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一種氣功動功功法。八段錦由八節組成 ,錦為絲織品,有柔和優美之意,以此作為該功法的美稱。體勢動作古樸高雅 ,故名。 由八節動作組成的一種健身運動方法。全套動作精煉,運動量適度,其每節動作的設計,都針對一定的臟腑或病症的保健與治療需要,有疏通經絡氣血、調整臟腑功能的作用。八段錦形成於12世紀,後在歷代流傳中形成許多練法和風格各具特色的流派。
八段錦的體勢有坐勢和站勢兩種。坐勢練法恬靜,運動量小,適於起床前或睡覺前穿內衣鍛鍊。站勢運動量大,適於各種年齡、各種身體狀況的人鍛鍊。
站式八段錦
【基本內容和方法】
(一)「兩手託天理三焦」法
1.雙手託天理三焦:自然站立,兩足平開,與肩同寬,含胸收腹,腰脊放鬆。正頭平視,口齒輕閉,寧神調息,氣沉丹田。雙手自體側緩緩舉至頭頂,轉掌心向上,用力向上託舉,足跟亦隨雙手的託舉而起落。託舉六次後,雙手轉掌心朝下,沿體前緩緩按至小腹,還原。
(二)「左右開弓似射鵰」法
自然站立,左腳向左側橫開一步,身體下蹲成騎馬步,雙手虛握於兩髖之外側,隨後自胸前向上劃弧提於與乳平高處。右手向右拉至與右乳平高,與乳距約兩拳許,意如拉緊弓弦,開弓如滿月;左手捏劍訣,向左側伸出,順熱轉頭向左,視線通過左手食指凝視遠方,意如弓劍在手,等機而射。稍作停頓後,隨即將身體上起,順勢將兩手向下劃弧收回胸前,並同時收回左腿,還原成自然站立。此為左式,右式反之。左右調換練習六次。
(三)「調理脾胃須單舉」法
自然站立,左手緩緩自體側上舉至頭,翻轉掌心向上,並向左外方用力舉託,同時右手下按附應。舉按數次後,左手沿體前緩緩下落,還原至體側。右手舉按動作同左手,惟方向相反。
(四)「五勞七傷向後瞧」法
自然站立,雙腳與肩同寬,雙手自然下垂,寧神調息,氣沉丹田。頭部微微向左轉動,兩眼目視左後方,稍停頓後,緩緩轉正,再緩緩轉向右側,目視右後方稍停頓,轉正。如此六次。
(五)搖頭擺尾去心火
兩足橫開,雙膝下蹲,成"騎馬步"。上體正下,稍向前探,兩目平視,雙手反按在膝蓋上,雙肘外撐。以腰為軸,頭脊要正,將軀幹劃弧搖轉至左前方,左臂彎曲,右臂繃直,肘臂外撐,頭與左膝呈一垂線,臀部向右下方撐勁,目視右足尖;稍停頓後,隨即向相反方向,劃弧搖至右前方。反覆六次。
(六)「兩手攀足固腎腰」法
松靜站立,兩足平開,與肩同寬。兩臂平舉自體側緩緩抬起至頭頂上方轉掌心朝上,向上作託舉勁。稍停頓,兩腿繃直,以腰為軸,身體前俯,雙手順勢攀足,稍作停頓,將身體緩緩直起,雙手右勢起於頭頂之上,兩臂伸直,掌心向前,再自身體兩側緩緩下落於體側。
(七)「攢拳怒目增氣力」法
兩足橫開,兩膝下蹲,呈"騎馬步"。雙手握拳,拳眼向下。左拳向前方擊出,順勢頭稍向左轉,兩眼通過左拳凝視遠方,右拳同時後拉。與左拳出擊形成一種"爭力"。隨後,收回左拳,擊出右拳,要領同前。反覆六次。
(八)「背後七顛百病消」法
兩足併攏,兩腿直立、身體放鬆,兩手臂自然下垂,手指併攏,掌指向前。隨後雙手平掌下按,順勢將兩腳跟向上提起,稍作停頓,將兩腳跟下落著地。反覆練習六次。
【自我保健應用】
「兩手託天理三焦」法可吐故納新,調理臟腑功能,消除疲勞,滑利關節(尤其是對上肢和腰背)。
「左右開弓似射鵰」法通過擴胸伸臂可以增強胸肋部和肩臂部肌力,加強呼吸和血液循環,有助於進一步糾正姿勢不正確所造成的病態。
「調理脾胃須單舉」法有助於防治胃腸病。
「五勞七傷向後瞧」法可消除疲勞,健腦安神,調整臟腑功能,防治頸肩酸痛。
「搖頭擺尾去心火」健腎(去心火即強身)
「兩手攀足固腎腰」法可增強腰部及下腹部的力量,但高血壓病和動脈硬化患者,頭部不宜垂得太低。
「攢拳怒目增氣力」法可激發經氣,加強血運,增強肌力。
「背後七顛百病消」法可疏通背部經脈,調整臟腑功能。長期堅持練習八段錦可增強體質,防止疾病。
「八段錦」是中國古代佛家道家都非常重視的一套養生功夫,既是身體運動也是內功,正確修煉可以令經絡打通,排出身體溼寒陰氣,還有很多神奇功效。但注意本文的圖片僅供參考,對於初學八段錦的人來說可以用上面這8附圖增加記憶,但真正嚴謹地學功夫不可僅憑這8張圖片。
「八段錦」每個動作都有詳細的用力、呼吸、意念和火候的要點必須經專業的師父教學才能正確掌握。
覺得有價值,請分享給朋友,讓更多的人,通過習練八段錦受益,分享越多,收穫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