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館最新作品:不只是藝術,而是對人類社會的一次認知升級!

2020-12-15 騰訊網

藝術品之所以珍貴,並不是因為它的工藝材質或者好看,而是背後深厚的歷史社會背景,以及極富想像與創新的表現手法。科學同樣需要想像,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愛因斯坦提出空間像床墊一樣會凹陷彎曲,天馬行空;哈勃發現宇宙在持續膨脹,認為宇宙起源於一個「奇點」,不可思議。馬雲25年前在美國看見網際網路,斷定以後必將是網際網路的天下,並身體力行,很有想法。人類「無中生有」地發明了文字,以及法律、公司、宗教、國家等。人類世界的今天正是由虛構和想像創造的。

14-16世紀墨西哥阿茲特克帝國,代表火神的領主面具,由珍貴的綠松石製成

當人類面對一系列無法解釋和掌控的議題時,認為世界必然存在著一種超自然的秩序和力量,便湧現出了各種神靈和宗教。統治者也樂於宣揚自己代表神靈掌管人間。

藝術源於現實

又高於現實

今天我們推薦

大英博物館

最新推出的一套藝術作品

《大英博物館人類簡史》

《大英博物館動物簡史》

它有很多非常顯著的優點

值得去細細品讀

特惠價

領先全網發售

01

強大的品牌

大英博物館(The British Museum)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規模最大,擁有藏品800多萬件,由於空間的限制,目前還有大批藏品未能公開展出。大英博物館的地位得益於其背後的大英帝國。

那麼,有了這些藝術珍寶,大英博物館還聯合世界上最著名的藝術出版社之一泰晤士&赫德遜(Thames & Hudson),來共同打造這兩本書。泰晤士&赫德遜的宗旨是書既要有趣,又要有知識含量,強調書裡的文字和圖片能夠彼此結合,讓藝術成為「沒有牆的博物館」。

02

創新的橫向類比結構

首先來看《大英博物館人類簡史》的目錄:

可以看到,它不是像傳統歷史書那樣按照時間順序編排,而是按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來展開!在每一章的同一主題下,匯集了不同地方,不同文化,不同歷史階段的文物來進行講述。

我們再來看《大英博物館動物簡史》的目錄:

可以看到,它不是通常的哺乳、魚類、鳥類這樣的動物類別體例,而是按照動物的社會屬性來劃分,由弱到強,從野生,馴養,珍藏,一直到人類自己虛構創造,從自然動物到非自然動物,來展開的。它們也從側面反映了人類社會。人與動物的關係。在每一章的同一主題下,跟《大英博物館人類簡史》一樣,匯集了不同地方,不同文化,不同歷史階段的文物來進行講述。

正如「博物君」張辰亮所推薦的:「展示博物館藏品的書很多,但是這套書用的是一種非常獨特的思路。他把大英博物館裡的海量藏品重新分類。同一個動物題材的文物分到一起,戴帽子的人分在一起,坐著的人分在一起。這樣的話,不同地方,不同文化,不同歷史階段的文物就以這種奇妙的形式展現出來。乾隆皇帝的精美坐像旁邊,就是剛果國王的樸素的雕像。古埃及的魚形玻璃瓶兒下一頁就是日本匠人雕刻的精美鐵鯉魚。文明之間的界限一被打破,就很容易發現世界各大文明之間的共性和傳承。你不會以我們國家怎麼樣、他們國家怎麼樣來看待文明,而是站在上帝的視角,欣賞整個人類的文明。」

特惠價

領先全網發售

03

提升藝術修養與審美

本套書精選大英博物館600餘件館藏品。藝術形式上,包含了繪畫、雕刻、手工藝品,以及一些珍貴的出土文物;風格上,有自然主義作品,也有諷刺主義的現實題材;時間誇張上,囊括了從遠古的冰河時期到今天。

自然主義作品:17 世紀早期日本,繪有花草、人物和動物等圖案的箱子

《大英博物館人類簡史》選取了360件以人類面孔為主題的藝術品。全球70多億人中,沒有任何兩個人長得完全一樣。每張面孔都是一種身份的標誌,是人類表達、情感和性格的主要載體。人類的一切經歷都寫在臉上。因此,人類的臉成為藝術史上最強大、最永恆的主題,也是最適合來表現人類的生活。

