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總是聽到媽媽開玩笑的說,「一把屎一把尿」的把我拉扯大。
現在自己當媽媽了才知道,想要養大個小孩,「一把屎一把尿」真的不是說笑的。
雖然現在有了紙尿褲,解決了爸爸媽媽頻繁換洗尿布的苦惱,帶來了很多便利,但是每次寶寶拉便便了,搞髒衣服了,收拾起來也是讓人崩潰的。
另外孩子也有長大的一天,也不可能一直穿著紙尿褲,要是能讓寶寶早點脫掉紙尿褲,學會自己上廁所,那可是解決了爸爸媽媽心頭的一件大事。
那麼什麼時候可以給孩子脫掉紙尿褲?,怎麼讓孩子學會自己上廁所?讓孩子學會自己上廁所該注意什麼?給孩子如廁訓練的一系列問題,也成了爸爸媽媽們最頭疼的問題。
在給孩子進行如廁訓練時,爸爸媽媽首先要了解的兩件事
1.「如廁訓練」不等於「把屎把尿」。
很多家長在給寶寶脫掉紙尿褲前,都會用「把屎把尿」的方法,定時抱起寶寶,掰著寶寶的小腿,用「噓噓」聲來刺激寶寶排便排尿,雖然這種方法常常能成功讓寶寶排便排尿甚至養成習慣,但是這種方法存在很多健康隱患。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們先簡單解了一下排尿排便的原理
排尿原理:隨著膀胱裡尿液慢慢充盈,膀胱上的感受器會發出「尿要滿了」的信號,產生尿意,尿道括約肌會在神經系統的控制下「開閘放水」,完成排尿過程
排便原理:直腸內的神經細胞由於受到大便在直腸黏膜上的刺激,產生便意,向大腦皮層的神經中心發出便意的信號,讓肛門括約肌放鬆,直腸肌肉收縮,配合腸道蠕動,然後就會將大便排出。
因此排便排尿的過程是需要鍛鍊的,寶寶需要自己感覺到便意,練習控制括約肌才能更快地掌握排尿排便的竅門。
如果頻繁的給寶寶把屎把尿,會剝奪寶寶感受憋便憋尿的機會,也會讓寶寶的括約肌得不到鍛鍊,讓寶寶更晚學會自主排便,甚至造成寶寶尿頻等問題
另外把屎把尿的時候,需要讓寶寶較長時間的保持很不自然的兩腿分開的姿勢,如果經常這麼做,會使寶寶的髖關節發育受到影響,這個姿勢還有可能造成寶寶脫肛或肛裂,導致將來患痔瘡的可能性升高。這個姿勢還會對寶寶的脊柱產生影響。
所以不要用「把屎把尿」的方法來訓練寶寶自主上廁所
2.寶寶的排洩模式
通常,大小便肌肉控制力的發育順序是:(1)夜間大便的控制:
(2)白天大便的控制:
(3)白天小便控制:
(4)夜間小便控制:
最初的幾個月,寶寶會很自然地先經歷一段自我訓練。第一個月時,寶寶一天要大便很多次;一歲以前,會變為一天一兩次;兩歲時,變成一天一次。雖然次數少了,但每次大便的分量多了(小便的變化與此相同)。每個寶寶的身體發育存在個體差異,大小便次數也會不一樣。
很多寶寶從6個月到一歲時夜間不再大便,所以對寶寶進行如廁訓練時,從白天大小便的控制訓練開始,再到夜間小便的控制訓練。
很多家長會問:
什麼時候開始給寶寶如廁訓練呢?寶寶1歲半了,可以訓練如廁了嗎?
寶寶2歲了,到如廁黃金期了嗎?
3歲了還不能自主如廁,寶寶是不是有問題呢?
夏天是如廁的最好時機嗎?冬天是不是不能進行如廁訓練?
