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個信號,4個步驟,4種方法,讓孩子輕鬆告別紙尿褲

2020-12-23 小B育兒計

以前總是聽到媽媽開玩笑的說,「一把屎一把尿」的把我拉扯大。

現在自己當媽媽了才知道,想要養大個小孩,「一把屎一把尿」真的不是說笑的。

雖然現在有了紙尿褲,解決了爸爸媽媽頻繁換洗尿布的苦惱,帶來了很多便利,但是每次寶寶拉便便了,搞髒衣服了,收拾起來也是讓人崩潰的。

另外孩子也有長大的一天,也不可能一直穿著紙尿褲,要是能讓寶寶早點脫掉紙尿褲,學會自己上廁所,那可是解決了爸爸媽媽心頭的一件大事。

那麼什麼時候可以給孩子脫掉紙尿褲?,怎麼讓孩子學會自己上廁所?讓孩子學會自己上廁所該注意什麼?給孩子如廁訓練的一系列問題,也成了爸爸媽媽們最頭疼的問題。

在給孩子進行如廁訓練時,爸爸媽媽首先要了解的兩件事

1.「如廁訓練」不等於「把屎把尿」。

很多家長在給寶寶脫掉紙尿褲前,都會用「把屎把尿」的方法,定時抱起寶寶,掰著寶寶的小腿,用「噓噓」聲來刺激寶寶排便排尿,雖然這種方法常常能成功讓寶寶排便排尿甚至養成習慣,但是這種方法存在很多健康隱患。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們先簡單解了一下排尿排便的原理

排尿原理:隨著膀胱裡尿液慢慢充盈,膀胱上的感受器會發出「尿要滿了」的信號,產生尿意,尿道括約肌會在神經系統的控制下「開閘放水」,完成排尿過程

排便原理:直腸內的神經細胞由於受到大便在直腸黏膜上的刺激,產生便意,向大腦皮層的神經中心發出便意的信號,讓肛門括約肌放鬆,直腸肌肉收縮,配合腸道蠕動,然後就會將大便排出。

因此排便排尿的過程是需要鍛鍊的,寶寶需要自己感覺到便意,練習控制括約肌才能更快地掌握排尿排便的竅門。

如果頻繁的給寶寶把屎把尿,會剝奪寶寶感受憋便憋尿的機會,也會讓寶寶的括約肌得不到鍛鍊,讓寶寶更晚學會自主排便,甚至造成寶寶尿頻等問題

另外把屎把尿的時候,需要讓寶寶較長時間的保持很不自然的兩腿分開的姿勢,如果經常這麼做,會使寶寶的髖關節發育受到影響,這個姿勢還有可能造成寶寶脫肛或肛裂,導致將來患痔瘡的可能性升高。這個姿勢還會對寶寶的脊柱產生影響

所以不要用「把屎把尿」的方法來訓練寶寶自主上廁所

2.寶寶的排洩模式

通常,大小便肌肉控制力的發育順序是:(1)夜間大便的控制:

(2)白天大便的控制:

(3)白天小便控制:

(4)夜間小便控制:

最初的幾個月,寶寶會很自然地先經歷一段自我訓練。第一個月時,寶寶一天要大便很多次;一歲以前,會變為一天一兩次;兩歲時,變成一天一次。雖然次數少了,但每次大便的分量多了(小便的變化與此相同)。每個寶寶的身體發育存在個體差異,大小便次數也會不一樣。

很多寶寶從6個月到一歲時夜間不再大便,所以對寶寶進行如廁訓練時,從白天大小便的控制訓練開始,再到夜間小便的控制訓練。

很多家長會問:

什麼時候開始給寶寶如廁訓練呢?寶寶1歲半了,可以訓練如廁了嗎?

寶寶2歲了,到如廁黃金期了嗎?

3歲了還不能自主如廁,寶寶是不是有問題呢?

夏天是如廁的最好時機嗎?冬天是不是不能進行如廁訓練?

