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

2021-02-19 詩詞樂讀

春怨

唐 劉方平

紗窗日落漸黃昏,

金屋無人見淚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

梨花滿地不開門。

shā chuāng rì luò jiàn huáng hūn ,

jīn wū wú rén jiàn lèi hén 。 

jì mò kōng tíng chūn yù wǎn ,

lí huā mǎn dì bù kāi mén 。

= 釋義 =

金屋:原指漢武帝少時欲金屋藏阿嬌事。這裡指妃嬪所住的華麗宮室。

紗窗外的陽光淡去,黃昏漸漸降臨;

鎖閉華屋,無人看見我悲哀的淚痕。

庭院空曠寂寞,春天景色行將逝盡;

梨花飄落滿地,無情無緒把門關緊。

= 賞析 =

這是一首宮怨詩。點破主題的是詩的第二句「金屋無人見淚痕」。句中的「金屋」,用漢武帝幼小時願以金屋藏阿嬌(陳皇后小名)的典故,表明所寫之地是與人世隔絕的深宮,所寫之人是幽閉在宮內的少女。下面「無人見淚痕」五字,可能有兩重含意:一是其人因孤處一室、無人作伴而不禁下淚;二是其人身在極端孤寂的環境之中,縱然落淚也無人得見,無人同情。這正是宮人命運之最可悲處。句中的「淚痕」兩字,也大可玩味。淚而留痕,可見其垂淚已有多時。這裡,總共只用了七個字,就把詩中人的身份、處境和怨情都寫出了。

瀚海詩文中難尋經典麼?難題交給我們,只誦經典!

