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N-BA5十單元純動鐵耳塞:低價產品也有出色表現

2020-12-21 Hey科技汪

作為一款國產耳機,TRN-BA5的表現對得起300元檔這個價格,TRN聲學很好的發揮了其十單元純動鐵的性能,這是一款適合耳機玩家耐性調教的耳機。

優點 缺點

純動鐵 需要時間調教人聲出色 低音欠佳價格實惠 對線材依賴高設計個性#耳機#

TRN-BA5的價格在剛發售時要接近500多,不過現在價格已經降下來了,300左右即可入手,非常適合入門級發燒友,能夠清晰的體會到純動鐵單元與圈鐵單元的差異。

開箱

TRN-BA5的包裝很簡單,沒有花裡胡哨的介紹或者品牌故事,這個品牌目前應該還處於找尋自身定位的階段,所以大部分投資都用於提高產品質量上,宣傳上投資也比較少。要知道,耳機可是個暴利行業,結構也不算複雜,只要肯堆好料,很難差到哪裡去。

掀開塑料蓋板就是耳機主體,盒內附贈一根原裝插拔3.5mm接線,額外會贈送兩副耳套,以及三對記憶棉耳套。

設計與材質

在看到耳塞的第一眼,你就會感覺它很酷。 殼體採用鋁鎂合金製成,擁有流暢順滑的曲線。尺寸在視覺上來看並不顯緊湊,耳塞主體呈啞光黑色,從各角度都能看到不同曲線,整體形狀很有那種高級定製耳機的感覺。

外殼採用的是全金屬材質,包括過濾網都是金屬的,面板中間還有一層網罩,據官方所稱為調節腔體內的氣壓設計的。從材料上來說肯定會比樹脂和塑料更難定型,如果仔細觀察,是可以從殼體表面看到輕微打磨痕跡的,不過,這些痕跡對佩戴舒適度不會構成影響,而且上手的感覺相當高級,從另一個角度看,那不就是工業風嘛。

耳機與耳機線採用插拔的方式連接,這在很多發燒級耳機裡很常見,因為不同的耳機線對聲音的傳輸是有一定影響的。原線插針採用0.75 2pin插針且設計有限位槽,使用起來非常穩固。線身選用四絞無氧銅線編織,非常柔軟。插頭以及分線器都是用的金屬材質,手感相當好。

佩戴體驗

這年頭,如果哪個耳機在宣傳裡不說自己的設計符合人體工程學,那肯定會被噴死。TRN-BA5顯然也不例外,實際上,耳塞上面那些曲線也的確會很好的貼合耳廓。

耳塞的重量並不輕,畢竟每個耳塞裡面有五個動鐵單元,很難減輕重量,但實際的佩戴體驗卻很舒適,並沒有感覺到重量,耳掛部分以熱縮套塑型,貼合性也不錯。個人感覺,它的佩戴體驗甚至好過一些千元品牌,如1More等。

值得注意的是,面板中間這個網罩,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就是增加了透氣性,他不會像普通耳塞那樣堵耳朵;壞處也很明顯,就是會出現聲音外擴的現象,特別是音量較大時,旁人很容易就能聽到耳機裡的音樂。

純動鐵和圈鐵

在說到具體音質表現前,我要先做個科普。一款耳機的音質表現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發聲單元。發聲單元最基本的有動圈和動鐵兩種,而當前業內的主流耳機基本上都是圈鐵,包括TRN自己大部分耳機也是圈鐵的,圈鐵流行當然有流行的原因。

圈鐵從理論來說,結合了動圈和動鐵各自的長處。在實踐中,就音色而言,也的確更適合各層次消費者,但這並不是說圈鐵絕對就是好。

圈鐵相對純動鐵耳塞,多了一份韻味,少了一分精準。對於我們很多人來說,並不能分辨聲音的好壞,很多人的評價標準就是要有低音,低音一定要重。而動鐵在低音這塊剛好就是劣勢,為了迎合消費者,廠商就必須去追求圈鐵。這也是造成了耳機愛好者和發燒友分歧之一,有些發燒級的純動鐵耳機,沒調教的話,那低音真的是不堪入耳。

最關鍵的是,動鐵單元非常貴,有的進口動鐵單元的成本甚至比進口品牌還貴。而圈鐵的成本就低很多了,動圈幾毛錢很普遍。動鐵單個造價就有可能就上雙位數了,哪怕是一圈一鐵,其音質對於不挑剔的人來說,也夠用,成本還能低好多。