一般來說,寶寶2 歲左右就能自主控制排便,可以進行如廁訓練了。這個時間並不是絕對的,有的寶寶20 個月時就可以開始訓練,有的則需要等到27 個月。家長不必嚴格遵循推薦的時間。

其實,訓練孩子脫掉紙尿褲不是看氣溫幾度了,寶寶幾歲了,而要看孩子是否已經準備好了。

美國兒科學會(AAP)建議,孩子能大部分滿足下面的7個表現,就說明孩子可以進行如廁訓練了

給寶寶進行如廁訓練的7個信號

1.能口頭表達出其他的感覺,如肚子餓了,要拉尿了

2.尿布溼了或髒了之後,會用表情、姿勢或語言會來表達自己拉了大小便

3.溼尿布的時間間隔變長了,至少3小時,或者午睡後紙尿褲還是幹的

4.家長上廁所時,寶寶表現出好奇,想看看家長到底在做什麼。

5.能聽得懂簡單的指令,比如,脫褲子,並且能自己或者在大人的幫助下脫穿褲子

6.大便時間逐漸變得規律

7.排便後,會覺得不舒服,能夠主動找家長幫忙。

在觀察到孩子可以開始如廁訓練的「信號」之後,就可以真正的開始如廁訓練了

如廁訓練的4個步驟

第一步:挑選適合的兒童坐便器,讀懂寶寶的身體語言

選擇座便器

寶寶最喜歡自己挑選的座便器,寶寶會把它當作第一個可以騎的玩具,所以購買座便器時可以考慮以下幾點

寶寶的意見:寶寶的意見非常重要,一般對自己選擇的東西比較感興趣,寶寶對座便器感興趣,如廁訓練就成功一半了

易清潔:便槽要容易去除

安全:要留意座便器上的尖角不會弄傷寶寶

穩固性:要確保座便器不會因為寶寶亂動而翻倒,在平滑的地面上使用不會打滑

設計:要遵循兒童人體工學設計,測量,承重力強,成人馬桶結構

上面這款座便器無論從外觀設計,安全性和穩定性考慮,都是兒童座便器的首選,這款座便器不僅安全穩固,還易清潔,又便攜,非常好用的一款兒童座便器。

坐便器準備好了,接下來就要注意觀察寶寶察覺到便意時的樣子。

寶寶想要大小便時:會退回到安靜的地方,停止玩耍,安靜下來,蹲下來。

寶寶 正在大小便時:會抓住尿布,咕噥,雙腿交叉,臉皺在一起。

寶寶大小便結束了:會注視尿布的鼓脹處,感受不同的感覺,繼續玩或說話。

寶寶的這些動作都可以告訴父母,寶寶已經意識到自己體內的情況了。所有順利取得的技能,都需要意識和身體的相互配合。

第二步:教寶寶如廁語言,熟悉坐便器

一旦寶寶想要大小便了,爸爸媽媽可以在旁邊告訴寶寶,簡單的詞或詞組,如「上廁所」,「去拉便便」,「拉尿」。不要用暗含著羞恥感的詞彙或隱晦的詞。如「臭」,「髒」等。

等寶寶拉完了,可以把換下來的尿不溼扔進兒童專用坐便器中,讓孩子了解這個坐便器是做什麼用的。

熟悉坐便器後,當寶寶想要排便時,讓寶寶坐在坐便器上。這時候可以不必脫紙尿褲,目的是讓他知道怎麼使用坐便器。

第三步:教寶寶明白便意和上廁所的聯繫

當寶寶慢慢理解了坐便器的功能和使用後,當寶寶表現出想上廁所時,就可以帶著他走到坐便器跟前,教寶寶把他的感覺和該做的事聯繫起來。簡而言之,就是教寶寶了解有便意就要找馬桶,坐在馬桶上就要排洩。

(1)感覺和行動

當寶寶表現出要上廁所的跡象時(例如蹲下,安靜地退縮到旁邊),提醒他是不是要「上廁所」,是不是要「拉便便」。然後帶他到坐便器旁邊,一旦寶寶的腦子裡建立了「感到便意就去找馬桶」的聯繫,時間久了,他不用你提醒就能及時地到達馬桶旁邊。

