怕不止錢治亞與劉劍兩個人。

儘管各方面披露出的消息是陸正耀意欲為新的創業項目挖角瑞幸,但深究下來,瑞幸目前的經營現狀或許是這場逼宮最有說服力的解釋。12月17日,瑞幸針對造假指控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支付1.8億美元達成和解,這意味著從法律層面來看,瑞幸勉強完成「自救」。

值得關注的是,在瑞幸目前的3898家門店中,有超過60%的門店在2020年11月份扭轉虧損,實現盈利。數據顯示,瑞幸在2020年前三季度中的收入略有增幅,單季收入分別為5.65億、9.8億和11.45億元,同比增長18.1%、49.9%和35.8%,10月份北京門店日平均能達到550杯。

當茶飲消費逐漸水漲船高,此前艾瑞諮詢發布《大學生消費洞察報告》,大學生有近60%的消費用在食品飲料,奶茶或者咖啡上。如此背景下,艱難存活下來的瑞幸無疑是具有極強的誘惑力的。

另一方面,相關資料顯示,瑞幸目前積累起的私域用戶高達180萬,圍繞門店組建的用戶福利群共有9100多個,且入群人數以每月60萬的速度在不斷增加,而瑞幸官方數據中則顯示,社群中的消費者月消費頻次提升30%,周復購人數提升了28%。

如果按照這個數字來看,瑞幸並不是沒有東山再起的可能性,陸正耀此時的動作多少顯得有些耐人尋味。但事實真如看上去那麼理想嗎?答案其實有待商榷。雖然瑞幸關閉了大量門店,但根據其公布的數據,2020年全年依舊有2000多家新開門店,只不過,擴張側重點由優享店變成了快取店。

不能排除瑞幸有「換湯不換藥」的嫌疑,在社群維持方面也不例外。據悉,瑞幸的用戶群中每日會有4次福利活動,秒殺券、立減券、優惠券等等屢見不鮮,此前某次為期僅六周的福利活動,就曾送出現金高達3000萬元。習慣享受補貼紅利的不止有消費者,瑞幸掉進「撒幣陷阱」後獲得的流量躺贏何嘗不是一種原罪的快樂。

內鬥殺不死瑞幸,但「咖啡」會?

瑞幸生命力之頑強大約是本世紀商業史上最「濃墨重彩」的一筆,看上去無懼無畏的燒錢策略給瑞幸披上了一件外界遲遲窺探不透的神秘資本外衣,而造假與內鬥所造成的困擾也不痛不癢,瑞幸的抗壓能力真的如此強大嗎?

今年茶飲市場有個格外詭異的魔咒:咖啡生意死於咖啡。回望周圍的商圈與街道,星羅棋布的奶茶店前絡繹不絕,一向備受小資白領追捧的咖啡店卻門可羅雀,甚至就連大佬星巴克也需要藉助「氣氛組」刷一刷存在感。

此前,美團外賣曾經發布消費報告,2018年的外賣訂單中,咖啡的銷量被奶茶所碾壓,其中奶茶年度銷量高達2.1億單。根據前瞻研究院發布的數據中顯示,目前全球咖啡市場規模超過12萬億,而身為人口大國的中國卻只有700億,佔比不到6%,相比歐美國家,中國的咖啡消費仍處於初級階段。

事實上,星巴克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星巴克在中國的生長與咖啡並無多少關聯,在很多消費者眼裡,無論是曾經刷爆社交網絡的貓爪杯星冰粽,還是明星產品星冰樂與茶瓦納,銷量或者好感度都是星巴克的重要引擎。數據顯示,光是星冰樂就貢獻星巴克總營收的15%,咖啡本身所佔的比例不足50%。

9月份,Costa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關閉了大量門店,有消息稱,其關閉的門店數量已經超過中國總門店的10%。

掙脫出咖啡領域似乎是咖啡賽道的大勢所趨,星巴克幾乎會利用每個節點製造話題,而瑞幸顯然也意識到自身真正的危機來源。從2020年開始,瑞幸的布局顯而易見,4月份,零食雜貨上線;9月份,小鹿茶與罐裝果汁對標奶茶果飲,11月份,再次入局堅果市場。

