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恩送花圈,悼念最後一位東北抗聯女戰士

2021-01-13 觀察者網

本文轉自微信公號「長安街知事

據朝中社消息,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26日向抗日革命老戰士李在德靈前送花圈,並向故人家屬致唁電,對她的去世表示深切哀悼。

金正恩在唁電中指出,獲悉李在德同志不幸逝世的噩耗,向故人家屬表示深切哀悼。

李在德出生於朝鮮,是著名抗日女烈士金成剛之女,自幼來到中國黑龍江參加抗日,此前是唯一健在的東北抗聯女戰士。8月22日,她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2歲。

長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注意到,李在德與朝鮮已故最高領導人金日成是戰友,兩人在抗日時期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李在德資料圖 來源:海外網

據李在德此前口述,她的父親李相熙,在朝鮮時就結識了金日成的父親金亨稷和他領導的抗日鬥爭組織朝鮮國民會,並參加了朝鮮獨立團。他們經常穿過鴨綠江,到中國組織抗日活動。

李在德所在的88獨立旅是一支國際旅,金日成曾在第一營擔任營長。1943年8月,李在德在88旅生下了大女兒於華,金日成還送給她兩條大馬哈魚下奶。

後來,李在德還和家人受金日成主席約請,去過朝鮮,見到了久別的朝鮮老戰友。

長安街知事注意到,新中國成立後,李在德申請加入中國國籍,後擔任周恩來總理的機要秘書。

1950年3月,李在德被中組部分到政務院(後改稱國務院)秘書廳秘書處擔任機要秘書,負責保管機要文件。

「那個時候我在辦公室裡主要就是搞機要文件,周總理批示的文件蓋章。當時政務院的章、周總理的章,都在我手裡。因此好多同志們開玩笑,你是政務院管章的。」李在德在接受國家圖書館「中國記憶」項目採訪時如是回憶。

1982年,李在德任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秘書局副局長,同年9月離休,後居住在北京。

8月26日上午,李在德遺體告別儀式在八寶山殯儀館蘭廳舉行。來自社會各界的悼念人士排起了長隊,送別李老。輓聯如瀑,送別英魂。其中有很多是東北抗日聯軍戰士後人敬獻的輓聯,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東北抗日聯軍創建人和領導人楊靖宇將軍後人也前來敬獻輓聯。

「鞠躬盡瘁寸心不憾尤不愧,光明磊落一生無悔也不驕」。

抗戰英雄,永垂不朽!

