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嘎春來早 清氣滿乾坤——聽翻身農奴巴珠老人說百歲生日願望

2020-12-12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拉薩3月26日電 題: 頂嘎春來早 清氣滿乾坤——聽翻身農奴巴珠老人說百歲生日願望

新華社記者沈虹冰、張京品、王澤昊

「我100歲了,要問我有什麼生日願望,那就是永遠感恩黨,祈禱國泰民安,百姓幸福生活!」巴珠老人指著牆上的黨旗,對上門祝福的村小組長扎西說。隔著口罩,從深褐色臉龐上變化的褶皺也能感受到他幸福燦爛的笑容。

桃花次第綻放,綠意回歸大地,雪域高原腹地的拉薩市堆龍德慶區頂嘎村充滿春天的氣息。作為西藏最年長的老人之一,從備受壓迫剝削的農奴,到主宰自己命運的主人,巴珠見證了這片神奇土地的百年變遷。

從「差如髮絲」到「補貼多多」

聽說自己領取的壽星老人補貼將從目前的每年2400元漲到3600元,巴珠說:「國家給的補貼已經不少了,在舊西藏哪有這好事!」

巴珠老人的家位於村中的小山坡上,二層藏式小樓精緻敞亮,屋裡總書記的像上掛著潔白的哈達,冰箱彩電、電動酥油機等電器一應俱全,白泥灰將院子外牆粉飾得平整潔淨。望著窗外柳樹抽出的新芽,老人感慨萬千。

「以前給農奴主支差的次數比頭髮絲還要多。」巴珠說。多如髮絲的「差」,指的是舊西藏名目繁多的勞役,包括運糧差、耕牛差、鋤草差等數十種。

民主改革前,巴珠曾在普果、吉巴和措巴三個谿卡(莊園)支差,每到支敬神差(寺院僧人的念經費用),巴珠就要趕著馱滿貢品的牲畜,徒步70多公裡前往拉薩,即使再困再累也不敢耽擱分秒。

「農奴的身子根本就不屬於自己。」巴珠說,「在莊園主眼中,農奴就是牲口,白天有幹不完的活,晚上忍受風寒睡在牛圈裡,稍有不慎就要被毒打。」

據《堆龍德慶縣誌》記載,民主改革前,堆龍德慶地方共有領主及其代理人394人,通過烏拉差役、高利貸等對農奴進行殘酷剝削。

黑暗終被光明驅散。1959年3月,伴隨著波瀾壯闊的民主改革,封建農奴制度被終結,西藏百萬農奴翻身得解放。巴珠分到了19畝田地、1頭耕牛、2頭黃牛、1匹馬,蓋起了屬於自己的第一座房子,當上了頂嘎村朗生(農奴的一種)互助組組長,開始了新生活。

期頤之年的巴珠,現在每年可以領取老幹部補貼、壽星老人補貼等補助1.3萬多元。他說:「現在啥都幹不了了,國家管生活,管幸福。共產黨就是我的救命恩人。」

從「乞討度日」到「小康生活」

兩年前,受益於政府的精準扶貧搬遷政策,巴珠的小女兒巴桑一家從老舊的屋子搬到了東嘎街道桑木祥和安居苑小區,60平方米的單元房敞亮乾淨,而且沒有掏一分錢……

談起這件事,巴珠激動地說:「為了幫助群眾過上好日子,黨和政府做了很多事。幹部都上門服務,問寒問暖。」

巴珠小的時候,家裡迫於生計,有6個兄弟先後離家乞討。他們蓬頭垢面、衣衫襤褸,為了活下來受盡煎熬。讓巴珠印象最深的是,每到過藏曆新年,高傲的貴族會比平常多施捨一些糌粑,這來之不易的「慷慨」還要農奴「千恩萬謝」。

數據顯示,民主改革前,拉薩城區有2萬人,而城市周圍居住在破爛帳篷裡的貧民和乞丐就有近千人。

民主改革開啟了西藏告別貧窮的新徵程。1959年底,拉薩市先後安置8700多名貧苦遊民和乞丐就業,救濟8500多名生活困難的貧民。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央政府幫扶支持力度的不斷加大,西藏加速告別貧窮走向富裕。2019年底,西藏全區基本消除絕對貧困,巴珠所在的頂嘎村年人均純收入達1.3萬餘元,即將和全國同步實現小康。