(2)感覺和表達

或者,注意到寶寶有要上廁所的跡象時主動問他:「要便便嗎?告訴媽媽!」(或「告訴爸爸」,幫他建立一種聯繫,什麼時候感覺到便意,就及時說出來。一旦寶寶掌握了這兩個聯繫,一有便意就要去找馬桶,有便意時要說「拉便便」,會請求大人幫助。

(3)如廁時間

當寶寶走到坐便器旁邊,或者說「要拉便便」時。幫助他脫掉褲子,坐在坐便器上時,就可以排便了。但這能不能成功,取決於寶寶有沒有準備好。關鍵是時間要合適,要在他拉到紙尿褲裡之前就坐上馬桶,或者他想要大小便時就讓他坐上馬桶。

也可以給寶寶做一個便便時間表,記下一兩周內寶寶大便的時間和次數。如果有某種固定的規律,比如說早飯以後,那麼每天這個時候就把他領到馬桶上,讓他坐得住,直到大便排出來為止。

如果沒發現什麼規律,那就每兩個小時,讓他坐一次馬桶,或者每頓飯後試著讓寶寶坐馬桶,排便概率最大的是在早飯後。

很快寶寶就會將有了便意和坐上坐便器聯繫起來,在坐便器上,完成排便。

第四步:從脫掉紙尿褲到穿褲子

如果連著幾個星期的白天,寶寶的紙尿褲都能保持乾爽,寶寶有便意了可以自己到坐便器上排便,或者會尋求大人幫助到坐便器上排便,寶寶就可以從用尿片升級為穿褲子。

不過,寶寶的信號接收出現故障時,還是會有弄髒或弄溼褲子的情況發生。出現反覆,倒退,這是免不了的事。特別是寶寶很專心地玩遊戲時,「意外」尤其容易發生,因為寶寶玩耍過於專注,從而忘掉了自己身體內發生的事。

在完成日間訓練後,逐漸開始午睡以及夜間的訓練,讓寶寶在入睡前或睡醒後及時使用坐便器。大多數的寶寶會相對順利地完成日間訓練,但要完成午睡以及夜間如廁訓練,可能需要半年或者更長的時間。家長不要著急,如廁訓練本身就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整個過程儘可能積極、自然,這樣孩子才更容易接受。

在進行如廁訓練的過程中,還有4種方法,可以更好的輔助孩子,輕鬆脫掉紙尿褲。

一:光屁股訓練法

掩蓋證據會推遲大小便訓練的時間。尿片還會妨礙寶寶將有了便意和上廁所聯繫起來,所以,在天氣暖和的時候,讓寶寶光著屁股訓練要容易些。脫掉寶寶的尿布,讓他在家裡光著屁股,可以給他一件長T恤遮蓋。當有便意時,他會停下來,可能會蹲下來,會找坐便器,因為他突然意識到發生了什麼。寶寶可能會告訴你,自己正在幹什麼,「便便」或「尿尿」。

二:激勵法

寶寶做得好的時候要多鼓勵,多表揚,還可以給寶寶一個小禮物,當做鼓勵,激發寶寶的積極性。失誤的時候也要儘可能平靜心情跟他耐心解釋,不要責罵,家長們要表揚成功,忽視失敗,放輕鬆,這樣才能強化寶寶及時如廁的好習慣。

大小便訓練不應該有懲罰,就像你不能指責剛學走路的孩子會跌倒一樣,如果如廁失敗弄髒褲子,家長就大發雷霆訓斥寶寶不長記性的話,會讓寶寶產生很大的壓力,反而不利於他學會自己如廁。

三:「尿片用完了」的方法

如果寶寶拒絕用馬桶,試試「尿布用完了」的方法。

讓他看那一堆尿片一天天地減少,告訴寶寶:「看,只剩下10塊尿布了」,用一塊,就數一次。只剩下一塊時,告訴他這是最後一塊尿布了,你不會再去買了。當最後一塊尿布用完時,告訴他只能在坐便器排便,不可以拉褲子。這樣寶寶就會明白,只能在坐便器上排便了。

四:模仿法

在18個月到兩歲期間,寶寶能夠理解和表達自己的意思,他喜歡模仿和取悅別人,想要獨立,而且能快速地跑到廁所。

利用這個階段的寶寶喜歡模仿的特點,讓寶寶看你上廁所,同時解釋你在做什麼。女兒跟媽媽學,兒子跟爸爸學,通常效果比較好.

