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男孩,這4種溝通方式別使用,對孩子傷害大別還不自知

2020-12-21 穎媽談育兒

文|穎媽談育兒

教養男孩已經成為很多家長的心病。網絡上把男孩媽媽被稱為「五費人員」——費力、費嘴、費心、費神、費錢!

的確,與女孩相比,他們有驚人的體力,耗人的精力,嚇人的耐力,氣人的智力。

個性上,男孩更加理性叛逆愛思考愛自作主張。因此,在教育方式上也應與女孩完全不同。如何保留男孩聰明外放樂觀積極的一面,而去掉個性中不服管教無規則感的一面呢?

因為束手無策,因為急不可耐,可能很多家長也沒意識到,對孩子的命令、責罵、批評已變成與男孩的日常交流。雖然說這也屬於溝通方式的一種,但作用,是有些消極的。

最近在讀的《養育男孩》一書作者認為,男孩養育的本質問題就是在他成長過程中,家庭尤其是父母能不能給孩子成長所需要的環境和教育,及足夠的關注與指導。

作者認為,想要真正的了解男孩,父母應該經常和孩子溝通,傾聽他們的想法,滿足男孩被傾聽的欲望。還總結出了與男孩溝通的「四不要」原則。家有男孩,快來了解一下吧。

一、不要指責孩子

「你都這麼大了,能不能聽話點」,「能不能讓我省省心,別天天給我製造麻煩了。」.....

如果家長天天把這些掛在嘴上,會嚴重傷害男孩的自尊心。特別是一些帶有人格評價的詞語,比如「你怎麼像個女孩似的」,「你這麼沒出息」、「你真沒用」等等,更是要謹慎出口。

很多時候孩子關注的點和大人不一樣,家長需要去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總是以一副家長式的盛氣凌人的態度和孩子溝通,男孩就會對家長產生厭煩,之後便會關閉心門,什麼也不願意和家長說了。

二、不要忽視孩子

有一次帶娃在廣場上玩,聽到旁邊有一個小男孩跟同伴抱怨:跟我爸爸媽媽講話真的一點意思也沒有,他們很忙,平時在家也不會專心聽我說話,有時候我都不知道爸爸有沒有在聽,他的眼睛從來沒有看過我......

聽到這話的我好奇的朝小男孩兒掃了一眼,發現他一臉落寞,手上百無聊賴的擺弄著一個小飛機。好像是在跟同伴抱怨,又好像在自言自語。

估計他從來沒有跟父母講過這些,而他的父母,可能也根本沒有意識到,他們的言行已經忽略了孩子。

孩子什麼時候會體會到被忽視感?通常是情緒上不受重視。孩子說什麼做什麼,家長都沒有表示,遇到困難的時候家長也沒有及時幫助,而是讓孩子自己解決。無心或者無能力滿足孩子的需要。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會比較漠視感情,容易表現出對他人的敵意。

三、不要縱容孩子

如今,大多數家庭只有一兩個孩子。生活條件好了,教養方式跟著不一樣。一些家庭把所有的期望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以孩子為中心,只要孩子提要求,無條件答應,慢慢地,孩子掌握了家長的「」軟肋「」。

也不用多費口舌了,如果家長不答應,一哭二鬧三上吊,家長一看這架勢,立馬投降,孩子得逞。

這種無原則地滿足,看似是愛孩子,實際上不知不覺失去了作為家長的引導作用,而孩子也會逐漸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驕縱個性。容易衝動、沒有自制力、缺乏應有的責任感和為他人著想的能力。

四、不要包辦孩子的一切

「媽媽,地板髒了。」

「媽媽,襪子我穿不上」,

「媽媽,我的玩具全灑了。」嗚嗚嗚.....

當孩子做事做不好、做錯了,不要總是那一句「我來」。不要覺得孩子還小,什麼也不讓他做,什麼也不讓孩子去體驗。

總有一天,這個眼前事事依賴你的小男孩要變成兼具責任感與成熟魅力的男子漢,而這一切也僅僅只有十幾年時間。

隨著男孩逐漸長大,我們可以讓他學習基本的家務、學會獨立照顧自己,讓男孩去經歷、去成長,否則有一天,當他想要遠離家庭的巢穴獨自闖蕩時,卻沒有自立的能力。

之所以會有「媽寶男」、「巨嬰」群體的存在,就是因為從小家庭過度包辦,而沒有讓男孩學會承擔自己的責任,學會獨立的能力。這樣的男人一旦走入婚姻,不光拖累妻子也拖累父母。

穎媽寄語:

也許在孩子的成長路上,批評、指責在所難免,但作為父母,也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走進孩子的心中,對男孩多一些理解和陪伴,多一些耐心和引導。這才是養育男孩最好的教養之道。