現實主義作品:1844年電雕版畫,裝扮成人的猴子

人類將動物擬人化。插畫家把猴子描繪成優雅地拿著菸斗、穿著毛領大衣,一副紳士模樣,意在諷刺現實,反映的是人類的虛榮和愚蠢。

《大英博物館動物簡史》選取了大英博物館260件動物相關的藝術品。人類對動物有著複雜的感情,無論是作為經濟商品、人類夥伴,還是文化符號,動物都已經深刻地融入到人類社會中,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類各個時期關於動物的文物藝術品,不僅反映了人與自然的關係,也從側面詮釋了人類歷史與文化。

極具張力的誇張表現手法與冷靜的寫實風格

這些藝術品運用多變的形狀、豐富的色盤、不同的質地,以及點、線、面、體等造型手段,在二維平面或三維空間中塑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藝術形象。在無形中潛移默化,提升藝術修養與審美。在今天,無論對產品的商業價值,還是個人的社交來說,審美都是重要的競爭力。

約13000年前的冰河時期,帶鉤端的猛獁象形投矛器

特惠價

領先全網發售

04

人類社會的百科全書

大英博物館的最新作品分別從不同角度來講述人類社會,《大英博物館人類簡史》是從正面,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即人與人的互動,來進行講述;《大英博物館人類簡史》是從側面,人類視角下的各類動物,即人與動物的互動,來進行講述。它們綜合起來,涵蓋古今,使人類社會更加立體化、具象化,全景式描述了人類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是一部藝術化的人類社會百科全書。

約1850年的伊朗,銅匠

無論是遠古的狩獵,馴化家畜,還是日常生活中需要高度專注的手工勞工,經濟活動都是人類社會的基礎和必需。人類社會的存在需要一定的秩序,統治與戰爭不可避免,它們構成了人類的政治。人類的認知能力是逐漸發展的,越往前,自然與超自然的界限就越模糊,人類相信有尚不能理解的超自然力量,於是用虛構和想像,誕生了各種神獸、神話、宗教,人類還對一無所知的死亡,以及善惡等這些問題的思考,所形成的看法,它們一起就構成了人類社會的文化。

約1890年的北美,狩獵野牛

同時,經濟、政治和文化又是相互交融的。比如狩獵,它從人類一開始的為生存而戰的職業,逐漸演變為社會精英階層的休閒娛樂活動,而成為一種文化。甚至在都鐸王朝時期,追逐獵物是君王和貴族專屬的活動,是權力的象徵,如果平民狩獵,則會受到死刑處罰,它又具有了政治屬性。

05

培養全球化的視野和格局

精選的600餘件藝術品,源自世界各地,包括了德國、英國的歐洲,貝寧、奈及利亞的非洲,秘魯、墨西哥的美洲,還有中國、印度、日本的亞洲。並且跨越了不同的時期,向我們展現了古埃及、羅馬、希臘等燦爛文明。

約1000—1200年的智利復活節島,摩艾石像

對同一主題,內容上的橫向比較結構,有助於我們形成用全球化的視野、整體的眼光來看問題,也能體會人類共有的情感和價值。比如紀念先祖,1000年前智利人用艾摩石像;非洲奈及利亞卡拉巴裡族有紀念祖先的木刻屏風;中國有清明祭祖的傳統;墨西哥還有個專門的「亡靈節」,他們相信那些死去的親人會回到人間來享受世間的歡樂;大洋洲的索羅門群島,認為祖先去世後,還可以化為鯊魚來保護後代在海上的安全。

特惠價

領先全網發售

06

綜合知識運用,提升洞見

現實中的自然、歷史和社會,三者從來都不是相互獨立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傳統的學校教育,以學科來劃分,相互隔離,往往使我們喪失了綜合思考的能力,看待事務缺乏一個整體和全面的視角。《大英博物館人類簡史》和《大英博物館人類簡史》對同一主題,從多方面運用綜合知識,用簡潔的文字,去分析和解釋。

約公元前1360—前1340的古埃及,魚形瓶

比如說在古埃及的很多墓穴壁畫中,發現一處細節,魚是一種魚——羅非魚。文中給出了解釋,古埃及人注意到,雌性羅非魚為了保護後代,會將魚卵含在口中孵化,有時甚至幼魚也會受到這種庇護。古埃及人把羅非魚這種能吐出活魚的能力看作重生的象徵。羅非魚的這種能力是自然屬性,而人類嚮往死後復生卻是一種社會屬性,但它們在歷史中又巧妙地結合在一起。

