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早立秋緊溜溜,晚立秋秋後油」,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2020-12-23 小捌愛花草

剛剛打開日曆才發現明天就立秋了,今年的立秋時間明顯早於往年,而立秋也是二十四節中的第13個節氣,代表著秋季的到來,不過不要高興得太早,立秋以後並不意味著天氣立馬轉涼,依然會悶熱一段時間,但是立秋的時間點對於農作物的生長十分重要,像農村俗語「早立秋緊溜溜,晚立秋秋後油」就是對農收、氣候所做出的總結,而這句俗語具體是什麼意思呢?

1 早立秋緊溜溜

正常來說,立秋時間一般會出現在農曆六月和農曆七月這兩個時間段,雖然只有一月只差,但是卻對農作物的收成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因為立秋過後天氣雖然炎熱,但是早、晚的溫度已經開始降低,只有中午時分溫度才能達到最高值,當立秋節點在六月時,意味著天氣轉涼的時間大大提前,這對於夏季農作物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

夏季農作物對熱量和光照的需求比較高,就拿夏玉米來說,天氣越炎熱,莖杆長得越粗壯,結出的果實越大越飽滿。而由於涼爽天氣的提前到來,使得夏玉米吸收不到足夠的熱量進行生長,就會出現莖杆細弱、果實幹癟等一系列情況,甚至還會降低整體的產量。

而由於立秋過早,人們在農作上也會較為忙碌,會出現搶種搶收的現象,給人一種趕時間的感覺,這其實也是「緊溜溜」的本意。

2 晚立秋秋後油

前面說了早立秋是在農曆6月,那麼毋庸置疑晚立秋就是在農曆7月,這個時間點對於農作物的生長發育非常有利。因為立秋較晚,夏季時間較長,每天的熱量都比較充足,農作物在生長時期可以有足夠的時間吸收到充足的熱量,這無形之中就促進了農作物的生長,對於果實的發育更是非常有好處,果實會發育得比較飽滿,最後會提高整體的產量和質量。

而俗語中的「油」其實是指的汗水,因為立秋時間比較晚,所以天氣依然比較悶熱,所謂的秋老虎就是源於此,當人們頭頂一顆大太陽在田地勞作時,汗水就會不斷的往下流好似流油一般,不過雖然體感上不暢快,但是看到豐收的希望,想想以後美好的生活,心裡依然比較開心。

今年的立秋怎麼樣呢?

今年是不平常的一年,年初的新冠疫情打亂了人們的工作節奏,接著南方暴雨成災更是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生活,而由於閏四月的影響,使得立秋時間在農曆六月十八,這個時間點無疑屬於早立秋,也就是三伏未盡秋已到的節奏。

早立秋雖然對於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一絲便利,可以早點結束悶熱之苦,但是對於莊稼而言卻不是一件好事情,希望大家在做好搶手搶種的同時,還是要儘量確保糧食的產量和質量。

