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製作 (王承吉 攝)
普洱是「世界茶源」,這裡有距今3540萬年前的景谷寬葉木蘭化石、2700多年的鎮沅「世界野生茶樹王」和1700多年的邦崴過渡型古茶樹,有2.8萬畝景邁山千年栽培型古茶園,是名副其實的古茶樹博覽園。
近年來,普洱市把茶產業作為建設國家綠色經濟試驗示範區的重要內容,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建設普洱「衣食萬戶」的核心產業。截至2019年末,全市有現代茶園面積165萬畝,綜合產值272億元,上繳稅收8630萬元,出口貿易總值391萬元人民幣,有茶農116.6萬人。
謀發展,擦亮「金字招牌」
發展中,普洱充分發揮好普洱茶資源及區位優勢,通過建設優質基地、強化標準建設、塑造知名品牌、培育龍頭企業等舉措,讓普洱茶這塊「金字招牌」變得越發鋥亮。
加強品牌建設,提升區域公共品牌和企業品牌知名度。加快景邁山、普洱山、鳳凰山、無量山、千家寨、景谷山等普洱市名山普洱茶品牌建設,通過舉辦中國普洱茶節、普洱茶交易博覽會等節慶活動,搭建普洱茶對外交流合作媒介平臺,擴大品牌影響力。加快推動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申遺步伐,進一步提升普洱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2019年,「普洱茶」榮獲全國綠色農業十大最具影響力地標品牌以及全國綠色農業十大最具影響力地標品牌,天士力帝泊洱、龍生茶業、祖祥高山、瀾滄古茶入選2019年雲南省綠色食品「十大名品」,瀾滄古茶榮獲2019世界茶業金獎賽冠軍和「2019中國茶業百強企業」稱號。
推動「網際網路 」建設,搭建好服務平臺。依託雲南普洱茶交易中心,將線下體驗與線上交易相結合,構建健康有序循環的交易市場。建設大數據服務平臺,實現可視化安防預警、土壤環境實時監測、數據分析智能聯動、安全生產追溯管理的目標。借力電商平臺,拓寬銷售渠道,積極推薦優質普洱茶到「一部手機遊雲南」「工商銀行融E購」「買賣提」等平臺進行銷售。同時,還積極破解融資難題,為企業健康發展提供強有力的資金支持。
練內功,夯實產業基礎
為夯實產業基礎,普洱市發揮資源優勢,打造綠色有機茶葉示範基地,增強品牌影響力,提升產品附加值,走出一條綠色發展新路子。
全力推廣有機認證,在全面完成生態茶園建設基礎上,通過以獎代補、示範帶動、加強培訓等方式,引導全市開展有機轉換。截至目前,全市有機茶園認證面積達33.66萬畝,普洱市有機認證企業數及證書數在全省排名第一。
建立普洱茶追溯體系,成立企業聯盟,開展質量追溯,使產品可識別、可查詢、可追溯、可信任,實現了從茶園到茶杯的全程監控,真正做出了讓消費者放心、安心、認可的普洱茶。按照有主體、有基地、有加工、有品牌、有展示、有文化的「六有」要求,扶持本土茶企業,真正讓龍頭企業有實力、有資源、有意願發展莊園經濟。
目前,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谷、中華普洱茶博覽苑分別成功申報為國家4A、3A級旅遊景區。同時,創新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推動基地整合、重大項目整合,提高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水平。如今,思茅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已完成投資9501萬元,使用進度達95%,資金效益顯著,園區初步形成茶葉種植基地規模化、生產加工園區化、市場營銷品牌化、科技示範引領、文旅互動融合發展的新格局。(王福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