一般來說,寶寶2 歲左右就能自主控制排便,可以進行如廁訓練了。這個時間並不是絕對的,有的寶寶20 個月時就可以開始訓練,有的則需要等到27 個月。家長不必嚴格遵循推薦的時間。
其實,訓練孩子脫掉紙尿褲不是看氣溫幾度了,寶寶幾歲了,而要看孩子是否已經準備好了。
美國兒科學會(AAP)建議,孩子能大部分滿足下面的7個表現,就說明孩子可以進行如廁訓練了
給寶寶進行如廁訓練的7個信號
1.能口頭表達出其他的感覺,如肚子餓了,要拉尿了
2.尿布溼了或髒了之後,會用表情、姿勢或語言會來表達自己拉了大小便
3.溼尿布的時間間隔變長了,至少3小時,或者午睡後紙尿褲還是幹的
4.家長上廁所時,寶寶表現出好奇,想看看家長到底在做什麼。
5.能聽得懂簡單的指令,比如,脫褲子,並且能自己或者在大人的幫助下脫穿褲子
6.大便時間逐漸變得規律
7.排便後,會覺得不舒服,能夠主動找家長幫忙。
在觀察到孩子可以開始如廁訓練的「信號」之後,就可以真正的開始如廁訓練了
如廁訓練的4個步驟
第一步:挑選適合的兒童坐便器,讀懂寶寶的身體語言
選擇座便器
寶寶最喜歡自己挑選的座便器,寶寶會把它當作第一個可以騎的玩具,所以購買座便器時可以考慮以下幾點
寶寶的意見:寶寶的意見非常重要,一般對自己選擇的東西比較感興趣,寶寶對座便器感興趣,如廁訓練就成功一半了
易清潔:便槽要容易去除
安全:要留意座便器上的尖角不會弄傷寶寶
穩固性:要確保座便器不會因為寶寶亂動而翻倒,在平滑的地面上使用不會打滑
設計:要遵循兒童人體工學設計,測量,承重力強,成人馬桶結構
上面這款座便器無論從外觀設計,安全性和穩定性考慮,都是兒童座便器的首選,這款座便器不僅安全穩固,還易清潔,又便攜,非常好用的一款兒童座便器。
坐便器準備好了,接下來就要注意觀察寶寶察覺到便意時的樣子。
寶寶想要大小便時:會退回到安靜的地方,停止玩耍,安靜下來,蹲下來。
寶寶 正在大小便時:會抓住尿布,咕噥,雙腿交叉,臉皺在一起。
寶寶大小便結束了:會注視尿布的鼓脹處,感受不同的感覺,繼續玩或說話。
寶寶的這些動作都可以告訴父母,寶寶已經意識到自己體內的情況了。所有順利取得的技能,都需要意識和身體的相互配合。
第二步:教寶寶如廁語言,熟悉坐便器
一旦寶寶想要大小便了,爸爸媽媽可以在旁邊告訴寶寶,簡單的詞或詞組,如「上廁所」,「去拉便便」,「拉尿」。不要用暗含著羞恥感的詞彙或隱晦的詞。如「臭」,「髒」等。
等寶寶拉完了,可以把換下來的尿不溼扔進兒童專用坐便器中,讓孩子了解這個坐便器是做什麼用的。
熟悉坐便器後,當寶寶想要排便時,讓寶寶坐在坐便器上。這時候可以不必脫紙尿褲,目的是讓他知道怎麼使用坐便器。
第三步:教寶寶明白便意和上廁所的聯繫
當寶寶慢慢理解了坐便器的功能和使用後,當寶寶表現出想上廁所時,就可以帶著他走到坐便器跟前,教寶寶把他的感覺和該做的事聯繫起來。簡而言之,就是教寶寶了解有便意就要找馬桶,坐在馬桶上就要排洩。
(1)感覺和行動
當寶寶表現出要上廁所的跡象時(例如蹲下,安靜地退縮到旁邊),提醒他是不是要「上廁所」,是不是要「拉便便」。然後帶他到坐便器旁邊,一旦寶寶的腦子裡建立了「感到便意就去找馬桶」的聯繫,時間久了,他不用你提醒就能及時地到達馬桶旁邊。
(2)感覺和表達
或者,注意到寶寶有要上廁所的跡象時主動問他:「要便便嗎?告訴媽媽!」(或「告訴爸爸」,幫他建立一種聯繫,什麼時候感覺到便意,就及時說出來。一旦寶寶掌握了這兩個聯繫,一有便意就要去找馬桶,有便意時要說「拉便便」,會請求大人幫助。
(3)如廁時間
當寶寶走到坐便器旁邊,或者說「要拉便便」時。幫助他脫掉褲子,坐在坐便器上時,就可以排便了。但這能不能成功,取決於寶寶有沒有準備好。關鍵是時間要合適,要在他拉到紙尿褲裡之前就坐上馬桶,或者他想要大小便時就讓他坐上馬桶。