相關焦點

  • 寂寞空庭春欲晚, 梨花滿地不開門.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注釋:紗窗:蒙紗的窗戶。金屋:漢武帝幼時,曾對長公主(武帝姑母)說:「若得阿嬌(長公主的女兒)作婦,當作金屋貯之。」這裡指妃繽所住的華麗宮室。空庭:幽寂的庭院。欲:一作「又」。譯文:《春怨》是唐代詩人劉方平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抒發宮殯失寵的幽怨。
  • 每天一首古詩詞|劉方平: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春怨》這是一首宮怨詩,意在寫宮人因色衰失寵而生出的怨思。首句「紗窗日落漸黃昏」,點明時間,正是黃昏時候,紗窗上的日影已經漸漸落下,渲染出了一種悽涼氣氛。第三句「寂寞空庭春欲晚」,寫明季節,寂寞幽深庭院裡,春色遲暮。屋內無人,本已使人感到孤寂,而今院落中竟也寂寂無人,且又兼著這花事凋零的晚春時節,更加使人孤寂難堪。第四句,「梨花滿地不開門」,以落花映心境,春日將盡,梨花滿地,緊閉著院門。整首詩為了深化意境,反覆勾勒渲染。
  • 名句 |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
    作者 | 小孤鶩《每日名句》總第8期◎「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出自劉方平的《春怨》,意思是:庭院空曠寂寞,春天景色行將逝盡;梨花飄落滿地,無情無緒把門關緊。含義豐富,意境深遠;每每讀到,都能體會到作者那種寂寞的心情:春天要結束了,看著滿地的梨花,白花花一地,心裡惆悵,沒有什麼心情,只有將門緊閉,眼不見心不煩吧。傷春佳作!
  •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651期)
    她不是最美,也不是最好,甚至她不曾以誠相待,甚至她算計我,可是我沒有法子。"那樣狂熱的眼神,那樣灼熱的痴纏,心裡最最隱蔽的角落裡,永遠卻是記得。我們,總是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懵懵然就愛上那個人,然後,不得不用盡一生,遺忘。
  •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那些讓人驚豔的詩詞……
    蒙羞被好兮,不訾詬恥。心幾煩而不絕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春秋時期楚國的令尹鄂君子皙在春風拂面,百花盛開的季節,和當地官員們正在舉行一場盛大的舟遊集會。當他乘船渡過河水時,有一個撐船人對鄂君子皙唱起了動聽的歌謠,但歌詞使用的是越國的語言,楚國的鄂君子皙只聽得音樂婉轉動聽,卻不理解歌曲的意思,於是他召來一位通曉楚語和越語的人進行翻譯,這首歌曲被翻譯成:「今夕何夕兮,搴洲中流。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詬恥。心幾煩而不絕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 劉方平經典詩詞五首: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
    劉方平,唐玄宗時期詩人,一生不求仕途,寄情於山水,詩風清新自然,常能以看似淡淡的幾筆鋪陳勾勒出情深意切的場景,手法甚是高妙,今天我們來欣賞幾首他的代表作。1、月夜唐代: 劉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鬥闌幹南鬥斜。
  •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開,梨花落
    春怨好詩層出不窮,但是一句寂寞空庭春欲晚,觸動了太多人的心。紗窗日影,慢慢昏黃,映襯著華麗的屋子更加空落,一個孤身女子,妙齡沉寂,在這樣的黃昏淚落如雨,令人唏噓。她的物質生活是奢華的,心內卻是寥落無比。推開門的院子內,雖有春光撲面,卻比室內還空曠,一棵梨樹,展開寬大的樹冠,開滿梨花,潔白,寧靜,安然,落寞。
  • 十首詩詞,寫出寂寞的感覺: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
    在繁華鬧市可以選擇堅強,可以強顏歡笑,在獨處時喜歡靜靜的寂寞,任淡淡的憂傷與煩惱輕輕地滑過,多少繁華如夢,曾經萬紫千紅,隨風吹落,驀然回首中,笑看風雲,靜觀花開花落。心境平靜無瀾,萬物自然得映,心靈靜極而至,剎那便是永恆…寂寞真的很美!  下面這十首描寫寂寞的古詩詞,不知道你喜歡哪一首?
  • 「寂寞空庭春欲晚」,唐朝非著名詩人的這句詩,為何如此著名?
    若要轉載,請聯繫我授權哦~"寂寞空庭春欲晚"這句詩大家都很熟悉,還有一部電視劇也是用這句詩命名的。比較之下,它的作者劉方平就沒那麼為人所熟知了。因此,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整首詩,以及簡單介紹一下詩人劉方平。