#0-6歲育兒經##育兒有招#

-END--

我是穎媽,一孩媽,育兒達人,一級家庭教育指導師,多平臺優質創作者。喜文字,樂分享,我手寫我心,歡迎關注、轉發、收藏、評論。

相關焦點

  • 心理學:這4種說話方式,很容易傷害人,但是許多人不自知
    說話內容,說話的方式,造就了一個人的人際環境,特別是說話的方式,對一個人的人際關係有直接的影響,比如下面四種說話方式,就很容易傷害人,但是許多人不自知。 2、喜歡用講道理的方式和別人溝通,而不知道和別人談感受 第二種比較傷害人的說話方式就是給別人講道理,大道理一套一套,可是聽的人聽不下去了,那這個道理為誰而講,因何而講呢?很多時候是講道理的人太自戀。
  • 父母經常吵架,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別不信,這是孩子的心理陰影
    2020的數據顯示:「過去的這一年間,共辦理結婚登記947.1萬對,離婚登記415.4萬對,離結比竟高達43.8%!而且,這個數字還在逐年上漲。」許多夫妻認為夫妻吵架影響不大,「床頭吵架床尾和」只要家庭能繼續維持下去就行了。
  • 5種存在「隱患」的玩具,會對孩子造成傷害,很多家長都買過
    可是玩具的種類有很多,家長在購買的時候可要擦亮雙眼,因為有些玩具存在「隱患」,根本不適合孩子,不但無法給孩子帶來快樂,反而還可能會對孩子造成傷害。其實還有很多玩具都可能會對孩子造成傷害,有些家長很無知,給孩子買了這樣的玩具,結果導致孩子的健康出現了問題。5種存在「隱患」的玩具,會對孩子造成傷害玩具不僅能夠給孩子帶來快樂,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陪伴」,可是家長如果買了下面這5種玩具,就相當於給孩子的健康埋下了隱患。
  • 家長常說的這4句話,每一句對孩子的傷害都很深,輕易別這麼說
    父母的存在對孩子來說是無可替代的,孩子們視父母為自己的榜樣,父母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對孩子有著很大的意義和影響。而父母們卻往往忽視了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地位,總是出言傷害孩子。而語言的攻擊力卻是很強悍的,很多孩子都會因為父母無心的話語而受到很大的傷害。
  • 10歲男孩書店誘騙5歲女孩:總在教女孩不被性傷害,別忘了教男孩不被性教壞
    我們一定在趕在孩子接受到壞影響之前,提前幫他建立正確的性觀念、自我保護意識,讓女生不被性傷害,男生不被性教壞(反之也是需要。)美國莎倫·麥克維爾博士在2008年出版的《如何讓女孩不被性傷害,讓男孩不被性教壞》,就是為了達成這一目標而寫的。這本書初次在美國出版時,即在美國教育領域造成了巨大的轟動和熱議,被稱為性教育的破冰之作!
  • 傷害孩子最深的「3句話」,很多父母張口就中,傷害孩子還不自知
    沒有一個壞孩子不是無辜的,沒有一個不孝順的孩子是天生的,也沒有一個孩子生來就和父母對著幹,所有的事情都是因果有序,孩子小時候,父母種的什麼「因」,孩子長大後就會結出什麼「果」。可悲的是,很多時候父母並不知道自己的問題所在,只是一味地責怪孩子,覺得自己生了個「壞胚子」,覺得自己的命不好,生不出優秀孝順的孩子。
  • 經常對孩子吼叫的危害,家長知道嗎?別讓你的暴脾氣傷害到孩子
    不管男孩還是女孩,在成長到一定年紀的時候,總會有那麼一段時間讓家長「恨」的牙痒痒。因為孩子太調皮了,出去玩回來不換鞋直接進屋;或者脫了鞋不吸收接著用手去抓東西;更生氣的是,剛收拾完的屋子,孩子一玩起來,立馬變回收拾前的樣子,而且可能更糟。
  • 好的溝通方式為親子關係助力錦上添花,避免5個最常見的溝通誤區
    溝通對我們生活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好的溝通是我們建立良好的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橋梁,而壞的溝通可能就是一堵牆。對於親子溝通更是顯而易見,良好的親子關係讓家庭歡聲笑語,而不好的親子關係,一定逃不掉溝通不暢。今天這篇文章和大家聊聊親子關係中那些容易踩的坑,希望你沒有體驗過。
  • 家有男孩:如何把你的男孩培養成強大溫暖、勇敢有擔當的男人
    如果你家裡的有一個小男孩,那麼你就要讓他在這幾個地方做得「多一點」,「窮養」一點,讓他頂天立地的小小男子漢。如何把你的男孩培養成強大溫暖、勇敢有擔當的男人呢?1、從小就強調性別認知,告訴男孩他是個「小男子漢」雖然,現在不提倡父母教育男孩時過於嚴苛,比如不過分強調讓他獨立、堅強、勇敢,但是最起碼要從小給孩子強調一下性別認知。
