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das的介紹與基本使用

2020-12-09 做一個編程俗人

1、什麼是Pandas

當大家談論到數據分析時,提及最多的語言就是Python和SQL,而Python之所以適合做數據分析,就是因為他有很多強大的第三方庫來協助,pandas就是其中之一,它是基於Numpy構建的,正因pandas的出現,讓Python語言也成為使用最廣泛而且強大的數據分析環境之一。如果說沒有pandas的出現,目前的金融數據分析領域還應該是R語言的天下。

2、Pandas能幹什麼

Pandas的主要功能:

具備對應其功能的數據結構DataFrame,Series集成時間序列功能提供豐富的數學運算和操作靈活處理缺失數據.....以上就是pandas能完成的一些基礎操作,當然並不完全,下面就來看看pandas到底是怎麼用的。

3、怎麼用Pandas

安裝方法:

pip install pandas

引用方法:

import pandas as pd

3.1、Series

Series是一種類似於一維數組的對象,由一組數據和一組與之相關的數據標籤(索引)組成。在數據分析的過程中非常常用。

3.1.1、創建方法

第一種:pd.Series([4,5,6,7,8])執行結果:0 41 52 63 74 8dtype: int64# 將數組索引以及數組的值列印出來,索引在左,值在右,由於沒有為數據指定索引,於是會自動創建一個0到N-1(N為數據的長度)的整數型索引,取值的時候可以通過索引取值,跟之前學過的數組和列表一樣-----------------------------------------------第二種:pd.Series([4,5,6,7,8],index=['a','b','c','d','e'])執行結果:a 4b 5c 6d 7e 8dtype: int64# 自定義索引,index是一個索引列表,裡面包含的是字符串,依然可以通過默認索引取值。-----------------------------------------------第三種:pd.Series({"a":1,"b":2})執行結果:a 1b 2dtype: int64# 指定索引-----------------------------------------------第四種:pd.Series(0,index=['a','b','c'])執行結果:a 0b 0c 0dtype: int64# 創建一個值都是0的數組-----------------------------------------------對於Series,其實我們可以認為它是一個長度固定且有序的字典,因為它的索引和數據是按位置進行匹配的,像我們會使用字典的上下文,就肯定也會使用Series

3.1.2、缺失數據

dropna() # 過濾掉值為NaN的行fillna() # 填充缺失數據isnull() # 返回布爾數組,缺失值對應為Truenotnull() # 返回布爾數組,缺失值對應為False# 第一步,創建一個字典,通過Series方式創建一個Series對象st = {"sean":18,"yang":19,"bella":20,"cloud":21}obj = pd.Series(st)obj運行結果:sean 18yang 19bella 20cloud 21dtype: int64------------------------------------------# 第二步a = {'sean','yang','cloud','rocky'} # 定義一個索引變量------------------------------------------#第三步obj1 = pd.Series(st,index=a)obj1 # 將第二步定義的a變量作為索引傳入# 運行結果:rocky NaNcloud 21.0sean 18.0yang 19.0dtype: float64# 因為rocky沒有出現在st的鍵中,所以返回的是缺失值通過上面的代碼演示,對於缺失值已經有了一個簡單的了解,接下來就來看看如何判斷缺失值

1、obj1.isnull() # 是缺失值返回Ture運行結果:rocky Truecloud Falsesean Falseyang Falsedtype: bool2、obj1.notnull() # 不是缺失值返回Ture運行結果:rocky Falsecloud Truesean Trueyang Truedtype: bool3、過濾缺失值 # 布爾型索引obj1[obj1.notnull()]運行結果:cloud 21.0yang 19.0sean 18.0dtype: float643.1.3、Series特性

import numpy as npimport pandas as pd從ndarray創建Series:Series(arr)arr = np.arange(10)sr = pd.Series(arr) # ndarray創建Series與標量(數字)進行運算:sr * 2srx = sr * 2 # 與標量(數字)進行運算兩個Series運算sr * srx # 兩個Series運算布爾值過濾:sr[sr>0]sr[sr>3] # 布爾值過濾統計函數:mean()、sum()、cumsum()# 統計函數sr.mean()sr.sum()sr.cumsum()3.1.4、支持字典的特性

