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的倫理學其實很爛」?哲學學者韓東屏的一篇文章引發社會輿論廣泛討論。在一份最新聲明中,韓東屏表示「很爛」並非髒話,自己靜候有人寫說理性文章反駁。
12月19日下午,刊發韓文的《江蘇海洋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主編李義良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學報剛剛由單月刊改為雙月刊,每期平均刊登15篇左右的文章。為提升學術期刊的質量,編輯部主動向華中科技大學哲學系韓東屏教授約稿,並在2020年第5期刊發了其撰寫的《康德的倫理學其實很爛——〈道德形上學原理〉批判》一文。「學術規範並沒有要求論文不能起通俗易懂的標題。」李義良告訴澎湃新聞,最早收到韓東屏的稿件時,編輯部內部也曾有過爭論,但編輯們認真閱讀了文章內容後認為文章本身並無不妥,於是尊重了作者的意見未對標題進行修改。12月18日,韓東屏主動向編輯部發來了作者聲明。「從韓老師的聲明裡能看出他很自信,我們也願意提供平臺引導正常的學術討論。有了積極引導,會對社會科學的發展有好處的。」李義良說。
根據澎湃新聞此前報導,這篇名為《康德的倫理學其實很爛——〈道德形上學原理〉批判》的論文近期引發國內學術界熱議。在知乎等網絡平臺上,「如何看待華科哲學系教授韓東屏發表的論文《康德的倫理學其實很爛》?」的討論信息已引發十餘萬讀者閱讀,更貼討論者眾多。該論文作者系華中科技大學哲學學院教授韓東屏,論文發表於《江蘇海洋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5期。文章表示:「康德的倫理學和他的其他哲學著述一樣,都有大批滿懷敬佩之情的追隨者。可在筆者看來,康德的倫理學其實非常糟糕,錯誤甚多,並且有不少是基本性的大錯誤。」
韓東屏教授的這篇文章以康德的《道德形上學原理》(以下簡稱《原理》)為研究對象,展開對康德倫理學的分析與批判。韓東屏認為,「康德倫理學的諸多錯誤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研究方法方面的錯誤,另一類是理論觀點方面的錯誤。」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在知乎等網絡平臺的討論中,對於韓東屏教授文章的內容討論的並不多,而是廣泛認為文章在標題中直接使用「很爛」一詞評價康德的倫理學過於輕率。還有的讀者認為韓東屏的這篇文章類似讀書筆記,「完全就是不講武德」。
還有網友表示,「槽點根本不在於反對,而是雷人誇張(過於真實)的題目。教授您好歹也委婉一點兒」。有的評論則表示,類似文章常用的標題是「試論康德倫理學的一些弊病」「芻議康德倫理學的幾點可商榷之處」等。
12月19日上午,刊發了韓東屏教授文章的《江蘇海洋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了一則《<康德的倫理學其實很爛>作者聲明暨編輯部徵集商榷稿件啟事》。
啟事通過編者按介紹:《江蘇海洋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5期刊發了華中科技大學哲學系韓東屏教授撰寫的《康德的倫理學其實很爛——〈道德形上學原理〉批判》一文,文章刊發後,在學界引起了強烈反響,在網絡空間出現了批判、批評、讚許等爭論不休的情況。為此,文章作者通過《江蘇海洋大學學報》所屬的公眾號發布聲明,相關期刊發布徵集商榷稿件啟事,為爭鳴提供便利。
韓東屏在聲明中表示,所有僅針對《康德的倫理學其實很爛——〈道德形上學原理〉批判》一文題目中的「很爛」一詞進行攻擊的行為,都是毫無意義的喧囂。
韓東屏認為:《康德的倫理學其實很爛——〈道德形上學原理〉批判》一文中的「很爛」是個評價詞,這個評價是通過文章對康德《道德形上學原理》的分析和論證得出的結論。所以所有不論及和未駁倒我的那些分析和論證的攻擊性言論,就也沒有駁倒我所給出的「很爛」的評價。這在學術辯論中,是起碼的常識。
對於有部分網友指稱其不該把「很爛」這樣的髒話用在學術論文標題中一事,韓東屏提出:「很爛」不是髒話,而是口語化的評價詞,意思類似於「很差」、「稀爛」、「紕漏百出」、「太不像樣」之類,但又比後者更準確、傳神。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沒有任何學術規範規定在論文題目中不能用口語。既然如此,「法無禁止即可為」,又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是故,它可以被視為學術論文題目的一種嘗試性創新。
最後,韓東屏表示:所有不服這個「很爛」總評的人,請寫說理性文章反駁,我靜候。非說理性的攻擊,一概不值得浪費時間反應。
在聲明中,刊發韓文的《江蘇海洋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順帶發布了徵稿啟事:經《江蘇海洋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編輯部研究,決定面向全社會徵集與《康德的倫理學其實很爛——〈道德形上學原理〉批判》一文的相關學術爭鳴文章,歡迎踴躍投稿。期望本次爭鳴能夠給我國的倫理學發展辯出一片新天地。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