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一周軍評:髪國人的大航母夢

2020-12-14 觀察者網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施洋】

本周,有關海軍的各種新聞可謂是紛至沓來:美國海軍的「羅斯福」號航空母艦在經過半個月的碼頭隔離之後,正式出發開始進行2020年內的第二次巡航部署;美國海軍開始考慮在以澳大利亞為核心的海域裡設置第1艦隊的新編制;美國媒體曝出了美軍官方認可中國反艦彈道飛彈成功試射的說法;法國和中國的新一代航母建造也都取得了各自的進步。在2020年即將過去的時代,圍繞大國競爭時代的世界海上力量比拼,幾個大國都在進行自己的緊張準備。

法國人新航母的PPT,艦島前面兩部升降機是特色

美國海軍西太再布局

12月7日,以「羅斯福」號航空母艦為核心的航母打擊大隊離開聖地牙哥港,開始進行其海外巡航部署。作為一艘母港設在美國西海岸的航空母艦,這次部署從周期上看顯得頗不尋常——在冷戰後的核航母時代,美國航母在完成巡航部署任務返回本土後,通常需要進行至少為其10個月的增量維修工程,再加上後續的艦員重新訓練工作,往往要超過1年以上的時間才能恢復可部署狀態。也正因此,除了母港設在日本橫須賀的航母每年進行一次部署之外,東西海岸的美國航母一般都是隔年部署。但「羅斯福」號在今年7月才剛剛返回美國本土,距離這次新的部署還不到半年。

「羅斯福」號剛出門,就丟了個水兵

這其中一方面的因素固然是與「羅斯福」號的上一次巡航部署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有關。上次部署的「羅斯福」在1月從美國本土出發後,在3月份就在航母上出現了新冠肺炎疫情的感染和傳播,並一度導致超過1/5的航母艦員確診陽性,儘管美軍高層希望該艦能夠克服疫情繼續執行部署任務,但時任該艦艦長的海軍上校布雷特·克羅澤爾卻對外透露了航母上的疫情,迫使美國海軍命令該艦在3月31日停靠關島,並將艦上的感染人員進行隔離治療。

雖然5月21日重回海上的「羅斯福」號隨後還進行了一部分巡航任務,累計在海外的時間也有半年多,但該艦實際只在海上部署了前後分隔的四個半月左右的時間,無論從艦船的損耗還是艦員實際駐艦時間看都不需要10個月的增量維修。考慮到原本可以在2021年部署的「尼米茲」號航母已經在2020年提前部署,讓「羅斯福」號在稍事休整後再進行一次巡航,確實是為其2020年突然缺勤「贖罪」的一種辦法。

雖然心態發生了一些變化,但生理上美國水兵並不疲勞

在這種「背靠背」的部署形態中,前置航母母港,或者說具有一定能力的後勤保障基地的價值尤為明顯。同樣是進行半年左右的修整維護就投入巡航,母港位於橫須賀的「裡根」號航母目前在西太平洋的行動一般就是半年海上巡航,半年在港內進行維護,由於母港本身位於西太水域,航母幾乎是一離港就進入了任務水域;而「羅斯福」號這樣母港設在美國西海岸的航母,則需要大約一個月的時間航渡到西太水域,並在超過半年的巡航任務後再花至少半個月以上的時間返回母港。

雖然這些時間裡航母艦員以及打擊大隊本身都不會閒著,會進行一系列的訓練和演習活動,但從機械的角度來看,將接近兩個月時間的機械壽命用在航母的航渡期間,對於眼下可用航母捉襟見肘的美國海軍而言,如果不是必須返回本土進行更換核燃料這樣的重大活動,多少都顯得有些浪費。

橫須賀港對於美國在東北亞常態化保留一艘航母至關重要

正是基於這樣的考量,美軍在最近發聲考慮的另一件事情才更加值得關注。

12月4日,多家媒體報導了美國海軍部長的發言人證實,為了滿足美國政府高層對於應對中國快速增長軍事實力的應對要求,美國海軍正在考慮重新組建第一艦隊,並稱這一決策已經到了最終階段,暗示不久以後這一艦隊的編制也許就要變為現實。按照美軍的表述,第一艦隊應該要負責印度洋與太平洋交界的水域,再考慮到第七艦隊目前的管轄範圍,第一艦隊很可能以新加坡為其重要的活動基地,同時負責指揮美軍在印度洋上的海軍力量。