從字典創建Series:Series(dic),dic = {"A":1,"B":2,"C":3,"D":4,"E":5}# 字典創建Seriesdic_arr = pd.Series(dic) In運算:'a'in sr、for x in sr"A" in dic_arr------------------------------for i in dic_arr: print(i)鍵索引:sr['a'],sr[['a','b','d']]dic_arr[['A','B']] # 鍵索引鍵切片:sr['a':'c']dic_arr['A':'C'] # 鍵切片其他函數:get('a',default=0)等dic_arr.get("A",default=0) 3.1.5、整數索引

pandas當中的整數索引對象可能會讓初次接觸它的人很懵逼,接下來通過代碼演示:

sr = pd.Series(np.arange(10))sr1 = sr[3:].copy()sr1運行結果:3 34 45 56 67 78 89 9dtype: int32# 到這裡會發現很正常,一點問題都沒有,可是當使用整數索引取值的時候就會出現問題了。因為在pandas當中使用整數索引取值是優先以標籤解釋的,而不是下標sr1[1]解決方法:

loc屬性 # 以標籤解釋iloc屬性 # 以下標解釋sr1.iloc[1] # 以下標解釋sr1.loc[3] # 以標籤解釋3.1.6、Series數據對齊

pandas在運算時,會按索引進行對齊然後計算。如果存在不同的索引,則結果的索引是兩個操作數索引的併集。

sr1 = pd.Series([12,23,34], index=['c','a','d'])sr2 = pd.Series([11,20,10], index=['d','c','a',])sr1 + sr2運行結果:a 33c 32d 45dtype: int64# 可以通過這種索引對齊直接將兩個Series對象進行運算sr3 = pd.Series([11,20,10,14], index=['d','c','a','b'])sr1 + sr3運行結果:a 33.0b NaNc 32.0d 45.0dtype: float64# sr1 和 sr3的索引不一致,所以最終的運行會發現b索引對應的值無法運算,就返回了NaN,一個缺失值將兩個Series對象相加時將缺失值設為0:

sr1 = pd.Series([12,23,34], index=['c','a','d'])sr3 = pd.Series([11,20,10,14], index=['d','c','a','b'])sr1.add(sr3,fill_value=0)運行結果:a 33.0b 14.0c 32.0d 45.0dtype: float64# 將缺失值設為0,所以最後算出來b索引對應的結果為14靈活的算術方法:add,sub,div,mul

到這裡可能就會說了pandas就這麼簡單嗎,那我們接下來一起看看這個二維數組DataFraeme

3.2、DataFrame

DataFrame是一個表格型的數據結構,相當於是一個二維數組,含有一組有序的列。他可以被看做是由Series組成的字典,並且共用一個索引。接下來就一起來見識見識DataFrame數組的厲害吧!!!

3.2.1、創建方式

創建一個DataFrame數組可以有多種方式,其中最為常用的方式就是利用包含等長度列表或Numpy數組的字典來形成DataFrame:

第一種:pd.DataFrame({'one':[1,2,3,4],'two':[4,3,2,1]})# 產生的DataFrame會自動為Series分配所索引,並且列會按照排序的順序排列運行結果: one two0 1 41 2 32 3 23 4 1> 指定列可以通過columns參數指定順序排列data = pd.DataFrame({'one':[1,2,3,4],'two':[4,3,2,1]})pd.DataFrame(data,columns=['one','two'])# 列印結果會按照columns參數指定順序第二種:pd.DataFrame({'one':pd.Series([1,2,3],index=['a','b','c']),'two':pd.Series([1,2,3],index=['b','a','c'])})運行結果: one twoa 1 2b 2 1c 3 3以上創建方法簡單了解就可以,因為在實際應用當中更多是讀數據,不需要自己手動創建