百歲巴珠如今已四世同堂。大女兒拉姆照顧老人的衣食起居,她說:「小時候經常聽父親講起過去的苦日子,跟現在的生活比起來,真是天差地別。現在,小孩上學費用國家全包,看病吃藥也有醫保報銷,吃的穿的都越來越講究。只要勤勞,人人都能過上幸福生活。」

從「病無所醫」到「長命百歲」

3月21日,在家人的祝福聲中,巴珠度過了自己100歲的生日。「憶苦思甜,我怎能不感謝黨呢!」巴珠說,「黨的政策越來越好,要不是老了,我還真想出去走走看看。」

巴珠曾目睹有農奴與乞丐病死在田間地頭、街道角落。他說:「在舊西藏,窮人最好永遠不要生病,因為窮人看不起病。」

舊西藏人均壽命只有35.5歲,一旦生病,常常寄希望於打卦問卜、求神拜佛。巴珠「幸運」地活過了那段黑暗歲月。

經過60多年的發展,西藏擺脫了醫療衛生落後的局面,醫療服務、婦幼保健、疾病防控等服務體系不斷健全。西藏人均預期壽命已由和平解放初期的35.5歲提高至目前的70.6歲。全區還推出了農牧民貧困患者「先診療後付費」政策,有意願的農村「五保」老人全部實現集中供養。近年來國家組織實施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正讓「大病不出藏」成為現實。

巴珠說:「現在生活條件好了,醫療水平高了,農村像我這樣的老年人越來越多。」

目前,德慶鎮70歲以上老人就有375人,呈逐年上升趨勢。今天的西藏,越來越多老人像巴珠一樣,實現了長壽願望。

攀談到激動時,老人翻弄起床頭邊的小包,在一個扎著紅絲帶的眼鏡盒中,顫顫巍巍地拿出一枚黨徽遞給記者,雙手合十,激動地說:「共產黨和我一樣快100歲了。從1959年我當村幹部開始就想入黨,我敬仰共產黨!」

