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幾天,一個詞條衝上微博熱搜——
#吉娜懷孕腰沒變化#
在近期吉娜與郎朗出席的一個晚會上,
一名男記者誇讚懷孕 6 個月的吉娜「很苗條,很漂亮」,
一旁的郎朗也頗為驕傲地附和:
「對,她的腰幾乎沒有變化。」
確實,一向以凹凸有致、窈窕身材著稱的吉娜,
哪怕身懷六甲,她的腰身也纖細如初,完全讓人看不出懷孕。
本以為網友會在評論區裡大肆誇讚吉娜的蜂腰,
但沒想到,這次大家不買帳了:
「畸形審美,有什麼好宣傳的,所有孕婦向她看齊,放棄健康迎合直男審美?」
「懷孕了就不要對人家身材關注了吧,對女性是不是太嚴苛了?」
的確,黎哥想說句心裡話,現在的畸形審美,已經被鼓吹得超出了孕婦的正常生理狀態。
就像一名網友評論的:
「如果宣傳導向只宣傳瘦即是美,而忽略了懷孕的辛苦,這對女性而言其實並沒有好處。」
舉個例子。
無奈如郭碧婷。
幾個月前,她曾因一組照片被網友嘲諷「女神變大媽」
照片裡的她,穿著寬鬆的格子裙,孕肚十分明顯。
港媒報導,郭碧婷已經懷孕 6 個月了。
本來是件值得祝福的好事,可到了網友嘴裡,卻只有一句句嚴苛的指責:
「女神咋成大媽了……
「咋成這樣了,還是美女嗎?邋遢、顯老、和路人一樣!」」
「結婚生子,顏值明顯下降了。」
可以說,這個社會對女性的嚴苛程度,
很大一部分就折射在對待女明星的態度上。
很多為人妻、為人母的女明星們,都逃不過孕期身材被人指指點點的心酸。
說實話,像吉娜這樣懷孕之後也依然能保持苗條的身材,
的確是令很多女性羨慕。
這樣的她也無疑是很美很大方的。
可實際上,絕大多數的女性在懷孕的時候,
由於激素原因,身材浮腫是不可避免的,
能像吉娜這樣只胖肚子不胖人,真的是少之又少。
如果都按照吉娜的標準去衡量其他孕婦,
那普通的女性又該有多焦慮?
「為什麼吉娜懷孕那麼美,我懷孕卻胖幾十斤?」
更令人擔憂的是,
會不會有丈夫看到了以後,用同樣的標準要求自己懷孕的妻子:
「人家十月懷胎都可以又瘦又美,你怎麼就不行?」
可以說,這種一味強調瘦,甚至連孕期媽媽都不放過的畸形審美,
讓全國 6 億多的女性都處於身材焦慮的旋渦中心。
在這樣大環境的影響下,
大眾逐漸產生了一種普遍的認知——
似乎只有「白瘦幼」才是社會的審美基準,
而胖,則成了女性獨有的原罪。
02
前陣子有一則新聞刷爆了我的朋友圈。
在某大型超市裡,掛著一張自製的女裝尺碼建議表。
本來正常的尺碼錶,卻被區分成了 5 個等級:
S(瘦)——85-95 斤;
M(美)——95-105 斤;
L(爛)——105-120 斤;
XL(稀爛)——120-135 斤;
XXL(稀巴爛)——135-150 斤。
在這張表裡,他們明目張胆地把體重超過 105 斤的女性都歸類在「爛」的行列裡。
黎哥真的很好奇,170cm 的身高,120 斤的體重,這麼標準的身材,怎麼就爛了?
且這樣毫無底線地抨擊女性身材來博眼球,真的道德嗎?
這究竟是在賣衣服,還是在販賣女性的身材焦慮?
在我看來,女性的美,實在不該被如此狹隘的標準捆綁。
但悲哀的是,在鋪天蓋地的宣傳下,「以瘦為美」還是無可奈何地成為了當下的審美趨勢。
近幾年來,瓜子臉、A4腰、漫畫腿、鎖骨放硬幣、反手摸肚臍等「挑戰」強勢刷屏了各大主流平臺,
在這些看似秀身材的背後,實際都是在向社會灌輸「白瘦幼」的審美。
還有今年夏天風靡一時的「BM 風」。
可以說,黎哥一個鮮少逛時尚圈的工科直男,
都能在網絡社交平臺上處處看到 BM 女孩們,
可見其刷屏的體量有多龐大。
BM 風是什麼意思?
簡單來說,就是又短又緊身的 S 碼衣服。
在各種平臺的助推下,BM 漸漸成為了好身材的代名詞。
大家開始不約而同地認為,只有那些能穿進 BM 衣服的女孩,才是有魅力的「完美女人」。
可殊不知,這些關於「美麗」的定義,背後都是赤裸裸的身材綁架。
在綜藝《創造營 2020》中,有一個挑戰小蠻腰的節目環節。
女孩們依次從粗到細的障礙物中通過,只有腰足夠細的女生,才能穿過全程。
最終,只有一位女生穿過了障礙物,據悉,她的腰圍只有 49 cm,
可以說比很多普通人的頭圍還要小。
看到這裡,我心裡一打鼓,這種纖瘦,真的健康嗎?