還可以用玩具娃娃來模仿、示範上廁所。讓寶寶看到「尿」是從哪裡出來的,脫掉娃娃的尿片,把娃娃放在兒童馬桶上,換尿片,清理馬桶。

父母生動的示範,加上玩具娃娃的示範,會使大小便訓練變得更容易。

最後,家長還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在白天和夜間都經常尿褲子、不斷滴尿、抱怨尿尿的時候疼痛,可能表明他的泌尿系統受到了感染,或者患上了其他疾病,應及時帶孩子去看醫生。

總之,訓練寶寶如廁是一個漫長和曲折的過程,出現反覆、倒退也很正常,家長不必著急,要耐心找找原因想辦法解決問題,更不要訓斥寶寶。

相關焦點

  • 寶寶如廁訓練期:有這5個「小動作」時,可以進行4步驟甩掉紙尿褲
    這就是寶寶發出的第5個可以進行如廁訓練的小動作了,這時如果能及時把他帶到廁所,寶寶就不會尿褲子。對照以上的5個小動作,如果你家寶寶基本上都有,爸爸媽媽就要意識到,這就是寶寶發出的可以學習如廁的信號,說明他已經準備好了。
  • 教孩子上廁所太費勁,等這四個信號出現,脫掉紙尿褲不再難
    就拿寶寶上廁所來說,小時候用慣了紙尿褲比較省心,可寶寶總有長大的一天,到了一定年齡還給寶寶穿紙尿褲到處跑,是要惹人笑話的。脫不掉的紙尿褲,直接影響孩子上幼兒園的進度珊珊的寶寶已經2歲半了,家裡人都讓她等下個學期開學,讓孩子去幼兒園適應適應,珊珊總是說再等等。
  • 寶寶如廁訓練沒煩惱:若蘭寶貝現身說法,一周輕鬆告別紙尿褲
    掌握2個小竅門,讓孩子不知不覺告別紙尿褲!學會自主如廁是寶寶成長中重要的「裡程碑」,代表著孩子向自理邁進一步。訓練孩子自主如廁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一步,對家長和寶寶都是重要的一步。孩子能夠學會自己上廁所,這不僅有利於寶寶的護理,而且可以減輕爸媽的辛勞。
  • 最快14天讓寶寶徹底告別紙尿褲,錯過這個最佳時機就要再等一年!
    但是,也不能完全抱著順其自然的態度,覺得說不準哪天寶寶就對自己上廁所感興趣了,脫掉紙尿褲是水到渠成的事兒。朋友就是抱著這個想法,導致孩子快3歲還不會自己控制大小便。 在寶寶自己如廁這件事上,家長要注意觀察寶寶想自己如廁的「信號」,同時加以引導和訓練。
  • 父母要知道:給寶寶告別紙尿褲的時間!不然對寶寶有傷害,別弄錯
    寶寶小的時候,不能自主排便,為了寶寶舒服,也為了父母更加輕鬆,現在大多數人都會選擇紙尿褲,它比尿布方便省事。不過等著寶寶慢慢長大,父母們就要面臨一個大難題,什麼時候告別紙尿褲?過來人都表示:穿上容易,脫掉難!
  • 4歲孩子,夜裡用紙尿褲,要不要斷呢?太該斷了
    我家雙胞胎,是2歲多徹底斷了紙尿褲的。孩子4歲,夜裡用紙尿褲,要不要斷呢?太該斷了。不把尿,2歲多會清楚表達,白天去掉了紙尿褲,上幼兒園的問題順利解決了,那晚上呢?作為4歲的孩子,晚上需要紙尿褲,是心理依賴和習慣問題,雙重原因導致。
  • 什麼時候給娃換大一碼紙尿褲?看3個信號