TRN-BA5音質

我們說回TRN-BA5,如果我在這裡繼續講什麼專業術語,那未免太無趣了,先不說我作為一個業餘人士能不能說清楚,這種說法我個人覺得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基本上不具備參考價值。所以我的評價方法就是用儘量直白的語言去描述聲音特性。

耳機在開箱後,我立即試聽了一下,個人覺得聲音有點大也有點鋒利。所以我給他煲了一晚上的機,但這個時間明顯還不夠,聽大佬說這款耳機至少要煲50個小時以上,音質才會釋放開來。就這一點來說,很多剛入手的小夥伴可能就覺得不值,但我個人很喜歡這種調教的過程。

各音域表現

雖然煲機時間不夠,但評測還要繼續,TRN BA5的音質,不愧是純動鐵的,聲音聽起來非常清晰,就是不參雜其它因素的清晰。5單元帶來的高音域延伸性非常好,通透利落。 整體上沒有金屬質的聲音,但會給人一種尖銳的印象,這應該是純動鐵耳機剛上手的通病。總感覺你在和它鬥爭,要麼你馴服它,要麼它刺傷你,

中音範圍感覺就很好。特別是它的人聲表現,沒有出現那種人聲下沉的現象,我覺得這也是因為純動鐵單元的原因,他給人的感覺就很自然。用它去聽一聽許巍的歌,那真的超級享受,很容易就能把那種滄桑中帶著透亮的感覺給體現出來。

但到了低音區域就有點把不住了,並不是說到了低音就廢了,它的反應依然很好,聲壓不錯,聲音沒有失真或卡住的現象。但就是沒有味道,這點在某些歌曲上表現相當明顯,比如陳奕迅的歌,你依然可以聽清楚他在唱什麼,但你卻難以聽出陳奕迅那種娓娓道來的感覺。而且即使是超低音也聽起來非常響亮,可能就是因為太清楚了。

總結總體而言

TRN-BA5B是一款物有所值的耳機,適合作為想要進入發燒圈的玩家入門嘗鮮用。

在純動鐵和高開放度的金屬外殼結合下,能夠提供清晰、完整的聲音。它專注於中高音域,具有清澈透亮的人聲表現,在純音樂如鋼琴曲等樂器上表現不俗,流行歌曲也能輕鬆駕馭,在深度煲機後,應該會有更亮耳的表現。

