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指甲長了,就需要修剪,不然很容易成為藏汙納垢之地,同時也影響自己的形象,黑黑的指甲確實有礙觀瞻,同時指甲過長,也為我們日常生活帶來各種不方便。現代化社會化,我們日常就修剪指甲,都配備了許多的小工具,例如指甲刀,指甲銼,修甲儀器等等,製作都非常精巧而方便,走到哪兒都能剪。
可是,古代沒有指甲鉗,古人們是如何修剪指甲的呢?
記得小時候看過一個段子,就是提問,失去了一隻手的楊過,是如何剪指甲的,這個答案後來眾說紛紜,當然金庸也無法解釋,但是在古代,剪指甲是生活必須要做的,雖然中國古代有個觀念叫做,「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但是指甲和頭髮是例外,是一定要剪的。在古人的醫學研究裡面,中醫認為指甲「甲為筋之餘,甲不敷截筋不替」,意思是說,指甲是血肉凝滯之物,如果長長了不及時修剪,會阻礙身體內的濁氣排洩,從而引發一些疾病。
而在生活中,一些愛美的女孩子,也會留長指甲,但是如果是一些原因一直保留指甲,其結果不但指甲很長捲起,麻煩的就是吃飯和穿衣自己都要人服侍,比如跳孔雀舞的知名藝術家楊麗萍。但作為普通人愛美人士,這個就不能提倡了。
那麼古人是用什麼辦法處理指甲呢?
第一:用剪刀剪,在沒有指甲鉗的年代,我們很小的時候就經歷過,家長拿了一把張小泉一樣的大剪刀,咔咔地剪掉多餘的指甲,當然其中有可能失手,不過機會不會多,其實現在某些地方,還保留這個傳統,而一時找不到指甲鉗,只要有剪刀,也可以剪掉指甲。
第二,用削的方法,就是慢慢的磨,這種需要一定的時間,不過這種效果對於一些愛美的女孩子來說,更加適合,因為古代女子也愛美,閒來無事也就會慢慢打磨自己都指甲,對於的其實還有銼刀就可以了,在一些影視劇中,我們還能看到這樣的場面。
當然,出了以上兩種,在沒有工具的情況下,一可以用石頭或者堅硬物品去磨,而這種是屬於無奈之舉,不值得提倡。
後來社會分工不斷的發展,到了後期已經有專門為達官貴人處理頭髮和挖耳朵,修指甲的行當,工具也慢慢增多,特別是修腳匠的出現,讓修指甲完成了升級,成為了一個行當而存在,而當時誰也沒想到,修甲這個看上去低微不賺錢的行當,現在越來越發達,成為了時尚熱門行業。
當然,看看古代的修指甲工具,個人感覺還是現代的科技好,簡單易用的指甲鉗,隨身帶隨時可以處理,多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