新加坡的美軍力量只有較為快速的LCS,在南海可以打小摩擦,打不了大仗

歷史上的美國海軍第一艦隊時間並不算長,它在1947年建立,負責太平洋水域的一部分,並在1973年的艦隊調整中被撤編,其任務也被交給了現在的第三艦隊。在美國海軍中,艦隊主要負責指揮和作戰,而造艦的規劃發展則由海軍部來負責。從這個角度來說,儘管組建第一艦隊意味著美國海軍對於中國毫無疑問的關注和針對性力量的加強,這種指揮編制的調整也會增加包括一個中將司令在內的職務空缺,讓美國海軍的中高級軍官多一條職業方向,但並不會憑空變出更多的水面艦艇。

目前美國海軍已經將其六成的海軍力量部署到太平洋方向,進一步向太平洋傾斜海上力量自然需要拆東牆補西牆,考慮到美國海軍在大西洋方向上目前已經常年處於缺少隨時可用的航母的狀態,加上包括地中海、歐洲和非洲的地緣政治格局眼下同樣處於多變狀態,美國海軍進一步增強在亞太的力量雖然還有可操作性,但從現有的艦隊規模來看空間已經不大。

第一艦隊是一個非常有太平洋戰爭色彩的編制

而在針對現有力量挖潛方向上,隨著F-35B戰機近年來逐漸成建制地加入美國海軍兩棲戒備大隊,並伴隨兩棲攻擊艦開展巡航部署,美國海軍將兩棲攻擊艦作為輔助航母加入巡航的做法也已經逐漸成型。

相比伊拉克戰爭時期美軍將兩棲攻擊艦作為「鷂式母艦」承擔近距離對地支援任務,F-35B與兩棲攻擊艦的搭配由於戰機性能的跨越性提升,無論是其防空攔截能力還是攻擊能力都相當強大,從艦載戰鬥機性能來看,甚至要強於包括中國、俄羅斯、法國等幾個海軍強國現役的艦載機。雖然今年美國海軍失去了「好人理察」號兩棲攻擊艦,而且其造艦計劃看起來很難在短時間內彌補這一缺失,但F-35B的批量入列卻能讓其兩棲攻擊艦隊的攻擊能力放大了。

雖然相比正規航母,兩棲攻擊艦存在諸如指揮控制能力相對不足、缺乏專用預警機等缺點,但美軍可以動用包括戰區其他預警機和指揮力量對其進行支援,雖然這樣的支援很難保證全天候全時段,但對於在亞太地區經營多年的美軍而言,讓兩棲攻擊艦在這一區域巡航時充當一艘輕型航母顯然並不困難。當然多帶F-35B就意味著要少帶直升機和MV-22,其執行傳統兩棲作戰的能力自然會受到影響,但對於西太平洋的美軍而言,如果連海上制空權都無法確保,兩棲登陸作戰能力原本也不重要。

駐日美軍的F-22,美軍駐日航空兵很難支援作戰半徑以外的地區

作為在世界海軍技術領域裡至今仍然處於領先地位的國家,美國在海軍力量部署上的調整更多強調的是作戰力量的位置和規模,而對於很多其他國家,在技術上更進一步,有時候才是更加重要的內容。

七萬多噸的大航母

本周,法國總統馬克龍宣布法國將設計建造一艘新型核動力航母,用於在法國現役唯一的航母「夏爾·戴高樂」號退役的2038年前後將其替代。而根據目前透露出來的消息,這艘新型航母的排水量將遠超現役的「戴高樂」號,達到70000噸以上,配備兩臺升降機和三臺電磁彈射器,並且搭載法國下一代戰鬥機和無人機。這一項目就是2018年開始上馬的PANG航母項目。