3.2.2、查看數據

常用屬性和方法:

index 獲取行索引columns 獲取列索引T 轉置values 獲取值索引describe 獲取快速統計 one twoa 1 2b 2 1c 3 3# 這樣一個數組df---------------------------------------------------------------------------df.index> Index(['a', 'b', 'c'], dtype='object')---------------------------------------------------------------------------df.columns> Index(['one', 'two'], dtype='object')--------------------------------------------------------------------------df.T> a b cone 1 2 3two 2 1 3-------------------------------------------------------------------------df.values> array([[1, 2], [2, 1], [3, 3]], dtype=int64)------------------------------------------------------------------------df.describe()> one twocount 3.0 3.0 # 數據統計mean 2.0 2.0 # 平均值std 1.0 1.0 # 標準差min 1.0 1.0 # 最小值25% 1.5 1.5 # 四分之一均值50% 2.0 2.0 # 二分之一均值75% 2.5 2.5 # 四分之三均值max 3.0 3.0 # 最大值3.2.3、索引和切片

DataFrame有行索引和列索引。DataFrame同樣可以通過標籤和位置兩種方法進行索引和切片。DataFrame使用索引切片:

方法1:兩個中括號,無論是先取行還是先取列都可以。import tushare as tsdata = ts.get_k_data("000001")data['open'][:10] # 先取列再取行data[:10]['open'] # 先取行再取列方法2(推薦):使用loc/iloc屬性,一個中括號,逗號隔開,先取行再取列。loc屬性:解釋為標籤iloc屬性:解釋為下標data.loc[:10,"open":"low"] # 用標籤取值data.iloc[:10,1:5] # 用下標取值向DataFrame對象中寫入值時只使用方法2行/列索引部分可以是常規索引、切片、布爾值索引、花式索引任意搭配。(注意:兩部分都是花式索引時結果可能與預料的不同)3.3、時間對象處理

處理時間對象可能是我們在進行數據分析的過程當中最常見的,我們會遇到各種格式的時間序列,也需要處理各種格式的時間序列,但是一定不能對這些數據懵逼,我們需要找到最合適的招式來處理這些時間。接下來就一起來看吧!!!

3.3.1、時間序列類型

時間戳:特定時刻固定時期:如2019年1月時間間隔:起始時間-結束時間3.3.2、Python庫:datatime

date、datetime、timedeltaimport datetime# datetime.date() # date對象today = datetime.date.today() # 獲取當天日期,返回date對象t1 = datetime.date(2019,4,18) # 設置時間格式為datetime.date# datetime.datetime() # datetime對象now = datetime.datetime.now() # 獲取當天日期,返回datetime對象t2 = datetime.datetime(2019,4,18) # 設置時間格式為datetime.datetime# datetime.timedelta() # 時間差today = datetime.datetime.today()yestoday = today - datetime.timedelta(1) # 以時間做運算print(today,yestoday)dt.strftime()# 將時間格式轉換為字符串today.strftime("%Y-%m-%d")yestoday.strftime("%Y-%m-%d")strptime()# 將日期字符串轉成datetime時間格式,第二個參數由時間格式決定datetime.datetime.strptime('2019-04-18','%Y-%m-%d')3.3.3、靈活處理時間對象:dateutil包

dateutil.parser.parse()import dateutil# 將字符串格式的日期轉換為datetime對象date = '2019 Jan 2nd't3 = dateutil.parser.parse(date)3.3.4、成組處理時間對象:pandas

pd.to_datetime(['2018-01-01', '2019-02-02'])將字符串轉換為為時間對象

from datetime import datetimeimport pandas as pddate1 = datetime(2019, 4, 18, 12, 24, 30)date2 = '2019-04-18't4 = pd.to_datetime(date1)t5 = pd.to_datetime(date2)t6 = pd.to_datetime([date1,date2])t4,t5,t6 # 轉換單個時間數據是返回Timestamp對象,轉換多個時間數據返回DatetimeIndex對象> """(Timestamp('2019-04-18 12:24:30'), Timestamp('2019-04-18 00:00:00'), DatetimeIndex(['2019-04-18 12:24:30', '2019-04-18 00:00:00'], dtype='datetime64[ns]', freq=None))"""將索引設置為時間序列

