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前一段時間,在「《養生堂》專訪鍾南山院士」節目中,美女主持人的舉止引起了眾怒。
視頻中的鐘南山院士一臉疲憊,可美女主持人卻帶著職業化的笑容向鍾老提出問題:「您的眼眶溼潤了,能跟我們講一講為什麼嗎?」
視頻傳播開來之後,很多網友感到非常憤怒,紛紛指責女主持人。在經歷了網絡暴力以後,她恐怕哭都來不及了。
情感因素
疫情期間,全國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而鍾南山作為中國抗疫的總指揮官,肩負著保護全國人民生命安全的壓力,因此時刻處於精神緊繃的狀態,長時間的高強度工作也讓他非常疲憊。
鍾老今年已經84歲,本該領著退休工資,高枕無憂地過他的老年生活,可在疫情的肆虐下,一個耄耋之年的老人衝上了一線,承擔起巨大的責任。
為了保護人民的生命安全,以鍾老為代表的中國各行各業的人士也紛紛站了出來,希望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因此,在中國人的心目中,鍾老無疑是非常偉大、博學、敬業的,他與那些無數的偉大歷史人物一樣,在人民的心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人們愛戴鍾老,在有關鍾老的新聞下面,總是清一色的「鍾老您辛苦了」、「鍾老也要注意身體」等類似的熱門評論。
所以,從情感上來說,人們不希望鍾老受到額外的採訪,而是希望他能有更多的私人空間,能保持一個良好的精神狀態和健康的身體。
人們希望疫情早日結束,也希望鍾老能健康長壽,人們對自己安危的顧慮和對鍾老偉大精神的欽佩早已高度融為一體。
由於抗疫工作的辛苦,在路途中鍾老會選擇碎片時間小憩一會,醒來後又不得不快馬加鞭地進行研究工作,因此在這種節目中,鍾老一臉疲憊,主持人一臉笑容,兩人形成巨大的反差。
主持人的表情與鍾老的表情不一樣,更是與全國人民的表情都不一樣,所以人們於情感上不會認同主持人,於認知上也不會認同主持人。
心理因素
從心理學的角度說,在什麼場合就該穿什麼衣服,就該說怎樣的話,就該做怎樣的表情,人們在特定情境中必須符合情境同一性,否則就會被人認為言行不當。
女主持人的行為雖然符合了其社會角色的特點,即身為採訪和主持的工作,但忽略了談話對象所處的心理氛圍,忽略了全國人民的心境。
此外,女主持人的問題也有不妥之處。鍾南山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曾說自己就是一名醫生,而醫生就是懸壺濟世、心繫人民的職業,鍾南山的眼淚,是人們失去親人、遭逢變故而痛苦的眼淚,也是身為一名醫務工作者在災難面前悲天憫人的高尚的眼淚。
因此,鍾南山淚眼模糊的那一幕深深刻進了人們的心中,那一刻,人們與鍾老的眼淚是相通的,沒有人不能理解鍾老的眼淚源自何處。
可女主持人卻帶著笑容問出這種問題,可謂是明知故問,更是在觸及鍾老的深層自我。從心理學的角度講,社會對於男性的期望是隱忍、堅毅,並且期望男性隱藏自己內心的情緒,「男兒有淚不輕彈」就是這個道理。
鍾老含淚不發,不僅僅因為他是眾人的主心骨,更是因為他作為一個普通男性與千千萬萬普通人是一樣的,不希望別人看到自己悲傷或是脆弱的內心,也不希望別人觸碰到自己的深層自我。
正如普通男性一樣,他們在悲傷、脆弱之時也不會號啕大哭,而是流下幾滴沉默的淚水,如果這個時候有人問:你為什麼會流淚?相信每個男人都不會有回答的欲望,而是會保持沉默。所以說,女主持人問出這種問題是不恰當的。
其實,站在女主持人的角度講,她的笑容和採訪內容或許只是出於工作的原因,但在疫情肆虐這種敏感的背景下,公眾人物的一舉一動都會被人們細細咀嚼。
作為一名專業的主持人,不僅應該在專業素養上提高自己,更應該把握談話對象的內心活動,甚至要把握觀眾的內心活動,考慮到當前的採訪是在怎樣的社會背景之下發生的。
只有將各種因素考慮進去,才能成為一名受大家喜歡的主持人,才能受到嘉賓和觀眾的認可。
- The End -作者 | 神奇小小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參考資料:《Social psych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