  • 一首驚豔絕倫的唐詩,「寂寞空庭春欲晚」,詩作背後卻醜陋不堪
    每每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對文學作品的好感也會不自然地大打折扣。就像筆者在知道了徐志摩是如何冷酷無情地對待髮妻張幼儀後,在讀《再別康橋》時,就感覺不過爾爾了。唐代最歡快的一首愛情詩,其中名句無人不知,也是描寫氣候的名言
  •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
    古代詩人群體以「春怨」為題創作的詩歌總量,據不完全統計可以高達幾千甚至一萬首。此時此刻的春天又與怨恨、愁怨;以及閨怨、宮怨、別怨「同流合汙」。如果從春天角度去分析「春怨詩」,恰恰應和了「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寓意。
  • 雖然你看過《寂寞空庭春欲晚》,但或許你還不太了解這句詩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午後,煮一壺陳年普洱,就著小窗的薔薇,以及這個季節的櫻桃,淺嘗深品。願靜美閒淡的時光可以緩解頭疾,清心和悅,妙意無言。好光陰總是在恍惚不知間過去了,比如這個春天,尚未言別,就只剩下淡淡的餘 韻。曾說過,人生最悲傷的,莫過於英雄末路,美人遲暮。
  •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
    時值清明,承乾宮的梨花應時而開。梨,薔薇科梨屬,梨樹,落葉喬木。葉圓如大葉楊,幹有粗皮外護,枝撐如傘。春季開花,花色潔白,有香氣。古人把梨花與芍藥、海棠、月季、木槿、木芙蓉並稱「六妍」。在這「六妍「中,唯梨花妍而不妖,如淡妝女子,樸實中見俏麗,平易中顯端莊。梨花也因其淡雅出塵,被古人稱為「淡客」。
  • 匪我思存:《東宮》《來不及說我愛你》《寂寞空庭春欲晚》扎心了
    那時候的愛情多美好純粹,只因為喜歡,只因為熱愛,就去做了,不想後果,不計代價。然而涼薄如慕容灃,還是愛江山勝過愛美人,為了奪天下,他選擇辜負尹靜琬,和別人結婚。時過境遷以後,當他想再次帶她去吃榛子蛋糕時,尹靜琬婉拒說:「我已經不愛吃那個了。」
  •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詞
    在二十四番花信風中,海棠與梨花是春分節氣的花信風。穀雨之後,花信風就算結束了。梨花開得晚,海棠花低垂時,木蘭早已謝。晏殊說,「梨花落後清明」。李重元說:"欲黃昏。雨打梨花深閉門。"黃昏正細雨,小院閉戶。真是滿地的梨花零落時。緊閉的不僅僅是門扉,心結亦是。面對落花,面對別離,梨花落,惆悵期。梨花落的是春怨呢。
  • 寂寞空庭春欲晚,閒看飛花聽雨落!
    我輕輕地與春風擦肩,在陽光靜好的時光裡,與一朵梨花相看兩依依。浮想聯翩地想念你甜甜的笑容,想念你悠揚婉轉的歌聲,這種不經意的想念,不受時空的局限完美而驚豔。春色撩人鳥雀啾啾,三月的風,吹綠了楊柳岸,吹開了錦繡繁花,奼紫嫣紅,美麗的一夜闌珊,多姿多彩。
  • 【讀書】盛開在唐詩裡的梨花
    梨花開在唐詩裡,可以不擇地點、不分時節,因人而異,因境而別。同為冬雪,同為梨花設喻,杜牧的《初冬夜飲》所傳達的心緒卻截然不同。「淮陽多病偶求歡,客袖侵霜與燭盤。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誰此憑欄杆?」一、二句寫詩人被貶官降職,作客他鄉的孤獨苦悶。積病纏身,愁思鬱結,只能借酒澆愁,聊以自慰。偏逢天寒歲暮,詩人秉燭獨飲,弔影自傷,憤悱無告,更覺寂寞悲涼。三、四兩句移步換景,寄慨遙深。
  • 《寂寞空庭春欲晚》:納蘭性德為良兒動情寫下了這首詞,感人至深
    在《寂寞空庭春欲晚》這部古裝劇,講述了康熙、納蘭性德與衛琳琅之間的愛情故事。今天我們只講大清第一才子納蘭容若和他的詞。我們知道,納蘭容若是康熙皇帝跟前膾炙人口的紅人,也是一等帶刀侍衛。在《寂寞空庭春欲晚》第四集中,納蘭容若曾寫了一首詞,名為《畫堂春·一生一代一雙人》: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漿向藍橋易乞,藥成碧海難奔。若容相訪飲牛津,相對忘貧。
  • 《寂寞空庭春欲晚》:我是人間惆悵客,斷腸聲裡憶平生
    《寂寞空庭春欲晚》天意撥弄,一錯再錯,一路行來,風雪多明媚少,終是梨花如雪空寂寞。匪我思存的文筆優美是大家公認的了。看她的文字是一種享受,從《芙蓉簟》開始,到後來的《碧甃沉》,如果僅從文字的角度來看,無疑是優美而華麗的。
  • 歷史中康熙與納蘭容若的關係真如《寂寞空庭春欲晚》中一樣好嗎?
    還記得16年由劉愷威與鄭爽主演的電視劇——《寂寞空庭春欲晚》嗎?這是一部有匪我思存的同名小說改編的電視劇。講述的是公元一六六九年,阿布鼐之女良兒(琳琅)因父親被查出與鰲拜勾結,而被康熙下令滿門抄斬,琳琅逃亡時被少年康熙所救,但卻失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