    出現3個信號,說明寶寶該換大碼紙尿褲了1、頻繁出現漏尿現象很多媽媽在給寶寶換紙尿褲的時候,發現褲子總是會被弄溼。排除媽媽給寶寶戴紙尿褲的方式不對的原因,這個信號說明,寶寶該換大一碼的紙尿褲了。3、腰圍貼貼到最外側了腰圍貼也是檢驗是不是該換紙尿褲的一個標誌。一般穿著合適的紙尿褲,對側腰圍貼貼在紙尿褲內側比較多;當紙尿褲小了時,腰圍貼只能貼到外側位置,這樣紙尿褲勒的比較緊,寶寶也會不舒服。紙尿褲的號碼怎麼選?
  • 腳臭有4種原因,7個簡單方法就解決!——舒泊闌精緻生活
    近日,腳科醫生分析了腳臭的原因,並提供幾個簡單的方法,讓你告別難聞的腳臭。 腳臭的4種原因1、出汗腳氣(腳臭)是由於身體的小汗腺分泌旺盛,造成的溼熱,會使皮膚細菌忙著吃死去的皮膚細胞,出汗促使細菌容易繁殖,在分解汗水和死細胞時會產生味道。
  • 紙尿褲和「羅圈腿」的關係,4個字就能說清!
    紙尿褲和羅圈腿的關係,4個字就是:沒 有 關 系紙尿褲穿在哪?穿在小屁屁上,頂多算接觸髖部,羅圈腿的「圈」在哪?「圈」在膝部,不挨著呀!下面咱們就把這個問題弄清楚吧!家長擔心的羅圈腿是一種俗稱,醫生上稱為O型腿。關於腿型,也都有一些不靠譜的謠言:問:出生後要綁腿,否則腿不直?
  • 4種食材,4個步驟,教你做冬日熱飲,暖心暖胃,從此告別星巴克
    今天就教大家用4種食材,簡單的幾個步驟做一杯暖心暖胃的冬日熱飲,特別好喝!準備四種食材,純牛奶200ml,煉乳50克,可可粉20克,棉花糖4顆。可可粉倒入杯子裡,加入少量的熱開水,把可可粉徹底衝勻。純牛奶倒入奶鍋中,加入50克煉乳。煉乳是含糖的,所以我沒有另外加糖。奶鍋加熱至牛奶沸騰立刻關火。趁熱倒入可可粉中。
  • 4歲孩子睡覺仍用紙尿褲,網友大呼戒掉,別為了面子損害孩子健康
    琳琳今年四歲,已經讀幼兒園中班了,但是她夜晚睡覺的時候仍然要穿紙尿褲,只要不用,就立馬尿床。琳琳媽媽對此困擾不已,在網上諮詢各方寶媽的建議,眾網友聽到4歲的孩子仍然要穿紙尿褲睡覺,紛紛指責琳琳媽媽不負責任,不稱職,建議琳琳媽媽趕緊給孩子戒掉紙尿褲。
  • 紙尿褲影響生育功能?該穿到幾歲?關於紙尿褲的 4 個真相,家長必知
    小寶寶看上去很嬌嫩,但骨頭的發育絕對不是紙尿褲這種柔軟的對手可以撼動的。4. 穿紙尿褲會影響髖關節發育嗎?不會。就目前研究所得,影響髖關節發育的因素大部分都是先天的。寶寶穿上紙尿褲之後,兩個大腿微微外展的姿勢,才是比較正常的。
  • 蘋果手機老是信號不好,只要掌握這4個小技巧,信號便能立馬增強
    二、信號增強1、還原網絡設置第一種增強蘋果手機信號的方法是還原網絡設置,具體操作步驟是點擊【設置】-【通用】-【還原網絡設置】,這樣就可以增強手機信號了。2、飛行模式第二種增強蘋果手機信號的方法是打開飛行模式一會,然後再將其關閉掉,具體操作步驟是從下往上滑動,在控制中心這裡找到飛行模式,最後只要點擊一下就可以了。
  • 寶寶如廁訓練的那些事,幾個小竅門幫娃告別尿不溼,遠離尿褲子
