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手遊版《熱血江湖》上線公測後,獲得了令人瞠目的火爆業績——傳聞首日新增用戶突破百萬。不僅如此,各大平臺最熱遊戲排行榜也在前10名堅挺至今。更在騰訊應用寶排行中拿下第三名探花之位。不過,這款打著情懷牌的2005年的端遊IP,使用「冷飯熱炒」大招真的能有這麼強的實力和品質?今天【城宇遊戲】就從遊戲的設計研發角度來看看,其是否貨真價實?
據說中青龍圖在《刀塔傳奇》(後更名為小冰冰傳奇)之後再無支柱性產品,而《熱血江湖》將成為這款因版權改名而基本過氣的手遊後,又一支柱級產品。為了這款新遊使勁到底值不值?
品質參差不齊,外包成為最大風險
首先我們來看看這款遊戲的音畫品質。不得不承認,論初期的幾段劇情動畫,廠商是絕對按部就班的良心研發產品。其中,新手指引全部語音引領。加上耳熟能詳的2005年版《熱血江湖》的主旋律。無不讓玩家一踏入遊戲便因親切和輕鬆,很快融入了這個世界。
可令人無語的是,這款遊戲選擇了2D操作視角,雖然很符合手機遊戲操作,但是,原版的3D視角操作,著實給人以回歸原始的節奏——其第一印象就是個」刷用戶的頁遊」。
而後,美術模型品質就更是各種意外層出不窮:
1.一上來送的寵物叫雪翼雕,好歹主色為白色吧?竟然是個暗藍加鐵灰色,顏色不僅冷而且顯得很髒。RPG類網遊新手期可以不用太炫麗,但是肯定要「暖」和「好看」,以增加輕鬆感和親和度。
2. 在沙灘旁捉螃蟹的時候,發現螃蟹就像雕像一樣固定在地上,這種敷衍就有些過份了。
3. 主線任務中有個叫「血豹」的NPC,沒見其血紅色的皮毛,而是一隻金錢豹的外觀。
如果為了節約模型資源而復用,可以把它們的名字改成「灰夜雕」和「橘花豹」都要比現在更貼切。竟然起名字都不用心,又怎能鎖住玩家的心呢?正如有一篇文章說,看看手遊《陰陽師》的劇情,就明白沒人看任務只是因為文案太爛。
而且,主角的模型也不太入眼,甚至還不如NPC好看——不能為了還原曾經的老版模型,就不再進行品質優化。當然,也不得不承認,這可能存在外包趕工導致的品質下降等常規問題。
另外,副本通關的「勝利」音效,耳熟到聽出其古老感——貌似《航海世紀ol》裡的升級音效用過,那應該是八年前的網遊吧,那個時候的音樂貌似還用midi來解決一切呢。
用《人民的名義》沙瑞金的話說,這一正一反,令人深省啊。同一個項目組,做事的態度都不同步,在遊戲上也能體現出很大的反差,而反差越大遊戲品質也就顯得越低。特別是在感官層面。
系統還需多完善, 界面邏輯較逆天
而對於整個遊戲的系統和玩法不得不承認,多樣性和成熟度上還是令人欣喜的,而且,在遊戲過程中,很多便捷的內容也能看出項目策劃的經驗沉澱。例如,自動補血、瞬間騎馬、分類出售、一鍵升級。
提到一鍵升級,這裡有個問題,裝備系統上確實是很不錯的一鍵升級,然而到技能界面卻沒有一鍵升級這個功能。如今,所有強化類模塊,一般都會有一鍵便捷按鈕來完成大量重複性行為。而且,技能可升級的軟提示,最好是優先已經裝備的技能,對於沒有裝備的技能,其等級與否玩家並不關心。
然後,第二大主流提升實力的系統——裝備系統,這裡比較失望的是,曾經令人懷念的強化石玩法不見了蹤影,該遊戲前期提升實力的系統模塊幾乎與市面上的卡牌遊戲比較近似。
除此之外,也有一個很關鍵的反人類的設計:就是點擊頭像開啟功能界面。這個邏輯在很多遊戲中都非常少見,首先點擊頭像一般都是顯示主角信息和自身提升系統內容。而像各種戰鬥副本、輔助玩法、高層玩法都是在第一主界面的右下角區域展開。然後,與戰鬥操作界面進行切換(當進入戰鬥狀態時)。而《熱血江湖》中竟然違背傳統來設計,以至於在新手期「打開各種玩法列表」成為了一個門檻級的行為,這是不太可取的研發理念。
並且,當功能界面中的系統模塊有可以強化、使用、新內容開啟等提示時,在主界面的頭像位置卻並沒有進行同步的「紅點軟提示」,這也讓玩家對點擊頭像的行為更加陌生化了。
由此可見,從設計上來說,界面系統成為了遊戲的一個薄弱環節。並且,有著基礎系統級別的任務系統模塊也難逃魔掌:
1.當完成任務後,傳統來講都要加上「完成」二字且最好有黃色特效進行提示。
2. 當任務接取後也要有閃光特效進行提示。
3. 其中,遊戲中的對話框,右上面的「點擊任意位置繼續」字樣顏色太淺,不容易被玩家察覺,不如直接加個連續按下的「手指點擊按鈕」的動態圖樣。
還有就是解封印神器的右邊強化條,放在界面中下的位置會更明顯些(就是打鐵動畫的下面)。現在的地方不加特效非常不明顯。啟動該玩法時,讓人還要琢磨一會兒才知道這玩法是怎麼玩的。
無論怎樣,該遊戲的品質整體來看只能算是B級。其中,很多細節和構造依然有不盡人意的地方,包括一上來的創建角色竟然不能刪除,這也是MMORPG裡比較少見的設計行為。
但是,該遊戲的舒適度以及行為數值卡點等內容,還是比較沉穩的。我們將在下篇文章裡來解析一下《熱血江湖》的新手指引和消費等設計內容,敬請關注。
· 泛科技行業知名自媒體;
· 報導點評網際網路、體驗手機智能硬體等;
· 關注遊戲、影視等優質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