法國人野心勃勃的新航母計劃,PPT基本上透露了設計理念

這一消息在背後有一個相當重要的潛臺詞,多數報導它的媒體都沒有太注意到,那就是法國正式徹底放棄了要擁有兩艘航空母艦的「野望」,開始以單艘航母作為法國海軍核心的設定,規劃法國下一代的海上力量。

法國雖然早在二戰前就擁有了航空母艦,但其以航母為核心的海軍力量構建要到二戰末期才開始,依靠從英國和美國租借的航母,法國一度同時保有三艘航空母艦,但其中兩艘都無法搭載噴氣式艦載機;在法國自行建造了兩艘「克萊蒙梭」級航母后,法國海軍完全進入了噴氣式時代,但在租借來的航母退役後,法國海軍的航母數量就下降到了兩艘。

在整個冷戰時期,法國曾經至少兩次計劃建造額外的航母,將法國海軍的航母數量增加到三艘以上,但因為預算問題最終都未實現。「戴高樂」號航母原本也不止計劃建造一艘,而是建造兩艘,對等替換掉兩艘「克萊蒙梭」級。但由於前者高昂的造價,最終法國海軍決定只建造一艘。

此後的幾年時間裡,法國仍然在試圖再造一艘航母,將法國海軍的航母規模恢復到兩艘,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便是在英國研製伊莉莎白女王級前後,法國海軍大量吸取英國航母方案的「靈感」提出的PA2航母計劃,採用常規動力以試圖降低造價,同時放大噸位試圖改善性能。

當然最後的結果依然是一分錢難倒英雄好漢,法國海軍一直沒有下定決心為建造第二艘航母撥付足夠的資金,而隨著「戴高樂」號航母的服役時間越來越長,法國的第二艘航母計劃現在也就變成了法國的下一艘航母計劃。

「戴高樂」計劃就是妥協的產物,妥協之下甲板設計也有不少缺點

從新航母的設計來看,法國海軍對於「戴高樂」號的使用心得與教訓都體現在其整體布局上。「戴高樂」作為上世紀末全球唯一新建的傳統中型航母,其總體布局在當時顯得相當不「平衡」,但又被認為有法國海軍的獨到考慮。在整體看來中規中矩的斜角甲板布局之下,「戴高樂」的艦島位置相當靠前,目的是用高大的艦島來遮擋前方的風浪,以方便後面的兩個升降機進行艦載機提升作業,同時改善航母在航行中的前向視野;而其付出的代價就是航母艦島前方的停機區面積幾乎清零,以至於回收艦載機後所有飛機都要挪到前部飛行甲板,徹底斷絕航母同時進行起降作業的可能性。

而新航母的艦島則類似於美國海軍「福特」級,非常靠近艦尾,將兩臺升降機留在艦島之前,以削弱航海觀測為代價,增加了前甲板的停機面積,以便停放尺寸更大的法國下一代艦載機,而將抵抗風浪的職責交給更高的甲板位置,從而增加了一次回收艦載機的數量,同時讓航母能夠同時進行艦載機的起降作業,而這一切的基礎,都是法國基於「戴高樂」不甚成功的運用史總結出來的一個簡單而樸素的教訓:大噸位航母有大的好處。

在2011年利比亞打擊行動中,儘管法國海軍不需要組成大的機隊,但「戴高樂」號的甲板運作效率低下還是讓法國海軍有些手忙腳亂

對於航母設計而言,控制噸位可以有效控制航母所需的動力系統規模,減少對艦上相關設施數量的要求,從而在降低設計複雜程度和建造難度的同時,一定程度上壓縮航母的建造成本。但隨著當代艦載機本身的規模越來越大,運作艦載機,特別是常規方式起降的艦載機所需要的「底線尺寸」也水漲船高:「克萊蒙梭」設計所在的上世紀50年代末,中型航母只需要能起飛不到15噸的艦載機;而到了設計「戴高樂」號的時候,即使是自我克制的「中型戰鬥機」的起飛重量也到了25噸級;至於下一代艦載機,單發動機的F-35C都已經達到了30噸以上,雙發重型戰鬥機的尺寸和起飛重量顯然只大不小。

