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如何理解

2020-12-23 太陽說易

中醫學認為,疾病的發生,關係到人體正氣和致病邪氣兩個方面,所謂正氣,即是人體的機能活動,包括臟腑,經絡,氣血等功能,以及人人體的抗病修復能力。所謂邪氣,泛指對人體有害的各種致病因素。如外感六淫,內傷七情,戾氣,痰飲,瘀血以及食積等。任何疾病的發生,都是在一定的條件下,正邪相爭的結果,整個疾病的過程,就是正邪相爭的過程,當然,正邪相爭肯定有盛有衰,這種變化直接影響到疾病的發展和轉歸。

中醫學認為,一般情況下,人體的正氣較旺盛,致病邪毒較弱,則洩氣不易侵犯人體,或雖然有侵襲,也不致發生疾病。此時,人體內部的陰陽氣血,臟腑經絡的活動,其發展變化任然處於生理調節的範圍,即「正能御邪」,故人體不發病。正如《素問·刺法論》所說:「正氣存內,邪不可幹」。反之,如果人體的正氣虛弱,抗病能力低下,不足以抗禦邪氣,或病邪的毒性過強,則病邪可乘虛而入,使體內正常的活動,超出了其正常生理調節能力的範圍,從而導致機體臟腑組織陰陽氣血的功能失調,即「正不勝邪」而發病。

人體的正氣虛弱是疾病發生的內在根據,邪氣是致病的條件,若正氣不是很虛,但邪氣過盛,超出了人體正氣的抵禦能力,正氣在相比較的情況下,就顯得有些虛弱,這時,致病邪氣也可入侵機體,從而導致臟腑組織,氣血功能失調而發生疾病。疾病的發生,雖然關係到正與邪兩方面,但是,起決定性的任然是人體的正氣。正如《靈樞·百病始生》說:「風雨寒熱,不得虛,邪不能獨傷人。卒然逢疾風暴雨而不病者,蓋無虛,故邪不能獨傷人」。故《素問·評熱論》說:「邪之所湊,其氣必虛」。

中醫學非常重視人體的正氣,強調人體的正氣在發病中的主導地位,但是也應指出,中醫學並不否認邪氣在疾病發生中所起的作用,雖然是發病的條件,但在一定的情況下,甚至可起主導作用,如高溫灼傷,槍彈殺傷,以及蟲獸咬傷等,即使是人體的正氣強盛,也難免被傷害,特別是哪些具有較強傳染性的「疫邪」,在一定條件下,也能起到致病作用,甚至導致疾病的大面積流行。這種情況,大家也深有感觸吧。

人體由於感受邪氣性質不同,輕重,以及部位的不同,所產生的病證也不同,人體若感受陽邪,多導致陽盛而傷陰,形成實熱證,見口舌生瘡,口渴,面赤心煩,小便短赤,大便乾燥等。感受陰邪,多導致陰盛而陽傷。形成寒實證,多見惡寒重而發熱較輕,頭身疼痛,無汗,舌苔薄白,脈見浮緊等。人體感受邪氣的輕重,多能反映出疾病的輕重,一般是感受邪氣輕則病輕,感受邪氣重則病重。病邪所侵入的部位不同臨床出現的病證不同,如邪在肺,則表現為發熱惡寒,喘咳,鼻塞流涕等。邪在肝,則表現為脅肋脹滿疼痛,急躁易怒。喜嘆息,脈弦等。邪在四肢關節,則臨床表現為四肢關節疼痛,屈伸不利,活動不便等。

總之,中醫學即強調了人體正氣是疾病發生的內在根據,但又不排除致病因素的重要作用,人體正氣的強弱,還與人體的體質因素,精神因素,生活環境以及個人的營養和鍛鍊等因素有關。

