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肥,只要減過肥,正在減肥,甚至已經減肥成功的人,都或許走了不少彎路。
從剛開始的只關注自己的體重,到後來看自己的BMI,再靠譜點就看體脂率。
我在以往的日子裡也一直跟學員強調,減肥的時候不要看自己的體重,看體脂率。
只要將體脂率降到標準範圍內,就算是減肥成功,而且是比其他任何方法都健康。
而有些學員也會問,體脂率降到個位數,肌肉不是更明顯,身材更好嗎?
事實上,審美這件事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體脂率降到個位數,會是什麼樣?
請看下面這位健美運動員,體脂率最低4%的時候的身材,是否美觀?
上圖的是否美觀,每個人都有各自評說,事無對錯,只是審美標準不同。
然而,這樣的體脂率,事實上普通人或許根本達不到,因為它是一個「系統工程」。
這位主人公叫Helmut Strebl,現在是一名營養師、運動康復師、健身培訓師……
從12歲開始接觸健身,到16歲系統健身,到22歲參加比賽,
Helmut已經堅持了近40年的健身運動,參加比賽也近20年曆程。
190cm身高的他,體重常年維持在88.5~93kg左右。
而體脂率,只有在參加比賽的時候,會快速刷下來。
而他成名並不是因為他現在的職業素養有多高,而是因為一組「民工照」。
照片中的他,一身工人打扮,最吸引人的就是他一身的肌肉,
分離度之高,被人稱之為「塑膠人」!
不過他並不提倡別人模仿,因為過低的體脂率對人體無益,包括運動員。
僅有的區別是,運動員身後有強大的專業團隊,檢測他們的健康。
而且,即便是運動員,即便是有專業團隊監測自己的身體狀況的情況下,體脂率過低,依舊對人體有損。
所以,運動員不是你想的那麼健康,很多運動員、健美選手也因為受到長期過度的體能操練有停經、骨質疏鬆、爆發力不足而受傷。
甚至會出現心臟病、暴斃的情形,所以在健美比賽的擂臺上,很多運動員都倒下了,之後再也沒起來。
所以,以健康的角度而言,體脂肪越低,只會對身體百害而無一利。
脂肪真的有那麼糟?
一般來說,女運動員體脂9%左右、男運動員體脂8%左右。
而這個也只是建議值,其實體脂肪率就像穿衣一樣,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尺碼。
即便是專業的運動員,並不是每個人在賽臺上的體脂率都是8%~9%。
而普通人在減脂過程中,更不需要追求和自己的偶像或者目標一樣的體脂率。
有的人看到健美舞臺上自己的偶像的體脂率,可能低到3-4%(男性)、8%-12%(女性),就一味的追求,殊不知這樣的低體脂標準不見得適合您。
所以,體脂率的標準也是一個範圍,而不是一個數值,只有適合的才是健康的。
比如有的女性低於17%的體脂率身體無恙,但有的人如果低於17%就可能「大姨媽」走丟。
此外體脂肪中的脂肪還分皮下脂肪跟內臟脂肪,比起皮下脂肪我們減脂過程中更應該關注內臟脂肪的比率。
內臟脂肪圍繞著體內器官,對人的內臟有著支撐、穩定和緩衝保護的作用。
當內臟脂肪比率過高,可能會導致三高等健康問題,但是如果過低導致體內臟器無法受到有效的支撐保護,甚至影響體內細胞的健康。
此外,體脂肪過低除了身體器官將無法受到良好保護,還會出現內分泌系統大亂、情緒暴躁、停經、身體壓力指數飆高、免疫力下降、骨質疏鬆、維生素吸收受阻、能量供應不足(脂肪是身體供能最高的物質)等,甚至心臟健康出問題,危及生命。
所以,在減肥過程中,通過飲食和運動降低體脂率的同時,更應關注身體健康狀況。
不要一味地為了甩掉身上那層堆積的脂肪肉,為了讓身體肌肉線條就越明顯,為了使身體曲線畢露,去降低體脂率。
不論高體脂率,還是低體脂率,都不宜過度,建議男性的脂肪量不低於12%;而女性不低於17%,運動員另當別論。
要知道,即便是運動員,維持個位數的體脂率的狀態的時間也不會太久,否則對健康也是有害的。#百裡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