藏鄉春來早,清氣滿高原。春天的陽光灑滿山村,巴珠來到頂嘎村委會大院,和村裡的其他老人圍坐在一起,嘮幸福的家常事。其樂融融的景象,定格成一幅老有所養的美好圖畫。

責任編輯: 邱麗芳

相關焦點

  • 閒話瓷梅:只留清氣滿乾坤
    閒話瓷梅:只留清氣滿乾坤 2020-08-30 12: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瀘州老人明年滿百歲 家裡一貧如洗兒孫發愁
    19日一大早,合江縣甘雨鎮黨委副書記何平提著一床厚實的棉被趕往杜春能家。進入12月的瀘州,寒意越來越涼,這日,他要將厚棉被送給杜春能的老母親楊世芬。楊世芬今年99歲,是村裡為數不多的高齡老人。見到有客人來到,和自己聊天,楊世芬總會捏捏自己鬆弛的臉頰,拉拉自己的耳朵,模糊地表達著「我習慣聽不清楚了。」何平將棉被遞與老太太,老人別過手去,最終,兒媳何中芳笑呵呵地接過棉被。
  • 陳海波書畫作品:《只留清氣滿乾坤》(中國畫)2020.04.27
    陳海波書畫作品:《只留清氣滿乾坤》(國畫,紙本,140X70CM,2020.04.26創作)2020.04.27【創作內容】《墨梅》(王冕):吾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 百歲老人生日宴 大邑縣螢火蟲志願者服務隊送祝福
    尊老愛幼自古以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為倡導「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關愛老人的良好風尚,11月26日,正值大邑縣鶴鳴鎮牟家營村的王東山老人迎來他的百歲生日之際,大邑縣螢火蟲志願者服務隊攜手大邑縣邑路有愛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為百歲老人王東山舉辦了百歲生日宴。
  • 樹木傳奇|梅花不爭春 清氣滿乾坤
    王維的「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讓惦記故鄉的諸多事隱去,唯梅浮現眼前,記掛心頭。白居易在《憶杭州梅花》中有「曾為梅花醉幾場……折贈佳人手亦香……」的詩句,作者陶醉於梅花的描寫生動貼切。齊己《早梅》:「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風遞幽香出,禽窺素豔來。明年如應律,先發望春臺。」這首詩把梅花的幽香描繪得精準傳神。
  • 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薦讀人:熊燃
    我們不需要更多的溢美之詞,我們一貫歡迎客觀的介紹和有益的建議,正所謂「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新選出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的講話(2017年10月25日)   朗讀部分   「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 特殊的生日禮物——百歲老人捐獻革命文物
    特殊的生日禮物——百歲老人捐獻革命文物韓城日報記者 馮翠紅「這個是地雷,這個是綁腿的腿帶,這個是子彈袋……」八路軍東渡黃河紀念館,孫淑菊老人一一介紹道今年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1周年,也是孫淑菊老人的百歲生日。孫淑菊的子女與母親商議後,一家40餘口,帶著父親梁新民珍藏的革命文物和書籍,來了市八路軍東渡黃河紀念館,以此特殊的形式為母親慶生,也為祖國「母親」慶生。
  • 三位百歲老人過集體生日 社區、志願者齊賀壽
    金山網訊 昨天上午,德高護理院裡充滿歡笑和掌聲,社工和養老院給三位百歲老人集體慶生。老人們吃著剛出爐的紙杯蛋糕,喜笑顏開。昨天一大早,正東路街道江科大社區工作人員、京口區合熙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的社工和志願者來到德高護理院,大家一起做紙杯蛋糕,還包了300多個韭菜餃子。志願者李海豔、陶振玲等四位志願者邊包餃子邊告訴記者,她們中有兩人是軍嫂,另兩人曾經是軍嫂。上個月,她們來到正東路街道氣象裡社區,要求當志願者,經社區推薦,她們來到合熙服務中心。
  • 百歲老校長的特殊生日禮物
    畫冊裡,一張黑白老照片,勾起了百歲老人、紹興一中老校長趙宗嶽的記憶。他鬆開抓著圈椅的手,輕輕撫摸照片裡年輕的面孔回憶道,「當時天很冷,蒙蒙亮,他們就繞著操場跑啊練啊……」 11月28日,越城區白果小區一個簡樸的書房裡,來自紹興一中的10多位師生代表圍在老校長身邊聆聽、感悟,場景讓人動容。今年對趙宗嶽老人來說,很特別,他步入百歲。
  • 羅山這位百歲老人收到一份特殊的生日禮物
    2020年1月1日,一個普普通通的元旦節日,卻是李慧珍老人一百歲生日,在這天,民警將李慧珍老人年齡變更後辦理的證件交到了老人手中。2019年12月份,李慧珍老人來到青山派出所反映其年齡登記錯誤小了9歲,實際為1920年1月1日出生,要求變更年齡方便領取高齡補貼。
  • 百歲老人和手工虎頭枕