儘管咖啡不怎麼好賣,但總有品牌踏著資本如過江之鯽般湧來。據悉,喜茶奈雪等奶茶巨頭早已虎視眈眈;此前,瑞幸某高管加入元氣森林,早在2017年,元氣森林就投資過Never Coffee,截止目前為止,元氣森林佔Never Coffee股份的20%;網紅頂流茶顏悅色牽手三頓半,在長沙開設跨界概念店。

坦白來講,這些奶茶玩家都未必能輕易撼動瑞幸在咖啡市場的地位,但當真正的「鯰魚」來襲,瑞幸的處境多少有些難堪。

去年1月份,麥當勞孵化子品牌「麥咖啡」,市場打法與瑞幸無不相似,據悉,麥當勞官方宣布要在未來三年獲資25億,且計劃全國門店超過4000家。

而相比瑞幸的超低折扣,麥當勞們顯然更加「財大氣粗」,公開資料顯示,2020年1月18日,麥當勞在全國17個城市發起咖啡免費送活動,共計送出數量高達1000萬杯。另一方面,星巴克繼續發力,其中,咖啡產業園項目預計投資近11億元。

如今,元氣滿滿的瑞幸歷經磋磨早已傷痕累累,元氣大傷,當以麥當勞為首的對手們開始大刀闊斧地搶佔市場,燒錢實力遠不如此的瑞幸該何去何從,顯然是個問題。

相關焦點

  • 詳解瑞幸咖啡內鬥大戰的來龍去脈
    有意思的是,郭瑾一自己都蒙在鼓裡。此次罷免的主要參與者是,瑞幸曾經曝出造假醜聞時候的掌權人陸正耀,這次內鬥被視為他想要想要二次奪權瑞幸,這下事情就變得有意思起來了。郭瑾一在瑞幸造假風波之後出任掌門,可以說是救瑞幸於水火,此時被「罷免」難道系派系爭鬥還是另有隱情?瑞幸的內鬥的來龍去脈究竟是什麼?
  • 內鬥愈演愈烈,瑞幸還能捲土重來嗎?
    作者丨蘇敏圖源丨瑞幸官方微博、圖蟲去年深陷財務造假泥潭的瑞幸咖啡,在剛提交業績回暖的財報後,又上演了一場高管內鬥大戲。有媒體向郭謹一求證,他坦言,確實遭到多位副總裁及高層的指控,但公司現在經營穩定,收入向好,這是一些造假出局人絕不想看到的。隱晦地將指控原因推向了內鬥。他還說,瑞幸咖啡將持續不斷的強化產品品質,堅守品質標準,並向外界公布供應商名單。
  • 昨晚財務造假爆雷、今日門店爆單,瑞幸咖啡鄭州用戶「急請客」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 楊霄 文 馬騰飛 圖在昨晚被爆出巨額財務造假後,瑞幸咖啡在今日迎來門店異常火爆的一天。如在鄭東新區CBD某金融公司工作的韓女士所言,昨晚關注到瑞幸被曝光財務造假事件,很擔心門店突然關閉。於是,她希望趕緊把此前購買的咖啡券消耗掉,免得日後消費、退費都成問題。「請單位同事一起喝掉,總比白白『扔』掉強些。」在鄭州東站地區某律所工作的王女士,是瑞幸咖啡深度用戶,當日也抱著一樣的想法。
  • 瑞幸咖啡:成於資本,敗於內鬥?
    因為造假事件,瑞幸咖啡從風光無限到跌落神壇,甚至徘徊於生死邊緣。瑞幸咖啡似乎距離「死亡」僅一步之遙。然而,瑞幸咖啡業績造假事件在8個月後,「劇情」迎來反轉。12月17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表示,針對造假指控,瑞幸咖啡同意支付1.8億美元罰款達成和解,並恢復交易。
  • 陳琦:瑞幸內鬥 來自前任和現任董事長的較量
    來源:財經作者陳琦1月4日上午,瑞幸咖啡董事會每個人都收到了一封罷免請求。具體內容為,瑞幸咖啡七位副總裁、所有分公司總經理和核心業務高管共計24人籤署聯名信,集體請求罷免瑞幸咖啡現任董事長兼CEO郭謹一。