農村裡面的俗語看似沒有科學性,但其實都是對生活經驗的一種總結,就拿關於立秋的這句俗語來說,就很好地向人們詮釋了立秋時間點對於農收、氣候的影響,所以大家可以根據這句俗語提前做好立秋之前以及立秋之後的準備工作,確保糧食產量的同時,也要注意天氣變化給人體帶來的影響。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六月立秋趕死牛,七月立秋慢悠悠」,有什麼道理嗎?
    有關立秋的俗語十分的多,在這兒簡易的詳細介紹一句:「六月立秋趕死牛,七月立秋慢吞吞。」這句話俗話到底代表什麼意思呢?因為今年是閏陰曆4月,促使2020年立秋較為早一些,出現了6月立秋的狀況,這兒的6月就是指的陰曆6月,也就是今年農曆6月18立秋。
  • 農村俗語: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今年立秋有何特殊?
    將一年的365天劃分出春夏秋冬四季和十二月,還有二十四節氣,一個季節有六個節氣,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也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立秋的到來,預示著孟秋時節的正式始;「秋」天來了,也就寓意暑熱要去了。 今年的「立秋」在運行軌跡上看屬於早秋,時間為8月7日,農曆六月十八日。在民間農村地方,對於立秋有一句俗語: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那麼這句話是啥意思呢?
  • 農村俗語「六月立秋趕死牛,七月立秋慢悠悠」何意?立秋怎麼決定
    農村、農民、農業,更多三農資訊盡在「話聊三農事」今天的話題是:農村老人口中的一些俗語,雖然簡短卻蘊含著深刻的道理,你知道「六月立秋趕死牛,七月立秋慢悠悠。」蘊含著什麼道理嗎?這跟立秋有什麼關係呢?受到潤四月的影響,今年的立秋就來得特別的早,在農曆的6月18號就已經到來了,而正好符合農村的那句俗語的上半句「六月立秋趕死牛」,經過勞動人民上千年的經驗總結。時間點在六月下旬的稱之為早立秋,而時間如果到了七月上旬也被稱為中立秋,到了下旬就被稱為晚立秋。而今年屬於早立秋,也就意味著我們將提前進入秋冬季節。
  • 今日立秋,農村俗語「雷打秋冬半收」是啥意思?立秋打雷不好嗎?
    今天就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秋節氣,從今天開始,我們將告別酷熱的夏季,迎來涼爽的秋季。立秋不僅代表著秋季的開始,也意味著收穫季節的到來,所以在農村中關於立秋節氣的俗語有很多,其中有很多是和立秋當天的天氣有關。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雷打秋,冬半收」,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立秋打雷不好嗎?
  • 「六月立秋兩頭不收,七月立秋早晚都收」俗語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中有關立秋的俗話有很多,例如今日說起到的俗話「六月立秋兩邊免收,七月立秋早中晚都收」,這句話俗話代表什麼意思呢?今年是六月立秋還是七月立秋呢?六月立秋兩邊免收,七月立秋早中晚都收:六月和七月指的是農曆的六月和七月,兩邊指的是夏收和豐收。
  • 農諺「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啥意思?今年是什麼秋
    按照我國陽曆的說法,立秋節氣是在固定的時間日期是每年的8月7號~9號之間,但是按照農曆的說法時間就相差很大了,我們不是有句俗語說「六月立秋顆粒無收,七月立秋早晚都收」,這說明立秋節氣在農曆上有在六月與七月之分。並且立秋節氣時間早晚也對農業生產活動有很大的影響。俗話說「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
  • 立秋將至,農諺:「立了秋,涼颼颼,哪裡有雨哪裡收」,有道理嗎
    導讀:立秋將至,農諺:「立了秋,涼颼颼,哪裡有雨哪裡收」,啥意思呢距離立秋節氣還有不到十天的時間,現在正值中伏階段,也被譽為冷在三九,熱在中伏,中伏是全年氣溫最高的時間段。這段時間的天氣,暑氣下沉陽光接近於直射,晝長夜短讓白天變得很漫長,也相當的炎熱,大家都是翹首以盼下一個節氣:立秋節氣的到來,立秋作為秋季的第一個節氣,雖然立秋之後天氣還會很熱,但明顯的可以感受出來,在早晚的時候,習習涼風會讓人感覺舒爽很多。農諺立了秋,涼颼颼,這句俗語有好多種的說法,因為立秋有不同的叫法,有的早立秋,晚立秋之說,還有公秋和母秋之分。
  • 農村俗語:「公秋扇子丟,母秋熱死狗」,啥意思?立秋還有公母?
    俗語「扇子丟,母秋熱死狗」,其實就是指公秋的年份中,氣溫會下降特別快,而母秋的到來的話天氣會持續炎熱,即便立秋到來以後天氣依然十分炎熱,而且維持的時間也比較長。這對於人們已經持續忍受了兩個多月的夏季而言,後續高溫炎熱的「秋老虎」再次到來,那麼是更加煎熬的。那麼在農村當中,立秋如何區分公秋和母秋?
  • 俗語「大暑熱不透,大熱在秋後」是什麼意思?有何道理
    俗語「大暑熱不透,大熱在秋後」,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從天氣到了三伏天的時候,這個時候的天氣必然會炎熱起來,大暑作為一年中最熱的一天,如果熱不透的話,那麼大熱就會在立秋以後。大暑熱不透,大熱在秋後暑就是熱的意思,而熱又有大小之分,即小暑和大暑,其中月初為小暑,而月中則為大暑。它是相對小暑而言的,要比小暑節氣更加的炎熱。在此時的天氣是高溫,且多溼,「溼熱交蒸」在此時到達頂點。如果在這段時間天氣還不夠熱的話,那麼在立秋以後一定會更熱。為什麼這麼說呢?
