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明星時代,娛樂圈恰如「名利場」引萬人角逐,一代又一代新人層出不窮,競爭對手虎視眈眈,品牌代言人搶奪激烈,一個話題就能拉各路人馬下場bettle,甚至影響千千萬萬人的生活。
事件回顧:
2月底、3月初最大「娛樂瓜」的主角——肖戰曾憑藉2019年的一部《陳情令》,成功躋身鮮肉偶像頂流,喜獲粉絲無數。
然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以《陳情令》兩位主角為藍本的同人作品,成為2020年一場手撕大戰的導火索。肖戰粉絲通過多個渠道舉報文章,致使發布平臺AO3網站的中國大陸訪問被封,最後戰火竟殃及中國同人創作社區網易Lofter等平臺。
受此影響的許許多多「小眾圈子」集合一道,發起史稱「227大團結」的網絡運動,圍攻肖戰及其粉絲,呼籲網友抵制所有與肖戰有關的東西。
隨後,肖戰工作室和後援會發出的道歉微博中粉絲大量「控評」,這份道歉聲明被再次送上熱搜,網友「群嘲」肖戰工作室態度敷衍。事態逐漸走向失控,品牌方遭遇反噬,經濟與名譽雙雙受損。
粉絲行為,偶像買單,品牌受傷
2019年,「品牌+頂級流量」令不少品牌們享受到肖戰代言的甜頭。據艾媒數據發布的《2019年第三季度品牌代言效果榜》顯示,肖戰所代言的四個品牌中就有三個TOP1。
227事件爆發後,品牌又品嘗到「粉絲行為、偶像買單」的苦果。肖戰所代言的產品如OLAY、小鹿茶、Qeelin珠寶、德國博朗、沙宣、佳潔士、汰漬、蒙牛真果粒(花果輕乳系列)、雅詩蘭黛、百威啤酒、新笑傲江湖手遊、PIAGET伯爵、OPPO (明星家族成員)、roseonly諾誓、統一開小灶和卡地亞等一大批品牌,一夜之間遭到全網抵制。
面對抵制危機,雅詩蘭黛第一時間就撤下了肖戰的相關宣傳物料,開啟微博評論篩選,切割與肖戰的關係;李佳琦直播間臨時撤掉曾預告過的 OLAY 產品,外界懷疑與 OLAY 形象代言人肖戰有關;佳潔士官博將置頂微博換成了代言人鹿晗;蒙牛真果粒下架肖戰所代言的產品……
最慘當屬Olay(玉蘭油),先有主播發表「就那麼一點點人,能形成什麼樣的氣候呢」的言論,後有連線老總再次強調信任肖戰,徹底激化了品牌與網友的矛盾。部分網友祭出「開發票+退貨+抵制」大旗反製品牌。並以品牌拖延開發票為由,將之舉報給消費者協會,致使該公司被主管的稅務機關約談。
其實整場事件中,品牌與產品都挺無辜的。可惜Olay過激的公關策略,將本可以緩和處理的問題,進一步激化至難以收拾的尷尬局面。
那麼,一家聰明的品牌從代言人挑選到危機公關處理究竟該如何選擇呢?