ind = pd.to_datetime(['2018-03-01','2019 Feb 3','08/12-/019'])sr = pd.Series([1,2,3],index=ind)# 補充:"""pd.to_datetime(['2018-03-01','2019 Feb 3','08/12-/019']).to_pydatetime()> array([datetime.datetime(2018, 3, 1, 0, 0), datetime.datetime(2019, 2, 3, 0, 0), datetime.datetime(2019, 8, 12, 0, 0)], dtype=object)# 通過to_pydatetime()方法將其轉換為ndarray數組"""3.3.5、產生時間對象數組:data_range

start 開始時間end 結束時間periods 時間長度freq 時間頻率,默認為'D',可選H(our),W(eek),B(usiness),S(emi-)M(onth),(min)T(es), S(econd), A(year),…pd.date_range("2019-1-1","2019-2-2",freq="D")> DatetimeIndex(['2019-01-01', '2019-01-02', '2019-01-03', '2019-01-04', '2019-01-05', '2019-01-06', '2019-01-07', '2019-01-08', '2019-01-09', '2019-01-10', '2019-01-11', '2019-01-12', '2019-01-13', '2019-01-14', '2019-01-15', '2019-01-16', '2019-01-17', '2019-01-18', '2019-01-19', '2019-01-20', '2019-01-21', '2019-01-22', '2019-01-23', '2019-01-24', '2019-01-25', '2019-01-26', '2019-01-27', '2019-01-28', '2019-01-29', '2019-01-30', '2019-01-31', '2019-02-01', '2019-02-02'], dtype='datetime64[ns]', freq='D')3.3.6、時間序列

時間序列就是以時間對象為索引的Series或DataFrame。datetime對象作為索引時是存儲在DatetimeIndex對象中的。

# 轉換時間索引dt = pd.date_range("2019-01-01","2019-02-02")# 生成一個帶有時間數據的DataFrame數組a = pd.DataFrame({"num":pd.Series(random.randint(-100,100) for _ in range(30)),"date":dt})# 通過index修改索引a.index = pd.to_datetime(a["date"])特殊功能:

傳入「年」或「年月」作為切片方式傳入日期範圍作為切片方式豐富的函數支持:resample(), strftime(), ……a.resample("3D").mean() # 計算每三天的均值a.resample("3D").sum() # 計算每三天的和...時間序列的處理在數據分析當中非常重要,但是有時候時間的格式不一致又會讓人非常煩躁,只要把以上秘籍都學會就可以把時間序列製得服服帖帖。

3.4、數據分組和聚合

在數據分析當中,我們有時需要將數據拆分,然後在每一個特定的組裡進行運算,這些操作通常也是數據分析工作中的重要環節。分組聚合相對來說也是一個稍微難理解的點,需要各位有一定的功力來學習.

3.4.1、分組(GroupBY機制)

pandas對象(無論Series、DataFrame還是其他的什麼)當中的數據會根據提供的一個或者多個鍵被拆分為多組,拆分操作實在對象的特定軸上執行的。就比如DataFrame可以在他的行上或者列上進行分組,然後將一個函數應用到各個分組上並產生一個新的值。最後將所有的執行結果合併到最終的結果對象中。

分組鍵可以是多種樣式,並且鍵不一定是完全相同的類型:

列表或者數組,長度要與待分組的軸一樣表示DataFrame某個列名的值。字典或Series,給出待分組軸上的值與分組名之間的對應關係函數,用於處理軸索引或者索引中的各個標籤後三種只是快捷方式,最終仍然是為了產生一組用於拆分對象的值。