加上艦載機在航母上的有效調度需要大尺寸的飛行甲板和機庫,而持久的支援戰機行動所需要的海量油料、彈藥和零部件同樣需要更大的艦體來承載……把航母造大固然要多花錢,但如果只考慮建造成本而忽略了航母需要執行任務的想定,那麼最終要付出的將不僅是更多的錢那麼簡單。

下一代歐洲自研戰機平臺,現在所有的預案都很「大」,這意味著基於該機的新平臺都不會小

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其他幾個海軍強國的新一代航母的設計上。英國的兩艘「伊莉莎白女王」級雖然還使用短距起飛/垂直降落的艦載機,但在噸位上已經全面增大,通過接近7萬噸的大型艦體,在英國造船工業所能容納的能力範圍之內,儘可能的提升航母執行各方面任務的能力。

中國雖然剛剛加入建造航母的國家行列中沒有幾年,首艘航母和首艘國產航母的噸位也都達到了5萬噸級,但由於中國海軍使用的殲-15重型艦載戰鬥機在起飛重量和佔據的甲板面積上都更大,讓中國的下一代航母也已經迅速地走上了進一步擴大航母尺度和噸位的道路上。從網際網路上流傳的中國海軍下一艘航母的圖像來判斷,雖然我們無法準確推測出這艘航母的排水量,但僅從其超出現有兩艘中國航母的艦體水線長度來判斷,該艦在主尺度上將進一步擴大,從而在搭載多套電磁彈射器的同時,能夠加大飛行甲板和機庫的面積,優化艦載機的調度,同時配合新一代艦載戰鬥機,增加航母的載機量和作戰能力。

新航母要承載殲-15,所以也小不了。圖源見水印

當然更大的航母同時意味著更高的建造難度和成本,而對於軍費和海軍規模本來就有限的法國而言,這自然意味著多年以來法國海軍追求的雙航母海軍的目標更加不可能實現了。雖然隨著新型航母的入役,法國海軍的作戰能力肯定會得到加強,但單航母這一情勢的無法改變則令困擾法國當下進行軍事外交的難題仍然無法解決:如何處理法國的對外政策,才能讓法國在唯一的航母可以執行任務與不能執行任務時,都能同等有效的維護法國的國家利益?