  • 瑞幸咖啡自曝財務造假22億!股價崩盤!網友:券還能用嗎?
    開盤後,瑞幸咖啡屢次觸發熔斷。截至記者發稿時,瑞幸咖啡暴跌70%。公司「自曝」財務造假22億元瑞幸咖啡的崩盤,起源於4月2日美股開盤前的一則公告。公司宣布,公司董事會已成立專門委員會,負責監督在截至2019年12月31日財年的合併財務報表審計期間提請董事會注意的某些問題的內部調查。
  • 「瑞幸造假」深思:為何大多數網際網路公司沒有價值觀,只有方法論?
    瑞幸咖啡這個昔日風光無限、藉助「催肥」成長的明星公司,讓我們反思:為何大多數網際網路公司沒有價值觀,只有方法論?4月2日,隨著瑞幸COO劉劍和部分員工財務造假22億元一事的敗露,瑞幸這一僅用18個月就閃電上市、頭頂無數光環的明星中概股,跌落凡塵。一時間輿論譁然,仿佛對其創立以來的所有質疑,都在一夜間被喚醒、發酵……這場因信任危機而引發的中概股衝擊波並未按下休止鍵。
  • 追蹤瑞幸造假:多家中介機構涉嫌為假數據背書
    來源:《財經》雜誌原標題:追蹤瑞幸造假:多家中介機構涉嫌為假數據背書作者:王穎 郭楠 瑞幸董事長陸正耀從朋友圈發文「元氣滿滿」到不得不措辭誠摯出面道歉,安永回應審計時發現造假線索,但更多內情未涉及。
  • 曝瑞幸咖啡內鬥,24位高管要求罷免新任董事長
    因財務造假事件後沉寂了許久的瑞幸咖啡,近日曝出公司內鬥的消息。2021年1月6日晚間,有用戶在脈脈平臺上發帖稱,瑞幸咖啡七位副總裁、所有分公司總經理和核心業務高管籤署聯名信,集體請求罷免瑞幸咖啡現任董事長兼執行長(CEO)郭謹一。
  • 瑞幸咖啡停牌,被追查「造假事件」,創始人指使的郵件被掌握
    所以,瑞幸咖啡在2019年度一共誇張的吹噓自家賺了21.2億RMB,如今他們公司內鬥後,有人便自爆造假了高達22億元銷售額。 自2020年3月19號成立特委員會以來,該部門充分調查了瑞幸咖啡相關的文件、數據、業績等,還獲得瑞幸咖啡董事會授權察閱了公司重要文件以及信息、記錄等,還掌握了部分董事、高層管理與公司員工之間的訪談記錄
  • 瑞幸咖啡曝出內鬥:24位高管署聯名信罷免董事長郭謹一
    作者|張吉龍 編輯|安心因財務造假事件後沉寂了許久的瑞幸咖啡,近日曝出公司內鬥的消息。1月6日晚間,有用戶在某社交平臺發布的消息稱瑞幸公司「7位副總裁、所有分公司總經理和核心業務總監籤署聯名信,集體要求罷免新任董事長郭謹一。」
  • 造假、退市、罰款1.8億美元,瑞幸咖啡還能復活嗎?
    瑞幸咖啡聲明全文(圖片來源於瑞幸咖啡官微)瑞幸咖啡財務造假持續了幾個月的瑞幸咖啡造假事件就此告一段落。回顧本次事件,此前瑞幸咖啡因虛假交易22億人民幣成為焦點。同時,根據上述公告,陸正耀、黎輝、劉二海、邵孝恆(Sean Shao)被解除瑞幸咖啡董事會董事職務的消息也終於被證實,瑞幸董事會可謂全員「換血」,正式完成重組。(圖片來源於網絡)從深陷財務造假泥潭,到此後的股權內鬥,如今新任董事會管理層也正在開展積極「自救」。
  • 瑞幸CEO錢治亞黯然下臺 曾追隨陸正耀打拼13年
    作者:龔進輝自4月初爆雷風波以來,瑞幸董事會和管理層持續動蕩。先是參與造假的瑞幸COO劉劍在第一時間被停職,後是瑞幸獨立董事、審計委員會委員Thomas P. Meier辭職,在職不到8個月的瑞幸CTO何剛離職。
