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梭利特說:「我們不能創造天才,我們只能給每個孩子實現其潛能的機會,使他們成為一個獨立、有安全感且平衡的個體,讓每個孩子的學習在適當的時機,自然而愉快地產生。」
我想廚房就是為孩子創造實現潛能的絕佳空間,聞啼鳥整理出5個可以在廚房玩的親子遊戲,給爸爸媽媽支招如何使用廚房,培養出一個獨立又自主的娃,又能高質量帶娃,增強親子關係。
廚房裡的每一種食材都可以激發孩子的感官,那就讓孩子用五感感知家裡的廚房吧。
圖片來自網絡
1、尋找廚房裡的彩虹色,通過顏色辨別廚房裡的食材。
2、尋找廚房裡的酸甜苦辣,通過味道感受廚房裡的調味品。
3、共創廚房樂譜,燒水時是什麼聲音?炒菜時又是什麼聲音?爸爸做飯,媽媽就和寶寶在旁邊傾聽並和孩子解釋為什麼會出現不同的聲音。
4、尋找廚房最柔軟/堅硬/粗糙/光滑的食材,通過觸感感知廚房。
在廚房,就讓孩子的五感充分打開。也期待爸爸媽媽在文末留言,你和孩子一起根據五感延展出來的廚房遊戲哦。
適合年齡:3-9歲
推薦理由:
和孩子一起施魔法,將廚房裡的邊角料變成陽臺上的一點綠色。更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孩子的耐心與觀察力。
1、從廚房中任選以下蔬菜:白菜根(多留一些白菜幫)、白蘿蔔根、胡蘿蔔根、大蔥的根、大蒜頭、紅薯、馬鈴薯等。2、把它們放在有水的容器裡,裡面放上少許水,注意不要讓水漫過蔬菜。1、6歲以上的孩子,可以引導ta畫下來植物的變化,製作屬於孩子的自然觀察筆記。2、爸爸媽媽用手機記錄整個過程,發朋友圈大概也會吸粉無數。適合年齡:3-9歲
9歲以上的孩子根據興趣自願選擇
我們吃的豆芽從何而來?和孩子一起見證豆芽成長曆程,打破孩子對食物的認知。
1、選大粒飽滿圓潤的黃豆,找一個大小適宜的小盆,將黃豆泡在水裡,直至黃豆由圓形變成橢圓形了,將水倒掉。
2、將黃豆移到一個可以底部可以漏水的盆裡,上面蓋上一塊溼布,然後找個暖和又避免陽光直射的地方放置,等待豆子發芽。注意這個時候小盆裡應該沒有水。
3、接下來,每天澆水,將自來水從豆子上面均勻地澆下去,爭取讓每一塊豆子都被澆到水,澆水的時候將紗布拿開。每天澆水的次數不限,但至少澆水2次。
4、待豆芽長得足夠長,就可以吃了。把殘餘的豆莢撿出來,豆芽洗乾淨,就可以做菜了。最快4天就可以吃到嘴!
1、6-9歲的孩子,可以引導孩子做觀察日記,記錄豆芽誕生的過程,妥妥的真情實感的作文也隨之誕生。
2、3-6歲的孩子,可以引導孩子用畫筆記錄下來,無需畫的像,讓孩子盡力發揮想像力就好。
3、爸爸媽媽用手機記錄豆芽誕生的過程,製作一個短視頻,就等著在朋友圈接受誇讚吧!
4、黃豆也可以用綠豆代替,生長出來的就是綠豆芽哦。
圖片來自網絡1、整個過程一定不要有一點油,有油豆芽會爛。
2、每次澆完水,都要把布原樣蓋回去,而且布要保持溼潤。
3、如果想讓豆芽生得粗壯一些,可以選擇大一點的紗布,蓋的時候,在盆子裡面向豆芽下面掖進去,也就是蓋得比較嚴實,比較緊。這樣豆子會比較不容易向上生長,就不會長成過於細長了。
動手這件事,多大的孩子都喜歡。尤其是飯菜成熟的那一刻,帶給孩子的成就感無可比擬。
更何況,做飯這件事,不僅綜合鍛鍊了孩子的觀察力、專注力、實踐能力等能力,還能培養孩子做家務的興趣。
大魚 / 攝
熙寶媽 / 攝
孩子年齡足夠大,你可以放手讓他去自己做哦,僅在旁邊陪伴即可!孩子會做飯了,作為家長的你,偶爾不在家,也不用擔心孩子的吃飯問題了。
楠楠 / 攝
適合年齡:3-12歲
創意這事,不分年齡
食材是最好的畫筆。拿出還沒有吃或少煮熟的食材,讓孩子可勁的折騰。
任其天馬行空,再心滿意足的吃下去,飯菜的美味度都增加了不少,還最大限度地使用了廚房的食材。
此玩法沒有玩法,比的是創意和腦洞,如果實在不知怎麼玩,就參考上圖或少百度吧!
也歡迎大家在文末或者處處聞啼鳥群裡留言:您家廚房的創意玩法,讓我們和孩子一起挖掘廚房的更多可能性!
圖片:部分來源於網絡、部分來源於熙寶媽、大魚、檸檬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