我是老汪,回見

相關焦點

  • QDC三單元動鐵耳塞Hi-Fi版
    動鐵耳塞並不是簡單講單元數量的,不是說8單元就不如12單元——單元的配置、挑選、分頻的設計、整體的調教,非常非常重要,否則簡單堆料就可以做出頂級耳塞了,但事實並非如此簡單,要複雜得多。8SH這款八單元製品,我在看來是整體設計和調教非常成功的一款動鐵耳塞製品。就聲音的純淨、透明、平衡度和細膩感而言,它是目前動鐵耳塞裡頂級的製作,也充分體現出專業背景廠家對聲音「正」的準確把握。
  • 清澈而溫潤的人聲 NuForce(新智)HEM4雙動鐵耳塞體驗
    先來簡單介紹一下,NuForce(新智) HEM系列一共有四款耳塞,單單元動鐵HEM2、雙單元動鐵HEM4、三單元動鐵HEM6以及四單元動鐵HEM8,價格嘛,分別是1388元、2299元、3199元、3888元,同樣數量單元的耳塞NuForce(新智) HEM的價格要比舒爾、威士頓、鐵三角的動鐵貴一些(SE846除外),特別是HEM2與HEM4的價格已經可以買到更多單元的耳塞,當然動鐵耳塞的音質與單元數量並無絕對的關係
  • 很多動鐵:TRN VX 七單元 入耳式圈鐵耳機體驗測評報告
    ,總是會遇到很多翻車的產品,畢竟拿單元湊數騙小白這種事情真的很容易。VX的整體風格還是典型的圈鐵耳機的聲音,兩頭翹的情況不算明顯,但是仍然是有一定存在的情況。VX的聲音比較乾淨,解析力不錯,因為除了低頻以外,基本上中高頻都是交由動鐵單元負責的,所以這款產品的「鐵味」還是很濃的。中高頻方面的細節表現比較喜人,要明顯好於h297和HE01。在整體風格上,有點像低頻稍多的SoraLight。
  • 返場之音——索尼XBA-300AP三動鐵耳塞簡評
    其實早在IFA 2015的時候,索尼就低調的發布了三動鐵XBA-30的升級耳塞——XBA-300AP。時過境遷,約發布了一年多的時間,已不算是新品的XBA-300AP並沒有絲毫洩氣的意思,似乎還想再表達自己的高端氣質。接下來就來聊聊這款返場之音耳塞。產品設計:
  • 旗艦派的實力塞——聽氪三動鐵耳塞T300簡評
    家家都有副能稱之為旗艦的耳機,T300作為聽氪聲學的新旗艦三動鐵耳塞,它不再像TK200那樣低調的只做實力派的旗艦塞,而是選擇了做最出色的自己,做旗艦派的實力塞!那麼接下來就簡單聊聊T300這款新旗艦耳塞。實物拍攝看細節:
  • 新的圈鐵王者來了,JH Audio高調發布頂級的八單元圈鐵耳塞Lola
    結合動圈單元和動鐵單元各自優勢的圈鐵耳塞,看起來是一個不錯的組合。但事情往往也沒這麼簡單:圈鐵並非萬金油,迄今為止,除了K3003,其餘的圈鐵,哪怕是「大法出品」的一系列耳塞,也談不上有太多的存在感,知名度和口碑更是完全比不上當年的K3003。以至於最早發布的K3003,仍然是圈鐵家族中的扛把子。
  • 純動圈耳塞回潮
    最近幾家廠不約而同推出了單動圈耳塞,價位從兩千到五六千元。有圈內人稱之為動圈回潮。背後有什麼特別原因嗎?我覺得這沒有特殊理由,只是風水輪流轉而已。和多單元動鐵、圈鐵混合、靜電動鐵混合等結構的耳塞相比,純動圈耳塞最容易獲得渾然一體、從低到高協調一致而且厚聲的聲音,但難以做到極棒的高頻延伸、泛音空氣感和細節解析。一般而言檔次越高的動圈耳塞頻寬會越好、細節解析會越好,但終究會不敵高頻由獨立動鐵或靜電單元負責的混合設計耳塞。
  • 面對AirPods,我選料猛雜食的BGVP 8單元耳塞
    多單元動鐵耳塞式耳機,因為體積小,效果出色,加上入耳式設計對環境音的降噪效果出色,所以是我出門的時候最喜歡用的耳機。但多單元動鐵耳機對於分頻技術要求很高,調音技術不夠好的廠家很容易踩雷。BGVP是我朋友推薦給我的,一開始是因為他家到現在還在出高質量的平頭塞,後來發現高端系列的DM型號在圈子裡也頗受好評,非常容易驅動,對隨身音源非常友好,所以這次我買一個試試看。
  • 動圈與動鐵: 耳機內部元件詳細介紹
    有人說動圈耳塞的聲音溫暖,動鐵耳塞的聲音冰冷,雖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這也僅僅是這兩種單元之間較為籠統的劃分,具體來說這兩種不同的單元還有著各種微小的不同。 下面我們就從一個較為入門的角度為朋友們闡述一下這兩種單元有哪些不同,來看看小單元帶來的大不同,讓朋友們可以更好的挑選到適合自己的耳塞產品,也讓朋友們能更好的了解到耳塞單元當中的奧秘。
  • HI評測 它真的不是動鐵 FOCAL SPHEAR耳塞試聽
    FOCAL以其揚聲器和音箱產品而聞名,不過,它現在也開始涉足耳機產品了,此前已經發布過令人驚豔的Spirit系列頭戴式耳機,而這次要說的這款SPHEAR耳塞則是它推出的第一款入耳式耳塞產品。它真的不是動鐵 FOCAL SPHEAR耳塞試聽法國人做出來的產品總是顯得與眾不同,比如汽車,像雪鐵龍畢卡索這樣的奇葩,雖然在設計理念上非常前衛,突破了常規汽車設計的條條框框,充分凸顯了法式浪漫的基因