首先,通過一個很簡單的DataFrame數組嘗試一下:

df = pd.DataFrame({'key1':['x','x','y','y','x', 'key2':['one','two','one',',two','one'], 'data1':np.random.randn(5), 'data2':np.random.randn(5)})df > key1 key2 data1 data20 x one 0.951762 1.6323361 x two -0.369843 0.6022612 y one 1.512005 1.3317593 y two 1.383214 1.0256924 x one -0.475737 -1.182826訪問data1,並根據key1調用groupby:

f1 = df['data1'].groupby(df['key1'])f1> 上述運行是沒有進行任何計算的,但是我們想要的中間數據已經拿到了,接下來,就可以調用groupby進行任何計算

f1.mean() # 調用mean函數求出平均值> key1 x 0.106183 y 2.895220 Name: data1, dtype: float64以上數據經過分組鍵(一個Series數組)進行了聚合,產生了一個新的Series,索引就是key1列中的唯一值。這些索引的名稱就為key1。接下來就嘗試一次將多個數組的列表傳進來

f2 = df['data1'].groupby([df['key1'],df['key2']])f2.mean()> key1 key2 x one 0.083878 two 0.872437 y one -0.665888 two -0.144310 Name: data1, dtype: float64傳入多個數據之後會發現,得到的數據具有一個層次化的索引,key1對應的x\y;key2對應的one\two.

f2.mean().unstack() # 通過unstack方法就可以讓索引不堆疊在一起了> key2 one twokey1 x 0.083878 0.872437y -0.665888 -0.144310補充:

1、分組鍵可以是任意長度的數組2、分組時,對於不是數組數據的列會從結果中排除,例如key1、key2這樣的列3、GroupBy的size方法,返回一個含有分組大小的Series# 以上面的f2測試f2.size()> key1 key2x one 2 two 1y one 1 two 1Name: data1, dtype: int64到這跟著我上面的步驟一步一步的分析,會發現還是很簡單的,但是一定不能幹看,還要自己下手練,只有多練才能融匯貫通!!!

3.4.2、聚合(組內應用某個函數)

聚合是指任何能夠從數組產生標量值的數據轉換過程。剛才上面的操作會發現使用GroupBy並不會直接得到一個顯性的結果,而是一個中間數據,可以通過執行類似mean、count、min等計算得出結果,常見的還有一些:

自定義聚合函數

不僅可以使用這些常用的聚合運算,還可以自己自定義。

# 使用自定義的聚合函數,需要將其傳入aggregate或者agg方法當中def peak_to_peak(arr): return arr.max() - arr.min()f1.aggregate(peak_to_peak)運行結果:key1x 3.378482y 1.951752Name: data1, dtype: float64多函數聚合:

f1.agg(['mean','std'])運行結果: mean stdkey1 x -0.856065 0.554386y -0.412916 0.214939最終得到的列就會以相應的函數命名生成一個DataFrame數組

以上我們是可以通過agg或者是aggregate來實現多函數聚合以及自定義聚合函數,但是一定要注意agg方法只能進行聚合操作,進行其他例如:排序,這些方法是會報錯的。agg返回的是數據的標量,所以有些時候並不適合使用agg,這就要看我們接下來的操作了。

3.4.3、apply

GroupBy當中自由度最高的方法就是apply,它會將待處理的對象拆分為多個片段,然後各個片段分別調用傳入的函數,最後將它們組合到一起。

df.apply(['func', 'axis=0', 'broadcast=None', 'raw=False', 'reduce=None', 'result_type=None', 'args=()', '**kwds']

func:傳入一個自定義函數axis:函數傳入參數當axis=1就會把一行數據作為Series的數據

# 分析歐洲杯和歐洲冠軍聯賽決賽名單import pandas as pdurl="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European_Cup_and_UEFA_Champions_League_finals"eu_champions=pd.read_html(url) # 獲取數據a1 = eu_champions[2] # 取出決賽名單a1.columns = a1.loc[0] # 使用第一行的數據替換默認的橫向索引a1.drop(0,inplace=True) # 將第一行的數據刪除a1.drop('#',axis=1,inplace=True) # 將以#為列名的那一列刪除a1.columns=['Season', 'Nation', 'Winners', 'Score', 'Runners_up', 'Runners_up_Nation', 'Venue','Attendance'] # 設置列名a1.tail() # 查看後五行數據a1.drop([64,65],inplace=True) # 刪除其中的缺失行以及無用行a1運行結果:

現在想根據分組選出Attendance列中值最高的三個。

# 先自定義一個函數def top(df,n=3,column='Attendance'): return df.sort_values(by=column)[-n:]top(a1,n=3)運行結果:

接下來,就對a1分組並且使用apply調用該函數:

a1.groupby('Nation').apply(top)