並且,現如今「身材比美」也在各大綜藝節目中頻頻出現,
似乎都想一股腦地向社會大眾傳輸一種觀念:
你看,纖瘦的女孩就可以得到讚譽。
試問,在這樣的環境裡,女性怎麼可能會不陷入身材焦慮中。
03
為了迎合主流的審美趨勢,很大一部分的女性會通過節食的方式來病態瘦身。
甚至因為節食過度,她們對食物產生了深深的焦慮感。
電影《To the Bone》講述的就是這樣一個群體的故事。
插畫家 ALEN,在外她是一名光鮮亮麗的藝術家,
她一直認為別人喜歡她是因為她的美麗和骨感。
於是,她害怕變胖,她討厭食物。
每一次用餐前,她會嚴格計算食物裡卡路裡的含量,
吃了多少,就必須消耗多少。
以確保身體裡沒有多餘的「熱量」。
最令人心酸的是,ALEN 因為營養不良,躺進了醫院。
她醒來的第一件事,不是檢查自己的身體狀況,
而是捏一捏手臂,確保自己沒長肉,才鬆了一口氣。
說實話,影片看到這裡,我的內心是壓抑的。
對於把吃飯當做享受的我來說,真的很難理解這種克制。
明明好好吃飯是我們身而為人最大的幸福感,
可有些人為了減肥瘦身,連最基本的需求都成了最大的奢望。
想想都覺得可悲可嘆。
但不可否認,這種厭食的痛苦,已經像病毒感冒一樣在社會上流行了起來。
網站上有個「進食障礙吧」,裡面記錄了很多進食障礙者的個人經歷。
裡面有一位姑娘,不到 20 歲,就因為減肥患上了厭食症。
她身高 160cm,體重 105 斤。
為了瘦身,她 3 年沒吃一口油鹽。
她最後坦言:「我終於變漂亮了,但我現在更想死。」
還有一位醫學生,為了減重,她購買了利尿劑。
哪怕明知利尿劑對身體極為不利,她也願意為減肥付出代價。
確實,追求好身材人之常情,我也從不認為這是一種過錯,
可為了追求「美」而虧待自己的身體,我認為這實在不該。
或許在瘦下來的那一刻,內心是歡愉的。
但隨之而來的卻是傷痕累累的身體,
且這樣的後遺症,往往是相伴終生的。
仔細想想,這樣真的值得嗎?
04
趙薇最近有一部作品火了,叫《聽見她說魔鏡》。
裡面有一組臺詞,我非常喜歡:
「什麼是美?
一定得是巴掌臉嗎?
一定得是九頭身嗎?
一定得是希臘腳嗎?
一定得是筷子腿嗎?
一定得是有胸有屁股還得瘦嗎?」
羅素曾說:「須知參差多態,乃是幸福的本源。」
我認為這句話放在審美上也同樣適合。
其實,美是沒有固定公式的。
而如今,早已不是審美單一的年代了,
女性的美,也不應該被「瘦」字所壟斷。
日本的一位諧星,渡邊直美,她用 157cm 的身高和 200 斤的體重,
在 ins 上殺出一條血路。
她坐擁粉絲 700 萬,每張照片的點讚都在 20w 以上。
渡邊直美就像是時尚圈裡的一枚炸彈,
憑一己之力改變了一些人「以瘦為美」的觀念。
國外有一位女孩,名叫 Madison Rose,
她身高 160cm,體重不到 90 斤。
漫畫腿、A4腰,她全都有,
可以說,她是很多女孩夢寐以求的「完美」身材。
可這樣纖細的她一度對自己的身材不滿,認為自己總是少了點什麼。
機緣巧合下,她接觸到健身。
她很享受在健身房裡汗流浹背的感覺,
於是她頭也不回地就走上強身健體的道路。
可沒想到的是,她越練,體重越高,甚至一度長到 120 斤。
曾經那些羨慕她身材的朋友都紛紛勸她適可而止,
但她依然堅持自己當下的身材很棒,
比起以前弱不禁風的瘦小,她更喜歡現在飽滿充實的健康。
她在 ins 裡大方自信地貼出自己的對比照,並且告訴所有人:
「不需要用別人的目光捆綁自己,因為目光是別人的,人生才是自己的。」
是啊,美的定義從來就不是固定的,
而苗條纖細也並不是「美」的唯一標準。
雖然社會上充斥著很多關於身材管理的毒雞湯:
「你連身材都無法控制,還如何控制人生」
在我看來,這句話本身就是荒誕的。
反觀時代,那些想要過度控制自己身材的人,
才真的很難掌控自己的人生。
因為這種人,大多都是活在別人的期待裡。
所以,與其活在畸形的框架裡,倒不如自信地跳出來,大大方方地活出自我。
畢竟,做一個悅己從容的人,才是女性最大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