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新三板被部分企業視為向A股發起衝擊的踏板,見證了太多優質標的入局、離場。
6月2日,青島海力威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青島海力威」)在青島證監局完成輔導備案。值得一提的是,青島海力威曾於2015年12月21日在新三板上市,但在2017年12月12日終止掛牌。彼時,外界曾預測青島海力威這樣優質標的離開新三板,有衝刺IPO的意味。
作為一家涉足「新基建」的企業,青島海力威與剛剛敲鐘上市的威奧股份以及擬掛牌精選層的康平鐵科相似,主營業務均涉及軌道交通領域。終止掛牌兩年後的他們,重徵IPO之路能否一切順利?
青島上市企業觀察第218期
撰文/©莊建成
審校/©王至秦
青島海力威開啟上市輔導6月2日,青島海力威在青島證監局完成輔導備案登記。
公示顯示,註冊地為青島市紅島經濟區河套街道上疃社區的青島海力威,法定代表人為張萬明,輔導機構為國元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根據天眼查數據顯示,成立於2004年07月13日的青島海力威,從事以橡塑為主的高分子新材料應用,以研發生產橡膠密封製品、減振降噪橡膠製品及其它高分子材料類產品為重點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
經營範圍包括研發、生產、銷售:應用於汽車、軌道交通、機車車輛、機械設備以及鐵路工程、隧道工程、橋梁工程、其它建築工程等領域的橡膠製品、聚氨酯材料及製品、塑料製品、複合材料製品及其他高分子材料製品,防水材料、防腐材料、建築材料、合成材料製品,金屬材料製品、模具;高分子材料的技術開發、應用及技術諮詢與服務;經營本公司產品及生產物資進出口業務;提供產品工程施工服務;建築勞務分包;本公司產品公路貨物運輸。
根據新三板公告顯示,
青島海力威曾於2015年12月21日在新三板上市,2017年12月12日終止掛牌。這也是他們在離開資本市場兩年多的時間後,再次發起衝擊。彼時,就曾有業界人士預測,青島海力威從新三板離場有衝刺IPO的意味。時隔兩年,這家企業做好準備了嗎?
終止掛牌兩年後重徵IPO2017年以來,新三板掛牌公司摘牌已成為常態。僅2017年一年,就有超過600家公司離開新三板。
其中既有優秀標的選擇主動離開,也有一些業績並不好看的公司正在加速離開。在這些離開新三板的企業中,就有青島海力威的身影。
由於新三板向來被視為一些優秀企業衝擊A股的跳板,青島海力威的終止掛牌,也頗有轉主板IPO的意味。時過境遷。青島海力威的這一次轉身離開,時間已逾兩年。
比起當初的離開,青島海力威此次回歸選擇的時間點更加耐人尋味。因為疫情,「新基建」成為熱門詞彙。在青島市政府工作報告中,也將「新基建」納入了新一年工作的重點,既包含了時下在青島風生水起的工業網際網路領域,也涵蓋了城市發展所要加快建設的軌道交通領域、數位技術等新興產業。
在青島海力威的主營業務中,我們也看到了其產品應用於軌道交通領域。很難說,青島海力威重徵IPO沒有乘新基建「東風」的意圖。
近期的青島資本市場,軌道交通產業迎來了集中爆發。
威奧股份5月22日在主板順利上市;5月13日,新三板創新層公司康平鐵科掛牌精選層的申報材料獲受理。公司2019年營業收入3.90億元,歸母利潤為4147萬元,符合精選層的申報標準一。
值得一提的是,青島海力威所在位置與軌道交通產業示範區接近,這一產業示範區同樣提出了加快邁向5000億級產業集群的發展目標。
有了政策為依託,且產業高度聚集,很難說青島海力威不會像威奧股份以及康平鐵科一樣,順利登陸資本市場。
重徵IPO的青島海力威,不僅有「新基建」標籤,在他們的股東中也看到了國有資本的身影。
股東浮現國有資本根據天眼查數據顯示,青島海力威的控股股東為青島環力投資有限公司,這家企業的實控人,同樣也是青島海力威的董事長兼總經理張萬明。
圖片來源:天眼查
而在青島海力威的第三大股東中,我們也看到了寧波梅山保稅港區融章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下簡稱「融章投資」)的身影,這是一家來自寧波的企業。
對於青島上市企業來說,寧波資本介入並非首次。2019年12月6日,青島中程發布公告,公司獲得寧波梅山保稅港區薈金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薈金投資」)舉牌。值得一提的是,薈金投資具有徐州國資的背景。
與薈金投資類似,融章投資同樣具有國資背景。當追溯融章投資的股權結構可以發現,
背後股東出現了A股上市公司TCL的身影。值得一提的是,這家企業佔股超過5%的股東中,包括
惠州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其實控人正是惠州市人民政府。由此可見,青島海力威也同樣擁有國資背景。
搭上「新基建」順風車,又獲得國資的加持。兩年後捲土重來的青島海力威,似乎志在必得。