  • 立秋了,老農民說立秋下雨,遍地黃金,下雨對農業和生活有啥影響
    立秋下雨,澆滅了炎炎暑氣,滋潤了高溫曬焦的作物,對秋後的豐收有積極影響。所以,農民才會由衷發出「立秋下雨,遍地黃金」的歡呼,也產生了「立秋三場雨,粳稻變成米」。立秋下雨人歡樂,立秋有雨秋秋收,立秋無雨人人憂」等膾炙人口的農諺俗語,表達了對下雨的讚美和期待。說完了農事,我們再來聊聊生活。
  • 「六月立秋兩頭不收,七月立秋早晚都收」啥意思?今年何時立秋?
    在農村中關於立秋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六月立秋兩頭不收,七月立秋早晚都收」,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今年是六月立秋還是七月立秋呢?六月立秋兩頭不收,七月立秋早晚都收:六月和七月指的是農曆的六月和七月,兩頭指的是夏收和秋收。
  • 農諺說,「六月立秋趕死牛,七月立秋慢悠悠」這是什麼意思
    農村中真的有很多稀奇古怪的事情,小編覺得最難懂的就是農村的諺語了,不好好揣摩,真的是看不太懂啊。今天我們就來了了解一下農村的諺語,「六月立秋趕死牛,七月立秋慢悠悠」。我們都知道,今年比較特殊,是閏四月,言外之意就是有兩個四月,所以今年按照農曆排的話,農曆立秋在六月中旬,農村有一句俗語是這樣說的,「六月立秋趕死牛,七月立秋慢悠悠」,這其實也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這句話就是農民們總結出來的技術時間。
  • 立秋將至,「6月秋趕死牛,7月秋慢悠悠」啥意思?6月立秋好嗎?
    導讀:立秋將至,「6月秋趕死牛,7月秋慢悠悠」啥意思?6月立秋好嗎?俗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而在三伏中又分為頭伏、中伏和末伏,其中中伏是最熱的一段時間。如今中伏已經到了有一段時間了,馬上就要進入8月份了。
  • 立秋將至,農諺:「六月立秋趕死牛,七月立秋慢悠悠」,有道理嗎
    每年都會有立秋,而今年的立秋來到早,大暑才過了幾天,到了8月7日就是立秋節,今年是早立秋,就像農諺說的,「六月立秋趕死牛,七月立秋慢悠悠」,有沒有道理呢?一、今年早立秋的原因。2020年是由於多了一個閏四月,所以按農曆來說,就是6月18日就是立秋的日子,是屬於早立秋,早立秋說明進入秋冬時節的時間會變早。大家知道,今年是鼠年,也是不平凡的一年,在全球蔓延的新冠狀病毒疫情,造成了許多的人感染和去世。
  • 『描寫立秋的詩詞推薦』關於立秋的著名詩句 有關立秋的諺語俗語
    關於『描寫立秋的詩詞推薦』關於立秋的著名詩句 有關立秋的諺語俗語這個話題,相信很多小夥伴都非常有興趣了解,因為這個話題也是近期網絡上非常火熱的,那麼既然大家都想知道『描寫立秋的詩詞推薦』關於立秋的著名詩句 有關立秋的諺語俗語,華圖教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小編便從網上搜集了一些與立秋相關的信息,下面分享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吧
  • 立秋將至,俗語「公秋扇子丟,母秋熱死牛」啥意思?立秋分公母?
    立公秋扇子丟,立秋馬上要到來了,這種炎熱天氣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會漸漸退去,而秋高氣爽也在不久的將來迎接人們的到來。今年立秋是8月7日,也是農曆六月十八,今年的立秋比去年提前了一天。而立秋馬上到來,人們都說「扇子丟,母秋熱死牛」,這是啥意思?立秋還分公母?
  • 立秋分公母,2020年是什麼秋?今年立秋是熱,還是涼?
    對於我們這邊來說,冬天有嚴寒,夏季有酷暑。每每夏天的時候,大家都會期盼早早立秋,天氣就會涼快下來。在農村裡,就有這樣的一句老話「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單從這句話裡面,我們就可以知道。立秋早一些,天氣涼快,而立秋晚了,自然要熱很久。
  • 描寫立秋的詩詞推薦 關於立秋的著名詩句 有關立秋的諺語俗語
    26、六有壅,七月上,八月再看蔥發旺。  27、立秋下雨,百日無霜。  28、立秋溫度高,紅蜘蛛少不了。  29、立了秋,便把扇子丟。  30、白露身不露,秋後少遊水。  31、立秋栽蔥,白露栽蒜。  32、立秋種,處暑移,十年就有九不離。  33、牲口棚裡勤打掃,一年四季疾病少。
  • 「公秋爽,母秋兇」,2020年立秋屬於哪種秋?農戶應注意什麼?
    聽村裡老人講,立秋早晚、公母關係到秋糧收成。這主要基於老輩人在長期農耕生活中總結出的幾句俗語所作出的預測,目的是告訴人們及時採取相應措施,以儘量降低相關損失。一、「早秋丟,晚秋收,中秋熱死牛」這句俗語主要意思是:早立秋可能糧食欠收,晚立秋則糧食豐收,不早不晚立秋正好趕上中伏最熱的時候。水稻、玉米等作物當前正值生長發育關鍵期,水稻處於灌漿期、玉米處於花粒期,它們能否順利增產豐收基本上就指望此時了。
  • 農村俗語:「公秋涼颼颼,母秋熱死牛」,啥意思?今年是什麼秋?
    立秋什麼時候到來?人們都說「公秋涼颼颼,母秋熱死牛」,什麼意思?立秋就是秋天的開始,今年的立秋是8月7日到來,但是為何人們有說「公秋涼颼颼,母秋熱死牛」?立秋還分和母秋嗎?越是炎熱天氣,我們就越希望那種秋高氣爽的天氣到來。而立秋其實也是分公和母的,所謂公立秋就是立秋到來的時候是處於一天中的上午階段;而母立秋就是立秋當天的下午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