  • 換線+動鐵 舒爾SE315入耳耳塞全國首測
    大多數的、國內的、時間較長的耳機發燒友都是從舒爾這個品牌開始的:當年,能買一隻舒爾E2C入耳式耳塞,是大多數發燒友的共同願望。期間,舒爾品牌一直沒有讓用戶失望,舒爾SCL5、舒爾E5C、舒爾E500、舒爾SE530等產品一直就是高端動鐵耳塞的標杆;而舒爾SE210、SE105等則是高性價比的代表。
  • Westone三分頻四動鐵單元W40評測
    W40是Westone出品的一款三分頻四動鐵單元入耳耳塞,售價2700左右,在Westone的產品線中是定位中端的產品,這類產品往往也是出貨量最大的。W40的腔體設計也很棒,W40畢竟是三分頻四動鐵單元,但設計得很小巧,佩戴穩固,腔體也不會突出,甚至側睡都無壓力,想想某些被稱為「豬鼻子」的耳塞吧,它們會挺在你的耳朵兩邊搖晃……
  • Shure SE535 評測 | 三單元動鐵重低音 入耳式耳機
    Shure 舒爾 SE535 入耳式動鐵耳機舒爾作為老牌電聲品牌,在入耳式耳機產品上也相對比較早進入到中國市場,記得2000年前後森海塞爾MX500大紅大紫幾年後,舒爾E2C恐怕是當時高端耳塞中非常知名的型號之一
  • 圈鐵耳塞已經火了那麼久,你真的了解它嗎?
    雖然對1more圈鐵耳機從開始到現在的聲音表現都持保守態度,但毫無疑問,憑著1more的供應鏈和低價,加上小米的營銷策略和早已鋪設的營銷網絡,圈鐵耳機這個概念真正走進了平常百姓家。也許你就正在使用圈鐵耳機,但你真的了解它的結構和優勢,以及它的相關歷史嗎?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聊一下圈鐵耳機一路走來的事跡。圈鐵耳機是什麼?
  • 一款頗適合入燒選擇的動鐵耳塞 — qdc 海王星
    2004年,終於買了第一款動鐵~E3C。在那個年代,E3C可是身價僅次於E5C,UM2,ER4三者而已。廣州買得到的只有香港行貨,要1780RMB。離當年最貴的E5C差了整整一倍身價。 回想起當初的感覺,其實E3C剛上手,也是難聽得要死。聲音又硬又幹,低音下潛一般,彈性一般,高音說好聽是不刺激,說難聽就是沒延伸。但那個年代,是動鐵耳塞開始萌芽發展的年代。
  • ALO仙女座5單元動鐵耳塞到貨僅3條
    就像ALO自家的仙女座耳塞一樣,數次到貨都是被一搶而空,如今再次到貨僅3條,天域聯達現貨發售中,並且支持全國非偏遠地區的順豐次日達,給力!       7980元對於一條耳塞來說確實不算便宜,但放在ALO仙女座上來看就顯得非常划算。
  • 撥動了誰的情弦——拉赫曼尼Stella星夜女神圈鐵耳塞評測
    之前在聊到拉赫曼尼入門級Mera和頂級旗艦OSCAR XXI,我對這兩款耳塞都抱以高度評價,儘管二者之間的定價差異較大,但是產品完成度卻非常高,這也是我看好拉赫曼尼產品定位的原因之一。OSCAR XXI的橫空出世轟動了當時的HIFI圈,單邊21顆單元數也奠定最多單元配置的「怪獸」耳塞,不過如果再回過頭來看拉赫曼尼整條耳機產品線,其實Stella才是的「根基」。
  • 動鐵系列推薦 | Audiofly高品質耳機領銜
    ;動鐵耳機的三頻更加突出,聲音密度表現也相對於動圈耳機來說更好一些。而且,廠商可以通過多單元的方式來增加耳機三頻的解析力與表現。理論上,三單元的產品已經完全可以滿足普通用戶的需求。但是,隨著用戶對解析力的進一步要求,越來越多廠商推出三單元以上的產品,用作爭奪高端耳機的市場。而目前,旗艦級的動鐵耳機的動鐵單元多為6個, 耳機的音質表現為更大動態、更高解析。
  • 國產HiFi求不飄,六單元婁氏聲揚動鐵組合終於賣低價了
    終於在剛剛推出的DM7動鐵耳機突破了兩千元大關, 那麼以高性價比見長的BGVP之所以上探價位不僅僅是為了樹立品牌的新旗艦,更是因為六單元動鐵是由成本並不低的樓氏和聲揚動鐵單元來構成的。對於這樣配置的六單元動鐵耳機,不得不說肯定就是一個定價的「攪局者」。一如既往的良心良心歸良心,成本控制肯定還是少不了的。即便是新旗艦的DM7,包裝配置還是一樣的配方一樣的味道。
  • 首款動圈+靜電單元混合耳塞——阿思翠鳳凰座簡評
    阿思翠作為國內老牌聲學品牌,在產品的設計思路上一直是頗有創新之勢,比如國內首款低價樓氏單動鐵耳塞、大量木質腔體的運用、首款國產自主專利技術的圈鐵耳塞等,雖然這兩年的重心都放在了TWS真無線上,但鳳凰座的問世倒是再一次官宣了阿思翠依然是一個擁有新穎思路的HIFI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