  • 瑞幸咖啡上演「宮鬥政變「, 同室操戈何太急?
    瑞幸咖啡去年因為財務造假而爆雷,此後管理層被「大換血」,遭遇退市和系列處罰後,通過繳納罰款和美國證監會「和解」。瑞幸咖啡董事會主席、CEO郭謹一,當然沒有坐以待斃,也立即發布內部信,反駁道:「舉報信是在1月3日由陸正耀、錢治亞等組織並主持起草,部分當事員工不明真相,被裹挾籤字。」並表示自己願意接受調查,還原真相。他還表示:「公司現在經營穩定,收入向好,是些造假出局人絕不想看到的。」
  • 瑞幸暴雷,那些被資本餵大的 「巨嬰」都是如何崩盤的?
    瑞幸的咖啡泡沫,一戳即破。4月2日晚,瑞幸咖啡一紙公告,將公司內部存在數額達虛22億人民幣的財務造假事實公之於眾。當日瑞幸開盤暴跌81.6%,盤中8次「熔斷」暫停交易。截至4月3日,收盤價已跌至5.38美元,市值13.45億美元。
  • 瑞幸咖啡造假連累券商 中金公司、東興證券研報「踩雷」
    北京商報訊(記者 孟凡霞 馬嫡)瑞幸咖啡財務造假一事掀起市場廣泛關注,也讓曾經「力挺」瑞幸的一眾中介機構捲入風口浪尖。4月3日,針對瑞幸咖啡財務造假事件,證監會通過官方微信發布聲明,稱證監會高度關注瑞幸咖啡財務造假事件,對該公司財務造假行為表示強烈的譴責。此前4月2日,瑞幸咖啡盤前發布公告稱,公司營運長兼董事劉建及其他幾名員工捏造虛假交易,虛假銷售額達人民幣22億元。坐實了此前做空機構渾水發布的瑞幸咖啡造假報告。
  • 熔斷崩盤!瑞幸咖啡暴跌80% 自曝22億財務造假
    熔斷崩盤!   也因為如此,瑞幸咖啡稱,投資者不要相信公司之前發的財務報表了,公司稱,調查正在進行中,公司將繼續評估其先前發布的財務狀況和其他可能的調整。   如此自曝家醜,還是這麼大的金額22個億,股價自然要崩盤。   要知道,22億對瑞幸咖啡是什麼概念?2019前三季度,瑞幸咖啡的淨收入為29.29億,與去年同期的3.75億相比,同比增長680%。
  • 瑞幸再遇麻煩!中國官方曝光瑞幸咖啡造假細節,再罰200萬
    作者:有靈 審稿:知新 今年年初,瑞幸咖啡自曝存在財務造假的行為,經調查,2019年4月初至12月底,瑞幸通過虛構商品券等手段,使其交易額虛增超過22億元。隨後,該公司在遭受國家處罰之餘還經歷了一些列董事會內鬥、投資人反目、瑞幸咖啡退市、高管出走等問題。
  • 瑞幸咖啡內鬥:24名高管聯名罷免董事長
    1月7日最新消息,日前,網曝瑞幸咖啡24名中高管籤署聯名信要求罷免董事長郭謹一。繼11.75億天價賠償案後,瑞幸因「逼宮戲」又上熱搜了!先有瑞幸自曝財務造假,引得軒然大波,又有合伙人內訌,上演「宮鬥政變」,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瑞幸咖啡內訌再起,46名中高層聯名要求罷免董事長
    此次罷免的主要參與者是,瑞幸曾經曝出造假醜聞時候的掌權人陸正耀,這次內鬥被視為他想要想要二次奪權瑞幸,這下事情就變得有意思起來了。郭瑾一在瑞幸造假風波之後出任掌門,可以說是救瑞幸於水火,此時被"罷免"難道系派系爭鬥還是另有隱情?瑞幸的內鬥的來龍去脈究竟是什麼?從"民族之光"到"失信退市"的瑞幸又能給我們什麼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