    朋友小敏的寶寶今年剛剛兩歲,小敏打算這段時間訓練孩子自主如廁,把紙尿褲斷掉。可進行了一周的如廁訓練之後,根本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孩子並沒有學會自己上廁所,也沒有主動上廁所的意識,反而尿了十幾次的褲子。小敏有些不知所措,只好來向我求助。
  • 4個護理小妙招,幫助孩子避免紅屁屁
    而且自從有了娃,媽媽們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總會練就很多神奇奇怪的本領。 比如老母親們想判斷娃有沒有不聲不響拉屎,根本不需要把娃身上的紙尿褲解開,而是靠著後天練就的發達嗅覺將鼻子湊近娃的屁股,猛吸一口細細感受是否有一股特殊的[番薯味],以此判斷寶寶到底拉臭臭了沒。
  • 達人媽手把手教你,怎樣讓孩子一個月時間擺脫紙尿褲?
    從她出生的那個夏天開始,就有各種來自大媽大嬸的聲音,說夏天穿紙尿褲捂屁股,說冬天太多不好換,說我外孫子4個月就不穿紙尿褲了,隔會兒把一下,一把就尿……面對這樣的聲音,剛開始我還解釋下,後來卻慢慢的發現,多年來的老經驗老傳統,並不是一兩句話就能勸回的。
  • 讓孩子學會自己吃飯,除了及時掌握信號,還可以試試這4個方法
    手把手教你如何科學養育孩子!斌姐營養課堂每期一個短視頻為大家提供科學輕鬆的餵養心得!▲ 圖片來自育兒互助營養與輔食群:笙笙麻麻孩子自主進食的信號,你了解嗎?孩子4個月:孩子可以自如地將有趣的東西送進嘴裡,如果孩子已經開始添加輔食,家長就要有意識的觀察和鍛鍊孩子自主進食的能力。孩子5-8個月:開始練習用拇指和其他手指配合,用拍、抓或耙的方式撿起很多東西。用嘴探索外部的食物,然後再將外部的食物通過啃、吮吸、嚼、吞來咽進肚中,並在這個過程中明白何為外、何為內。
  • 這4個有趣的塗色方法,讓孩子1天輕鬆學會塗色技巧!
    我們要告訴孩子這些知識,同時又不能直接告訴他們答案,而要引導和激發他們通過自己的觀察、探索和提問,獲得答案,這樣更有利於保護孩子求知慾。在寶寶畫畫時,給予一定的語言指導也很重要。寶寶的塗色技能是需要訓練的。開始時,成人可讓寶寶用蠟筆或油畫棒不畫輪廓線,直接採用塗染的方法表現出來。
  • 天太熱娃穿紙尿褲遭罪,怎樣訓練寶寶自主如廁?牢記3個原則
    有研究表明,娃在18個月之前就學習上廁所,通常要到4歲之後才能完全掌握相關技能。而那些2歲左右才開始訓練的孩子只需要1年時間就可以獨立上廁所了。訓練完成的平均年齡為2歲半左右。所以不建議太早開始給娃進行如廁訓練。
  • 這4個除痘方法不能錯過,輕鬆告別痘痘肌
    這4個除痘方法不能錯過,輕鬆告別痘痘肌 杜絕痘痘肌實際上在生活起居中必須做的瑣事十分多,改變現狀欠佳的生活方式,向身心健康科學研究的方法挨近,才算是恰當的作法。 4、維持充足的睡眠長期性的經常熬夜、休息不好會立即造成內分泌失調,肌膚出現暗黃、變黃、起痘、有斑等一系列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