也可以給寶寶做一個便便時間表,記下一兩周內寶寶大便的時間和次數。如果有某種固定的規律,比如說早飯以後,那麼每天這個時候就把他領到馬桶上,讓他坐得住,直到大便排出來為止。
如果沒發現什麼規律,那就每兩個小時,讓他坐一次馬桶,或者每頓飯後試著讓寶寶坐馬桶,排便概率最大的是在早飯後。
很快寶寶就會將有了便意和坐上坐便器聯繫起來,在坐便器上,完成排便。
第四步:從脫掉紙尿褲到穿褲子
如果連著幾個星期的白天,寶寶的紙尿褲都能保持乾爽,寶寶有便意了可以自己到坐便器上排便,或者會尋求大人幫助到坐便器上排便,寶寶就可以從用尿片升級為穿褲子。
不過,寶寶的信號接收出現故障時,還是會有弄髒或弄溼褲子的情況發生。出現反覆,倒退,這是免不了的事。特別是寶寶很專心地玩遊戲時,「意外」尤其容易發生,因為寶寶玩耍過於專注,從而忘掉了自己身體內發生的事。
在完成日間訓練後,逐漸開始午睡以及夜間的訓練,讓寶寶在入睡前或睡醒後及時使用坐便器。大多數的寶寶會相對順利地完成日間訓練,但要完成午睡以及夜間如廁訓練,可能需要半年或者更長的時間。家長不要著急,如廁訓練本身就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整個過程儘可能積極、自然,這樣孩子才更容易接受。
在進行如廁訓練的過程中,還有4種方法,可以更好的輔助孩子,輕鬆脫掉紙尿褲。
一:光屁股訓練法
掩蓋證據會推遲大小便訓練的時間。尿片還會妨礙寶寶將有了便意和上廁所聯繫起來,所以,在天氣暖和的時候,讓寶寶光著屁股訓練要容易些。脫掉寶寶的尿布,讓他在家裡光著屁股,可以給他一件長T恤遮蓋。當有便意時,他會停下來,可能會蹲下來,會找坐便器,因為他突然意識到發生了什麼。寶寶可能會告訴你,自己正在幹什麼,「便便」或「尿尿」。
二:激勵法
寶寶做得好的時候要多鼓勵,多表揚,還可以給寶寶一個小禮物,當做鼓勵,激發寶寶的積極性。失誤的時候也要儘可能平靜心情跟他耐心解釋,不要責罵,家長們要表揚成功,忽視失敗,放輕鬆,這樣才能強化寶寶及時如廁的好習慣。
大小便訓練不應該有懲罰,就像你不能指責剛學走路的孩子會跌倒一樣,如果如廁失敗弄髒褲子,家長就大發雷霆訓斥寶寶不長記性的話,會讓寶寶產生很大的壓力,反而不利於他學會自己如廁。
三:「尿片用完了」的方法
如果寶寶拒絕用馬桶,試試「尿布用完了」的方法。
讓他看那一堆尿片一天天地減少,告訴寶寶:「看,只剩下10塊尿布了」,用一塊,就數一次。只剩下一塊時,告訴他這是最後一塊尿布了,你不會再去買了。當最後一塊尿布用完時,告訴他只能在坐便器排便,不可以拉褲子。這樣寶寶就會明白,只能在坐便器上排便了。
四:模仿法
在18個月到兩歲期間,寶寶能夠理解和表達自己的意思,他喜歡模仿和取悅別人,想要獨立,而且能快速地跑到廁所。
利用這個階段的寶寶喜歡模仿的特點,讓寶寶看你上廁所,同時解釋你在做什麼。女兒跟媽媽學,兒子跟爸爸學,通常效果比較好.
還可以用玩具娃娃來模仿、示範上廁所。讓寶寶看到「尿」是從哪裡出來的,脫掉娃娃的尿片,把娃娃放在兒童馬桶上,換尿片,清理馬桶。
父母生動的示範,加上玩具娃娃的示範,會使大小便訓練變得更容易。
最後,家長還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在白天和夜間都經常尿褲子、不斷滴尿、抱怨尿尿的時候疼痛,可能表明他的泌尿系統受到了感染,或者患上了其他疾病,應及時帶孩子去看醫生。
總之,訓練寶寶如廁是一個漫長和曲折的過程,出現反覆、倒退也很正常,家長不必著急,要耐心找找原因想辦法解決問題,更不要訓斥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