相關焦點

  • 金正恩送花圈哀悼的東北抗聯女兵 與金日成有淵源
    原標題:金正恩送花圈哀悼她金正恩在唁電中指出,獲悉李在德同志不幸逝世的噩耗,向故人家屬表示深切哀悼。據海外網報導,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8月26日向東北抗聯女戰士李在德靈前送花圈,並向故人家屬致唁電,對她的去世表示深切哀悼。
  • 東北抗聯歌曲雲展播 重溫戰火中的旋律
    圖為東北抗聯歌曲雲展播截圖。 史軼夫 攝14日,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東北烈士紀念館推出「戰火中的旋律——東北抗聯歌曲雲展播」,激昂的歌聲、慷慨的歌詞,不僅述說著那段悲壯與輝煌的歷史,更奏響了時代最強音。
  • 【追尋先烈足跡】巾幗戰士 八女流芳
    【環球網報導記者鮑宇雁】秋風又起,牡丹江的支流——烏斯渾河在漫漫草木枯黃中靜淌,「烏斯渾」是滿語,有兇狠的河流之意,在滾滾河流的遠處,有一座高聳的紀念碑,碑上刻著「八女英魂光照千秋"八個大字。八十多年前,以冷云為首的東北抗日聯軍8名女戰士,在她們生命的最後一刻仍然進行著殊死抗戰。
  • 這位老太太去世後,中國、朝鮮、俄羅斯,都派人送來花圈
    日本侵佔朝鮮後,許多不願做亡國奴的朝鮮人,攜家帶口逃離朝鮮,來到中國東北。這些朝鮮人不分男女老幼,都堅決主張抗日,盼望祖國光復,所以後來抗聯中有不少朝鮮女戰士,李在德就是其中一個。李在德1917年出生於朝鮮平安南道介川郡,父母都是反日誌士,李在德3歲時,父母為了躲避日寇抓捕,帶著李在德逃到了中國東北。
  • 白山黑水間的抗日足跡——憶抗聯第一路軍參謀長韓仁和
    在韓仁和犧牲79周年之際,讓我們以此文悼念烈士。   青年熱血報國   從東北軍、偽滿軍到加入抗聯   韓仁和將軍1913年生於吉林省永吉縣烏拉街一戶普通滿族人家,自幼深受父母和兄長的疼愛。為了將他培養成人,全家節衣縮食,送他進入當地小學讀書。他不負家人期望,學習勤奮刻苦,成績總是名列前茅。
  • 花圈上的輓聯怎麼寫?花圈的稱呼怎麼寫?悼念花圈哪家好?
    1,輓聯在花圈上的貼法:面對著花圈上聯在右,下聯在左。這是因為輓聯有上下句句意之分所以不能貼錯。2,輓聯有上下句之分,所以要注意上下句的內容。上句是表達對某某人的悼念,故去者的名字出現在上聯。下聯是體現某某人贈送的花圈表達的哀念,贈送花圈者名字出現在下聯。
  • 東北抗聯英雄楊靖宇|年僅35歲壯烈犧牲,殘暴日軍為其舉行「慰靈祭」
    有一次,他拍著一位戰士的肩膀說:「看到山林裡的人們個個都把日本鬼子當仇敵,能不高興嗎?小夥子,這就是聯合抗日的思想基礎和希望啊!挨了一頓小小的棍棒,又算得了什麼呀!」楊靖宇總是不失時機地聯合山林隊進行抗日鬥爭。在東北的山林隊裡,毛作彬是個人物,他帶領著一哨人馬,經常和日本人作戰,但因為對共產黨的隊伍不了解,曾經也與共產黨領導下的南滿遊擊隊交過手。
  • 81年前那個除夕,抗聯戰士的年夜飯竟是一雙靰鞡鞋
    李敏,12歲加入東北抗日聯軍。 勝利後,她把傳承東北抗聯精神,作為畢生的事業。 在中外戰史上,世界上從來沒有哪一支軍隊像東北抗聯這樣,無論是總司令還是普通士兵,在十多年的時間裡,時刻面臨著餓死凍死和戰死的威脅。
  • 組圖:金牌監製錢國偉追悼會現場曝光 三大天王齊送花圈致哀
    從曝光的現場照來看,大約有著百餘多人紛紛送花圈悼念,靈堂布置簡潔,以米白色為主,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劉德華、張學友、郭富城三大天王所送的花圈。錢國偉追悼會現場曝光新浪娛樂訊 據港媒,12月8日,前TVB金牌監製錢國偉的追悼會在沙田大圍寶福紀念館地下的寶福堂舉行。
  • 108歲川籍女紅軍劉文治在重慶逝世 家鄉人敬獻花圈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陳靜9月29日早上,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獲悉,隨紅四方面軍參加長徵的川籍女紅軍劉文治於2020年9月28日下午4點08分在重慶逝世,享年108歲。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也成為全國最後一家採訪女紅軍劉文治的新聞媒體,留下了劉老生前珍貴的影視和文字資料。哀悼家鄉人敬獻花圈劉文治的靈堂,設在重慶市石橋鋪殯儀館。
  • 賭王何鴻燊出殯,看到劉德華送的花圈,才明白他的成名是必然的!