  • 樂山市實驗幼兒園:這些極易被忽視的「冷暴力」,對孩子傷害很大!你...
    它會讓孩子在面對其他人時不願意溝通,用冷漠的態度面對,嚴重影響孩子與他人的溝通,對孩子未來的交際也會產生負面影響。被冷暴力的孩子,可能還會有這些表現:①使用破壞性方式希望引起家長注意孩子被冷暴力了,被家長忽視了,可能會採用某些極端的方式希望引起家長的注意,例如:破壞某些東西,甚至是破壞自己的身體,他們會認為這樣的做法能夠得到家長的關注,得到家長的愛。
  • 當孩子情緒失控時,這9種溝通方式最有效
    情緒的英文是Emotion,有種解釋是Emotion= Energy in Motion,即情緒是流動的能量。管理情緒,並非壓制它,而是需要給予出口,讓它流動起來。孩子對情緒的認識、表達,還處在懵懵懂懂的階段。
  • 「新型家庭暴力」正在傷害你的孩子,比打罵更可怕,家長卻不自知
    大部分中國家長在養育孩子的時候,其實根本分不清什麼是家庭暴力,自己什麼行為對孩子算是暴力行為。所以,當孩子出現反常行為時,他們只能責怪孩子「沒出息」、「不聽話」、「啥也不是」,殊不知是自己的某些行為,對孩子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影響。妮妮媽媽的性格非常暴躁,生活中很多小事就能點燃她的怒火,任何一件小事都能讓她暴跳如雷,常人很難理解。
  • 出馬仙弟馬與堂口仙家溝通的方式有哪些
    立完堂口以後,對於大部分弟馬而言難的就是溝通。因為仙家的溝通方式很多有的時候仙家溝通了但是你還不知道。今天就仙家的溝通方式結合本人自己的經歷,來說下仙家到底怎麼與弟馬溝通。一:心通:心通這是常用的溝通方式,一般來說心通溝通有的直接就像有人對話一樣。有的會感覺腦中出現了一些影響。比如說:你腦中突然出現了一個老人,性別、年齡、相貌等等,那就是告訴你,你所看的事與這老人有關。當然了心通的溝通每家仙家不同方式也有所差別。
  • 非暴力溝通:別讓你與男人溝通的方式,毀掉婚姻的溫度
    她覺得很委屈,這麼重要的日子竟然不記得,兩個人你一言我一語的吵了起來。 彼此都不服輸,越吵越嚴重,還把各自的家庭給牽扯進來。 她賭氣說:我真是眼瞎了才嫁給你。丈夫負氣的說:那我們就離婚吧!別委屈了你。 她說,離就離,誰怕誰呀。
  • 這幾種玩具還是別給孩子買了,可能無意中會對孩子造成傷害
    孩子是上天賜給人類的禮物,每個父母對自己的孩子都是呵護有加,這種愛是天生的,不是後天所能培養的。但過度的愛,也可能會傷害到自己的孩子。為什麼要這麼說?因為如今很多家長都喜歡給自家的小孩買很多玩具,表面上孩子開心了,父母也開心了,殊不知有些玩具孩子在研究怎麼玩的過程中會用身體去試探,這是非常危險的。這五種玩具最好不要給孩子買,第4個連醫生都不敢碰 。1.小零件玩具。
  • 暴力不僅是對肉體上的傷害,還包括語言傷害
    2020年因電視劇《安家》的熱播,王自健被家暴的事件也被扒了出來。不管是哪個事件,受害人是男是女,我們能看到的共同點是受害人遭受了直接的肉體傷害。一個人在遭受肉體傷害的同時,往往還伴隨著語言暴力的傷害。肉體上的傷害容易治癒,而語言暴力造成心理上的傷害卻很難癒合。
  • 「請別傷害我們的男孩」,給男孩父母的5條建議
    他可能在某個階段顯得難以管教,比如調皮、注意力不夠集中、嘴笨,但請相信,這並不是孩子的本意,千萬不要用急躁和不耐煩傷害你的男孩。02男孩在媽媽那裡學會愛。在網上看過一張照片,地鐵上一個小男孩在媽媽休息時,用手為媽媽墊著頭,身上還幫媽媽背包,像個小小男子漢。我們的孩子也會這樣做,只要媽媽肯給機會,多和孩子示弱,多對孩子表達:「我不行」、「幫幫我」、「謝謝寶貝」。
  • 別一直傷害我們的男孩!給男孩父母的5條建議
    總的來說,男孩在學習的路上,特別是小學低年級時期,專注程度和速度都會比女孩子差很多,所以有學者就曾提出讓男孩晚一年上學。但是這並不意味著男孩比女孩差,要允許男孩暫時落後,只要父母合理的引導,孩子也很容易趕上來。
  • 為了孩子不離婚?別傻了,貌合神離對孩子的傷害不比離婚小
    聽見兒子這句話,小童沒忍住給了孩子一巴掌:「我不離婚還不是為了你?你怎麼這麼沒良心說這種話?」而孩子也立馬回嘴:「不離婚我就幸福了?現在還不如離呢。」是呀,現在還不如離呢,三個人裡有誰過得幸福嗎?兒子的這番話點醒了小童,沒想到自己一直以來還沒有孩子看的透徹。
  • 悅讀|異化的溝通方式蒙蔽了愛
    表達願望的方式確實有很多種,但是你的願望被對方接受了嗎?你的表達讓對方感受到了愛嗎?很多時候,我們會毫無意識地在語言或者表達方式中摻雜著負面情緒。即便我們致力於滿足自己的請求或者願望,但是卻忽視了對方的感受和需求,最後導致彼此的距離越來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