運行之後會發現,我們通過這個操作將每個國家各個年份時段出席的人數的前三名進行了一個提取。

以上top函數是在DataFrame的各個片段上調用,然後結果又通過pandas.concat組裝到一起,並且以分組名稱進行了標記。

以上只是基本用法,apply的強大之處就在於傳入函數能做什麼都由自己說了算,它只是返回一個pandas對象或者標量值就行

3.5、其他常用方法

pandas常用方法(適用Series和DataFrame)

mean(axis=0,skipna=False)sum(axis=1)sort_index(axis, …, ascending) # 按行或列索引排序sort_values(by, axis, ascending) # 按值排序apply(func, axis=0) # 將自定義函數應用在各行或者各列上,func可返回標量或者Seriesapplymap(func) # 將函數應用在DataFrame各個元素上map(func) # 將函數應用在Series各個元素上

本文轉載自:https://www.cnblogs.com/guapitomjoy/p/12203147.html,旨在分享技術,整合信息,若有侵權請私信,侵權必刪

相關焦點

  • Pandas時間序列詳解 | 輕鬆玩轉Pandas(6)
    -22',               '2018-07-29', '2018-08-05', '2018-08-12', '2018-08-19'],              dtype='datetime64[ns]', freq='W-SUN')DatetimeIndexDatetimeIndex 的主要作用是之一是用作 Pandas 對象的索引,使用它作為索引除了擁有普通索引對象的所有基本功能外
  • 十分鐘學習pandas!pandas常用操作總結!
    學習Python, 當然少不了pandas,pandas是python數據科學中的必備工具,熟練使用pandas是從sql boy/girl 跨越到一名優秀的數據分析師傅的必備技能。這篇pandas常用操作總結幫大家回顧下pandas的常用語法,尤其是我們分析數據時常用的方法。
  • 127、使用pandas讀取文本文件
    pandas提供了一些用於將表格型數據讀取為DataFrame對象的函數,其中常用read_csv和read_table讀取文件。0.png下面出現的例子中需要讀取的文件都存放在我自己的電腦 D:Pytho\notebookpydata-book-masterch06 中。
  • 精通Pandas,從零基礎到中級運用,看這一篇就夠了
    它的好處在於你可以只用pandas語法,但是卻擁有好幾人的功力,就跟天龍八部的慕容復一樣。pandas就像Python中的Excel:它使用表格(即DataFrame)並對數據進行轉換操作。但它能做的事情其實還有很多。如果你已經熟悉Python,你可以直接進入第3段。如果你還不熟悉Python,建議你一步步從頭開始。讓我們開始吧!
  • Python基礎 | pandas.dataframe 專題使用指南
    1.組建方法——pd.DataFramepd.DataFrame(data=None, index=None, columns=None)data= 數據index= 索引,即行名、行表頭columns= 列名、列表頭
  • 一張圖就能徹底搞定Pandas
    昨天在面向GitHub編程時,無意發現了Pandas官方竟提供了同款小抄,項目地址如下https://github.com/pandas-dev/pandas/blob/master/doc/cheatsheet/Pandas_Cheat_Sheet.pdf
  • Pandas文本數據處理 | 輕鬆玩轉Pandas(4)
    比如,我想要將每個城市都轉為小寫,可以使用如下的方式。_constructor(new_values,pandas/_libs/src\inference.pyx in pandas.這時候我們的 str 屬性操作來了,來看看如何使用吧。
  • Pandas萬花筒:讓繪圖變得更美觀
    筆者常用 Pandas 的繪圖功能快速地執行一些可視的數據探索,但在介紹數據洞察時,我會使用「更美觀」的繪圖庫(如 Plotly 或 Bokeh )來重做可視化。自最新的 Pandas 版本0.25.3發布後,無需這樣做了,現在我們可以使用第三方可視化庫作為 Pandas 繪圖功能的後端。
  • PandaSQL:一個讓你能夠通過SQL語句進行pandas的操作的python包