    輝煌一世的賭王因病痛離開了人世,近日舉辦悼念會,家人們為生平一直都非常喜歡熱鬧的賭王也舉辦了一場非常熱鬧的悼念會,還進行了現場直播悼念儀式。參加悼念的除了自己家子女到場之外,賭王的一些故友也前來進行最後的送別,其中就有林青霞和劉德華等人。
  • 花圈:傳統的喪葬文化中,是沒有花圈的,甲午戰爭之後才傳入中國
    花圈記憶去年冬天,我的姥爺去世,母親哭哭啼啼的給我打了一通電話,我便立馬跟公司請假,和老婆一起驅車回到農村老家。回到姥爺的院子,我第一眼看到的便是立在大門口的兩個白色花圈,望著這兩個花圈,我的內心五味雜陳,姥爺生前最寵就是我這個小外甥,如今姥爺離世,我卻沒能見他最後一眼。
  • 東北抗聯有一支特種部隊,都是頂級高手,連軍統特工都比不了
    從1931年到1937年這6年時間裡,中國人的抗戰活動主要活躍在東北大地,他們幾乎在外無支援、內乏後續的不利局面下,忍受著嚴酷的生存環境,堅持抗戰14年,體現了中國人的不屈意志。日本為了進一步迷惑世人,1940年,增加關東軍數量到85萬,並且不斷加緊在中蘇邊境的軍事演習,同時,也更加大了對東北抗日聯軍的圍剿力度。在這種局勢下,東北抗日聯軍面臨全軍覆沒的危險,為了保存有生力量,也應蘇聯的請求,東北抗日聯軍聚合殘部,在日軍的圍追堵截之下,渡過中蘇邊境的黑龍江烏蘇里江,撤退到了蘇聯境內,休整待命。
  • 幾日顆粒未進的楊靖宇:雙腳凍傷潰爛,仍與日軍戰鬥到最後一刻
    因此他們調集重兵40多萬,東北抗日聯軍進行「圍剿」、討伐,切斷了群眾和抗聯的聯繫,妄圖困死、餓死抗日聯軍,並以4萬元巨金懸賞楊靖宇的頭顱。在敵我力量極其懸殊的情況下,楊靖宇率領抗聯部隊,採取巧妙迂迴戰術,避開敵人鋒芒,誘敵深入,先後殲敵18萬餘人,牽制60萬日本關東軍不能南下入關作戰,有力地配合了全國抗日戰爭的開展。僅在1940年年初的50多天裡,楊靖宇就率抗聯戰士與日軍作戰40多次,差不多每天都有一戰。
  • 弘揚抗聯精神 追憶抗聯先驅 《長安書院》濃情獻映系列節目《先驅...
    弘揚抗聯精神 追憶抗聯先驅 《長安書院》濃情獻映系列節目《先驅——東北抗聯領導者紀實》 2020-10-12 17: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毛澤東悼念張思德細節:親手獻花圈 即席做演講
    1943年春,中央軍委警衛營與中央教導隊合併為中央警衛團,張思德調去內衛班當戰士,當了多年班長降為戰士了,而與他同時入伍的大都當了幹部,有的已是團級首長了。他二話沒說,堅決服從,並保證幹好,說:「當班長是革命需要,當戰士也是革命需要。」  當年夏天,張思德被分配去當毛澤東的警衛戰士。
  • 三大天王齊送花圈致哀,均被放置顯眼位置
    終年58歲的錢國偉風流多情,他在TVB拍戲時,和很多女明星有過緋聞,緋聞女友名單包括黃婉佩、戴夢夢、陳自瑤、姚子羚和楊秀惠等等,直到2015年才被小20歲的正牌女友陳宛蔚收服,婚後育有一女Abby。雖然早前錢國偉的老婆陳宛蔚呼籲將花圈折現,但現場的花圈卻擺滿了兩邊。
  • 站八女投江紀念雕塑前沉吟:巾幗英魂光耀千秋,叛徒可恥遺臭萬年
    然而,在80年前的1938年,東北的老百姓無法安居樂業,甚至連自己種出的糧食,都不能留下一顆。為了防止讓抗日聯軍從老百姓那裡得到糧食,日本及偽滿政權在東北實行強行並屯,保甲連坐,抗日聯軍非常困難。1938年夏天,日本關東軍糾集偽蒙、偽滿軍在松花江下遊展開了「三江大討伐」,東北抗聯第4、5軍為擺脫困境決定向西轉移,遭到日軍多次圍追堵截,犧牲了很多抗聯戰士。
  • 韓國粉圈攀比鏈:愛他,就送他花圈吧
    A、悼念現場B、慶祝現場相信很多朋友已經面色凝重的打下一個A。畢竟頭頂「花環」+兩條「對聯」,很難讓中國朋友不聯想到葬禮上的花圈輓聯。事實上,這是韓星樸志訓高中畢業典禮上,粉絲送的祝福物品,在粉圈有個對應的專業名詞叫應援物。
  • 給逝者送哀悼花圈要注意哪幾點講究?
    古代西歐曾用花圈作為獎品頒發給凱旋的戰士和運動場上的優勝者。 印度和緬甸,至今還保留著用薔薇花做成的花環給貴賓戴上以表敬意的習慣。花圈,原來作為禮物,以示尊重和敬禮 ;以後逐步演變成對去世的親人和好友敬獻花圈,以表示對逝者的懷念和哀悼。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有親友去世了, 或是去參加某個葬禮時,幾乎都要送花圈 寄託哀思,為什麼要送花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