相關焦點

  • 觀察者網一周軍評:中美新裝備與「老問題」
    作為2019年大閱兵首次公開亮相的新裝備,PCL181型車載加榴炮未來將和更早之前已經開始批量入役的PLZ-05/05A型155毫米履帶式自行火炮一起,全面徹底地取代解放軍集團軍級炮兵的130毫米加農炮和152毫米榴彈炮,成為集團軍軍屬壓制火炮中的身管炮兵力量。解放軍集團軍屬炮兵也將在此輪換裝之後,成為世界上同級別炮兵部隊中裝備最精良的作戰力量。
  • 觀察者網一周軍評:新時代的「鐵甲精兵」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施洋】 本周,筆者應邀前往中國人民解放軍北部戰區第78集團軍,參加2020比武競賽先進典型事跡報告會,並且參觀了78集團軍某合成旅。
  • 一周軍評:浩瀚的太平洋 誰有航母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王世純】本周,最大的軍事新聞無疑是新冠疫情導致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停擺」一事。目前,美國太平洋艦隊4艘航母受疫情影響全部「停航」。這是歷史上,美軍在廣闊的太平洋地區首次出現「零航母可用」的軍事真空期。
  • 觀察者網一周軍評:死人雖多 但本次臺軍漢光軍演正視了解放軍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王世純】 本周軍事新聞較多,先有「好人理察」號被燒,後有美軍雙航母戰鬥群在南海地區「興風作浪」。但對於國內讀者來講,最重要的無疑是臺軍「漢光36號」軍演。
  • 觀察者網一周軍評:死人雖多 但本次漢光正視了解放軍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王世純】本周軍事新聞較多,先有「好人理察」號被燒,後有美軍雙航母戰鬥群在南海地區「興風作浪」。但對於國內讀者來講,最重要的無疑是臺軍「漢光36號」軍演。在蔡英文、嚴德發軍事集團上一任期的最後一年,臺軍推行了所謂「可持戰力專案」,將臺軍兵種營改編成「合成營」,通過裁剪兵力和下沉專業的方式,提高臺軍編現比和戰備動員能力。在去年年末,今年年初,臺軍強行拆開各個打擊旅的「兵種營」,合併成步坦炮合成的「聯兵營」。本來臺軍各個聯兵旅要在今年5月份展示這一倉促改革的成果——那樣原定於5月舉行「漢光36」號演習的樂子會更多。
  • 觀察者網一周軍評:軍迷們最期待的永遠是未來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席亞洲】本周,美國、日本一系列新型武器開發項目的公布在國內引起不少關注,而關於我國新一代武器裝備的相關消息也以片鱗半爪的方式到處「露頭」。對於軍迷這個「看熱鬧」的群體來說,這是一個興奮的新時代。但這背後有一些基本的邏輯和道理,本期軍評筆者將嘗試理一下這個頭緒。
  • 戴維·葛萊漢姆:川普如何失去了他的航母?
    【翻譯/觀察者網馬力】保持一定的戰略模糊性在外交事務中頗有價值。當一個國家的敵人(也許是其盟友)拿不準該國將如何行事,那麼這個國家就能在雙邊關係中獲得某種優勢。當然,如果過度使用這種模糊策略也有可能物極必反。
  • 這次,觀察者網的年輕人被狠狠觀察了一回
    不光是王驍,觀察者網有一系列的視頻專欄,比如董佳寧的《懂點兒啥》、席亞洲的《亞洲特快》、施洋的《施佬胡謅》……等等,加上兄弟單位「觀視頻工作室」,觀察者網建立了一個國內最大的視頻矩陣。在今年6月份,僅觀察者網一個官方帳號的B站播放量,就達到了令人咋舌的3.7億次。而視頻項目的成功,只是觀察者網近年來諸多成績之一。
  • 美國海軍任命首名女性航母艦長,指揮「林肯」號核動力航母
    (觀察者網訊)據美國《聖地牙哥聯合論壇報》當地時間12月23日報導,美國海軍當天任命艾米·鮑恩施密特(Amy Bauernschmidt)擔任「林肯號」核動力航空母艦艦長。她將成為美國海軍歷史上首名女性航母艦長。
  • 「羅斯福」號航母離港 年內第二次部署亞太
    【文/觀察者網 王世純】經歷兩個星期的隔離以後,今年多災多難的美國海軍「羅斯福」號航母又重整旗鼓,準備再次部署到東北亞。目前,東北亞地區處於短暫「航母空窗期」,在常駐日本的「裡根」號航母於今年11月份返回橫須賀海軍基地進行例行維護,隨後,美軍在東北亞地區已經沒有處於執勤狀態的航母。「羅斯福」號此番奔赴東北亞,也是為了彌補這一戰力空白。西奧多·羅斯福航母戰鬥群原計劃在今年1月至7月期間部署在東北亞地區。