    百歲老人用手中的一針一線串聯著鄉鄰的溫馨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老人將虎頭的形狀用紙剪出來,再縫上去。老人做好的虎枕皮身子和四肢伸展開來栩栩如生。百歲老人黃增英的外甥女每周都要來看望她,晚輩孝順,送來的蔬菜果肉她都吃不完,小小的冰箱塞得滿噹噹,老人看著她侄女高興得合不攏嘴。
  • 【掃黑除惡見成效】雪刃向黑惡 清氣滿乾坤—朔城區全力「六清...
    【掃黑除惡見成效】雪刃向黑惡 清氣滿乾坤—朔城區全力「六清」奪取掃黑除惡「收官」勝局 2020-12-01 19: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百歲老人迎來別樣生日派對 雲海社區志願者送上祝福和蛋糕
    【連網】(記者 袁春梅 通訊員 王小寒)18日上午,家住雲海社區的鞠世華家熱鬧非凡,原來當天是鞠世華的老母親張琴書老人的百歲壽誕,雲海社區志願者特意定做了生日蛋糕和鮮花,送到老壽星的手中。記者跟隨志願者見到張琴書老人時,老人正端坐在小院子的門口。老人的大兒子鞠世華介紹,他祖籍南京,1964年來到連雲港,後來在這工作成家,連雲港成了他的第二故鄉。「我們兄弟姐妹5個,我是老大,兩個弟弟已經不在了,兩個妹妹都在南京。
  • 百歲老人長黑髮換新牙 皮膚白皙無色斑 醫學上無法解釋
    百歲老人長黑髮換新牙,返老還童真的發生了!在隨州城區沿漢巷,有位現年104歲的老壽星名叫楊傳玉,老人不僅身體健康、能幹家務,過百歲生日後竟又開始長出黑髮、長出牙齒,街坊鄰裡都誇老人「有福氣」。除了眼睛因白內障漸漸看不清東西,其他幾乎沒有什麼大毛病,尤其是她的皮膚也很有彈性、不鬆弛,沒有一塊老年斑,100歲以後還奇蹟般地長了新牙和黑頭髮。
  • 遊記┃拜訪巴馬長壽村的百歲老人
    現代醫學再發達,能活一百歲的也是寥寥無幾,依然是人生七十古來稀,八九十的就屈指可數了。但在廣西巴馬縣,那裡的老人自古就可以活一百歲,甚至110歲也不在話下,那裡的老人沒有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腦血栓等富貴病,很多人是自然死亡。這麼神奇的地方,請跟著夏風秋雲的鏡頭去探訪這個世界上最長壽的地方。
  • 廖璇 張雲燕 周玉——《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平語...
    主要內容「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黨的十九大閉幕之後,習近平總書記和新一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會上引用了這兩句詩。詩中說梅花從來不以鮮豔的顏色,去博取別人的讚美,而只願將縷縷清香,散播在天地之間。總書記引用這兩句詩是以詩言志,對新時期我們中國共產黨人嚴以修身提出了一個高的標準。這期黨課的主題―「修身」,大家用藝術的手法來學習、闡釋總書記關於「修身」的用典,進一步提升廣大黨員的黨性修養。
  • 江西宜黃:為「全省模範軍人」陳榮過百歲生日
    8月18日上午9時許,江西省宜黃縣人武部政委王皓、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副局長肖筇華、李中友及工作人員帶著生日蛋糕、鮮花、慰問金,懷著對老軍人、老英雄崇敬的心情,專程來到百歲老人陳榮家中,為陳老慶祝100歲生日,向功臣送去生日祝福和誠摯的祝願!
  • 長沙再添一百歲老人:每天一兩白酒,打麻將不輸年輕人
    三湘都市報12月17日訊(記者 張洋銀 通訊員 楊靜)12月16日,家住長沙縣金井鎮,五代同堂的張桂蘭老人迎來了她的100歲生日。除了親朋好友前來賀喜外,老人還被授予長壽之星牌匾。她告訴記者,母親雖然已經百歲高壽但神志清醒,身體也並無大病,「我媽媽能幹又勤快,帶大了兄妹4人,還經常幫著照顧叔叔伯伯家的子女。張美香說,父親在80歲時逝世,母親之所以長壽健康,與她良好豁達的心態和家人的孝順照顧分不開,「以前行動自如,去年因一場意外導致腿骨折才坐上輪椅。行動沒有以前麻溜了,但打麻將絲毫不遜於年輕人,現在每天都要喝二杯白酒,差不多一兩。
  • 青島:六七十歲「小學生」齊聚一堂 給老師慶祝百歲壽辰
    文/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雪蓮 圖/半島全媒體記者 吳璟有多少人可以榮幸過百歲生日?能過百歲生日的老師又有多少?又有多少學生可以有幸陪老師過百歲生日?劉慕琦說,學校裡一直惦記著她這個老教師。「校長還讓現在的老師們向我學習,」老太太很有些驕傲。在劉慕琦的百歲生日宴,當年的搗蛋鬼學生來得不少。「老師過百歲生日,大傢伙兒沒有不來的。」65級的趙風和是班裡當時的搗蛋鬼之一,這些年,他說自己是把劉老師當母親對待的,「一日為師,終生為母」。冬天買大白菜時,他會想著老師,蘋果下來了,他也會想著要給老師買點兒。
  • 西安雙府社區為百歲老人過生日 敬老愛老暖人心
    11月22日,西安迎來了冬日的第一場雪,也恰逢雙府社區錢振全老人的100歲生日,雙府社區黨支部為老人舉行了期頤之年的祝壽活動。 活動在舞蹈《歡聚一堂》中拉開帷幕,雙府社區黨支部書記楊長喜致辭並為老人的兒子錢東生、兒媳方訪賢披紅戴花。 「祝您福如東海壽比南山。」親友們紛紛為老人送上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