相關焦點

  • 正氣存內 邪不可幹 ——張濱的故事
    2012年7月24日大清早,張濱繞道西湖文化廣場,就在小樹林邊上,聽到鄭師傅在跟幾個年輕的徒弟講說太極拳與水哲學、太極拳的認識論和方法論,張濱一下子就被鄭師傅的理論所折服。在此之前,他從沒有聽到過一個太極拳師傅能從中國文化的源頭去詮釋太極拳,也從沒有聽到一個師傅能從現代科學的角度去講解太極拳,更不曾見過一個師傅能說清每個動作的理論依據。
  • 督脈——陽脈之海.正氣存內,邪不可幹.
    古人稱之為「陽脈之海」。脈如其名,就如同汪洋大海,匯聚了全身經脈的陽氣,並把這些陽氣輸送、布散到全身體表的肌膚腠理之處,發揮溫煦機體,抵禦外邪的功能。 俗語說:居家常備艾,老少無疾患。        艾灸有一個很好的治療手段,就是督脈灸。
  • 正氣存焉,邪不可幹!
    有一部分能對人的陰陽系統產生破壞的,以前中醫叫它是「戾氣、大癧、陰毒、邪鬼」,破壞又傳播快的,則形成瘟疫現象。《道德經》說:「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為和。」陰陽交接就形成了萬物,人是陰陽所生,病毒也是陰陽所生。
  • 風篇(一)—虛邪賊風,避之有時
    《黃帝內經·素問》說:「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是說邪風,即傷人的風,會像賊一樣,悄悄地傷人,一定要小心提防。邪氣何以言「虛」?四時不正之氣乘人體正氣虛弱之時始能傷人致病者,邪乘虛入,是謂虛邪。《靈樞·九宮八風》篇云:「風從其所居之鄉來為實風,主生、長養萬物;從其衝後來為虛風,傷人者也,主殺、主害者也。
  • 伏邪論
    伏邪,有狹義與廣義之分,狹義的伏邪指的是伏氣溫病的致病因素,即外邪侵犯人體後,正氣被束,不能託邪外出,使得邪氣得以伏匿,或伏於膜原,或伏於肌腠,或伏於肌核,或伏於脂膜,逾時而發。廣義的伏邪則指一切伏而不即發的邪氣,即指七情所傷、飲食失宜、痰濁、瘀血、內毒等內在的致病因素,也包括了伏氣溫病的病因。
  • 過敏性鼻炎如何才能標本兼治?
    過敏性鼻炎如何才能標本兼治?肺開竅於鼻,主司衛氣,肺衛防守減弱,風寒之邪侵襲,出現流清涕,鼻癢不能自制。2、風邪犯肺不可忽視春季為風木當令的季節,風具有輕揚開洩,善行數變的特性,為百病之長。過敏性鼻炎發作之時的癢症,就屬於風邪上犯的範疇。
  • 春季易感外邪,用好這條人體最長經脈,就可以扶陽驅寒、養護臟腑、排毒素……
    範師如何通過一條經脈除外邪?點擊音頻即可收聽以下是文字整理版。五臟六腑,全在這條經上「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聊外邪就離不開身體後背特別重要的一條經脈——膀胱經。膀胱經全稱是「足太陽膀胱經」,這條經脈是體內最長一條經脈,從頭到腳穿過後背,而且五臟六腑的俞穴都在這條膀胱經上,外邪若要傷及人體,比如寒邪傷人,首先就會傷及後背,所以抵禦外邪主要就是通過後背這塊區域入手。若因外邪侵襲而感冒怎麼辦?建議在後背膀胱經上進行刮痧。
  • 如何在夏季艾灸達到溫通經脈,改善虛寒體質?這4要點快速解決你的...
    「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邪之所湊,其氣必虛。」人體內的正氣足,人的抗病能力就強,就不容易生病。正氣弱,身體易受陰邪之氣侵蝕,必定會虛弱。疾病侵犯人體時,總是先侵犯皮毛,然後是肌膚,再者是筋脈,其次是六腑,最後才是五臟!所以,等病到了五臟的時候,就很難治了!
  • 中醫故事——《蒼耳子篇》(《正氣歌》與蒼耳子散)
    小指月想起《黃帝內經》裡說,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老先生接著又說,你想想為什麼你這大好年華,朝氣蓬勃,身體不像是先天體弱,為什麼會這麼容易犯上鼻炎,畏懼風冷呢?老先生笑笑說,要看走鼻涕,不靠藥物,要靠你的正氣。這小夥子疑惑地問,正氣,什麼叫正氣呢?老先生說,存正念,可以生正氣!小夥子更是糊塗了說,什麼是存正念呢?老先生一本正經地說道,就是遠離邪念。
  • 養正氣,提高免疫力——中華養生智慧之松花粉的應用
    面對疫情,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黃璐琦曾引用《黃帝內經》「不相染者,正氣存內,邪氣可幹,避其毒氣」,詮釋如何提高人體免疫力,增強心肺功能來對抗新冠肺炎病毒。在後疫情時代,依然需要「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養足正氣,提高免疫力是我們對抗各種「外邪」的法寶。
  • 關於「風」邪的內服和針灸治療
    肌膚未變色者, 勿當風治, 不過溫暖之劑,驅痰活血, 氣行而血亦行,何麻木之有。遊走風起如印運風,紅暈如片。但流走不定,惡血為患,宜用涼血消風之劑,外用針刺。白虎風寒邪入筋為病, 不拘身體上下,皮肉骨節,抽痛難忍,或腫或平,或遊走,或定一處,上體多屬風,下體多屬溼,亦名痛風,以其痛如虎咬,故曰白虎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