07

理解人生,增強生命的韌性

大英博物館的這些藝術品,表達的不只是藝術,更是300萬年來人類生活的真相,生活總是要面對的一些挫折與憂傷。它們啟發了我們的共情能力與同理心,提高抗壓能力,增強生命的韌性。

公元前2500年的伊拉克,描繪戰爭和皇家宴會的烏爾軍旗

5000年前人類社會的真實寫照。在軍旗的一面描繪的是戰爭的場景,有許多蘇美爾人佩著刀劍,並發明了戰車,戰馬下躺著死人,充滿了戰爭的血腥。而軍旗的另一面是宴會的和平場景,有樂師,有歌手。

人類社會從最初就是在血腥的戰爭與和平中交替前行,衝突與協作共存;美好的愛情令人嚮往,但它也會摻雜著欺騙和背叛,還有可能永失我愛。辛苦專注的工作才能讓一家人過上幸福的生活;成人的世界充滿掩飾與偽裝,統治者更是用神話來包裝自己;人們對來世一無所知,卻也滿懷期待;野生動物們成為家畜、役畜後,仍然面臨著悲慘的命運;瘟疫與人類總是如影相隨。

山景前的父與子,貝蒂娜· 阿德勒(1913—1993)

貝蒂娜·阿德勒以她的丈夫和兒子為原型創作的亞麻油氈版畫。她剛失去了自己的丈夫,她用這種方式來回憶30 年前丈夫教兒子讀書識字時溫柔而鼓勵的眼神。

08

啟發創新和探索

人類持續的探索,對自身以前的生活有了不斷的了解,對文化現象也有了解釋。像從古至今最常出現的獻祭主題之一是人對公牛的祭宰。儘管早在一萬年前就被人類馴化,但公牛似乎被廣泛視作典型的黑暗象徵。回望人類發展歷程,可以發現公牛代表著馴養和野生的分水嶺,而人類也正是跨越了這道界線進化而來。宰殺公牛也象徵著人類戰勝野蠻。不過,在人類史上不缺少黑暗和愚昧的時刻。

2世紀的古羅馬,密特拉屠牛像

密特拉神和公牛的故事源于波斯,在羅馬帝國廣為流傳。在密特拉神殺死公牛的同時,刺出的鮮血使生命和光重生。

無論是對自然,還是對人類社會,所有的疑問的並沒有打開,總是還有許多的未知等待著去探索。在已發現的文物中,仍然有許多未解之迷。像烏爾軍旗,還有廣為流傳的綠松石雙頭蛇,目前對它們的用途,仍尚未可知。冰河時期的投矛器也會激發我們的好奇心,看看它到底是怎麼使用的。這套書每件藝術品的背後,都有著深厚的歷史背景,可以順著書中簡潔的說明文字線索,再去挖掘探索。

5—6世紀的伊拉克,刻有銜尾蛇環繞獅子的印章

銜尾蛇的形象與現在的「貪吃蛇」遊戲如出一轍。

特惠價

領先全網發售

09

全彩精裝,雅致裝幀,雋永典藏

方形16開,方便閱讀!世界三大印刷企業當納利承制,全程綠色環保!

雙封、硬精裝設計,內文128克高檔銅版紙,全彩四色!

548頁,厚實有料!600餘張高清圖片,還原人與動物細膩神態!