品牌選擇代言人需要走心
如今,品牌與代言人的關係越來越像「短期供貨方與代理方」,品牌方看重藝人粉絲量,看重粉絲轉化率,但藝人的吸粉能力絕非100%。有人會因為喜歡藝人,而選擇購買他代言的產品,也就會有人因為不喜歡藝人,而拒接購買跟他有關的產品。
這決定了幾乎所有產品消費者都是由粉絲和路人所帶來的,且兩者的銷售比例嚴重不均衡。當大眾買家普遍沉默,品牌選擇一個高人氣明星,自然能帶來超高流量,一旦大眾被明星或其粉絲激怒到「路轉黑」,品牌就會遭到反噬,此時粉絲也難以撐住場面了。
要知道「粉絲行為,愛豆買單」,正確、積極的粉絲行為,比如公益活動,能給藝人本身提升人氣,增強市場好感度,那麼粉絲的錯誤行為,自然能敗壞藝人「路人緣」,令其代言的品牌身陷信任危機。
所以,品牌在選擇代言人是需要更走心。品牌不是隸屬於某個明星粉絲群的產品,而是面對社會廣泛公眾建立的。只有選擇符合品牌調性、互相價值觀認可的藝人,才稱為「代言」,傳遞品牌價值理念、產品精髓。
在綜合考評代言人時,除各種明星商業價值評分榜、粉絲畫像外,品牌不如多看看粉絲群體的日常行為,評估粉絲整體素質。一個有擔當、能正向引導粉絲的明星,其粉絲行為能被約束,成為明星聲譽和品牌價值的延伸,塑造良好的路人緣與影響力。
健全機制儘量規避風險
明星出事往往始料未及,品牌總不能因噎廢食,完全拋棄由流量明星所帶來的巨大粉絲消費市場,因此品牌方應該探索更多新策略,規避代言人風險。
比如在形象代言合同中增加道德約束條款無疑是一個明智的選擇。道德約束條最早在20世紀初被好萊塢的影視公司用來約束明星,如果代言人的不道德行為損害了所代言公司產品或服務的形象,該公司有權據此解除此代言合同的條款。當然道德約束條款中亦可約定在條件發生時,有權要求違約方承擔違約金或退還相應代言費。
就目前所了解的情況來看,國內的很多企業對於明星違約的懲罰並不多,反觀國外企業,「道德條款」幾乎是所有商業活動、代言合同的標配,對演員的約束甚至細化到不能離婚、不能分居、不能鬧緋聞的程度。
實踐中,品牌方對道德約束條款引用十分慎重,除非品牌方信譽、收入受損巨大,使其急於擺脫這筆代言交易,否則商家不會輕易解除合同。
與此同時,基於對寬泛道德約束條款不同的解釋,如何判定代言人行為造成了公司品牌美譽度的嚴重損害並非易事,就如本次肖戰危機事件是由粉絲的行為引起的群嘲和抵制,肖戰本人並沒有任何不當行為,品牌想要不受影響,則需要在之前的合約中有籤署相關的特殊約束條款。
產品宣傳代言的多樣化
比起捆綁單一明星來建立品牌資產,多樣化的代言人更能迅速收割流量和資本,不止一個代言人的做法,在遇到危機時能夠及時止損,又能夠遍地開花,確實是一個不容易出錯的品牌策略。
仿生人、虛擬偶像,二次元偶像等非常規流量明星興起,甚至很多品牌自身擁有的「形象角色」誕生,也給品牌產品傳宣代言方式提供了更多選擇。虛擬偶像相對起真人偶像,具備完美人設、容貌不變、粉絲群穩定、更易同粉絲親近等特點,甚至比人類明星更安全、可控。
眾多品牌推出了自己的虛擬偶像代言人,有些品牌選擇和已經成名的虛擬偶像合作,例如虛擬偶像洛天依有多個品牌廣告代言,包括肯德基、百雀羚、長安汽車、光明乳業等。有些品牌則自己創造了一個虛擬代言人,如屈臣氏推出虛擬偶像「屈晨曦Wilson」,肯德基的「虛擬上校」,SK-II的新代言人Yumi等。
肯德基的「虛擬上校」
這些品牌自有虛擬偶像,在同消費者互動所產生的數據獲取和解讀上,能集合AI客服、品牌宣傳大使、數據搜集者等眾多功能,將品牌從冰冷的屏幕前解放出來,將是切入新世代消費生活的重要改變。
危機爆發時,切忌搖擺不定
如果代言的明星不幸爆發危機,品牌最該做的就是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做好動態管控。不同於單純的明星個人行為不當導致的危機事件,由肖戰粉絲失控引發的品牌危機,品牌能插手處理的地方其實很少,既不能強勢幹預粉絲行為,也很難要求代言人加快做好粉絲管理和引導工作,只能被動的「隔岸觀火」,祈禱粉絲行為不會波及合作品牌。
面對輿論壓力,一些本想堅持明星宣傳的品牌,也被迫撤下其代言的產品,適時調整宣傳策略,避風頭。為了避免更大的損失,品牌果斷決策十分有必要,必要忍痛割愛,及時撇清自己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