    如果你熟練的使用SQL,那麼這篇文章將介紹一種更直接、簡單的使用Pandas處理大多數數據操作案例。假設你對SQL非常的熟悉,或者你想有更可讀的代碼。或者您只是想在dataframe上運行一個特殊的SQL查詢。或者,也許你來自R,想要一個sqldf的替代品。
  • 如何通過一頓飯來說明NumPy與pandas的功用
    而在這股勢力中,其主角及成員便是NumPy、pandas、matplotlib以及scipy。本文要簡單介紹的則是主力中的主力:NumPy與pandas。誠然,R語言幾乎專注於統計分析,其第三方包無數,有著統計學的深度以及各學科統計分析應用的廣度,並且也在與Python的較量中不甘示弱。
  • 快速介紹Python數據分析庫pandas的基礎知識和代碼示例
    為了能夠快速查找和使用功能,使我們在進行機器學習模型時能夠達到一定流程化。我創建了這個pandas函數的備忘單。這不是一個全面的列表,但包含了我在構建機器學習模型中最常用的函數。讓我們開始吧!我們還可以使用df.to_excel()保存和寫入一個DataFrame到Excel文件或Excel文件中的一個特定表格。
  • 數據可視化(二)丨使用pandas和seaborn繪圖
    pandas自身有內建的可視化工具。另一個庫seaborn則是用來做一些統計圖形。導入seaborn會改變matlotlib默認的顏色和繪圖樣式,提高可讀性和美感。即使不適用seaborn的API,也可以利用seaborn來提高可視化的效果。
  • Pandas GUI:如何輕鬆獲取Pandas數據幀?
    提到Pandas,就不得不提到這兩種工具:· 可以用簡短的代碼執行基本EDA的工具。這些庫本質上是在hood中運行Pandas的功能,如SweetViz和Pandas profiling庫。· 基於GUI的Pandas替代品,如Bamboolib。
  • Pandas官方文檔中文版PDF下載
    57 來源: 飛總聊IT 舉報   Pandas是一個強大的分析結構化數據的工具集;它的使用基礎是
  • 柳小白Python學習筆記34 pandas對Excel表格基本信息的查看
    一、使用head()重新設置預覽行數先用昨天學過的head()方法預覽工作表的前10行數據。昨天是沒有給head()傳入參數,默認預覽前5行數據。三、使用info()查看數據類型print(wz.info())
  • Pandas進階Excel【六】——排序
    用excel實現較為簡單,下面介紹在python中如何實現。。。import pandas as pddf = pd.read_excel(r"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火影忍者\pandas庫\火影忍者.xlsx",sheet_name = 1)df2 = df.sort_values(by = ["體術"],ascending = True)print
  • 快速解釋如何使用pandas的inplace參數
    介紹在操作dataframe時,初學者有時甚至是更高級的數據科學家會對如何在pandas中使用inplace參數感到困惑。更有趣的是,我看到的解釋這個概念的文章或教程並不多。它似乎被假定為知識或自我解釋的概念。
  • Pandas數據清洗系列:DataFrame.sample方法方法詳解
    從今天開始,我們開始更新pandas數據清洗系列。今天我們來學習pandas中的DataFrame.sample方法。pandas數據清洗系列開篇先介紹這個方法並沒有什麼特殊含義,主要是因為今天工作中剛好用到了這個方法。現在只不過是趁熱打鐵,將其整理成文而已。
  • 玩轉Pandas,讓數據處理更easy系列5
    系列回顧玩轉Pandas系列已經連續推送4篇,儘量貼近Pandas的本質原理,結合工作實踐,按照使用Pandas的邏輯步驟
  • 帶你一起盤點,Pandas1.0的主要功能
    運行Pandas 1.0+至少需要Python 3.6+,因此請確保使用合適版本的pip 和python。現在,它使用了更具可讀性的格式,從而使數據探索過程更加容易。.:})>>> df.info()<class 'pandas.core.frame.DataFrame'>RangeIndex: 3 entries, 0 to 2Data columns (total 3 columns):# Column Non-Null Count Dtype--- - ---- 0 A 3 non-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