相關焦點

  • 大英博物館出新書,不僅僅有藝術
    日前,大英博物館最新推出一套新書:《大英博物館人類簡史》及《大英博物館動物簡史》。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大英博物館最新作品:不只是藝術,而是對人類社會的一次認知升級!你不會以我們國家怎麼樣、他們國家怎麼樣來看待文明,而是站在上帝的視角,欣賞整個人類的文明。」提升藝術修養與審美它精選大英博物館600餘件館藏品。
  • 薦書|從冰河時期迄今,600餘件大英博物館藏品「紙上」新亮相
    最近,大英博物館聯合世界最著名藝術出版社之一的「泰晤士&赫德遜」,推出兩本全新的展示藏品的藝術圖書:《大英博物館人類簡史》和《大英博物館動物簡史》。再來看《大英博物館動物簡史》的目錄。《大英博物館動物簡史》目錄可以看到,它不是通常的哺乳、魚類、鳥類這樣的動物類別體例,而是按照動物的社會屬性來劃分,由弱到強,從野生、馴養、珍藏一直到人類自己虛構創造,從自然動物到非自然動物來展開的,從社會學角度反映人與動物的關係。
  • 大英博物館|從小倉庫到800萬件藏品
    毫不誇張地說,如果地球是一個家,那大英博物館就是收藏人類老祖宗傳家寶的最大倉庫。3、真正為大英博物館立傳的書關於大英博物館的書有很多,但大多數書的主角都是博物館中的那些珍貴的藏品。其實,大英博物館本身也是一件珍貴文物。
  • 大英博物館重新開館,你最期待見到哪件中國藝術品?
    大英博物館藏中國繪畫斯隆為大英博物館的文物收藏開了一個先河,明朝瓷碗、清丁亮先的「博古花果圖」、關羽滑石塑像雖稱不上稀世珍品,但它們卻使英國得以從世界文化視野觀看藝術。此後中國文物陸續以饋贈、遺贈、購買、交換等多種方式源源進入大英博物館。兩個半世紀來累積達到兩萬三千多件,年代跨越新石器與當代。
  • 大英博物館購藏103件葛飾北齋插圖,為其轉折時期作品
    這批作品標誌著這位當時已經70歲的藝術家藝術轉折點,之後,他便創作出了《富士山三十六景》。大英博物館名譽研究員蒂姆·克拉克(Tim Clark)表示:「這些作品極大地擴展了我們對葛飾北齋其人生和藝術創作的關鍵時期的了解,103件作品均採用北齋後期作品中常見的幻想和用筆技巧。」
  • RIOTLILY x 大英博物館,藝術與配飾設計的完美碰撞
    國際跨界聯名合作 Crossover CollaborationRIOTLILY艾特裡裡本次國際跨界聯名合作,選擇了世界頂尖博物館之一、英國標誌性建築大英博物館大英博物館成立於1753年,是世界上第一個國家公立博物館。自始至終,大英博物館都秉持著「大英之世界,世界之大英」的理念,立足服務於世界的核心精神。從人類歷史的黎明直至當今,跨越了兩百多萬年,大英博 物館館藏講述了全世界的文化故事。
  • 「中秋盲盒」不套路,安佳×大英博物館打造傳統佳節新營銷範式
    安佳與大英博物館聯名打造的中秋盲盒,為什麼會受大家歡迎呢?因為它不盲目「跟風」,而是始於顏值、陷於味道、忠於樂趣。這款禮盒給人的感覺就一個字:高大上!普魯士藍加燙金外包裝的設計靈感,來源於大英博物館鎮館神獸「青銅貓坐像《蓋亞·安德森貓》」,並融合了月亮女神巴斯特(Bast)、安卡、蓮花、荷魯斯之眼等元素,承載著「月亮女神」的祝福,自帶高級質感,拿到手的消費者能瞬間被圈粉。
  • 大英博物館更新升級線上觀展 足不出戶近450萬件珍貴藏品細細看
    北宋汝窯青釉盞託  身在中國,卻想一探大英博物館?別擔心,博物館新舉措會讓你夢想成真。  最近,大英博物館宣布,已全面更新升級線上館藏檢索系統。其收藏建基於漢斯·斯隆爵士遺贈的71000多件藏品,至今館藏已達800多萬件,涵蓋了200多萬年的人類歷史。囿於空間,大英博物館還有大批藏品無法公開展出,但觀眾在線上可以自由免費瀏覽、下載圖像,輕鬆放大欣賞藏品細節,也能了解其收藏歷史、舊藏者,及詳細的中英文專家學者的解讀。
  • 大英博物館裡,那些未知的秘密世界
    人類各個時期關於動物的文物藝術品,不僅能夠反映人類與自然的關係,還能更好地詮釋各種文化與符號。 《大英博物館動物簡史》甄選大英博物館260件動物相關的文物藝術品,它們來自世界各地,跨越數千年,從猛獁象、猴子、鹿,到龍、麒麟,包含了野生動物、馴養動物、珍禽異獸、作為象徵的動物,以及混種異獸與神話傳說中的怪獸。
  • 國外10大博物館景點,大英博物館僅第三,美國多個上榜
    當您參觀世界各大首都和旅遊中心時,必須停下來參觀其著名的博物館。這些都是人類的現代寶庫,它們保留著人類文明和藝術的鮮活記憶,其價值遠遠超過任何國家寶藏。在您的餘生中,參觀這些博物館中的任何一家都將是一件值得紀念的事情! 10.埃爾普拉多
  • 去頂級博物館漲知識——大英博物館必看攻略!
    其實還有博物館。在物價昂貴的倫敦,薈聚了人類歷史不同時期最頂級藝術瑰寶的博物館、美術館們卻都統統免費。在世界各大藝術博物館年度參觀人數排行榜上,法國的羅浮宮、美國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和英國的大英博物館一直牢牢位列三甲,緊隨其後的就是國家畫廊。
