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封面圖
2月23日,海巖(左)和金凌雲接受本報專訪,他們顯然已經擺脫了創作時的壓抑狀態。本報記者 吳平 攝
作家海巖與本報資深記者金凌雲合著的長篇小說《獨家披露》日前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小說以新聞記者祝五一追尋母親自殺真相為線索,串聯起拆遷、貪汙、命案等社會生活多側面,直擊民生熱點話題。昨天,海巖和金凌雲接受採訪時說,小說倡導正面的、積極的價值觀,希望用很親切的方式反映現實社會中存在的善與惡,呼喚美的東西。由高希希執導的同名電視劇剛剛殺青,不久將與觀眾見面。
藉助記者視角寫社會
《獨家披露》呈現了以祝五一為代表的一批新聞工作者的生活狀態,同時以記者視角聚焦社會市井各種光怪陸離的故事。《中都時報》記者祝五一跟著老記者見習採訪,深切體會到真相的價值。在對震區一幢完好教學樓的採訪中,祝五一追尋到他母親二十年前死亡的真實原因。於是一連串變故隨之而來,他失去了未婚妻沈紅葉,卻找到了為救贖父輩的罪孽而自我放逐的方舟。他遭人陷害,又恢復清白。最終,祝五一完成了一個記者的使命,但發現自己難以承受這樣的結局。
《獨家披露》是海巖和本報資深記者、現任《京華周刊》副總編輯金凌雲合作完成。早在2007年,金凌雲根據自己的新聞從業經歷,創作了長篇小說《包在紙裡的火》。海巖當時正在尋找好劇本,讀了《包在紙裡的火》後頗有好感。於是他找到金凌雲,希望能合作改編。最終兩人達成默契,先將其改為電視劇本,再由電視劇本改為小說。《獨家披露》就是由同名電視劇本改編而來的小說。
雖然《獨家披露》的故事源於《包在紙裡的火》,但從故事到人物再到細節,與《包在紙裡的火》大為不同。「基本上只保留了《包在紙裡的火》中從記者的視角出發調查事件真相的方式,還有幾個次要人物的名字。此外,主人公名字、故事情節等內容全都改頭換面。」
海巖說,他之所以選擇與金凌雲合作是因為,雖然他有許多記者朋友,但真要寫記者的生活與工作卻是要露怯的,「金凌雲有多年記者工作經驗,還輾轉多家新聞媒體,對新聞工作以及編輯部的事情了如指掌,與他合作最大的好處也在於此。」
兩人合作痛苦又快樂
由於是兩個陌生的人第一次合作,海巖和金凌雲在創作《獨家披露》電視劇本和小說時頗費周折,兩人僅故事大綱就寫了8個月,累計達40萬字。回想當初,金凌雲坦言和海巖的合作並不一帆風順:「這確實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但過程相當痛苦、焦慮。」金凌雲稱,為了與海巖合作,他甚至辭去了記者工作,專門拿出大把時間搞創作。「通常情況是,我們先在一起交流看法,每每構思好一段情節,就分頭去寫。寫完後,我們再拿出來互相對比,然後取長補短;或者我寫一稿後海巖老師來改,改完再由我改。如此反覆,直到雙方滿意為止。」
當然也有分歧的時候,海巖說:「每當這時我們也會發生爭吵。當然主要是我在吵,也不是吵,是嗓門稍微大點而已。其實說起來也不算是什麼分歧,主要是在涉及臺詞、動作、場面時,雙方的語言表達不一致。我覺得這個話不應該這麼說,或者這個話雖然應該這麼說,但不應該在這個場合說等諸如此類。這個時候就需要大家互相商量,經常是在爭吵中達成和解。」有段時間,在海巖高標準嚴要求下,金凌雲感到壓力巨大。他說:「經常呆坐在電腦前,兩個小時寫不出一個字,電腦上原本有很多字,但我看不見,看見的是一個大白屏。」得知情況後,海巖經常會在凌晨兩點發簡訊給金凌雲,告訴他不要有太大壓力。
《獨家披露》講述了許多發生在報社編輯部的故事,以及社會市井萬象——劫匪劫持人質、妓女被逼跳樓、DNA鑑定、掃黃打非、大雜院鄰裡之間的糾葛等。海巖說,這些故事多是金凌雲提供故事原型,然後由他虛構加工合成。當然海巖也會以自己的經驗為金凌雲把關,「比如他寫警察押犯人時,警察走在前面,犯人走在後面,這顯然是錯誤的。再比如寫壞人,凌雲寫出的壞人怎麼看都是好人。幹酒店這個行業,我和形形色色的人都打交道,哪些人是什麼腔調,這個我大體上了解。」
對於兩人的合作,雙方都認為受益匪淺。金凌雲說:「在寫作中,我感覺我是審醜的,但海巖老師講了對我影響比較大的一句話:『你塑造這個人,哪怕你把他當作反面角色,他也是審美的,他的骨子裡,他的內心也是要審美的,更不能簡單臉譜化地去塑造一個人。』所以在整個合作過程中,我的價值觀都有變化,很多人都說寫完這部小說後,我的個性變平和了。」海巖說:「我很在意合作的過程,雖然有些艱難和曲折,但過後想起來卻覺得很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