  • 國產航母是中國海軍最好的生日禮物
    而就在這幾天,不論是媒體的報導,還是各界的推測,都表明國產航母(002型)的海試工作即將展開,這無疑是給69歲的中國海軍最貴重也是最好的一份生日禮物。  多年前,當中國海軍首艘航母「遼寧艦」海試時,不知道多少人留下了激動的淚水。可那畢竟是一艘「買」來的航母,雖然經過了各種改裝和升級,卻終究不是「中國製造」。
  • 為致敬航母,國人竟做了一款硬核手錶
    ,並向所有航母致敬;中國原創設計腕錶品牌璽佳,創造了全球限量航母主題腕錶——璽佳機械錶·航母版璽佳從航母的5大精髓裡,提取設計靈感創作了這款全球首款航母主題腕錶無需電池加持,到了晚上或暗一點的環境裡,錶盤錶冠時針分鐘就會自動發起夜光(比傳統夜光亮10倍),戴上手簡直能酷一臉
  • 「伊莉莎白女王級」航母屢漏水,英航母打擊群首次形成作戰能力?
    據觀察者網消息,英國政府於1月4日稱「伊莉莎白女王級」航母打擊群已經首次形成初始戰鬥能力,這意味著打擊群必須的要素,例如航空母艦、海軍航空兵以及水面護航艦艇等已經整合成功可以開始使用,同時其他驅護艦和其他固定翼飛機等可以協同作戰。預計在2023年,「伊莉莎白女王」號航母能形成完整的作戰能力。
  • 臺軍:解放軍航母「山東艦」今日穿越臺灣海峽南下
    (觀察者網訊)據臺灣「聯合新聞網」12月20日報導,臺軍今日證實,解放軍「山東號」航母及所屬護衛艦艇4艘,本月17日自遼寧大連港啟航南駛,20日航經臺灣海峽後,續向南航行。報導稱,這是「山東艦」於去年12月26日第二次穿越臺灣海峽,當時是由南向北航經臺灣海峽北駛。
  • 中國能否造出類似福特級航母?003航母只是鋪墊,還是要看004航母
    中國能否仿製一款核動力的福特級的航空母艦?如果按照中國現在的綜合實力來說,是完全能夠仿製出一款美國福特級核動力航空母艦的。只不過,在戰力上可能要比美國的福特級的航空母艦要差一些,畢竟我國到現在還沒攻破核動力航母使用的核反應堆。
  • 國人首創硬核機械腕錶,一「芯」致敬航母!無數男士一眼愛上
    航空母艦,簡稱「航母」,有「海上霸主」之美稱,是一種以艦載機為作戰武器的大型水面艦艇,可以供艦載機起飛和降落。世界上擁有航母的國家基本都是世界經濟強國、軍事強國。依靠航空母艦,一個國家可以在遠離其國土的地方、不依靠當地機場的情況下對當地施加軍事壓力和進行作戰。
  • 疫情之下,美航母紛紛中招,英國還要讓伊莉莎白女王號出海訓練
    美國海軍航母和法國航母上都爆發了相當嚴重的疫情,在病毒面前,叱吒大洋的航母也無能為力。羅斯福號航母艦上共擁有4865名艦員,94%接受了檢測,最終結果令人震驚,660人感染了新冠肺炎。這樣的結果相當於讓羅斯福號航母暫時性減員13%,目前,美國防化部隊正在對該航母開展消毒工作,在今後的一段時間內,該航母只怕不能執行任何任務。
  • 美航母不用總統命名 選了一名普通黑人士兵的名字
    直到2020年,美國航母的命名標準第一次被打破,一位普通的黑人士兵的名字將成為美軍航空母艦新的名稱。據觀察者網1月19日消息報導,美國海軍官員向媒體證實,美軍福特級航母的第四艘將以一名黑人士兵——多裡斯.米勒的名字命名。據悉,美國海軍計劃在1月20日,由代理海軍部長來宣布這艘航母的命名。
  • 髪式迷惑——試駕標緻3008
    作者 —— 咖加用戶:阝東月月鳥宇筆者的髪式迷惑初體驗要從駕校裡的那臺愛麗舍說起,長在轉彎燈撥杆上的喇叭給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總是聽人說法國車底盤好,操控棒,但在日後駕駛過那麼幾臺法國車之後,筆者並沒有感受到特別驚豔的運動能力。
  • 美國"尼米茲"號航母一水手失蹤 航母正在北阿拉伯海作業
    (圖:AP)海外網9月7日電 9月6日,一名被部署到「尼米茲」號航母上的水手被報告失蹤,目前美國海軍在北阿拉伯海的搜救工作正在進行中。據美國軍事網(Military.com)9月6日報導,美國海軍新聞發布會上稱,「尼米茲」號航空母艦和「普林斯頓」號巡洋艦的工作人員正在尋找這名失蹤的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