  • 在家逛完大英博物館!免費看遍全球展覽!疫情期間必備攻略
    疫情期間,宅家雲逛大英博物館等全球當紅博物館的攻略來了。目前,歐美各大當紅博物館因為疫情已基本關閉,但通過雲看展的方式,我們在家就能看展。首先介紹大名鼎鼎的大英博物館。大英博物館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位於倫敦羅素廣場附近,是世界上歷史最為悠久,規模最宏偉的博物館。
  • 去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領路5000年歷史的人類藝術
    說到紐約的必遊景點,位列全球最著名博物館之一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當然算一個。緊鄰中央公園,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是全美最大、最華麗的博物館,同時也是紐約的藝術中心。
  • 去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領路跨越5000年歷史的人類藝術
    說到紐約的必遊景點,位列全球最著名博物館之一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當然算一個。緊鄰中央公園,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是全美最大、最華麗的博物館,同時也是紐約的藝術中心。
  • 比大英博物館更美的博物館,倫敦老二可看可摸,還藏著王室的八卦
    簡單粗暴地總結一下:想了解歷史和人類文明發展者請去大英博物館,想避開人群發現生活之美者就去V&A,也就是維多利亞阿爾伯特博物館。維多利亞阿爾伯特博物館除了頭頂大英帝國第二大博物館的頭銜,還另有一個外號:全球三大時尚藝術博物館之一。
  • 故宮與大英博物館,網紅博物館的進擊之路
    就在網友一時不知道該將錢包貢獻給誰的時候,被稱為故宮在淘寶上「競爭對手」的大英博物館也上了熱搜——在經歷4個多月的試運營之後,正式宣布與天貓平臺在文創領域進行深度合作。從湯臣倍健定製禮盒到ITO文明古國系列旅行箱、網易嚴選的古希臘騎手抱枕;從She’s月桂女神首飾到馬克華菲的復古運動服裝,再到百麗的「花的光影」聯名款鞋;今年8月,大英博物館還與蘭歐推出藝術商旅酒店。
  • 大英博物館:不是每件藏品都是搶的 罕見中國珍貴文物無緣歸故土
    英國國家博物館(British Museum),中國人一般稱之為大英博物館,成立於1753年,1759年1月15日起正式對公眾開放,目前館藏已達800多萬件,涵蓋了200多萬年的人類歷史,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偉的綜合性博物館,與法國羅浮宮、俄羅斯艾爾米塔什博物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並稱為世界四大博物館。
  • 一周觀展指南|下周重開的大英博物館、紐約大都會帶來什麼
    經過漫長的等候,8月27日,大英博物館將重開常設展;8月29日,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也在閉館了5個多月後重新敞開大門,並且帶來了「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創建150周年特展」和「雅各布·勞倫斯:美國鬥爭」。大英博物館重新開館後,圍繞底層展廳的一條新的單向參觀路線將讓觀眾可以接觸到博物館最具標誌性的展品,包括埃及、希臘、羅馬、亞述等展廳的近9000多件文物。
  • 大英博物館&國家畫廊必看攻略!38件藏品看懂西方美術史
    其實還有博物館。在物價昂貴的倫敦,薈聚了人類歷史不同時期最頂級藝術瑰寶的博物館、美術館們卻都統統免費。在世界各大藝術博物館年度參觀人數排行榜上,法國的羅浮宮、美國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和英國的大英博物館一直牢牢位列三甲,緊隨其後的就是國家畫廊。
  • 大英博物館「接力」英國國家美術館設展上海地鐵
    新華社上海7月12日電(記者許曉青)大英博物館11日起「接力」英國國家美術館,在上海地鐵陝西南路站首次開啟藝術長廊展示活動。大英博物館提供了7件館藏藝術品的復刻版,集中在上海地鐵換乘站內展出。據獲得授權的中方運營機構介紹,大英博物館此次介紹到中國的藏品復刻版,一部分為世界文明代表作,如古埃及的陵墓壁畫「內巴蒙花園」和紙莎草文獻,來自歐洲的一種古董棋——路易斯西洋棋,日本浮世繪代表作《神奈川沖浪裏》等。另一部分是英國本土文化的縮影,如時尚繪畫作品《OP眼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